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計劃 >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學科,從物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來看,物理實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實驗對於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落實培養科學素養的目標,具有其他教學內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爲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爲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現做計劃如下:

一、實驗目的

1.使學生有“親身經歷和體驗“,同時能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透過物理實驗能引導學生的物理教學認識;爲學生提供物理事實性知識;也能爲學生檢驗、鞏固物理知識和理論,驗證物理假說提供事實性知識。

3.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4.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認識和分析物理事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培養學生關愛社會、關愛自然、與人合作的情感,在實驗過程中經歷成功與失敗的情感體驗,同時透過實驗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有:用打點計時器測物體的速度,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新精神用於教學中。

2.儘量將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實驗放手給學生。

3.讓學生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實用型實驗。

四、實驗措施:

1.嚴格要求,按程序進行操作。

2.認真組織,精心輔導。

3.積極組織並指導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2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瞭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據。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繫。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透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複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透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透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透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採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透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透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爲什麼?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爲什麼?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爲什麼?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

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說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裏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恆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題:百米運動員,10s時間裏跑完100m,那麼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運動員是否是在每秒內都跑10m呢?

答:否。

說明:對於百米運動員,誰也說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瞭解運動員在100m內的總體快慢,而不關心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時,就可以把它等效於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爲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說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複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10m/s代表這100米內(或10秒內)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說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後50米內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位移內)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別。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須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

(2)意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

(3)對瞬時速度的理解:瞬時速度是在運動時間

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標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麼這個物體( )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後1s內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麼它繼續透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說物體從此時起以後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後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爲10m/s)起質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後的10s內位移可能爲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麼經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s爲總位移,t爲總時間,等於前一段位移與後一段位移所用時間之和。

全過程的位移s=120m

物體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時間爲

後段位移用的時間爲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爲t=t1+t2=50s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m/s=2.4m/s

*注意: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過程的總位移與透過全路程所用的總時間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

=2.5m/s,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可見,平均速度概念與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鞏固練習】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能力目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圖表、v-t圖、及思考與討論;

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樑,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過程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的難點。

三、幾點想法

1.關於概念的建立過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過程時,基於加速度太抽象,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提供現有數據給學生,還是學生自己做實驗獲得?我兼顧了兩者。本節課的關鍵是對加速度的理解,開始不宜透過實驗來自己獲取數據,否則會喧賓奪主。在提供數據時考慮到學生對數據的可信度,提供了身邊的學生感覺到的百米起跑和電動車起步,去消了學生的對數據的質疑。而在最後又透過紙帶讓學生自己來獲取和處理數據,以期他們對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問題的設定

思考與討論

1:主要是引導學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關於表格我沒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導學生養成對多數據的對比和處理列表和做圖的習慣。在練習3中讓學生自己列表和填表,進一步滲透這種思想。

練習1:主要是加深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以區別加速度與速度和速度變化量的意義。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思考與討論2:引導學生體會圖象在反映加速度的優點,加深對v-t圖象的理解,如何從圖象中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教材和高考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體現。

練習2:由思考與討論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學生對加速度有感性的認識,同時對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個強調。第一問的設定暗示學生不要把物理學成物理。物理中圖象的資訊量要遠大於物理中圖象的資訊量。

練習3在以上表述過。

3.暫時淡化三個問題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與速度方向的關係,由什麼來決定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與瞬時速度的關係。第三,曲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爲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4

一、基本情況分析:

⒈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很多學生因爲物理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

⒉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爲基本出發點,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

2.認真鑽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於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爲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繫實際,爲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於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

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採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入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我要學”。

⒍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進度安排:

本學期的教學時間是從20xx.9.1日開始到20xx.1.29日,去掉第一週軍訓及國慶長假,共有教學周19周,教學內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模組。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時間安排內容

20xx.09.07-----20xx.09.27

20xx.09.28-----20xx.10.18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20xx.10.19-----20xx.10.31

20xx.11.01-----20xx.11.08

20xx.11.09-----20xx.11.22

20xx.11.23-----20xx.12.27

20xx.12.28-----20xx.01.17

20xx.01.18-----20xx.01.29第三章相互作用1——3節內容複習迎考第三章相互作用4——5節內容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課題研究複習應考

四、採取的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便於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組織,完成教學任務。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單元複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6、加強集體備課,羣策羣力。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5

彈力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他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

【教學目的】 透過本課教學,在初中對彈力已有認識的基礎上,進步深化對彈力的來由、性質、效果的認識,並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觀察思考歸納科學方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彈簧、泡沫塑料塊、銅皮、麪糰、白紙、墨水瓶(灌滿紅墨水)、透過橡皮塞插有細玻璃管的橢圓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鏡及支架(兩套)、物理小車、橡皮筋、小螺旋槳、小球、掛圖1:顯示桌而微小形變裝置示意圖、掛圖2:比較重力與彈力.

