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散文 > 写景散文 > 感受舜帝陵

感受舜帝陵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9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城区以北10公里处的鸣条岗西端,北枕孤山,南对盐湖,规模宏大,古朴简洁。

舜帝是我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他是我国古代禅让制的第一位布衣天子,他身上体现的孝和仁,极受后人推崇。孟子推他为大孝,司马迁称赞为:“天下明德,自虞舜始”。

舜帝陵冢始建于禹时,而庙宇建于唐开元738年,后历经战火地震毁坏,重修于清朝。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荒凉,2000年,在运城市盐湖区委和区政府发出的“修复舜帝陵,告慰九州民”的号召下,对陵庙进行了改扩建,面积由原来的近10万平方米,扩展为1,185,215平方米。现在它正以古朴而秀美的风姿吸引着海外华人与四方游客,前来拜谒舜帝陵,祭祀根祖文化。

舜帝陵分为景区和陵区两大部分。

景区大门前,是宽广的舜帝广场。四周花卉簇拥,12根花岗岩龙柱高耸两旁,上书“扬虞舜文化,聚民族精神”,庄严大气,寓意当年舜设12州,天下归舜,国富民强。中央是大型喷水池,水柱腾空而起,造型优美。四周建有石坛,上有12幅浮雕,记载舜帝的生平功绩,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最前缘的两尊青石大象,通体高5.3米,是传说舜曾用大象耕田,现为世界舜裔联谊会的会徽标志,巍然屹立的石象,似在向游人默默展示舜的辉煌文化.

景区大门由两列巨石组成,一架彩拱门横跨其上,右边石上刻“舜帝陵”三个大字。其寓意舜在历山耕种的石头,渗透着舜的勤劳质朴精神。

进入大门,一条长1000米的神道,笔直的伸向陵区,把景区公园分为东西两片。神道两旁是花卉区,共种植80余种100万株树木花卉,只见松柏夹道,花木映带,风光秀美,音乐环绕,宁静和谐的氛围弥漫四周。

西边景区分布着历山,雷泽湖,迷宫等景点。这些景点都有寓意。《孟子》曰:“舜生于诸冯(在今山西永济张营乡舜帝村),迁于负夏(今山西运城垣曲同善镇),卒于鸣条(今山西运城)。”据说舜青年时代,曾“耕历山(今运城历山)”,“渔雷泽(今永济雷首山下)”,“陶河滨(今永济陶城村)”。舜的美德就体现在这几个典型的故事里,他总是把自己开辟的好耕地好渔场让给别人,再去开垦新的地方,把自己的制陶器技术传授众人,向大家讲述经商讲信誉的道理,还善于化解纠纷。他每到一处,都把发展生产和施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起来。孔子曾赞美说,大舜拯救了败坏的民风,是德教万民的圣人。他的德行一传十,十传百,在人们中形成很高的威望。正是这美德让帝尧看中了他。

那么,尧又是如何将帝位禅让给舜的?让我们离开景区,前往陵区。

去陵区,要经过两棵古柏,它们东西倾斜夹道,自然形成山门之势,相传为大禹时栽,躯干粗需四五人合抱。传说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借此柏躲过敌人追捕,后成其霸业。这古柏被乡人称为“夫妻柏”,“活柏抱死柏”。

过古柏往前,来到“仪们”,它是神道中轴线上一座标志性建筑,属于二层仿清式古建筑。正门两旁分别书写着“德圣”,“孝祖”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舜在历史上的地位。登楼远眺,全区景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过仪门是献殿,殿前有月台,月台两边栏杆上雕刻着“百孝图”,舜为孝首。舜自幼丧母,史书称,大舜“父顽,母嚣,象傲”。是说舜父不识好恶,其继母气焰嚣张,其弟为所欲为。可以想象舜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家庭,日子多么艰难。由于家穷,舜30岁还未成亲。此时候,尧年老体衰,正想寻觅一个贤人来代替摄政,众人推荐了舜。为了考察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她们二位,不以公主身份自居,恪守孝道,辅助夫君。然而弟弟象却不放过舜,一连用三个计谋企图陷害舜,霸占两个美貌的嫂子。第一次是让舜修房,第二次让其挖井,第三次让其饮酒。聪明的二妃,利用自己的才智,暗中帮助舜,使舜一次次逃离危险,转危为安。对象的残忍,如果搁在别人身上,真是忍无可忍。可舜不这样认为,他总是以微笑之举,平静之态,礼仪之词给象一个台阶下,用自己的恭顺感化弟弟,用自己的孝义感化父母。也许正是他的至孝感动了上苍,从此后,弟弟改恶从善,一家人开始和睦相处。

