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工作總結 > 科學德育滲透總結(3篇)

科學德育滲透總結(3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5.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透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德育滲透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德育滲透總結(3篇)

科學德育滲透總結1

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我認爲就是透過學科教學重視德育與智育的結合,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實踐活動。我們的科學教育是培養有德的高素質學生,因此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就顯得尢爲重要。讓學生在科學課上認識、探索自然,理解社會,體會生命奧祕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機會。科學的德育滲透,不能僅把科學教育作爲一種求知、求真的活動,而應有科學精神的支撐,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滲透哲學精神,與人格培養融爲一體。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養成有中國靈魂的現代人。那麼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我是透過以下的途徑和方法來實現的:

1、在學習活動中,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是人對客觀世界、自然規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學態度是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律。科學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指導學生堅持按時觀察、及時記錄、定期彙總,以便分析研究。在學生的實驗中,我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動手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果,有時由於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現誤差或失敗是很正常的,關鍵是要我們教師給予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從小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如在小組實驗《磁跌》,有一組說他們不能使磁鐵吸引起來大頭釘,我就叫他們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同學們都肯定了他們連接方法,但還是沒有吸引起大頭釘來。於是,我就首先鄭重的肯定了該小組做法,同時指出可能是連接材料出了問題,他們就一一換實驗材料,結果他們發現是一根導斷了,當他們換好材料後他們成功了,這樣使他們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能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2、在細節中培養良好的習慣。

我認爲“勉強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小學科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良好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經過反覆的訓練來實現。良好的習慣來源於細節,我們科學教師要從細節入手,從點滴入手。例如: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我教育他們把用過的實驗器材放歸原處,教育他們愛惜實驗器材,教育他們及時感謝小組內同學給予的幫助,教育他們實驗前要有計劃,實驗時要細緻等等。這些細節、點滴都需要我們教師時時提醒要求來實現,還要注意循序漸進,並要貫穿始終。又如:我把學生帶到實驗室去上課,要求他們進出教室時應做到“靜、輕、快”,適時提醒他們注意保持潔淨,與同學共同分享實驗過程,透過反覆訓練,學生就能認識到對他人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學校負責,形成了較強的`責任感。

3、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

我們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於溝通;在評比時以小組爲單位,減少對個別同學的獎懲,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辱感,增加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時以小組爲單位,比如:我在教學《燈泡亮了》一課時,我要求學生以組爲單位,比一比哪一組想到的辦法最多,最後請每一組都進行展示,這樣既注重小組的作用又展示了個體。這種教學方法,既達到了科學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4、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意志品質。

現在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受到了萬般的寵愛,在這種環境裏成長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沒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在我們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由於孩子們纔剛剛接觸到新課程,所以他們興趣盎然,有時一節課上完後還是意猶未盡,但這種興趣最終還是維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觀察研究活動進行到底。如果此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做全程追蹤,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參於活動的積極性積,使他們最終能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我在教學《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時,課上學生觀察種子,學生提出了很多感興趣的問題,下課前師生設計一個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進行研究活動,我在學生興趣下降,遇到困難時及時鼓勵幫助,幫助學生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最後分階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們取得的成果進行宣傳,讓他們感受到克服困難後取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既能培養他們完成任務的責任感,也能不知不覺地磨練了他們的毅力,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達到了科學教學的目的。

5、參觀考察,滲透主人翁責任感。

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的社會價值、激勵學生把學習科學知識對社會環境的改造與自己的責任聯繫起來,是全面體現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踐證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會爲課堂,結合教材,開展考察、參觀、調查等,例如:在講到水域污染和保護時,爲了讓學生獲得河水爲什麼會污染的第一手資料,我帶領學生到家鄉居民區密集的地方及排放污水的地方觀察,他們發現河水的顏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從感性上懂得了什麼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實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討了河水污染的危害。這樣活生生的事實極大地震動了學生,使學生懂得了環保和治理的重要、緊迫。這樣不僅有利於認知的鞏固和深化,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以上點滴的論述只是我在一學期科學教學中體會較深的方面。我認爲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有益的活動形式能培養學生們的優良品格,優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質一旦形成,那將會受益終生,但知識總是在不斷更新的,當今所學的知識也許可會被遺忘。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關心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科學德育滲透總結2

我們的科學教育是培養有德的高素質學生,因此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小學的科學教學也應滲透德育,讓學生認識、探索自然,理解社會,體會生命奧祕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機會。科學的德育滲透,不能僅把科學教育作爲一種求知、求真的活動,而應有科學精神的支撐,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滲透哲學精神,與人格培養融爲一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就顯得尢爲重要。

1、結合科學學習活動及興趣,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是人對客觀世界、自然規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學態度是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律。科學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如在教學《我的大樹》及“觀察稻穀”觀察時我要求學生按科學程序進行,先整體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體,由表及裏;在教學“植物的一生”及“動物的生命週期”的單元等等必須長期進行的觀察時,我指導學生堅持按時觀察、及時記錄、定期彙總,以便分析研究。在學生的實驗中,我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動手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果,有時由於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現誤差或失敗是很正常的,關鍵是要我們教師給予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從小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2、結合科學學習活動培養良好的習慣。