表1 比較重力與彈力

【設計思想】 針對高一新生正處於從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階段的特點,本節教材在文字敘述上非常簡潔並配有大量的插圖.內容直觀、感性,較易爲學生接受,加上學生們在初中對彈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與理論基礎,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教師覺得沒戲可唱,學生則有炒冷飯之感.其實,對於學生,高中物理不僅因在知識內容上加深、拓寬而造成臺階,還因抽象思維、科學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學生倍感困難.所以幫助高一學生在初始階段跨好初、高中臺階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會他們學習物理的方法.根據本節教材知識內容學生較爲熟悉、易學易懂的特點,我們可將教學重心放在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傳授上,使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分析與歸納.基於此,本教案根據教材要求,設定了3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以提出問題實驗與觀察分析與歸納總結與結論爲認知程序,引導學生既研究物理規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全課設計了12個演示實驗供學生觀察與研究;全課以方法爲根莖,知識爲枝葉,板書設計亦突出方法的脈絡,使原本平淡的課堂教學變得充實、飽滿、有聲有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指出,彈力與重力一樣,是依性質而命名的一種力.告訴學生,本節課將圍繞彈力展開對3個方面問題的討論,以弄清彈力的來由、彈力所遵從的規律.

二、研究問題1:什麼是形變?

教師指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往往是從實驗入手,從觀察啓步.我們的研究也將這樣進行.關於什麼是形變,將演示一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中物體發生的變化和變化發生的原因.

演示實驗1:鋼鋸條在手的作用下彎曲.

演示實驗2:彈簧被拉長或壓短.

演示實驗3: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4:銅片被彎成直角狀.

演示實驗5:麪糰在重力作用下下墜,形狀變化.

演示實驗 6:紙張被手揉皺.

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實驗桌,桌面有形狀變化嗎?

請學生再觀察,觀察物體形狀的微小變化,並講解觀察的方法把微小效應放大的實驗方法.

演示實驗7:玻璃瓶的微小形變效應.

演示實驗8:桌面的微小形變效應.

引導學生對衆多的實驗現象作出歸納這麼多的實驗現象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生形狀的改變.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實驗中,物體發生的形狀改變有哪些形式.歸納出形變有拉伸、壓縮、彎曲、扭轉等不同形式,它們屬於兩類情況:一類是,受力發生形變,外力停止作用,物體可恢復原狀;一類是,受力發生形變後,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復到原狀.

至此,對什麼是形變的問題作一小結.

三、研究問題2:什麼是彈力?

這裏安排4個演示彈力作用效果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注意彈力發生的條件.

演示實驗9:彎曲的鋸條將小球彈出.

演示實驗10:壓縮彈簧將與之相毗鄰的物理小車推出.

演示實驗11:伸長着的橡皮筋將與之相連的物理小車拉過來.

演示實驗12:扭轉着的橡筋條使與之相系的螺旋槳轉動.

根據實驗現象,由學生歸納出彈力發生的兩個條件:(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必須直接接觸;(2)施力物體必須發生了彈性形變.教師指出,這是直接判斷有無彈力存在的基本依據.

作出什麼是彈力的結論.

四、研究問題3:彈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實驗9~12中的彈力實驗爲據,逐一分析彈力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間的關係,由學生歸納出彈力方向總是指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的規律.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壓力、支援力、繩的拉力的方向作具體分析,使學生一方面弄清壓力、支援力、繩的拉力都是作爲彈力的一種效果而得名,同時,掌握判斷它們的方向所依從的規律.

對於彈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瞭解與施力物體形變程度有關,不作詳細研究,並在初中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直接給出胡克定律的物理表達式:f=kx.

