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说课稿 >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8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数的世界》,首先,我谈谈我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要结合现实的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在自然数(0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在课的开始通过猜数字谜语激趣,七上八下猜一个分数,不三不四猜一个小数,一五一十猜一个整数,这个小游戏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然后出示“水果店”情境图,要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教师板书:-3、2、6、4、5.8、3.6、5。师:今天淘气带我们走进一个数的世界,(板书:数的世界)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数的世界中还有那些奥秘,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体会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理解自然数和整数,。

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又小数,分数,整数,负数,接着要学生根据学过的数将情境图中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回忆以前学的数,给学生提供了分类标准的.指向,汇报后教师引导,关于小数和分数以后我们在研究,今天我们研究这些数,这些数是一些什么样的数呢?

接着,要学生打开课本2页,读一读书上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板书:自然数,整数。阅读后,要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明确省略号的意思,并且引导学生对比这两句话,看有什么发现?自然数就是整数,整数有的不是自然数。

这个层次通过对发现的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比较观察等思维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第二层次是: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首先要学生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千克苹果多少元?2*6=12 5千克梨多少元?5*4=20等

接着,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些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你能看懂哪些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汇报时要学生谈谈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中说说,里面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展示时,注意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比如:4×5=20,2×2=4,提出疑问:为什么4一会是一个数的倍数,一会又成了一个数的因数了呢?)

总结出倍数和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质疑,同伴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的迁移,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让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个层次是: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这个层次的教学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深入思考,想象,猜测,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最后发现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的问题有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还能找到7的其他倍数吗?

(3)写出100以内所有的7的倍数。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条理的思考,然后发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再练习写出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

多样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下面我进行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教学

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探索和学习有些疲倦了。我设计了一个“给数字找家”的游戏重新在课堂中掀起**。每个小组一套卡片,在小组内操作。其中一组上黑板演示。把4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6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学生对其中的12和48一筹莫展。老师重新画集合圈,在两个圈中间出现共同的部分,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同时为学公倍数打下基础。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走进了数的世界,在数的世界里,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顾后,教师总结,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

给学生时间回顾总结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同时能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我。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我在设计板书时,主要了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意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离不开食物,健康的身体更离不开健康的食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许多孩子却还是会挑食,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些食物的营养,不知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是需要各种各样营养,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

2、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的习惯。

3、激发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奥妙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过程,知道应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难点:食物在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器官的顺序和在各器官时的食物变化。

三、活动准备:

人体消化系统教学挂图、花生米若干、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出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试听讲结合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谓"试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图片,"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说的愿望。

2、学法主要采用了"兴趣导学法""综合活动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学习,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五、活动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品尝花生豆,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在身体中旅行的过程。(约5分钟)活动开始,教师就请幼儿品尝花生豆,并创设问题情境“刚才吃到嘴里的花生豆到哪里去了?”“花生豆是怎样在我们身体里面旅行的?你们想知道吗?教师用语言导入法一下子将幼儿带入到活动的氛围和主题中,激发幼儿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接下来老师讲述故事。

环节(二)、结合挂图,认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功能和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约8分钟)通过人体消化系统教学挂图直观地展现在了幼儿的面前,幼儿一目了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功能以及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环节,实现了目标一,目标二也得到一定体现,且为下一环节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三)、结合故事内容,了解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作用能根据故事内容总结各个器官的功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约5分钟)

(四)、谈话讨论,如何合理地促进消化,通过提问让幼儿初步知道什么是正确饮食习惯。(约3分钟)教师采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幼儿各抒己见,阐述好方法,如:进餐时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边吃饭边讲话,容易把食物呛入食管旁边的气管;吃鱼时要小心挑出鱼刺,吞下去的鱼刺容易划破我们的食管壁;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少喝饮料,不暴饮暴食,不吃发霉、发臭、腐烂的垃圾食品,防止“病从口入”;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每天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等等。

(五)、拼图

通过进一步加深对食物消化的理解(约7分钟)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动手操作法。首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一套分别表示每个消化器官图片,然后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人体消化顺序排列出来。小组合作,有利于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同时幼儿合作排列的消化器官图片会更乐于“谈一谈、讲一讲”:为什么这样排?最喜欢食物在哪个器官中的变化?此环节帮助幼儿加深了对人体各消化器官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对于实现教学重点起到了一个很好地促进作用,再次落实了目标一。

(六)、请幼儿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吃下的东西哪里去了。(约2分钟)

六、活动评析:

