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散文 > 寫景散文 > 續寫《發現嘎咚》

續寫《發現嘎咚》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嘎咚是一個村的稱謂,我要說的是“滿布網”是一個村民組,它隸屬於嘎咚。“滿布網”是布依語譯音,是勤奮、勤勞、勤快的意思,漢語叫小躲擺。我在《發現嘎咚》的文章裏提到過,當時並不知道小躲擺的布依話叫“滿布網”,也不是猜測的躲匪之意了。本想用《發現滿布網》做題,但要說的事又《發現嘎咚》沿線說完的事,因此,還是叫續寫《發現嘎咚》好了。

一座“總統府”遺址

嘎咚的深秋,好像還沒有多大的變化,千年不長一寸、老而小的樹木,從巖縫隙裏擠出來,倒掛在瓦灰色的岩石上,依然風騷,綠的依然綠,紅的依然紅,黃的依然黃,彷彿是在抗爭着秋意的漸變。只有鑲嵌在大山腳下農家田園,涌現金波的稻子沒有了,變成了一叢叢草垛,站立於溼淋淋的田裏,猶如守衛田園的衛兵。天空落下的雨點沒了,有陽光灑下金輝,彷彿老天是在爲我們露出笑臉,也許是已經知道我們遠道而來光臨這方寶地,才如此賞臉,如此多情。空曠的田野裏,那些還沒收完稻子的村民也還在忙碌,有零星的打鬥聲傳來,也有停下手中的活兒,用一種凝惑的眼神在向我們張望的。

我們終於有了知情的嚮導,是嘎咚小學的兩位老師。領着我們穿過滿布網的外院,從一個兩山夾持的山埡翻過去。滿布網的後院,另是一番天地,寬敞的田園,封閉的地形,二三十來戶人家靠山而居。我們跨過田園,沿一條小路上山,嚮導一路惋惜地嘮叨:“原是一條尚好的石階路,都被不知保護的村民們撬走了石頭。”但從殘留的石階和城門來看,可以看得出當年的輝煌。

我們先沿路直上後環行於山道,沿路可看見多處斷牆殘壁。早先聽說這裏是一個監獄遺址,嚮導說它叫“總統府”。我不知道這“總統府”的含意,又或是那朝那代的建制,也許只是一種稱謂上的誤傳而已。我們來到了從大山半坡推出的小山堡上,雖然已經是汗水淋漓,但總顯現出興奮的神情。小山的頂部比較平,成圓形,是由一塊天然的整體岩石構成。大約百來個平方,只有我們上來的一條路是唯一的,四周幾乎是懸崖絕壁。嚮導說:“這是傳說中的審判臺,頓時感到它的不凡與威嚴了。我們站於臺上,山風徐徐,視野開闊,山巒聳立,田園平坦,阡陌交通,瓦屋重疊。嚮導比劃着,講述着,世代相傳的同一個不變的故事:“對面山的左半山平坦處是哨所,我們來的山埡和右面的山埡均設有卡子門。”這樣看來“總統府” 方圓應該在一公里左右。我在審判臺的前後左右轉了一圈,不停地壓下快門,不斷的思考想從那流失的符號中找到當年信息。我發現在審判臺的前後左右和對面的山上的任意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這裏審判罪犯的情形,可想當年選址的苦心了。

“總統府”地勢十分險要,五六十畝的建房遺址,只有在山腳還有蔥蘢的樹,這半山卻看不到一棵大樹木,光禿禿的一大片,是被砍了,還是它本就不長樹呢?在審判臺的上下、左右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流失和人世間滄桑鉅變,削平了當年“總統府”的風采,變成了村民們要辛勞半年之久才能填肚子的包穀地,甚至變成了古老的墳地,但從那殘存的牆壁,還是感受得到它當年的威嚴與氣勢。特別是審判臺前面那建在絕壁上尚存監獄殘牆,更會感受到囚徒插翅難飛。嚮導從另一條下山的路走了,我因拍照而後追,卻在懸崖上無處可行,幾經指引未果,不得不原路折回。