五、總結全課

採取將彈力與上一節課學過的重力作比較的方式,既總結了本課知識,又複習了前課內容.

最後,要求學生們課後不僅要回憶本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內容,還應體會本課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板書設計】

主黑板:

第一版

問題1:什麼是形變?

觀察思考再觀察

歸納: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都會發生形狀改變.進一步思考

歸納:

結論:見課本第14、15頁.

第二版

問題2:什麼是彈力?

觀察

歸納: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直接接觸;施力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

結論:見課本第15頁.

問題3:彈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歸納:彈力的方向總是沿着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

第三版

具體分析(壓力、支援力)

結論:見課本第16頁.

具體分析(繩的拉力)

結論:見課本第17頁.

大小:

分析

結論:胡克定律.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6

1、腳踏實地準備每節課,爲小組題目“高中物理課堂學習方法指導有效性研究”做好每一項準備,進入“課堂實踐、反思、提升”。

2、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實踐,做好“學案導學”,精心設計學案中的各個環節,幫助高一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學習計劃的設計不僅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還要結合學生知識庫和思維能力的實際情況,增加自我發展專欄,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探索適合學科教學的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複習課和試卷,以提高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加強課堂教學的日常管理,密切師生關係,做學生值得信賴的知心朋友。加強課後輔導答疑、作業批改等教學環節,克服課多、學生多等不利因素,加強教學效果反饋調查,及時調整彌補教學中的不足,讓學生收穫更多。

4、加強教學的日常管理,正確認識課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課堂管理中要求效率。加強教室的設計和組織,確保杜絕無案上課現象;課堂提問圍繞主題,強調參與,提高提問的思維內容,簡明扼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體現課堂教學內容的層次性,增強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提高教學效率。充分發揮

5、加強集體備課。根據學校要求,每週集體備課兩次,不要讓集體備課流於形式,充分發揮全組教師的智慧,深入細緻地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評價標準》挖掘教材,保質保量完成各備課組制定的集體備課任務,備課堅持有主題、有中心,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好記錄。尤其體現了集體備課的相互促進,有利於教學實踐,有利於教學風格和個性的形成,有利於促進教研組良好向上的氛圍,有利於青年教師成長的隱形效應。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工作要求,結合本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爲核心,以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規範行爲,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爲目標,依據學生和教材的知識特點制訂教學計劃,狠抓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搞好基礎知識、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爲本,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學生爲中心,搞好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物理內容簡單,課堂容量較小,涉及的知識大多數直觀形象,記憶內容多,理解性的知識點比較淺顯通俗易懂,定量計算的問題較少,知識點單一,綜合性不強,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要求較低。因此大部分學生學習時學習方法單一,以記憶爲主,不習慣於思考與歸納,停留在形象思維上,學生的邏輯性、發散性思維、綜合問題的分析能力還沒有初步形成。而高中物理概念、規律多,公式多,條件要求苛刻,問題的過程複雜,同時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識,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記憶上,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因此造成了很多學生一上高中學習物理物理心理上很不適應,找不到學習方法。爲此,在開學初期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方法目標: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重在對學生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學習方式上轉變,包括課堂上看書自學方法、相互學習討論方法指導,記筆記、答題規範性的要求,一切從嚴要求學生,一切從規範做起,使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學習能力。

2、知識能力目標:透過新課學習,使學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對於物理概念,應使學生理解它的含義,瞭解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對於物理規律,在學習時要注意透過實例、實驗和分析推理過程引出,應使學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達形式和適用範圍。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並能在解題中有所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措施與方法

1.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切實抓好高一剛開始學習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養成,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揹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2.研究本學期所用教材,深刻分析教材的知識體系,知識呈現形式,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繫。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合理的處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的重難點,切實把握準教材的深度和廣度。研究掌

握新課標對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要求。高考、會考對該知識的要求,考查的知識點,包括知識點的呈現形式以及出現的頻率。

3.積極組織組內人員多相互進行聽課、評課,及時進行反思總結,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4.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我校問題引領,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下,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爲此搞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會考、高考考鋼的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特別是導學案上的學習任務要求要具體明確,設計的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設計的習題題要緊扣考綱要求,典型性,針對性強,總之要使導學案體現導讀、導思、導練的功能。同時認真批閱導學案,習題練習、作業,及時進行反饋,總結和歸納。

