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散文 > 情感散文 > 回憶我的童年(之八)

回憶我的童年(之八)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3.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回憶我的童年(之八)

八 捉迷藏
第一次接觸“捉迷藏”這個詞,應該是讀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書上有篇課文叫《誠實的孩子》,是寫列寧的,說他小時候在姑媽家玩,和表兄弟表姐妹玩捉迷藏,結果不小心把桌上的花瓶打碎了。當時他沒有承認,後來又寫信向姑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當時讀那篇文章,我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教育。也許,撒謊是小孩的天性,特別是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一旦有什麼事做得不好,他一定會加以隱瞞。比如作業沒完成,考試不理想。我小時候也喜歡撒謊,不願砍柴就假裝說肚子疼,作業沒做好就謊說家裏的燈沒煤油了。有一次我記得自己沒有砍柴,回家怕捱罵,就躲在牀後面不敢動彈,天黑了也不敢露面。開始我聽到的是曾祖母的叫罵聲,後來是全家慌成一團的叫喊聲。父親動用了好多力量,分成幾組,到處尋找,有的沿河找,有的沿路找,有的在池塘邊打撈,總之,全家就像一鍋炸開的粥。我發現事情弄糟了,就更不敢出來了,生怕捱打。後來,我聽見曾祖母傷心欲絕的痛哭聲,這時自己也嚇懵了,趕緊走了出來。當時的鏡頭我依然歷歷在目,曾祖母一看見我,一把摟住我,一邊哭,一邊“崽啊崽啊”叫個不停,我也摟住了她死命地啼哭,姐姐妹妹她們也在旁邊大聲的哭着。當時我不知道外面也在奔走相告“我已經找到了”的消息,只發現一時刻,門口就圍滿了人,父親他們也很快就趕回家了。好久,曾祖母止住了啼哭,一家人都恢復了平靜,她趕緊又到廚房熱飯我吃,並額外煎了個雞蛋。事後,曾祖母問我到底去了哪兒,我不敢說自己是因爲沒有砍柴怕捱罵而躲在牀後,只是說自己不知不覺在牀上睡着了,並假裝對家裏紛亂的情形一概不知。
現在想起當時的情景,內心深出除了涌現對被親人的牽掛和疼愛感動外,其實還躁動着一種沾沾自喜的勝利感。是啊,憑着這次躲藏和撒謊,我不僅沒砍柴,而且還沒捱罵,更了不起的是還得到了煎雞蛋的犒賞。這本領可真謂舉世無雙。薩達姆算啥,他再躲得緊不也被美國人逮住了麼?本拉登也不算啥,雖然目前還算平安,但也被山姆大叔追得如喪家之犬。哪像我,一邊在餐桌上美美地享受煎雞蛋,一邊悠閒地翹着二郎腿。
在家鄉的土話裏,我們對捉迷藏其實不叫“捉迷藏”,而叫“尋躲”。按照漢語語法來說,“捉迷藏”叫書面語,典雅高貴,它的出處應該是北方,當然前身也應該是方言,多謝新文化運動,所以它被“扶正”了。“尋躲”只能是個方言俚語,就像“下里巴人”一樣,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我總覺得這個詞比“捉迷藏”更貼切。你看,一個躲,一個尋,多形象啊。在英語裏,捉迷藏叫“hide-and-seek”,直譯過來就是“尋躲”。不過在這裏我沒有美化英語的意思,我只是想說方言俚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畢竟,來自民間的東西積聚了生活的精華,包括語言,包括文學作品,它所蘊涵的文化深度與廣度是單個文人的創作難以到達的。不信,看看《詩經》裏的“風”就知道了。現在有些所謂的大作家,關着房門寫小說,自詡畝產過萬斤,聽起來讓人啼笑皆非;還有些大導演,一天到晚瞄準“奧斯卡”,作品空洞虛浮,讓人不知所云。這些脫離生活、高高在上的行徑除了唬人外,其他一無是處。難怪,現在的人既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看電影了。
