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5.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1

老師講《五柳先生傳》時激情飛揚,我和同桌在下面討論得熱火朝天。

——題記

先生不知其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

陶淵明似乎早就知道自己會名揚天下,所以趁早給自己起了個筆名。這種看似隨意的筆名很多,像三毛、二月河。改天咱也起一個!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感情五柳先生把不愛說話、沒啥理想當做優點炫耀了。要是放我身上,那一定會招來這孩子內向、不要強、老實之類的話。這在如今張揚個性的時代豈能站穩腳跟?愛讀書是好事,可是不深究又怎能有所“會意”?這讓我想起了一篇題爲《讀書與裝相》的文章。書是要好好讀的,書生可不是裝出來的。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家窮還愛喝酒,不會是喝窮的吧?親戚好心請幾頓,他還喝完就走,也不給人刷刷筷子洗洗碗。估計他老婆也不喜歡他喝酒吧,種點莊稼還“草盛豆苗稀”!酒鬼,好喝懶做的酒鬼!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你看看,都窮成這樣了,還樂顛顛的,安之若素。作爲兒子,作爲丈夫,作爲父親的他,肩負着三代人的'責任哪!唉!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就這麼平平淡淡的過一生,也太沒志向了吧?既不能上戰場殺敵,又不能爲國家富強出謀劃策,就只想着自己?自私!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寫自傳的人總得誇誇自己好到什麼程度,只看到優點,看不到缺點。鄙俗啊,可憐!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先生的小日子真滋潤,終日優哉遊哉,“無論魏晉”,那就當一個混世的魔王好了。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2

自娛自樂的五柳先生陶潛殊不知是樂觀派還是憤世派!他的前半生幾乎皓首窮經不好容易得來了彭澤令的職位,他且終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而憤然辭官回鄉!

他一身百姓的裝扮在南山下開闢一畝三分田!他原本就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文人,由於這幾年也已經荒廢了農事,春天到來時、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播下的希望的種子且換來了草盛豆苗稀的結果!但是五柳先生並不以爲然、反而很高興、對他來說他種下來的好像不是莊家而是一種心情!只是爲百無聊賴的生活增添的興趣!

秋天來了,他顆粒無收、連買酒的錢都沒有了!五柳先生這個老頭開啓了他的蹭酒模式!不過人們很願意招待他,好像很理解他,知道他是個懷才不遇的好人!他也毫不客氣、不過估計也不會白喝有可能捉刀代詞的!那是他的強項!

五柳先生是個十足的放浪形骸者!終日以酒爲樂、以書爲友!盡興是大聲狂笑、敗興是放聲痛苦,似有點神經質的感覺!他無視世俗對他的冷眼嘲諷,他只追求最真實的`自己不願意僞裝成一個可伶者!

我很喜歡五柳先生!他寧願做個賢君時期的民、也不願意做桀紂時期的高官!他與民同樂,斯期樂也!儘管衣衫襤褸也不改其本色!也許他就是孔子所說的安平樂道吧!

五柳先生不管是在他那個年代還是在我們這個年代不理解他的人會認爲他是另類人!他以自己特有的當時表達着自己!雖然他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也不願意在黑暗的官場中苟活!他要以自身的高傑爲這個濁世留下一點清白,真有點“世人皆濁,我自清”的精神!

五柳先生,也許很無奈!也許年輕時期的有過那種濟世救民的豪情願望,打算大施拳腳的時候卻被現實鞭策的體無完膚!如果選擇了冷眼旁觀,怕有失願望。只能選擇辭世歸隱,選擇了寄情田園、選擇了返璞歸真。

每個年代很缺少五柳先生這類人!至少他們保持着讀書人的氣節!但是更多的是對世道的失望!作爲百無一用是書生他們也只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3

遠離初中教材二十餘年,閒來翻閱,驚歎變化之大,出乎意料,出於對古典文學喜好,重點翻閱了古典文學部分,新編入的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小精悍、值得品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今讀斯文,好生感慨。“五柳先生”字號源於宅邊五棵柳樹,突出特徵爲閒靜少言、不慕榮利;三大志趣爲讀書、嗜酒、著文章;生活境況爲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讓人刮目相看。

此文以安貧樂道爲主旨,以“不”統領全文:不知何許人也,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此文寓意盡在九“不”中,其“恬淡自足、胸襟開闊、開朗樂觀、意存高遠、耿直率真”之性情躍然紙上。

掩卷沉思,此“五柳先生”也謂陶淵明人生寫照:“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爲恥,不以無財爲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蕭統《〈陶淵明集〉序》)。

持此心態者,非獨陶淵明也。魏晉時期,高壓政策及門閥制度,與讀書人自由個性矛盾尖銳,正直之士深受壓迫,且無力反抗,往往借酒澆愁,於醉鄉獲閒靜。實則讀書人之無奈選擇。

五柳先生借酒澆愁,雖潔身自好、不入世俗、安於閒靜,但其消極避世心態應爲當今社會所摒棄,理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 4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第一句就有出其不意之感:寫傳爲何不說姓名,甚至作傳者連自己的住所也不知道?

他什麼文不名?通讀全文,理解文意之後大有感慨。五柳先生不慕榮利,隱居山間,著文章示己志,以自娛,從不隨意爲他人俯首相屈。這一篇《五柳先生傳》,作者故意隱去了姓字和住地,既往不提,只因宅邊的五柳樹,隨性自號“五柳先生”,這一點讓我頗爲歎服。

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這樣淡泊隨性,更何況是有風骨的文人!他的號寫出了他對自然的嚮往,對隱居的嚮往。他認爲退隱於山野,幹自己所喜愛的事纔是最重要的,名號無足輕重。後來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種豆南山下”、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這一選擇不經意竟名垂千古了。

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元老。正是因爲嫺靜少言而嚮往山居的性格,這讓他得以透過文字抒發自己由衷的情感,留下優美的詩篇。從先始的“自娛”,變成了經典的`千古傳頌,不知這樣是否有悖他的初衷?然人已千古,卻再也問不到了。但我認爲自己的感受與人分享,以至於影響他人是快樂的,你也能將自己的快樂帶給他人,先生應該是願意的吧。

“簞瓢屢空”、“環堵蕭然”的環境也讓我吃驚。讀到此,一度想象四面土牆立在那裏,邊角苟連着,頭頂上的樹冠便是屋頂的畫面。或許田園隱居的生活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所謂“清高自閒”,那其中的艱苦環境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那個時代,陶淵明因不想入仕而隱居,不論條件多麼不好,他卻仍然自娛自樂,他是真正的自適在這山林裏。或許這也沒什麼好強調的,在他的心裏,早就有充足的精神食糧和抵禦困境的勇氣。他性格隨性豪爽,“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做法雖是得罪了不少官人,但我確信他因此卻擁有不少知交好友,他們之間定不吝嗇,或置酒而招之,心情定是舒暢罷。在這樣的生活中,或許他纔是最幸福的。

“安能摧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歸去也!脫離了樊籠的陶公,得返自然,好一個五柳先生!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