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警句 > 经典语录 > 佛语经典语录 > 佛教中的经典语录集锦

佛教中的经典语录集锦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4.8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那么成立之后有哪些经典的语录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中的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佛教中的经典语录集锦

佛教中的经典语录

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真实。追随贤人智者的脚步,将走向善地;与愚者恶人同游,将步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真实。

2) 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3) 我们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时,宁可独自而行才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灵。与善友为邻可以得益,与恶友为邻受害的可是整个身心。

4) 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5) 阿多罗应知:此非今日事,古语已有之。默然为主诽,多语为人诽,寡言为人诽;不为诽谤者,斯世实无有。

6) 人有两个我:一个是别人心目中的我,一个是心灵中的我。在孤独的时候,那个心灵中的我最易显现出来,这也是最好的净化自己的心的时候。

7) 全被人诽者,或全被人赞者,非曾有当有,现在亦无有。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智慧戒行兼具者,彼为智人所称赞。

8) 宁可孤独修行,孤独地生活,也不要与愚人恶者为伍,因为他们会败坏了我们的心灵,增长感官的追寻。

9) 从前心随感官的刺激而必须恣欲,身随着欲望的追寻而无止息。现在我知道要切除外在感官的诱惑,静心观照自己,使自己成为身心的主人。

10) 摄护身忿怒,调伏于身行。舍离身恶行,以身修善行。摄护语忿怒,调伏于语行。舍离语恶行,以语修善行。

佛教中的经典唯美语录

1) 我等实乐生,憎怨中无憎。于憎怨人中,我等无憎住。我等实乐生,疾病中无病。于疾病人中,我等无病住。

2) 我等实乐生,贪欲中无欲。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住。我等实乐生,我等无物障,我等乐为食,如光音天人。

3) 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我们一生所需如果只是为了达到维生所需,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鸟、一条虫,天地提供的其实足以满足它们的需求。

4)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无火如贪欲,无恶如嗔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

5) 我们的好或坏全因为自己,我们修改自己是为了要舍弃坏而趋向好的方向,是为了善恶,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

6) 己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

7) 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心情烦乱。因为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8) 如果有人赞美我,赞美我的教义或赞美我的弟子,不要因而过分欢喜或得意,因为这样的反应会妨碍正确的判断。

9) 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10) 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心的净化完全要靠自己。无论是多么神圣的人,多么神圣的经典,他们也仅能提供正确的方法。净化自己的心完全在于自己,无人可以替代你。

11) 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12) 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不见爱人苦,见憎人亦苦。是故莫爱着,爱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13) 我们要像一只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不已。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和敌视,而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安详寂静。

14) 心的不纯净是引发痛苦的来源。什么使得心不净呢?顽固、骄傲、自大是心理的杂质,这些杂质引出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于是痛苦产生于此。

15) 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16) 我们惟有舍弃内心的不良杂质,如贪欲、不满、固执等,才能解开它们对我们的系缚,心才得以自由。净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内心安详的道路。

17) 假如有人愚昧地对我做出恶事,我将回报以无限的爱。他愈是对我作恶,我愈是回报以善。无论别人待我如何,我永远放出净善的芳香。

18) 我之为我完全是因为自己是什么,而不因为别人改变自己。一朵芳香的花朵不因为憎恶的人到来而改变芳香的本质而发臭。

19) 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恐怖?从爱欲生忧,从爱欲生怖;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20) 什么是真实呢?就是要追随优秀的人,跟他们一起行动,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随着黄道的星辰循环游走。这就是真实。

关于佛教中的经典语录

1) 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

2) 小慈但心念与众生乐,实无乐事;小悲名观众生种种身苦,怜悯而已不能令脱。大慈令众生得乐,亦与乐事;大悲怜悯民众生苦,亦能令脱苦。

3) 譬如狮子,百兽之主。为小虫吼,则为众所笑。若在虎狼猛兽中奋迅大吼,则为智人所可。——金埴 《不下带编》

4) 一、心如镜,虽外景不断变化,镜面却不会转动,这就是一颗平常心,能够景转而心不转。二、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众生之心声。

5) 凡夫就是追求神奇怪诞,所以才会心乱。因为心乱,才会求助。实在说,修心很简单——要断贪。 人的寿命因为短暂,才显得珍贵,得来一趟人间,应问自己是否为人生发挥潜能,而不是一味地求享受和求长寿。

6) 人命在呼吸间,生老病死,谁能阻挡?所以要好好珍惜。这来去无常的生命,让生命散发出真善美的光辉。

7) 人心散乱有二: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即糊里糊涂,空度时日,懈怠懒惰,不思进取。浮动即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沉浮动荡,无法安静。

8) 佛陀教化众生,远离感官的贪瞋痴,远离一切诱人的事物,明心断念地去修行,以达寂静之境,得智慧大解脱。

9)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10) 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11) 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2) 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13) 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14) 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15) 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16) 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17) 凡夫误用经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来说说,而无身体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没有掌握到真谛。

18) 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19) 我们是我们的心灵的主人。不因为外在的毁誉顺逆而影响自己的心。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辱骂和敌视。

20) 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21) 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22) 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23) 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枝提。

24) 每个人要努力自求解脱,如来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从禅定开始着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终将解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心便得到了自由。

25) 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见四圣谛。

26) 苦与苦之因,以及苦之灭,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灭。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无上,如是皈依者,解脱一切苦。

27) 谁能够不懈地遵行我所说的教理,谁就能够远离痛苦的轮转,而令苦完全消失。

28) 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29) 供养供应者,脱离于虚妄,超越诸忧患,佛及佛弟子。若供养如是,寂静无畏者,其所得功德,无能测量者。

30) 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让思想任意奔流而无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觉之火烧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烦恼。由于这样,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道。

正能量语录
心情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情人节语录
爱情语录
情感语录
唯美语录
搞笑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