尋躲一般有兩種玩法,視參與的人數而確定。如果人數較少,則由一個人尋,其餘的去躲;人數較多時,則分成兩邊。但不管哪一種,尋躲大多是在有月亮的晚上進行,這一點我已經在《回憶我的童年之閒談》中有介紹,這裏就不多說了。
兩種玩法事先都要確定主持人,一般由年齡較大的,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號召力的人擔任。在第一種玩法裏,首先由主持人找出尋躲的人,但並不是由他去指派,遊戲的民主性很強。挑選的方式是“撐天”。“撐天”就是每個參與者伸出食指,按在主持人張開的掌心裏,然後大夥一起唱“撐天撐天……”可惜這唱法我已經忘記,這唱法類似兒歌“一抓金,二抓人,三抓四抓抓個人”。唱完了,你得趕快縮回手指,慢了就極有可能被支持人給抓住。當然你也不能提前縮回,否則就違例了。抓住了誰,誰就是尋躲人。然後由主持人矇住他的眼睛,其他的人就趕緊躲去。矇眼睛的時間,現在推算一下,一般一分鐘左右,由主持人來控制。一分鐘的時間到了,主持人鬆開尋躲人的眼睛之前,還要問他是得風還是得雨,如果說得風,就吹一下他的頭髮,如果說得雨,則噴一下唾沫在他頭髮上,這個動作到底有什麼意義誰也不得而知,反正一直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我們小孩可沒有破舊立新的勇氣,只能循規蹈矩,否則就會被排斥於遊戲之外。尋躲的時間大約是5-10分鐘,也是由主持人控制的。在這期間,如果尋躲人能找到躲藏的人,則按順序確定下一個尋躲人;如果找不到,則繼續由他尋找去,如此往復。遊戲就這麼簡單,但我們就是樂此不疲。
第二種玩法相對更野些,活動範圍有時是整個村莊,甚至野外。一個晚上說不定就玩一次,還可能沒有結果,玩着玩着,沒耐心的人就溜邊了。上面已經提到,這種玩法參與的人數較多,得好好組織,首先要分好邊。分邊時大夥都站在一排,由主持人來分。主持人也不能隨意分派,必須通過分邊的順口溜來決定。分邊的順口溜很多,我把自己還記得的全摘錄下來:
點點噹噹,火爐裝香,摔破火爐,破破肚腸;
一支筆,兩隻筆,中間夾了個大頭一;
一皮瓦,兩皮瓦,中間夾了個老大姐;
點點點,螺螄眼,鑽螺洞,老虎陷;
點點滴滴,青山黃鸝,黃鸝跑麻,放下一匹;
一隻竈,兩隻竈,中間跳出個大眼暴。
一共就記得這六條,這些字也不知道對不對,純粹是跟着讀音去的。什麼意思也無須考究,只要琅琅上口就行了。分邊時,主持人一邊念這溜一邊點人,一個人,一個字,來回輪轉,最後一個字落在誰身上,誰就出列。就這樣,最後確定兩邊的人員。如果是玩打仗的遊戲,一般也是用這方法來分邊的,除非大家對隨意挑選人員的結果都沒有異議。人員裁定的,遊戲也就開始了,主持人決定躲藏的時間,然後就是尋躲人傾巢出動,氣勢很是逼人。但人多了,躲藏的範圍廣了,自然就容易失控。遊戲過程中,不僅躲藏的人會回家睡覺,連尋躲的人尋着尋着也睡覺去了,主持人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任由結果不了了之。這種玩法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破壞力極大。兩邊的人都經常會弄翻人家的草垛、柴堆。第二天,大人來追究責任了,但個個都會矢口否認,撒謊的習慣慢慢就養成了。當然,我們這些不良的行爲事先並沒有不良的動機,大家都只是想讓遊戲玩得緊張些,刺激些。所以,這些不好的行爲習慣並不能腐蝕我們純潔的心靈。長大了,我們都能自覺的抵制它們。