舜的至孝美德感动着尧,尧非常满意,接着,尧又进一步考察舜的智慧,礼仪,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意志力,经过3年时间的考验,尧终于放心的把摄政大权交给了舜,在尧死后,舜正式继帝位,定国号为“虞”,定都“蒲板(今山西永济蒲州)。

怀着一颗对布衣天子的深深崇敬怀念之情,穿过献殿,享厅,来到舜帝陵冢前。陵冢呈方形,南北长12米,东西宽13米,周长50米,寓意舜帝五十年。四周砖砌花墙,高3米。冢上槐柏苍翠,东南方长有一棵古柏,历千年,粗数十围,五枝虬蟠,傲指苍穹,人称“五子登科”柏。陵前有碑刻“有虞帝舜陵”,为“万历辛亥孟春东郡邢其任书”。

站在肃穆的陵冢前,难掩对先祖博大的胸怀,博大的文化的景仰怀念之情,深深的鞠上一躬,默默离开,去看他的皇城。

皇城又名“离乐城”,取离位享乐之意。离宫志云,舜始封虞,暮思归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砖砌城墙,高大雄伟,东西宽49米,寓意舜帝49年,南北长112米,寓意舜帝享年112岁,城墙高6米9,正面有三个砖券拱形门洞。中门额题:来南熏,两侧小门额题:解愠,阜财。


站在巍巍古城墙前,遥想当年,舜帝视察盐湖之际,看到工人们挥汗忙碌,白盐堆满盐场时,激动之余,不由抚琴吟唱道:“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就是有名的《南风歌》。

皇城内,依南向北,中轴线上有戏台,卷棚献殿,正殿,东西两侧有廊房及钟鼓楼。正殿龙椅上是舜帝塑像,头戴冕旒,身着衮服,双手执圭,神态庄严,两侧站立着皋等四位大臣。正殿后是寝宫,塑有舜帝及二妃的塑像。这里方砖铺地,古树苍苍,走在静静的院落内,思绪仿佛回到四千多年前舜执政的时代。

舜是农夫出身,从小生活在缺乏慈爱的家庭,所以他非常渴望创造一个仁爱礼仪的社会。他上任之初告诫各级官员,重视农耕,广行德信和善政。他特别推行了“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就是要建立一种崭新的礼仪制度,确立全民族的道德水准,从而实现以德治国的目的。“五常之教”是大舜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后逐渐成为儒家道德理论思想的核心,至今影响着华夏人民的思想和伦理道德,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源头。舜执政的时代,政治清明,物质丰富,人民康乐,被后人推崇为“虞舜盛世”。

离开皇城,从遥远的历史回到现实,看眼前的苍松翠柏,秀丽景色,这一份宁静和谐的氛围,不正是当年舜帝开创和推崇的风尚吗?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感受虞舜文化精髓,其道德礼仪,文明和谐,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大力追寻,倡导和弘扬的一种文化风尚么 !

