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宋代詩詞 > 李清照詩詞 > 李清照詞全集

李清照詞全集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3.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清照詞全集

《中國曆代名女》—— 一代詞人李清照

一對描金彩繪龍鳳喜燭,插在修長的美人型燭奴上,它的光焰歡快地跳躍着。兩盞垂着金色流蘇的八角薄紗大紅宮燈,懸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緋紅。新人靜地坐在妝臺前,繡紅的大紅蓋頭把她和周圍的一切隔開了,眼前只是一片紅色的神祕的朦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時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就要爲人之婦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靜的閨閣生活,一晃眼就過去了。還是攀坐在父親膝頭的年齡,上百首古詩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時期,執筆屬文,展卷吟詩,更是錦心繡口,吐屬風流。她一天天長大,在婷婷玉立的風姿之外,更多了一層至誠淳樸的書卷氣。她以王獻之的字帖學書,寫得一手秀麗的小楷,鐵劃銀鉤;她對前朝李思訓、王維的金碧、水墨兩大畫派都十分酷愛,也常常研朱揮毫,作幾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兒時就已學會撫琴;她父親常對她母親感嘆:“我的清兒若是個鬚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現在她就要成爲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媳,青年大學生趙明誠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個丫環特地送來一枝梅花,拜過天地,喝過交杯酒,她和趙明誠入了洞房。

趙明誠酷好金石,在攻讀經史之餘,對於彝器、書帖、字畫,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後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李清照對於金石學也有了濃厚的興趣,幫助丈夫考證、鑑別。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愈來愈深,趙明誠在大學讀書,每月朔、望才能請假回來,儘管同在一個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覺得如隔迢迢雲漢,半月一次的相逢,也當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這天是上元佳節,正好也是趙明誠回家的日子,趙明誠剛在書房中坐定,丫環來報,有一位大學來的青年公子求見。當那公子走進書房,但見他頭戴繡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緞靴,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趙明誠連忙起坐,動問尊姓大名。那書生舉止瀟灑,還了一揖,答道:“小生與兄素有同窗之誼。半月不見,吾兄爲何如此健忘?”趙明誠醒過神來,不覺哈哈大笑,一把扯過女扮男裝的妻子。吃過午飯後,男裝的李清照帶着丫環,隨着趙明誠穿街過巷,來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國寺。遊過了大相國寺,蜇進一家外竈內堂的小吃鋪裏,趙明誠專揀那市井之人慣吃而李清照見也沒有見過的小吃,讓李清照都嘗一點,然後又在流浪藝人的擔子上買了些小泥人之類的玩物。大家閨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頭,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歲月就這樣無憂無慮地過去了。

不料,趙挺之與李格非都因得罪權臣蔡京而罷官,趙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鬥爭中死去,趙家父死家敗,心寒已極,趙明誠與李清照離開汴京,回到趙明誠的故鄉青州。趙明誠性情淡泊,屏居鄉里後,更加潛心於金石書畫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點積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幾乎全用於搜求書畫古器。前幾年趙明誠剛出仕時,就對李清照說過:“寧願飯蔬衣簡,亦當窮遇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這種愛好,比作杜預的“左傳”癖和王維的“書畫”癖,李清照千方百計宿減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荊釵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見的古書、名畫或彝鼎金石,夫婦二人便共同校勘、鑑賞、整集籤題,指摘暇疵,其樂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聞強記,甚至超過趙明誠,令趙明誠讚歎不已,歡喜不已。

有時夫妻倆也談論詩文。一天,趙明誠說道:“我就喜歡你那些‘驚起一灘鷗鴛’,‘夾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猶謝恐難禁’一類句子,彷彿不經意爲之,可是我苦苦尋思,卻總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說道:“我幼年弄筆之初,常聽父親說:‘文不可苟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且晉人能文者多矣,至劉憐《酒德頌》,陶淵明《歸去來辭》,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晉人之上,其誠著也。’古人云:言爲心聲。樂府詩詞並著,講究詞隨意發,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動情隨。若刻意雕琢,工求纖麗,就味同嚼蠟了。”

接着兩人又討論起本朝的詞家柳永、蘇軾、王安石。李清照認爲柳永詞的缺點是:多寫風塵浪子,詞語塵下。蘇軾的詞是:只可稱爲句讀不茸之詩,卻不可稱之爲詞,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鞏的詞則更是讀也讀不得。