5.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透過物理實驗等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以實驗教學作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突破口。

6.搞好課堂管理,要從管細、管嚴入手,深入課堂、深入學生,同時研究制定課上和課後的反饋機制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搞好學生學習的情況的反饋總結,包括課堂檢測、階段性檢測,做好學生成績的分析,強化學生的得分意識,高考意識,競爭意識,有意識的選拔培養優秀生,加強尖子生的輔導,提高尖子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力爭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視具體情況組織集體的輔導,儘量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增加親和力,從多方面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以

強化刺激學生持之以恆、努力學習的精神。同時不斷的做好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總結。

7.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多讀書,多進行教育教學理論方法上的研究,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參加教育教學活動。

五、教材分析

本模組劃分爲運動的描述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兩大部分,模組涉及的概念和規律是高中物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本模組設計到的學習物理的思想方法、解題的思路方法貫穿於整個高中物理,同時有關實驗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透過這些實驗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可見本模組的學習決定着整個高中物理學習的成敗。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爲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學科上學期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8

學情分析:

學生透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和前一階段的學習,對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問題有了定性的瞭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對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們並不清楚二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他們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之間滿足的關係。因此,對牛頓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還需要進行定量地探究。

教材分析:

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物體間相互作用力間的關係,使之成爲牛頓運動定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教材首先透過生活中的實例比如拉彈簧、推桌子等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並且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相互依存、同時存在的。接着,教材又用實驗探究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進而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並且,教材上的“做一做”欄目用傳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形象準確地呈現相互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之間(包括相互作用力不斷變化的情況)的關係。融現代科學技術於物理教學之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頓第三定律,能準確地表述牛頓第三定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的實驗過程,觀察(或)體會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間的大小、方向等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運用規律正確分析說明具體實例,培養將物理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深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教學難點:

應用牛頓第三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應該首先透過生活中實例的展示,使學生認識到力總是成對出現的,物體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總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

透過學生實驗,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緊接着應用傳感器動態地展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然後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爲了使學生深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在介紹完牛頓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後,透過分析幾個實例比如用力壓黑板、分析座位上學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應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問題。最後,透過幾道趣味性的習題鞏固深化知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授課方法:

科學探究法

教學準備:

滑板、一端帶有磁鐵的小車(兩輛)、彈簧秤(20組)、蘇威爾DISLab力傳感器

課時分配:

1課時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上學期的期未成績分析,學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對必修1內容掌握比較好的學生不多。學生基本知識點落實不夠好,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回顧。加強基礎教學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不高,普遍認爲物理難學,部分學生開始有排斥感。需引導學生改變思想認識,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本學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組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內容是必修1模組的綜合或運用,也是會考要求的教學內容之一。故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比較高,在教學過程中不宜太難,要以新課程的理念轉換教學的難度與重點。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本學年的教學重點爲在鞏固必修1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必修2的教學。透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與物理規律,並能在解題中有所運用。在平時的練習,注重以會考的要求來進行教學。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客觀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複習手段;

2.認真備課,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4.認真積極批發作業、試卷等,及時反饋得到學生的學習資訊,以便適時調節教學;

5.儘量多做實驗,多讓學生做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其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6.認真做好教學分析歸納總結工作,教師間經常互相交流,共同促進。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5.1曲線運動;5.2質點在平面內的運動;

2

5.3拋體運動的規律;5.4實驗控究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的運動規律;

3

習題課;5.5圓周運動;5.6向心加速度;

4

5.7向心力;5.8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5

習題課;複習評估;單元測試;

6

6.1行星的運動;6.2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6.3萬有引力定律;

7

6.4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習題課;

8

6.5宇宙航行;6.6經典力學的侷限性;

9

習題課;複習評估;單元測試;

10

期中測試;

11

7.1追尋守恆量;7.2功;7.3功率;

12

7.4重力勢能;7.5探究重力勢能的表達式;7.6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係;

13

習題課;7.7動能和動能定理;

14

7.8機械能守恆定律;7.9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15

7.10能量守恆定律與能源;

16

習題課;複習評估;單元測試;

17-18

期未複習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0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高一物理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量的概念和定律。