  

感受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城区以北10公里处的鸣条岗西端,北枕孤山,南对盐湖,规模宏大,古朴简洁。

舜帝是我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他是我国古代禅让制的第一位布衣天子,他身上体现的孝和仁,极受后人推崇。孟子推他为大孝,司马迁称赞为:“天下明德,自虞舜始”。

舜帝陵冢始建于禹时,而庙宇建于唐开元738年,后历经战火地震毁坏,重修于清朝。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荒凉,2000年,在运城市盐湖区委和区政府发出的“修复舜帝陵,告慰九州民”的号召下,对陵庙进行了改扩建,面积由原来的近10万平方米,扩展为1,185,215平方米。现在它正以古朴而秀美的风姿吸引着海外华人与四方游客,前来拜谒舜帝陵,祭祀根祖文化。

舜帝陵分为景区和陵区两大部分。

景区大门前,是宽广的舜帝广场。四周花卉簇拥,12根花岗岩龙柱高耸两旁,上书“扬虞舜文化,聚民族精神”,庄严大气,寓意当年舜设12州,天下归舜,国富民强。中央是大型喷水池,水柱腾空而起,造型优美。四周建有石坛,上有12幅浮雕,记载舜帝的生平功绩,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最前缘的两尊青石大象,通体高5.3米,是传说舜曾用大象耕田,现为世界舜裔联谊会的会徽标志,巍然屹立的石象,似在向游人默默展示舜的辉煌文化.

景区大门由两列巨石组成,一架彩拱门横跨其上,右边石上刻“舜帝陵”三个大字。其寓意舜在历山耕种的石头,渗透着舜的勤劳质朴精神。

进入大门,一条长1000米的神道,笔直的伸向陵区,把景区公园分为东西两片。神道两旁是花卉区,共种植80余种100万株树木花卉,只见松柏夹道,花木映带,风光秀美,音乐环绕,宁静和谐的氛围弥漫四周。

西边景区分布着历山,雷泽湖,迷宫等景点。这些景点都有寓意。《孟子》曰:“舜生于诸冯(在今山西永济张营乡舜帝村),迁于负夏(今山西运城垣曲同善镇),卒于鸣条(今山西运城)。”据说舜青年时代,曾“耕历山(今运城历山)”,“渔雷泽(今永济雷首山下)”,“陶河滨(今永济陶城村)”。舜的美德就体现在这几个典型的故事里,他总是把自己开辟的好耕地好渔场让给别人,再去开垦新的地方,把自己的制陶器技术传授众人,向大家讲述经商讲信誉的道理,还善于化解纠纷。他每到一处,都把发展生产和施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起来。孔子曾赞美说,大舜拯救了败坏的民风,是德教万民的圣人。他的德行一传十,十传百,在人们中形成很高的威望。正是这美德让帝尧看中了他。

那么,尧又是如何将帝位禅让给舜的?让我们离开景区,前往陵区。

去陵区,要经过两棵古柏,它们东西倾斜夹道,自然形成山门之势,相传为大禹时栽,躯干粗需四五人合抱。传说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借此柏躲过敌人追捕,后成其霸业。这古柏被乡人称为“夫妻柏”,“活柏抱死柏”。

过古柏往前,来到“仪们”,它是神道中轴线上一座标志性建筑,属于二层仿清式古建筑。正门两旁分别书写着“德圣”,“孝祖”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舜在历史上的地位。登楼远眺,全区景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过仪门是献殿,殿前有月台,月台两边栏杆上雕刻着“百孝图”,舜为孝首。舜自幼丧母,史书称,大舜“父顽,母嚣,象傲”。是说舜父不识好恶,其继母气焰嚣张,其弟为所欲为。可以想象舜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家庭,日子多么艰难。由于家穷,舜30岁还未成亲。此时候,尧年老体衰,正想寻觅一个贤人来代替摄政,众人推荐了舜。为了考察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她们二位,不以公主身份自居,恪守孝道,辅助夫君。然而弟弟象却不放过舜,一连用三个计谋企图陷害舜,霸占两个美貌的嫂子。第一次是让舜修房,第二次让其挖井,第三次让其饮酒。聪明的二妃,利用自己的才智,暗中帮助舜,使舜一次次逃离危险,转危为安。对象的残忍,如果搁在别人身上,真是忍无可忍。可舜不这样认为,他总是以微笑之举,平静之态,礼仪之词给象一个台阶下,用自己的恭顺感化弟弟,用自己的孝义感化父母。也许正是他的至孝感动了上苍,从此后,弟弟改恶从善,一家人开始和睦相处。

优美文章
短篇散文
爱情散文
抒情散文
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