光陰荏苒,在一個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趙明誠得到友人劉跋的書信,約他到泰山訪古,李清照無法隨他一起去泰山,就幫丈豐打點行囊,備下菜食,爲丈夫餞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錦帕上寫下了爲趙明誠送別的一闋《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佔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趙明誠讀了此詞,就把登泰山、訪古碑的心思,減去一半;人雖離家愈來愈遠,心卻愈來愈近,身還未到泰山,心卻早已在計算歸期了。

趙明誠與李清照結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來,政局一直處在急劇的變化和動盪之中。宋徽宗是一個有藝術才華的皇帝,除了篤信道教外,還擅長書、畫、樂、舞,喜歡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須有物質上的奢靡作後盾,於是蔡京專門派人到全國各地蒐羅名花、奇石、佳樹、珍玩運到京都,供他觀賞。運送這些花石樹木的車船,便稱爲“花石綱”。“花石綱”所經之處,民夫蝟集,錢穀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內興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宮”和供遊賞的,“延福宮”,窮極奢麗,激起各地起義,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宋室南渡,趙構成了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定國號“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趙明誠被朝廷罷去江寧太守的職務,夫妻兩人乘船決定到洪州暫住,一路行來,兩人談論的都是國家興亡。李清照說道:“皇皇華夏,自古不乏英雄豪傑。就說我們大宋吧,這幾年,出了多少忠肝義膽之士!李綱李樞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於危難之際;宗澤宗留守以孤軍扼守危城、彌留之際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輕的太學生陳東來說,以書生而赴國難,幾次伏闕上書,終至被朝廷斬首。丹心碧血,浩氣長存。”趙明誠續道:“古代蜀國望帝禪位出奔,還日夜思念故國,化爲啼血的子規。如今,二帝蒙塵,神州板蕩,又有誰思念我們這風雨飄搖的故國呢?”

船隊已進入和州境內,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對趙明誠說:“那就是霸王自刎的烏江啊!你剛纔說得好,望帝懷念故國,化作子規,啼血哀嗚,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鵑,也變作了他的滿腔碧血!楚霸王逐鹿敗北,無顏見江東父老,寧肯一死以謝天下。這比起那棄天下百姓於不顧,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氣節的多!”言罷,禁不住擊打船上的桅杆,放聲吟道:

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職的趙明誠死在剛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趕到建康,爲趙明誠營葬,終於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趙明誠死了,李清照的愛情與希望跟着死去,她多麼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趙明誠,然而她還必須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牀頭一卷卷書冊上,一個意念愈來愈鮮明地在心頭升起,爲趙明誠整理他所寫的有關爲金石彝器考證文章,因爲這些金石彝器是夫婦兩人二十九年來共同歡樂的源泉。

又是五年過去了,李清照帶着他們夫婦殘存的書畫、金石、碑帖和趙明誠的一些手稿,流徒東西各地,先後到了越州、台州、溫州、衢州,最後到了杭州。

又是兩年過去了,再過一天就是上元佳節,隔壁鄰家的院子裏傳來陣陣的笛聲,夾雜着江南水鄉的蓮歌漁唱,李清照掀簾走進屋內,只見條几上的古瓶裏,斜插着幾枝梅花,地上的火盆裏炭火正旺。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幾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紅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鄰家的笛聲停了,傳來幾個少女的說笑,李清照來到窗前向那邊望去,只見三四個十六七歲的少女插着滿頭珠飾兒,戴着鋪翠小冠兒,紅妝豔裹,立在殘雪的院子裏,準備去看上元的花燈。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頭,在她們這樣年齡,她也曾換了男裝,和丈夫一道去觀燈夜遊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轉過身來,默默地從書架上取了趙明誠的手稿,放在書案上,戀戀地撫摸着那經自己補充謄錄的趙明誠手稿,閉上眼睛,流下兩行清淚。城中遠處,隱隱傳來鞭炮的僻啪聲和孩子的歡笑聲,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箋,反覆沉思吟詠,寫出:《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翠,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低下,聽人笑語。”