一個與“武官”有關的家族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遇上當年主宰這座“總統府”的族中人, 73歲吳應芳老人。他說:“傳說是我們吳家老祖宗,考上了武官,要子巖的王家老祖宗考取了文官,纔在這裏立‘都’的;五十年代初,我還見過傳到幺房手裏的頂子,圓圓的,灰黃色的,比大指母大些;那斬人的大刀,解放初我還扛着同解放軍去繳匪,刀把有米把長,刀也有米把長。”他在給我說故事的時候,一直在強調是一代傳一代聽來的,好多事他也不清楚。有關資料說,武官之名,在古代叫都尉即郡尉。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春秋時有軍尉,掌武事,適尉掌刑獄。“總統”的主人會不會適尉。從老人的描述,“總統府”的主人頂子應是鶡冠(又稱武冠)爲古代武官武將所戴,冠頂插飾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屬鴟鳥類,性勇好鬥,至死不怯,爲秦漢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漢宮儀》記有“虎賁冠(鶡冠)插兩鶡尾”。《禽經》記有“鶡冠武士服之,象其勇”。老人說的“頂”也許鶡冠上左右兩邊圓形的金飾物。總統府屬於那朝那代所見還沒有找到確切的依據。吳姓在嘎咚是一個大家族,有上百戶人家。在嘎咚寨子的路邊,有一座雜刺叢生的墳墓,沒有牌記,只在墳墓的前邊立有一塊象徵牌的石頭。說是傳說上的武官墓。由於老人忙於農活,沒能詢問武官在他們吳氏家族中的《族普》是否記載,無不爲之遺憾。

一個機智的寡婦

在滿布網前院的背後,一個叫港研的山上,有一個機智的寡婦在上面居住,傳聞說姓吳,俗稱吳寡婦。“港研”是布依語,是山埡的意思。要上到吳寡婦居住的地方是非常艱難的,路險而窄。不可想象,當年的吳寡婦出入於此,還會受到盜賊的侵擾。在去吳寡婦居住的山崖中段,有一個山洞雖然不深,但是,洞口有一根石柱猶如一個巨人,頭頂大洞頂,作爲風景,是沒說的了。洞口有一塊巨石,是天然的平臺,站在這裏與“總統府”遙遙想望。走進洞裏有古人居住的遺蹟。傳說吳寡婦爲了防盜賊的侵擾,曾在這裏設置茅人數個,用繩子連着與路上再連,掛上鈴鐺,有人上山,絆着繩子,鈴鐺響,茅人動,嚇退盜賊。一計被識破,吳寡婦又施二計,在黃泥裏拌辣椒麪,用竹筒造出巨人之屎,又用稻草編成巨人之鞋丟於路邊,上山的人,見了,誤認爲山上居住的人高大無比,力大無窮,自然就不敢上山擾亂。二計被識破,吳寡婦又生三計。傳說吳寡婦見盜賊上山,就把豬弄叫,盜賊以爲山上正在殺豬,誤判一定有人不少,就算有斗膽也不敢上山擾她了。一路艱辛,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吳寡婦的居住地,在大山的半山腰,是一小山凹,周圍的小灌木林茂盛地長在岩石上,中間只有三臺供村民們耕種的土地了,已經看不見有人居住過的遺蹟了。走到前沿,卻可以目擊千里,看得清山下的一切動靜,下到山腳,也還會聽到人們茶餘飯後說起吳寡婦的故事來的,這故事也不會因爲吳寡婦的有無,不在有人提及,只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並且會越傳越神奇。


離開滿布網,火燒雲早早掛在天邊,金燦,火紅,逆光下的大山顯得厚重,威嚴。

  

續寫《發現嘎咚》
嘎咚是一個村的稱謂,我要說的是“滿布網”是一個村民組,它隸屬於嘎咚。“滿布網”是布依語譯音,是勤奮、勤勞、勤快的意思,漢語叫小躲擺。我在《發現嘎咚》的文章裏提到過,當時並不知道小躲擺的布依話叫“滿布網”,也不是猜測的躲匪之意了。本想用《發現滿布網》做題,但要說的事又《發現嘎咚》沿線說完的事,因此,還是叫續寫《發現嘎咚》好了。

一座“總統府”遺址

嘎咚的深秋,好像還沒有多大的變化,千年不長一寸、老而小的樹木,從巖縫隙裏擠出來,倒掛在瓦灰色的岩石上,依然風騷,綠的依然綠,紅的依然紅,黃的依然黃,彷彿是在抗爭着秋意的漸變。只有鑲嵌在大山腳下農家田園,涌現金波的稻子沒有了,變成了一叢叢草垛,站立於溼淋淋的田裏,猶如守衛田園的衛兵。天空落下的雨點沒了,有陽光灑下金輝,彷彿老天是在爲我們露出笑臉,也許是已經知道我們遠道而來光臨這方寶地,才如此賞臉,如此多情。空曠的田野裏,那些還沒收完稻子的村民也還在忙碌,有零星的打鬥聲傳來,也有停下手中的活兒,用一種凝惑的眼神在向我們張望的。

