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計劃 > 有關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總六篇

有關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總六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爲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總六篇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儘量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逐步學會綜合思考問題、以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爲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三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有系統地開展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將帶領三年級剛開始科學學習的同學們,展開四段不同但有聯繫的科學習旅程。

在“植物” 單元中,學生們將對生活在周圍的不同植物進行觀察比較,透過比較陸生植物(大樹、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魚藻、水葫蘆)的不同特徵,透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和變化,對植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

在“動物”單元中,學生們將透過飼養和觀察蝸牛、蚯蚓、螞蟻和金魚,認識它們的生存需要,對動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並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說“植物”和“動物”展開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學習旅程,那麼“我們周圍的材料”將讓學生經歷物質世界的探究之旅。學生們將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紙、磚瓦、陶器、瓷器等常見材料在硬度、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異同,認識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氣”單元,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學生們要想辦法來解決、用證據來證明在探究水和空氣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最終,學生們將在事實的基礎上,認識到水和空氣在重量、體積、形狀、佔據空間、流動等方面的許多特性,並且對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 科學課始業教學 我們看到了什麼

2 校園的樹木 大樹和小草

3 水生植物 植物的葉

4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5 尋訪小動物

6 蝸牛

7 蚯蚓 螞蟻

8 金魚 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周次 教學內容

9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那些材料硬

10 比較韌性 它們吸水嗎

1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磚瓦和陶器、瓷器

12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13 水

14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15 誰流得更快一些 比較水的多少

16 我們周圍的空氣 空氣佔據空間嗎

17 空氣有重量嗎

18 學期複習

19 學期複習

20 學期複習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由三種類型的八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同學“模型與解釋”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爲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同學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同學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爲學習內容,以激發同學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動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同學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同學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同學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沛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四、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同學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掌握小同學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空虛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同學在相互交流、合作、協助、研討中學習;

8、給同學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同學自身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身得出結論,並把自身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沛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十萬個爲什麼:

1、探索自然 2課時

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2課時

3、問題銀行 2課時

4、發現問題寶藏 2課時

第二單元五官兄弟:

1、遊樂場 2課時

2、瓜果交易會 2課時

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

1、尋找秋天 2課時

2、果實累累的季節 2課時

第四單元 有趣的動物

1、尋訪螞蟻 2課時

2、動物怎樣過冬 2課時

3、上夜班的動物 2課時

第五單元 蚯蚓小導遊

1、探訪蚯蚓的家 2課時

2、蚯蚓的房前屋後 2課時

3、蚯蚓的鄰居 2課時

4、落葉到哪裏去了 2課時

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

1、自轉旋翼 2課時

2、降落傘 2課時

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1、科學,生活的朋友 2課時

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2課時

3、美好的展望 2課時

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1、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2課時

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 2課時

3、我也能當科學家 2課時

期末複習 1課時

考試 1課時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溫度與水的變化; 磁鐵;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

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

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 、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

,並且利用網絡平臺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積極參加教研教改研討活動,成爲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

2 、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 、實驗活動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資訊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爲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四個班。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爲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啓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爲幾個方面:

1、植物和我們:(1—7)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爲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爲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動物和我們:(2—14)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爲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徵。

3、我們的生活材料:(15—21)課,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爲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22—24)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爲線索,透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5—28)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爲手段,以科學探究爲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爲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套教材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和《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的。本冊供以小學三年級爲起點、開設英語的學校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或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透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5、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透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其他學科的知識。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學資料的配套,爲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拓展自我發展的空間。

8、注重中小學各階段的銜接,以保證各學段的順利過渡,全面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我擔任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三年級共有學生43人。他們聰明活潑、勤奮好學。這些學生剛接觸到英語,他們對英語感到好奇,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會因遇到困難,而遭受挫折。學生學習習慣也不太端正,有待於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使之有所進步。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爲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實物、圖片說出所學單詞要求讀音正確。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對英語學習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學習的信心,具備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具有認真聽大聲說仔細讀正確寫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用英語進行直接思維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四、教學重點:

1、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

2、能在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五、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在相應的情景下學會說相應的話來進行簡單的交流。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運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3.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4.多爲學生營造一些學習氛圍,如:創設班級英語角等等。

5.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儘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

6.多看英語畫報,多讀英語故事,多看兒童英語書籍。

7.多與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七、教學進度安排表

1 周 次 時間 教學內容 課 時 第1周 8.27~9.2 開學準備 ? 第2周 9.3~9.9 Unit 1 Hello(A) 2 第3周 9.10~9.16 Unit 1 Hello(C) 2 第4周 9.17~9.23 Unit 1 Hello(B) 2 第5周 9.24~9.30 Unit 2 Colours(A) 2 第6周 10.1~10.7 國慶節放假 ? 第7周 10.8~10.14 Unit 2 Colours(B、C) 2 第8周 10.15~10.21 Unit 3 Look at me(A) 2 第9周 10.22~10.28 Unit 3 Look at me(B) 2 第10周 10.29~11.4 Unit 3 Look at me(C) 2 第11周 11.5~11.11 Recycle1及中考複習 2 第12周 11.12~11.18 Unit 4 We love animals(A) 2 第13周 11.19~11.25 Unit 4 We love animals(B) 2 第14周 11.26~12.2 Unit 5 Lets eat(A) 2 第15周 12.3~12.9 Unit 5 Lets eat(B) 2 第16周 12.10~12.16 Unit 6

Happy birthday(A)

2 第17周 12.17~12.23 Unit 6 2 第18周 12.24~12.30 Happy birthday(B、C) 2 第19周 12.31~1.6 cle 2 2 第20周 1.7~1。13 2.複習Unit 1 --Unit 6 ? 第21周 1.14~1.20 期末複習考試 ? 第22周 1.1~1.27 考試 放假 ?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全冊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從內容形式方法及插圖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爲宗旨。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需求,本冊書共6個單元,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共10頁。複習單元爲6頁。每單元須六課時左右,約40課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五班的英語課,本班有學生46人,是一個新組合的班級,多數學生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但因剛接觸到英語,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應該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學期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爲,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特別關心愛走神和愛做小動作的學生。

3、幫扶一幫一,關注待優生。

三、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能聽懂、會說 12 組繪畫,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 能聽、說、認讀 73 個單詞(包括文具、人體部位、顏色、動 物、食品數字等 6 個話題)並能簡單的運用。

3、 能聽、做、演 18 個遊戲。

4、 能聽、做 12 個“TPR”活動。

5、 能學會 8 個小製作。

6、 能唱 14 首歌曲。

7、 能聽、說、唱 10 首歌謠。

8、 能完成 8 個自我評價活動。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