秋風瑟瑟,秋雨瀟瀟,又是八月。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將趙明誠研究金石的遺稿一一校正謄錄,又作了些增補,全文用細宣工楷謄寫,全部竣工。這天下午,李清照親手在素絹封面上恭楷寫下:

《金石錄》(三十卷)宋祕閣修撰,知湖州事,東武趙明誠撰。

寫完後叫丫環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寶預備好,擺到院子裏菊花畦邊。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箋用鎮紙壓着,端起酒杯,前塵往事,驀地升上心頭,她接過把三杯酒傾在地上,說道:“明誠,我們夫妻慘淡經營幾十年的金石書畫,一毀於戰火,再毀於盜寇,如今已所剩無幾了。今後,我活一日,便與這些書畫廝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許,那些被毀的書畫,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愛惜,不肯讓它留在人間吧!如果是那樣,我也就心安了……。”然後回屋寫起《金石錄後序》來,在《金石錄後序》中她最後寫
道:

李清照詞全集 第2張

“嗚呼!餘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
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寫完這篇後記,已是黃昏時分,她獨自倚着窗兒,恰見一羣歸雁,掠過長空:一隻孤雁,遠遠尾隨在後。不多時,淅淅瀝瀝,又下起小雨來,無限孤寂、悲悽、痛楚,抑鬱之情從心頭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奮筆疾書: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節,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於哪年已不可考,她的傳世之作是《漱玉詞》,基本屬婉約派,由於她一生經歷比晏幾道、秦觀等更艱苦曲折,加上她在藝術上的力求專精和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能,詞的成就超過了他們,她後期的詞還兼有豪放之長。她的《思項羽》詩和“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餛。”的詩句反映出她憂國憂民的情懷。

李清照詞全集 第3張

李清照詞全集 第4張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脣

寂寞深閨,
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
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
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
連天衰草,
望斷歸來路。


點絳脣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
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無名氏詞,見《花草粹編》卷一)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闢寒金小髻鬟鬆,
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閒窗春己深,
重簾未卷影沈沈,
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
細風吹雨弄輕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
玉爐瀋水嫋殘煙,
夢迴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
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溼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
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閒瑞腦,
朱櫻斗帳掩流蘇,
通犀還解闢寒無。


浣溪沙

繡幕芙蓉一笑開,
斜偎寶鴨親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
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
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
忘了除非醉。
瀋水臥時燒,
香消酒未消。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
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
曙色回牛鬥。
春意看花難,
西風留舊寒。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
梅萼插殘枝。
酒醒薰破春睡,
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
月依依,
翠簾垂。
更挪殘蕊,
更拈餘香,
更得些時。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
簾外擁紅堆雪。
長記海棠開後,
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
青缸暗明滅。
魂夢不堪幽怨,
更一聲啼□(左“決”右半,右“鳥”)。


清平樂

年年雪裏,
常插梅花醉,
挪盡梅花無好意,
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
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
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
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
棲鴉歸後,
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
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
又還秋色,
又還寂寞。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
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
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結苦粗生。
薰透愁人千里夢,
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
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
木犀花。


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
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
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
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
人間簾幕垂。
涼生枕簟淚痕滋,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
金銷藕葉稀。
舊時天氣舊時衣,
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
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
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
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
梧桐應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
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
日猶長,
仲宣懷遠更淒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
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應羞,
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
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
探著南枝開遍末?
不知醞藉幾多時,
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
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
紅梅些子破,
未開勻。
碧雲籠碾玉成塵,
留曉夢,
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
疏簾鋪淡月,
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
歸來也,
著意過今春。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臨江仙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
深”數闕,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
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雕零,
試燈無意思,
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
雲窗霧閣春遲,
爲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
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
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
暖風遲日也,
別到杏花肥。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
柳眼梅腮,
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
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
山枕斜欹,
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
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淚溼羅衣脂粉滿,
四疊陽關,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水又斷,
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
忘了臨行,
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
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
空夢長安,
認取長安道。
爲報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
酒美梅酸,
恰稱人懷抱。
醉裏插花花莫笑,
可憐人似春將老。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漫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雪裏已知春信至,
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庭際,
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
莫辭醉,
此花不與羣花比。


[歹帶]人嬌

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
雲間水遠。
清晝永,
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
尊前酒滿,
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
更須頻剪,
莫待西樓,
數聲羌管。