2、教學的難度加大。主要表現在教學函數關係的複雜化、圖像的運用、數學知識儲備不足等。而且高中的要求較初中有很到提高。

3、空間關係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維的問題,高一物理出現了平面問題甚至立體問題。

4、概念和規律較初中更具複雜性。

首先,要把握好進度,勿圖快。因爲有一些重點難點把握不是很準。我在上新課之前,會向我的師傅請教,以便製作更好的可見和教案。爲了更好地把握重點難點,我在上新課之前,先要聽兩節老教師的課。從老教師的講解中體會重點難點,學習老教師是怎樣把握重點難點的。尤其在以上幾個難點的教學中,我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記硬背。我認爲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需要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數需記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如在加速度的授課中,我就結合汽車的.啓動和停滯的快慢來讓同學們理解加速度的含義,而非讓同學們的死記硬背加速度的概念。這樣同學們掌握的會更深刻一些。

第三,在教學中,加強觀察與實驗。在實驗課裏,我會把一些物理現象總結、歸納的過程和同學們透過探究得到的結論總結,等講清楚,不草率地給出結論。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注重講道理的科學。如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在運用規律進行演繹推理時較注重對條件的判斷與分析,不只是套公式。

最後,在教學中我不會隨意增加難度。如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可選擇一些超前性的習題,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在高一階段的習題仍然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切忌總是將綜合性題目拿給學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試題拿給學生,那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的具體做法是把同學們根據前幾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同學做不通難度的練習,也就是分類作業。這樣才能體現學習的層次性。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工作計劃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批評指出。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1

一、基本情況分析:

⒈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很多學生認爲初中物理好學,從而輕視高中物理的學習。

⒉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20xx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爲基本出發點,爲新高考方案的實施熱身,按照新課程標準搞好高中物理教學,使每一個學生的高中物理素養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不讓學生在即將實施的新高考方案中折戟。

2.認真鑽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揹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於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爲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繫實際,爲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於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採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入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我要學”。

⒍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知識的發現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採取的措施:

1.認真組織集體備課,精編學案。編寫高質量的學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爲此搞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考鋼的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編寫出高質量的學案。設計的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設計的習題題要緊扣考綱要求,典型性,針對性強,以基本題中檔題爲主。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單元複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積極組織組內人員多相互進行聽課、評課,及時進行反思總結,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2

1.指導思想

交流教學經驗、傳承教學智慧、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成長

2.工作原則:實效性、共享性、研討性、互補性、創造性

3.工作要點:

a、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b、開展推門聽課,相互聽課制度,相互取長補短;

c、落實教學常規要求;並進行每2周1次單元考試;

d、每學期八次集體備課,把握集體備課基本流程:(1)確定主備人——個人研討;(2)集體商討——說課、切磋、完善、確定最佳方案;(3)達成共識,確定教案;(4)個人反思——根據個人執教情況,認真思考,深刻反思、交流、再完善。

e、有效開展公開課、示範課,指定主評,並每人評課交流;

f、積極學習新課程理論知識,適應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透過高一上期對學生的瞭解和高一上期期末統考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的基礎知識不牢固,

從高一上期的學習情況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現能力提升困難。

因此本學期教學過程中重雙基工作。學生活潑,學學期學習中老師注意時刻督促,控制學生時間。

二、教材內容,教學主要任務和教學重難點:

1、教材內容:必修二(1-4章)

第一章:拋體運動 第二章:勻速圓周運動

第三章:萬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機械能和能源

2、教學主要任務:本期吸取上期經驗教訓,擬定兩個主要任務:

一是讓學生落實雙基,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儘量少提升(可以給予部分學生提升練習);

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物理學中的建模思想,強化學習物理情境--模型--規律---方程--求解五大步驟。

3、教學重難點:本書高考考察內容爲前四章,且對第四章的考察分量與前三章總和相當,因此主要內容可分兩部分:

一是曲線運動,

二是機械能守恆、動能定理。難點爲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的應用。在高考中這部分知識爲主要考察點。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養成解物理題五步曲習慣。

