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實用工具 > 蒙學 > 【熱】三字經讀後感11篇

【熱】三字經讀後感11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熱】三字經讀後感11篇

三字經讀後感1

媽媽給我買了本國學《三字經》,《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2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裏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必須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爲的。年輕人應當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我必須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一天不停地磨,鐵杵必須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我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之後成爲了大詩人。

三字經讀後感3

《三字經》是一本很接近生活的書,裏面的正文只有1128個字,但內容卻非常豐富,我從中也學到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

書中有幾句話讓我十分愛讀,那是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在黃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在冬天天氣寒冷她自己先上牀把被褥溫熱,讓自己的父親睡時感到十分溫暖。

我想一個九歲的.孩子就如此的孝順自己的父母,而現在的我們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的父母侍候自己都還要厭煩,真覺難堪。自己連一個九歲的小孩子都不如。

其實孝順父母的事隨處可做,只是你不用心去了解,所以我們要抓住每一件事,使自己變成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看着父母欣喜的笑容,我真感謝《三字經》,是它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4

今天,我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書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報國,岳飛的母親從小就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告訴岳飛什麼事都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師文拜師,師文想拜師襄爲師,可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徒弟。於是,師文就說: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絕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他的誠意打動了,收下了這個徒弟。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愛看的就是鐵杵磨針這個故事了。書中說詩聖李白,小時候很貪玩,不怎麼喜歡讀書,很愛玩。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石頭邊磨什麼東西,便走過去問:老婆婆,您磨鐵棒幹什麼啊?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說:它這麼粗,怎麼會成爲繡花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我下定決心,天天磨,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得到了啓示,刻苦學習,終於成爲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三字經讀後感5

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也蘊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用文字精闢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後感6

寒假裏,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三字經》一共一千多字,每三句爲一句,四句爲一組,讀起來像兒歌一樣朗朗上口。書的內容包括了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和民間傳說,也是古代兒童的識字課本。

書裏雖然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可是我一邊讀一邊看譯文,漸漸的就懂得了其中蘊含的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裏有這樣兩句話: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意思是說:人小的時候不好好讀書,到了年齡大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爲。剛剛開採出來的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雕琢和打磨,就不可能稱爲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不讀書,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

從中,我懂得了,只有努力讀書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才能稱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讀後感7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講得就是玉石本來就和普通的石頭一樣,經過巧匠的雕琢,才能成爲價值連城的精美玉器,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爲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又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段話講得是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對的。如果一個人從小的時候不讀書學習,那麼長大以後會有什麼作爲呢?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三字經讀後感8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有哪幾大名山嗎?人們常說的六穀是指哪些嗎?你可不要以爲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在《百科全書》中能找到,其實只要讀過《三字經》。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星期天,爸爸突然問我:“你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我漫不經心地說:“這誰不知道啊。”爸爸又問:“那你知道他讓梨時有多大嗎?”,我愣住了。“你不知道,就讓他來告訴你吧!”爸爸說着從背後拿出一本書來,指着一行字說:“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的時候才四歲,這下你明白了吧!”我拿過書一看,原來是一本《三字經》。隨便翻了幾頁,我就被書中的故事給吸引住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不禁輕輕地讀了起來。同學們,可別小看了《三字經》。它裏面的知識可豐富了。

從這以後,有空翻翻《三字經》就成了我的`樂趣。它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讓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9

“古人讀書的方法”告訴我們:人人都能讀書,但讀書的方法不一樣。方法不對,就會讀不懂,甚至越讀越糊塗;只有方法合適,才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另外讀書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因人而異。我們應該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如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

感悟:作爲一名小學生,首先要從內容、題材和寫作方法來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一些書,然後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然後就是按照計劃持之以恆,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我一直在讀我喜愛的《成語故事》,每讀一遍就增加我對一些成語的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地讀它們,將來在習作中就能準確運用它們。

三字經讀後感10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11

從小爺爺就交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裏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說、舉例講故事。例如第一句說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每個人受所處環境的不同影響,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這纔開始認真學習了。

《三字經》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百家姓
中國歷史朝代
繞口令
三句半
順口溜
諺語
說說
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