(此首一作無名氏詞,見《梅苑》卷九)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
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
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橋鵲駕,
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
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
霎兒雨,
霎兒風。


行香子

天與秋光,
轉轉情傷,
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
綠蟻新嘗,
漸一番風,
一番雨,
一番涼。

黃昏院落,
悽悽惶惶,
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
明月空牀。
聞砧聲搗,
蛩聲細,
漏聲長。


孤雁兒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牀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
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
梅心驚破,
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
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
人間天上,
沒個人堪寄。


滿庭芳

小閣藏春,
閒窗銷晝,
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
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
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
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
如韻勝,
難堪雨藉,
不耐風揉。
更誰家橫笛,
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
須信道、掃跡難留。
難言處,
良窗淡月,
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

芳草池塘,
綠陰庭院,
晚晴寒透窗紗。
□□金鎖,
管是客來[口沙]。
寂寞尊前席上,
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酉縻]落盡
猶賴有□□。

當年,
曾勝賞,
生香薰袖,
活火分茶。
□□龍嬌馬,
流水輕車。
不怕風狂雨驟,
恰纔稱、煮酒殘花,
如今也,
不成懷抱,
得似舊時那。

(□:原缺字)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
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
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
非幹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
從今又添,
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
雕欄巧護,
就中獨佔殘春。
客華淡佇,
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羣花過後,
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豔態,
妒風笑月,
長[歹帶]東君。

東城邊,
南陌上,
正日烘池館,
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
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
幾枝先近日邊勻,
金尊倒,
拚了盡燭,
不管黃昏。


念奴嬌

春情

蕭條庭院,
又斜風細雨,
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
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
扶頭酒醒,
別是閒滋味。
徵鴻過盡,
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
簾垂四面,
玉欄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
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遊春意!
日高煙斂,
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樂

落日熔金,
暮雲合璧,
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
吹梅笛怨,
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
融和天氣,
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
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
拈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
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
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
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將比擬未新奇,
細看取、屈平陶令,
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
清芬醞藉,
不減酴[酉縻]。

漸秋闌,
雪清玉瘦,
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
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
濃煙暗雨,
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
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
何須更憶,
澤畔東籬。


長壽樂

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
望日邊六葉,
階[艹冥]初秀。
愛景欲掛扶桑,
漏殘銀箭,
杓回搖鬥。
慶高閎此際,
掌上一顆明珠剖。
有令容淑質,
歸逢佳偶。
到如今,
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
文步紫禁,
一一金章綠綬。
更值棠棣連陰,
虎符熊軾,
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
朝暮入承明後。
看綵衣爭獻,
蘭羞玉酎。
祝千齡,
借指鬆椿比壽。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
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
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並看。


瑞鷓鴣

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爲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
醉後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開真有意,
要吟風味兩家新。

李清照詞全集 第5張

《中國曆代名女》—— 一代詞人李清照

一對描金彩繪龍鳳喜燭,插在修長的美人型燭奴上,它的光焰歡快地跳躍着。兩盞垂着金色流蘇的八角薄紗大紅宮燈,懸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緋紅。新人靜地坐在妝臺前,繡紅的大紅蓋頭把她和周圍的一切隔開了,眼前只是一片紅色的神祕的朦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時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就要爲人之婦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靜的閨閣生活,一晃眼就過去了。還是攀坐在父親膝頭的年齡,上百首古詩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時期,執筆屬文,展卷吟詩,更是錦心繡口,吐屬風流。她一天天長大,在婷婷玉立的風姿之外,更多了一層至誠淳樸的書卷氣。她以王獻之的字帖學書,寫得一手秀麗的小楷,鐵劃銀鉤;她對前朝李思訓、王維的金碧、水墨兩大畫派都十分酷愛,也常常研朱揮毫,作幾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兒時就已學會撫琴;她父親常對她母親感嘆:“我的清兒若是個鬚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現在她就要成爲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媳,青年大學生趙明誠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個丫環特地送來一枝梅花,拜過天地,喝過交杯酒,她和趙明誠入了洞房。