本活动选取内容接近幼儿生活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整个活动运用了多种形式做到动静交替,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主动性强、同时也体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活动传递给幼儿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下午)好!我是X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穷人》,课题分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将根据第二课时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六年级S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写的是家境贫寒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的窘困,毅然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本文所在的第四单元“情暖人间”的文章都是美好真情的赞歌,学习这个单元,主要感受朋友、亲人、邻里的真情。本文是学习了第一篇课文关于朋友真情之后,学生进一步感受邻里的真情,(这些话可否不说呀?我怕时间不够。或者再简缩一点。呵呵)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人间真情的好材料,更是他们得到人文启迪的好题材。

(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不像中学的,他不是文体的归类,而是从写作内容上归类。第四单元为“情暖人间”,其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永生的眼睛》、《船长》。)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够具体了吗?哈哈)

3、情感目标:体会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得到人文启迪。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人物。

2、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通过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问题教学法、对话问答启发法、诵读教学法。

(二)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探究法。

(我选择第二课时为我的说课内容,还要说明课时安排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了《穷人》的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正当桑娜等夫心切之时,她做了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完整的导语可否不出现在说课稿中?)

(设计依据:描述画面,带入情境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感情,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二)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为了便于授课,使教学程序更加有条理,我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以下5个问题展开整篇课文的教学。

1、 第二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参考:写桑娜把邻居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结果内心忐忑不安,担心丈夫不同意。)(说可时不必念出来)(下同)

我将运用问题教学法把学生引到第二大段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找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点名提问学生,然后师生集体纠正、总结,老师概况板书(桑娜:非……不可,忐忑不安,揍我一顿也好)。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体会六个省略号在文中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感情,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主题做铺垫。

2、分析人物形象

老师引导:据其家庭情况她有能力帮助西蒙抚养孩子吗?说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说明她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的人。)

运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并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教师进行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2、 第三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

(参考:写渔夫回来听说邻居西蒙死了,主动要求妻子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问题,然后分别找出描写渔夫的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同时提出问题:渔夫的脸为什么会变得严肃、忧虑?“熬”字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师生集体解疑,老师板书(渔夫:忧虑、得……报过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 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词句及渔夫和桑娜的对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小组讨论,从而体会、归纳渔夫的人物特点,最后师生集体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

(依据:小组交流是反馈信息的最佳形式,能很好的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4、 从两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你体会到什么?

(参考:主人公的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助人之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从而体会文章情感,让学生从朴实的语句中感受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

(依据:把朗读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有感悟后品读,在品读中加深感悟。另外,把朗读的方法教与学生,“授之以渔”,也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三)总结

通过复述故事,让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归纳课文主题,再次品读小说语言,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良好情感,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在学习文章之后,从主人公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启示?

八、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续写故事的作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渔夫和桑娜及七个孩子今后的命运。

九、板书设计

(我就觉得这板书太多了,只有六七分钟说课,哪能写得了那么多字啊?呜呜……我想办法精简一下吧!对了,能不能只板书课题,板书设计只在说课稿中呈现呢?嘿嘿……)

穷人

人物 内心变化 性格特点 主题

温暖而舒适

心惊肉跳 勤劳、善良 穷苦的劳动

没有抱怨 人们淳朴、

桑娜 非……不可 善良,宁可

脸色苍白 善良、同情,关心他人 自己多吃苦

忐忑不安 也要帮助别

穷人 揍我一顿也好! 人的高尚品

质。

严肃、忧虑

渔夫 得抱过来 善良、同情、关心穷人

能熬得过去

写作特点:语言通俗易懂,脉络清晰。

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动细腻。

说课稿 篇4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努力做到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同时指导正确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实际,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获得“好朋友需要多关心,多沟通,才会更快乐”的情感体验,体会与人沟通的快乐。

3、复习会认的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整体感知,重点理解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文本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课前检查读后,我设计了一问:“你觉得这只青蛙怎么样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谈谈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和理解。“青蛙为了什么事伤心难过呢?后来,它又为什么变得非常快乐呢?”通过“问一问”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中,抓住“难过”、“惊喜”“兴高采烈”等重点词来体会青蛙心情的转变过程。在品析词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表达,同时充分发挥插图形象直观的作用,图文结合,加深了学生对青蛙心情变化的体会。

(二)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感知、体会课文内容。因而,我没有进行空洞的讲解说教,而是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多读课文,体验角色,在品读中反复体味:朋友的关心帮助会给人带来快乐;而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三)降低坡度,突破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对书信交往极少接触,甚至没有接触过,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以书信形式仿写几句话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有限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在理解课文后,我降低了坡度,让学生仿“书信”说几句话——“如果青蛙也给小鸭写一封回信,会说什么?”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在仿“书信”说话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好朋友就应该这样互相关心,多多沟通,多联系,这样日子才能过得更快乐;同时对书信的格式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四)分散难点,指导写字。