我認爲“勉強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小學科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良好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經過反覆的訓練來實現。良好的習慣來源於細節,我們科學教師要從細節入手,從點滴入手。例如: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我教育他們把用過的實驗器材放歸原處,教育他們愛惜實驗器材,教育他們及時感謝小組內同學給予的幫助,教育他們實驗前要有計劃,實驗時要細緻等等。這些細節、點滴都需要我們教師時時提醒要求來實現,還要注意循序漸進,並要貫穿始終。又如:我把學生帶到實驗室去上課,要求他們進出教室時應做到“靜、輕、快”,適時提醒他們注意保持潔淨,與同學共同分享實驗過程,透過反覆訓練,學生就能認識到對他人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學校負責,形成了較強的責任感。

3、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

我們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於溝通;在評比時以小組爲單位,減少對個別同學的獎懲,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辱感,增加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時以小組爲單位,比如:我在教學《分離混合物》一課時,我要求學生以組爲單位,比一比哪一組想到的辦法最多,最後請每一組都進行展示,這樣既注重小組的作用又展示了個體。這種教學方法,既達到了科學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4、參觀考察,滲透主人翁責任感。

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的社會價值、激勵學生把學習科學知識對社會環境的改造與自己的責任聯繫起來,是全面體現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踐證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會爲課堂,結合教材,開展考察、參觀、調查等,例如:在講到水域污染和保護時,爲了讓學生獲得河水爲什麼會污染的第一手資料,我帶領學生到家鄉香菇基地雲集的地方,他們發現河水的顏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從感性上懂得了什麼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實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討了河水污染的危害。這樣活生生的事實極大地震動了學生,使學生懂得了環保和治理的重要、緊迫。這樣不僅有利於認知的鞏固和深化,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關心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我們現在都在講素質教育,我想這種素質教育就應該透過我們教師的言傳身教,滲透到我們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樣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纔會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

科學德育滲透總結3

當前小學科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時很注意從有利於揭示科學概念的角度出發,構建實驗組織教學,但往往忽視科學教育教學的思想教育內涵,甚至在科學教育教學時與思想教育相牴觸,使科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我們的科學教育是培養有德的高素質學生,因此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各科教師都要在所教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科學的德育滲透,不能僅把科學教育作爲一種求知、求真的活動,而應有科學精神的支撐,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與人格培養融爲一體。

一、抓住教育契機,培養科學態度。

科學態度是人對客觀世界,自然規律的看法。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律是最基本的科學態度,也是科學教學中要重點培養的。結合教材,開展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養成的重要途徑。譬如在觀察事物或現象時老師應要求按科學程序進行,先整體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體,由表及裏;在做連續測量,月相觀察,養植物,養蠶等等必須長期進行的觀察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堅持按時觀察,及時記錄,定期彙總,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實驗當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動手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如在四年級《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教學時,學生都知道水是導電的,但是利用課堂上的檢驗器(非閉合電路),卻證實水不導電。爲了讓學生認識水是導體,我又準備了一組學生電源和一小燒杯鹽,演示水是導電的。並講解水導電的原因,再用蒸餾水做反證驗證水是導體。透過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培養他們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二、結合教學活動,培養意志品質。

現在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受到了萬般的寵愛,在這種環境裏成長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沒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在我們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由於孩子們纔剛剛接觸到新課程,所以他們興趣盎然,有時一節課上完後還是意猶未盡,但這種興趣最終還是維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觀察研究活動進行到底。如果此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做全程追蹤,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參於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最終能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時,課上學生觀察種子,提出了很多感興趣的問題,下課前師生設計一個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進行研究活動。我在學生興趣下降,遇到困難時及時鼓勵幫助,幫助學生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最後分階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們取得的成果進行宣傳,讓他們感受到克服困難後取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既能培養他們完成任務的責任感,也能不知不覺地磨練了他們的毅力,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達到了科學教學的目的

三、注重常態教學,培養良好習慣。

科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科學要一絲不苟,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透過不間斷地反覆訓練來實現。良好的習慣來源於平時的點滴積累,課前的準備,實驗器材的整理與擺放,傾聽別人的回答,耐心細緻的觀察……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勤提醒常要求,透過嚴格訓練來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實驗中,交給學生如何維護教室衛生和個人衛生,怎樣正確倒取清水、處理污物,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成立合作小組,培養合作精神。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作爲個體而獨立存在的,人是社會的人。一個人的存在、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們這個社會發生各種關係。學會正確處理好這些關係,建立並維持一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對一個人將來的生活和事業的成功與否有重大影響。而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會和人際關係必須具備一個健全的人格,必須擁有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我們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於溝通;在評比時以小組爲單位,減少對個別同學的獎懲,使學生產生集體榮辱感,增加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團隊意識。教學《電路出故障了》一課時,我要求學生以組爲單位制作電路檢測器,比一比哪一組檢測的快。這樣既發揮了個體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組的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既達到了科學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五、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科學課的教學內容包羅萬象,教學中只要我們善於抓住這些點滴,那麼德育在我們的課堂上無處不在。像教學《岩石、礦物和我們》,向學生介紹我國我國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序的生態系統》透過表演情景劇等方式使學生懂得了環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緊迫性。這樣不僅有利於認知的鞏固和深化,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其實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有益的活動形式能培養學生們的優良品格。知識總是在不斷更新的,也可能會被遺忘。但是優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這樣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纔會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纔可能成爲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材。我們也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