趙明誠酷好金石,在攻讀經史之餘,對於彝器、書帖、字畫,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後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李清照對於金石學也有了濃厚的興趣,幫助丈夫考證、鑑別。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愈來愈深,趙明誠在大學讀書,每月朔、望才能請假回來,儘管同在一個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覺得如隔迢迢雲漢,半月一次的相逢,也當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這天是上元佳節,正好也是趙明誠回家的日子,趙明誠剛在書房中坐定,丫環來報,有一位大學來的青年公子求見。當那公子走進書房,但見他頭戴繡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緞靴,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趙明誠連忙起坐,動問尊姓大名。那書生舉止瀟灑,還了一揖,答道:“小生與兄素有同窗之誼。半月不見,吾兄爲何如此健忘?”趙明誠醒過神來,不覺哈哈大笑,一把扯過女扮男裝的妻子。吃過午飯後,男裝的李清照帶着丫環,隨着趙明誠穿街過巷,來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國寺。遊過了大相國寺,蜇進一家外竈內堂的小吃鋪裏,趙明誠專揀那市井之人慣吃而李清照見也沒有見過的小吃,讓李清照都嘗一點,然後又在流浪藝人的擔子上買了些小泥人之類的玩物。大家閨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頭,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歲月就這樣無憂無慮地過去了。

不料,趙挺之與李格非都因得罪權臣蔡京而罷官,趙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鬥爭中死去,趙家父死家敗,心寒已極,趙明誠與李清照離開汴京,回到趙明誠的故鄉青州。趙明誠性情淡泊,屏居鄉里後,更加潛心於金石書畫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點積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幾乎全用於搜求書畫古器。前幾年趙明誠剛出仕時,就對李清照說過:“寧願飯蔬衣簡,亦當窮遇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這種愛好,比作杜預的“左傳”癖和王維的“書畫”癖,李清照千方百計宿減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荊釵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見的古書、名畫或彝鼎金石,夫婦二人便共同校勘、鑑賞、整集籤題,指摘暇疵,其樂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聞強記,甚至超過趙明誠,令趙明誠讚歎不已,歡喜不已。

有時夫妻倆也談論詩文。一天,趙明誠說道:“我就喜歡你那些‘驚起一灘鷗鴛’,‘夾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猶謝恐難禁’一類句子,彷彿不經意爲之,可是我苦苦尋思,卻總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說道:“我幼年弄筆之初,常聽父親說:‘文不可苟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且晉人能文者多矣,至劉憐《酒德頌》,陶淵明《歸去來辭》,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晉人之上,其誠著也。’古人云:言爲心聲。樂府詩詞並著,講究詞隨意發,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動情隨。若刻意雕琢,工求纖麗,就味同嚼蠟了。”

接着兩人又討論起本朝的詞家柳永、蘇軾、王安石。李清照認爲柳永詞的缺點是:多寫風塵浪子,詞語塵下。蘇軾的詞是:只可稱爲句讀不茸之詩,卻不可稱之爲詞,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鞏的詞則更是讀也讀不得。

光陰荏苒,在一個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趙明誠得到友人劉跋的書信,約他到泰山訪古,李清照無法隨他一起去泰山,就幫丈豐打點行囊,備下菜食,爲丈夫餞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錦帕上寫下了爲趙明誠送別的一闋《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佔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趙明誠讀了此詞,就把登泰山、訪古碑的心思,減去一半;人雖離家愈來愈遠,心卻愈來愈近,身還未到泰山,心卻早已在計算歸期了。

趙明誠與李清照結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來,政局一直處在急劇的變化和動盪之中。宋徽宗是一個有藝術才華的皇帝,除了篤信道教外,還擅長書、畫、樂、舞,喜歡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須有物質上的奢靡作後盾,於是蔡京專門派人到全國各地蒐羅名花、奇石、佳樹、珍玩運到京都,供他觀賞。運送這些花石樹木的車船,便稱爲“花石綱”。“花石綱”所經之處,民夫蝟集,錢穀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內興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宮”和供遊賞的,“延福宮”,窮極奢麗,激起各地起義,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宋室南渡,趙構成了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定國號“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趙明誠被朝廷罷去江寧太守的職務,夫妻兩人乘船決定到洪州暫住,一路行來,兩人談論的都是國家興亡。李清照說道:“皇皇華夏,自古不乏英雄豪傑。就說我們大宋吧,這幾年,出了多少忠肝義膽之士!李綱李樞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於危難之際;宗澤宗留守以孤軍扼守危城、彌留之際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輕的太學生陳東來說,以書生而赴國難,幾次伏闕上書,終至被朝廷斬首。丹心碧血,浩氣長存。”趙明誠續道:“古代蜀國望帝禪位出奔,還日夜思念故國,化爲啼血的子規。如今,二帝蒙塵,神州板蕩,又有誰思念我們這風雨飄搖的故國呢?”

