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寓言 > 成語故事 >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是中國漢語詞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固定的結構和獨立意義。很大一部分成語是由古代沿襲下來的,是約定俗成的,因此是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內涵和特徵的語言成分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孫陽是春秋中期伯樂。伯樂(約前680年-前620xx年),原名孫陽,春秋中期郜國(今山東菏澤市成武縣)人。在秦國富國強兵中,作爲相馬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秦穆公信賴,被封爲“伯樂將軍”。後來,伯樂將畢生經驗總結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後人就用發現千里馬的伯樂來比喻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或集體。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的典故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善於鑑別馬的好壞,只要讓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馬的優劣。因爲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於是人們都把他稱爲“伯樂”。爲了不讓自己的一身絕學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識馬經驗寫成一本書,名爲《相馬經》,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

孫陽的兒子資質很差,卻想繼承父親的事業。在熟讀了這本書後,他以爲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所有本領,便拿着《相馬經》去找千里馬。《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他按照這個特徵找了很久,也沒有什麼收穫。

有一天,他發現路邊有一隻蹦蹦跳跳的動物,他看了很久,覺得這個東西很像《相馬經》中所說的千里馬,於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千里馬”捉住,並帶回家。一進門,他便嚷着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它長得和《相馬經》中說得差不多,就是個頭小了點,蹄子差了些。”孫陽一看兒子手裏捉着的居然是一隻癩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傻兒子,你拿的是一隻癩蛤蟆,根本不是什麼千里馬啊!你這樣按圖索驥是不行的,要學相馬的本領,就得多去看馬、養馬,深入地瞭解馬才行啊!”兒子聽了羞愧不已,從此便一頭鑽到馬羣中去研究馬。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的啓示

把癩蛤蟆誤認爲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誇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板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並加以發展,這纔是正確的態度。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àn tú suǒ jì

【出處】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

【解釋】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按部就班

【反義詞】不落窠臼、見機行事

歇後語】伯樂兒子找馬(打一成語)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傳說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民間故事
睡前故事
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