我們終於有了知情的嚮導,是嘎咚小學的兩位老師。領着我們穿過滿布網的外院,從一個兩山夾持的山埡翻過去。滿布網的後院,另是一番天地,寬敞的田園,封閉的地形,二三十來戶人家靠山而居。我們跨過田園,沿一條小路上山,嚮導一路惋惜地嘮叨:“原是一條尚好的石階路,都被不知保護的村民們撬走了石頭。”但從殘留的石階和城門來看,可以看得出當年的輝煌。

我們先沿路直上後環行於山道,沿路可看見多處斷牆殘壁。早先聽說這裏是一個監獄遺址,嚮導說它叫“總統府”。我不知道這“總統府”的含意,又或是那朝那代的建制,也許只是一種稱謂上的誤傳而已。我們來到了從大山半坡推出的小山堡上,雖然已經是汗水淋漓,但總顯現出興奮的神情。小山的頂部比較平,成圓形,是由一塊天然的整體岩石構成。大約百來個平方,只有我們上來的一條路是唯一的,四周幾乎是懸崖絕壁。嚮導說:“這是傳說中的審判臺,頓時感到它的不凡與威嚴了。我們站於臺上,山風徐徐,視野開闊,山巒聳立,田園平坦,阡陌交通,瓦屋重疊。嚮導比劃着,講述着,世代相傳的同一個不變的故事:“對面山的左半山平坦處是哨所,我們來的山埡和右面的山埡均設有卡子門。”這樣看來“總統府” 方圓應該在一公里左右。我在審判臺的前後左右轉了一圈,不停地壓下快門,不斷的思考想從那流失的符號中找到當年信息。我發現在審判臺的前後左右和對面的山上的任意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這裏審判罪犯的情形,可想當年選址的苦心了。

“總統府”地勢十分險要,五六十畝的建房遺址,只有在山腳還有蔥蘢的樹,這半山卻看不到一棵大樹木,光禿禿的一大片,是被砍了,還是它本就不長樹呢?在審判臺的上下、左右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流失和人世間滄桑鉅變,削平了當年“總統府”的風采,變成了村民們要辛勞半年之久才能填肚子的包穀地,甚至變成了古老的墳地,但從那殘存的牆壁,還是感受得到它當年的威嚴與氣勢。特別是審判臺前面那建在絕壁上尚存監獄殘牆,更會感受到囚徒插翅難飛。嚮導從另一條下山的路走了,我因拍照而後追,卻在懸崖上無處可行,幾經指引未果,不得不原路折回。

一個與“武官”有關的家族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遇上當年主宰這座“總統府”的族中人, 73歲吳應芳老人。他說:“傳說是我們吳家老祖宗,考上了武官,要子巖的王家老祖宗考取了文官,纔在這裏立‘都’的;五十年代初,我還見過傳到幺房手裏的頂子,圓圓的,灰黃色的,比大指母大些;那斬人的大刀,解放初我還扛着同解放軍去繳匪,刀把有米把長,刀也有米把長。”他在給我說故事的時候,一直在強調是一代傳一代聽來的,好多事他也不清楚。有關資料說,武官之名,在古代叫都尉即郡尉。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春秋時有軍尉,掌武事,適尉掌刑獄。“總統”的主人會不會適尉。從老人的描述,“總統府”的主人頂子應是鶡冠(又稱武冠)爲古代武官武將所戴,冠頂插飾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屬鴟鳥類,性勇好鬥,至死不怯,爲秦漢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漢宮儀》記有“虎賁冠(鶡冠)插兩鶡尾”。《禽經》記有“鶡冠武士服之,象其勇”。老人說的“頂”也許鶡冠上左右兩邊圓形的金飾物。總統府屬於那朝那代所見還沒有找到確切的依據。吳姓在嘎咚是一個大家族,有上百戶人家。在嘎咚寨子的路邊,有一座雜刺叢生的墳墓,沒有牌記,只在墳墓的前邊立有一塊象徵牌的石頭。說是傳說上的武官墓。由於老人忙於農活,沒能詢問武官在他們吳氏家族中的《族普》是否記載,無不爲之遺憾。

優美文章
短篇散文
愛情散文
抒情散文
經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語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