2、完成年級分配的物理科班上線人數。

3、期末考試理科物理單科進邛崍前三。

四、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僅爭對少部分進行能力提升。

2、進一步強化物理學的建模思想,強調物理解題五步曲的應用。

3、高一物理教研組實行集體備課,落實五統一。

4、落實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工作,特別是日清和周清工作,要求學生過關,迫學生練習過手。

五、教學時間分配:

周次時間內容課時

一2.25--3.3複習上期主要內容評講期末試卷4

二3.4--3.101-1曲線運動;1-2運動的合成分解4

三3.11--3.17小船過河、繩物模型專題分析4

四3.18--3.241-3平拋運動規律及實驗4

五3.25--3.31複習,第一次月考,閱評卷4

六4.1--4.72-1圓周運動2

七4.8--4.142-2向心力向心加速度;2-3實例應用6

八4.15--4.213-1天體運動;3-2萬有引力定律4

九4.22--4.28複習,第二次月考,閱評卷4

十5.2--5.53-3萬有引力定律4

十一5.6--5.123-4人造衛星宇宙速度;章節複習4

十二5.13--5.194-1功;4-2功率4

十三5.20--5.264-3勢能;4-4動能、動能定理4

十四5.27--6.24-5機械能守恆;4-6能源開發利用4

十五6.3--6.6複習,第三次月考,閱評卷4

十六至十八6.9--複習迎接期末考試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4

認真落實課改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觀念,跟上課改發展的新要求。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落實學案導學和分層教學,深化課堂教學的五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評價、反思,落實教學設計的三維目標,落實三講、三不講的教學原則,使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手段落實到課堂實踐中。參照聯合校整體高一教學進度計劃,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高一物理教學內容是:期中考試前完成物理必修2,期末考試完成物理選修3-1第九章。

本學期我們將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紮紮實實備好每一節課,落實到每課有教案、學案、課件,爲組內的課題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學習方法指導的有效性研究,進入到課堂實踐、反思提升做好一切準備。

2、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實際,做實學案導學,精心設計學案中的每一環節,幫助高一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學案設計既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又要結合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的實際情況,增設自我拓展欄目,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我分析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探討適合本學科教學的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複習課以及試卷講評課,提高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加強課堂教學的常規管理,密切師生關係,做學生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加強課後輔導答疑和作業批改等教學環節,克服所教班級較多、學生較多等不利因素,加強教學效果的反饋調查,及時調整和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收穫。

4、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正確認識課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向課堂管理要效率。加強課堂的設計和組織,保證杜絕無案上課現象出現;課堂提問切中主題,講求參與度,提高提問的思維含量,課堂小結做到簡潔精練,課堂教學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次教學,體現課堂教學內容有層次性,增強每一個學生學習的興趣、信心,提高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規範教學行爲,實行學案教學,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備課、上課、課後輔導、作業批改、考試等各個環節中高標準、嚴要求,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5、加強集體備課。按照學校的要求每週二次集體備課,不讓集體備課流於形式,充分發揮全組教師的智慧,深入細緻地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評價標準》挖掘教材,保質保量地完成各備課組制定的集體備課任務,在備課重堅持做到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注重研究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做好記錄。特別體現出集體備課的相互促進的作用和有利於教學實際,有利於形成教學風格個性,有利於促進教研組內的良好向上的氣氛、有利於青年教師成長的的隱形作用。

6、加強學科競賽指導,爭取使學生的競賽成績有所提高。

一、精講精練

爲了達成目標和計劃,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課和作業的效率。作爲教師首先就要講清楚,這樣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理解、聽懂,學生只有會自己解題才能說明已經聽懂了,所以要對題目編排、講解優化組合,而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力。

1、精講: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講解務必要清。爲此應該對重點的內容反覆強調,對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應用要多舉例,結合情景進行教學。這也是課改的要求。教學時應注意:

①明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實依據。

②只有明確、掌握概念的定義,纔可能明確掌握被定義的概念。

③瞭解概念的種類(矢量、標量、狀態量、過程量、特性量、屬性量,某種物理量的變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較法教學。若這種概念屬首次學習,就必須着重使學生明確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義、意義和跟有關概念的聯繫與區別。

⑤定義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達式應該相同。

⑥注意從定義式匯出被定義的物理量的單位。其次,把握好進度,且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不隨意增加難度。2.精練:本學期的習題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獲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尤其體現在習題的練習和講解中。作業和課堂練習題都打算在歸類的基礎上分層,做到有縱有橫。回家作業保證每一次都能讓學生認真仔細的完成,決不盲目圖多。