船隊已進入和州境內,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對趙明誠說:“那就是霸王自刎的烏江啊!你剛纔說得好,望帝懷念故國,化作子規,啼血哀嗚,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鵑,也變作了他的滿腔碧血!楚霸王逐鹿敗北,無顏見江東父老,寧肯一死以謝天下。這比起那棄天下百姓於不顧,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氣節的多!”言罷,禁不住擊打船上的桅杆,放聲吟道:

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職的趙明誠死在剛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趕到建康,爲趙明誠營葬,終於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趙明誠死了,李清照的愛情與希望跟着死去,她多麼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趙明誠,然而她還必須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牀頭一卷卷書冊上,一個意念愈來愈鮮明地在心頭升起,爲趙明誠整理他所寫的有關爲金石彝器考證文章,因爲這些金石彝器是夫婦兩人二十九年來共同歡樂的源泉。

又是五年過去了,李清照帶着他們夫婦殘存的書畫、金石、碑帖和趙明誠的一些手稿,流徒東西各地,先後到了越州、台州、溫州、衢州,最後到了杭州。

又是兩年過去了,再過一天就是上元佳節,隔壁鄰家的院子裏傳來陣陣的笛聲,夾雜着江南水鄉的蓮歌漁唱,李清照掀簾走進屋內,只見條几上的古瓶裏,斜插着幾枝梅花,地上的火盆裏炭火正旺。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幾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紅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鄰家的笛聲停了,傳來幾個少女的說笑,李清照來到窗前向那邊望去,只見三四個十六七歲的少女插着滿頭珠飾兒,戴着鋪翠小冠兒,紅妝豔裹,立在殘雪的院子裏,準備去看上元的花燈。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頭,在她們這樣年齡,她也曾換了男裝,和丈夫一道去觀燈夜遊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轉過身來,默默地從書架上取了趙明誠的手稿,放在書案上,戀戀地撫摸着那經自己補充謄錄的趙明誠手稿,閉上眼睛,流下兩行清淚。城中遠處,隱隱傳來鞭炮的僻啪聲和孩子的歡笑聲,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箋,反覆沉思吟詠,寫出:《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翠,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低下,聽人笑語。”

秋風瑟瑟,秋雨瀟瀟,又是八月。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將趙明誠研究金石的遺稿一一校正謄錄,又作了些增補,全文用細宣工楷謄寫,全部竣工。這天下午,李清照親手在素絹封面上恭楷寫下:

《金石錄》(三十卷)宋祕閣修撰,知湖州事,東武趙明誠撰。

寫完後叫丫環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寶預備好,擺到院子裏菊花畦邊。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箋用鎮紙壓着,端起酒杯,前塵往事,驀地升上心頭,她接過把三杯酒傾在地上,說道:“明誠,我們夫妻慘淡經營幾十年的金石書畫,一毀於戰火,再毀於盜寇,如今已所剩無幾了。今後,我活一日,便與這些書畫廝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許,那些被毀的書畫,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愛惜,不肯讓它留在人間吧!如果是那樣,我也就心安了……。”然後回屋寫起《金石錄後序》來,在《金石錄後序》中她最後寫
道:

李清照詞全集 第6張

“嗚呼!餘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瑗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
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寫完這篇後記,已是黃昏時分,她獨自倚着窗兒,恰見一羣歸雁,掠過長空:一隻孤雁,遠遠尾隨在後。不多時,淅淅瀝瀝,又下起小雨來,無限孤寂、悲悽、痛楚,抑鬱之情從心頭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奮筆疾書:

李清照詩詞
蘇軾詩詞
陸游詩詞
辛棄疾詩詞
柳永詩詞
黃庭堅詩詞
宋詩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