课末,我安排了写字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书写2个生字。把8个生字分散安排在两课时里进行,一来考虑到给学生适当的动手、动笔时间有助于提高整节课的学习质量,同时又能分散写字难点,减轻学生负担,利于学生掌握。在练习书写时,我让学生自己悟出汉字的特点,互相交流记字方法、提醒重点笔画,能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书写效果。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地位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31~33页。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认数的第一阶段—20以内各数认识的基础上,扩展到认数的第二阶段—100以内数的认识。本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对于数概念的建立还比较模糊,学生的数感还有待加强。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

(二)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理念:

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知识于生活。通过让学生画一画,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做到手口一致。

2、多媒体直观展示,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看电脑展示,在脑海中清楚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了解其之间的关系。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数感,知道数的组成,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和位值制度。

难点:一个一个地数,拐弯处的数法及数的组成。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具学具准备:铅笔、小棒若干和一套

1:左边乱放的小棒29根。右边三排小棒,其中两排10根,另一排9根,共29根。

2:左:29根,中:33根,右:30根

3:92根由散乱的变为整齐。再点击一下,成为9捆多2根。

(二)教法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借助,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运用类推学习法探索新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在教数数、读数时,根据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运用类推学习法。教师适当点拨,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接掌握。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操作等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听讲、阅读复习等方法。因此,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巧用玩具,游戏引入

下课的时候,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爱玩一种游戏,叫数码游戏。老师也很想玩。谁愿意和我一起玩?师生玩,同桌小朋友也可以一起玩。

能说说你在刚才的数码游戏卡上看到了哪些数?教师随即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卡片来引入。巧妙地把玩具转化为学具,利用一个比大小的游戏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二)动手实践,充分展开

1、说一说:其实不光我们刚才看到的数码游戏卡上有数,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很多这样的数。老师刚才坐27路车来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数——27。这样的数你还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2、数一数: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你能数一数吗?在自己座位上数一数。你是怎么数的?带大家来数一数。

(反馈: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等……在数的时候,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地数,教师就两个两个地数:如果学生两个两个地数,教师就五个五个、甚至是十个十个地数)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画一画:假如老师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小朋友,你们说全班小朋友应该画几个符号呢?用你们喜欢的符号画一画。要求: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最好让大家一下就看出是几个,看谁的本领大。

【设计意图: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知识于生活。通过让学生画一画,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做到手口一致。教师注意将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要求的提出“最好让大家一下就看出是几个”,使学生自然将2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另外,用符号记录数是数学文化的一种继承,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数要手口一致。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的策略,为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强化数感

1、猜一猜:出示1:左边乱放的小棒29根。右边三排小棒,其中两排10根,另一排9根,共29根。

师:左边的小棒和右边同样多,请你说说左边有几根?你怎么知道的?

(反馈:如果我们用绳子把10根小棒扎在一起就更清楚了。演示。)

板书:29里面有2个十和9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有策略的数出小棒的根数,使学生体会到有序的重要性。小棒图非常形象地展示了10个一就可以用一个十来表示,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

出示2:左:29根,中:33根,右:30根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左边这一堆是29根,请你猜猜中间这一堆和右边这一堆大约有几根小棒?

学生猜,教师板书。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到底是几根?怎么办?数一数。

师:先别忙着数。我有个问题:这么多的小棒乱乱的,怎么才能一个不漏地数清楚呢?有什么好办法?

出示3:92根由散乱的变为整齐。再点击一下,成为9捆多2根。

板书:9个十和2个一。

2、比一比:老师有一些铅笔,请你猜猜这里有几支铅笔呢?

(35支。5支5支正好数完。)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棒,请你看看。有什么想说的?

再继续数,点击出现一根一根小棒,一直到100。

100是怎么来的?板书:10个十是100。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估数,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和对应的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 数形结合,应用拓展

1、出示百格图。这张图共有几个格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3)野马的寿命比骆驼长一点儿,还不到40。是40前面第3个数。

(4)大象的寿命直接出示图。估计大象能活几年?它是由7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看了这个图,你还能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在猜哺乳动物寿命这一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境中,融合了100以内数的重点知识内容。综合练习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意图是通过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游戏中允许学生作合理的猜测,同时渗透一些知识点的巩固。此练习的设计应注意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猜数和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五、说作业设计

1、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数出下面数的后五个数。

二十六 五十八 七十九 八十七 九十五

3、填数。

27

4、估数

50 66 78

81 99 0

百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 百 十 个 100里面有10个十

十个十个 位 位 位

(百)(十)(个 )100里面有100个一

9 0

9 9

1 0 0

左:29根,中:33根,右:30根

9个十和2个一。

10个十是100。

日记
周记
小说
摘抄
语文
作文
口号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