二、及時的反饋

本學期要在課上和課後都有一個較完整的反饋機制。比如上課即時進行反饋性的練習。作業有問題的學生要與之交流,從中瞭解問題所在,以便及時改進。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經常溝通。

三、對於學習最困難學生的具體措施

一定要讓這些學生都把該弄懂的基礎知識弄懂,一發現問題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對他們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防礙,適當放慢速度,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着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幫助我上好每一堂課;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但是餘要吸取過去一年的教訓,與學生搞好關係決不是與一部分學生親密無間,而是要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資訊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1.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學生主動式互動教學,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一過程,而是學生主動獲得學習經歷的過程,教師以一個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教師以話題的形式引入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總結出結論。甚至可以像說相聲一樣,與一名或多名學生在講臺前探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但是問題是如何指導學生的考慮從正確地思路出發,不然時間有限,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2.與資訊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資訊技術是工具,是平臺。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資訊技術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資訊獲得途徑。多媒體又是課堂教學的先進手段,透過視聽,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即時的反映出來,一些重要的板書、表格和圖片、例題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裏面展示。透過多媒體課件又可以把實驗演示的活靈活現,物理模型也可以透過課件分析的透徹有餘。但是多媒體設備我認爲不是用來投影簡單的上課講稿的。所以我上課用多媒體設備主要是用來展示多媒體課件和媒體資料。

新的開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績。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5

一、教學簡析

1.教材分析:

本學期期採用的教材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必修1模組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組,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完成這一模組的學習。本模組劃分爲運動的描述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兩個二級主題,模組涉及的概念和規律是高中物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有關實驗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透過這些實驗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全書分爲四章,分別是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2.學生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基礎尚可,除對少部分同學可相應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規律外,對大多物理生應定位於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培養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形成較爲完整的牛頓力學體系等。

3.教法、學法分析:

針對本學期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採取重知識和重概念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能力的方法:強調學生的課前預習,爭取少講、精練、多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加強學生實驗的教學,加強物理綜合知識的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

 二、教育目標任務要求

1.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及調整意見、體會教材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學習過程,瞭解不同學生的主要學習障礙,在此基礎上制定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2.要特別強調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這是能力培養的基礎。對課堂例題與習題要精心篩選,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強調例題與習題的教育教學因素,強調理解與運用。

3.加強教科研工作,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掌握基本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4.透過觀察實驗和推理,歸納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使學生學習和掌握有關規律,同時着重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實驗能力,以及由實驗結果歸納出物理規律的能力。

5.結合所學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三、措施

1.嚴格執行教學處的集體備課制度,提高集體備課質量。每週集體備課,先由上一週安排的每一節教學內容的主備人向全組明確本節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主要例題、課後作業、教學案等,然後由全組教師研討、質疑、確認,形成共案。全組老師要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規範。

2.制定教學進度。在認真分析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確定課時安排。爲實現給全體學生奠定一個紮實的物理基礎提供合理的時間保證。必修1物理對於文科學生應突出文科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以便保證全年級在學業水平測試中獲得滿意成績。

3.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加強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細化每一章每一節的教學要求,明確課時分配及每一節課的課時目標。對每一節課的重難點內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討,確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對各種課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課。

4.精選習題。針對每一節課的課時目標,精心選擇典型習題,做到知識點與習題的對應。分類編排課堂例題、課外鞏固習題、小練檢測題、章節複習題。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過程。

5.強化作業批改。透過作業批改督促學生端正課外學習的態度、瞭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規範學生的答題。爲課時目標的確定和分類教學指導提供依據。

6.加強學科組老師的交流與合作。透過聽課、評課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精選習題過程中,選題與審題分工合作;對每一節課的重難點進行突破時集思廣益。

7.充分開發教學資源。加強實驗教學,能充分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邊資源開發有價值的小實驗爲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認識。蒐集多媒體素材,製作課件,提高教學容量與效果。

8.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立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表達能力;舉行學科競賽,促進學生的特長髮展。開設講座,介紹物理學前沿與物理學家生平,讓學生明白科學的價值和意義。

四、教學進度:略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