遊戲的過程始終契合了小孩的天性。在動物界,遊戲甚至關係在它們的生存能力。在人類社會裏,遊戲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它的互動性不僅鍛鍊了人們的團結協作的能力,還能教會人們如何相處、交往。更甚,由於遊戲的氛圍很輕鬆,它既可以教人類學會遠離功利,又可以教會人類學會恪守規則,在隨意與嚴謹中找到平衡的支點,從而更好地學會如何享受生活!
但願小孩在成長爲大人的時候,還能將遊戲帶入現實生活,還能守住自己的天性!


段落間不需要留空位,請修改後再投,謝謝合作。

八 捉迷藏
第一次接觸“捉迷藏”這個詞,應該是讀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書上有篇課文叫《誠實的孩子》,是寫列寧的,說他小時候在姑媽家玩,和表兄弟表姐妹玩捉迷藏,結果不小心把桌上的花瓶打碎了。當時他沒有承認,後來又寫信向姑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當時讀那篇文章,我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教育。也許,撒謊是小孩的天性,特別是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一旦有什麼事做得不好,他一定會加以隱瞞。比如作業沒完成,考試不理想。我小時候也喜歡撒謊,不願砍柴就假裝說肚子疼,作業沒做好就謊說家裏的燈沒煤油了。有一次我記得自己沒有砍柴,回家怕捱罵,就躲在牀後面不敢動彈,天黑了也不敢露面。開始我聽到的是曾祖母的叫罵聲,後來是全家慌成一團的叫喊聲。父親動用了好多力量,分成幾組,到處尋找,有的沿河找,有的沿路找,有的在池塘邊打撈,總之,全家就像一鍋炸開的粥。我發現事情弄糟了,就更不敢出來了,生怕捱打。後來,我聽見曾祖母傷心欲絕的痛哭聲,這時自己也嚇懵了,趕緊走了出來。當時的鏡頭我依然歷歷在目,曾祖母一看見我,一把摟住我,一邊哭,一邊“崽啊崽啊”叫個不停,我也摟住了她死命地啼哭,姐姐妹妹她們也在旁邊大聲的哭着。當時我不知道外面也在奔走相告“我已經找到了”的消息,只發現一時刻,門口就圍滿了人,父親他們也很快就趕回家了。好久,曾祖母止住了啼哭,一家人都恢復了平靜,她趕緊又到廚房熱飯我吃,並額外煎了個雞蛋。事後,曾祖母問我到底去了哪兒,我不敢說自己是因爲沒有砍柴怕捱罵而躲在牀後,只是說自己不知不覺在牀上睡着了,並假裝對家裏紛亂的情形一概不知。
現在想起當時的情景,內心深出除了涌現對被親人的牽掛和疼愛感動外,其實還躁動着一種沾沾自喜的勝利感。是啊,憑着這次躲藏和撒謊,我不僅沒砍柴,而且還沒捱罵,更了不起的是還得到了煎雞蛋的犒賞。這本領可真謂舉世無雙。薩達姆算啥,他再躲得緊不也被美國人逮住了麼?本拉登也不算啥,雖然目前還算平安,但也被山姆大叔追得如喪家之犬。哪像我,一邊在餐桌上美美地享受煎雞蛋,一邊悠閒地翹着二郎腿。
在家鄉的土話裏,我們對捉迷藏其實不叫“捉迷藏”,而叫“尋躲”。按照漢語語法來說,“捉迷藏”叫書面語,典雅高貴,它的出處應該是北方,當然前身也應該是方言,多謝新文化運動,所以它被“扶正”了。“尋躲”只能是個方言俚語,就像“下里巴人”一樣,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我總覺得這個詞比“捉迷藏”更貼切。你看,一個躲,一個尋,多形象啊。在英語裏,捉迷藏叫“hide-and-seek”,直譯過來就是“尋躲”。不過在這裏我沒有美化英語的意思,我只是想說方言俚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畢竟,來自民間的東西積聚了生活的精華,包括語言,包括文學作品,它所蘊涵的文化深度與廣度是單個文人的創作難以到達的。不信,看看《詩經》裏的“風”就知道了。現在有些所謂的大作家,關着房門寫小說,自詡畝產過萬斤,聽起來讓人啼笑皆非;還有些大導演,一天到晚瞄準“奧斯卡”,作品空洞虛浮,讓人不知所云。這些脫離生活、高高在上的行徑除了唬人外,其他一無是處。難怪,現在的人既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看電影了。
尋躲一般有兩種玩法,視參與的人數而確定。如果人數較少,則由一個人尋,其餘的去躲;人數較多時,則分成兩邊。但不管哪一種,尋躲大多是在有月亮的晚上進行,這一點我已經在《回憶我的童年之閒談》中有介紹,這裏就不多說了。
兩種玩法事先都要確定主持人,一般由年齡較大的,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號召力的人擔任。在第一種玩法裏,首先由主持人找出尋躲的人,但並不是由他去指派,遊戲的民主性很強。挑選的方式是“撐天”。“撐天”就是每個參與者伸出食指,按在主持人張開的掌心裏,然後大夥一起唱“撐天撐天……”可惜這唱法我已經忘記,這唱法類似兒歌“一抓金,二抓人,三抓四抓抓個人”。唱完了,你得趕快縮回手指,慢了就極有可能被支持人給抓住。當然你也不能提前縮回,否則就違例了。抓住了誰,誰就是尋躲人。然後由主持人矇住他的眼睛,其他的人就趕緊躲去。矇眼睛的時間,現在推算一下,一般一分鐘左右,由主持人來控制。一分鐘的時間到了,主持人鬆開尋躲人的眼睛之前,還要問他是得風還是得雨,如果說得風,就吹一下他的頭髮,如果說得雨,則噴一下唾沫在他頭髮上,這個動作到底有什麼意義誰也不得而知,反正一直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我們小孩可沒有破舊立新的勇氣,只能循規蹈矩,否則就會被排斥於遊戲之外。尋躲的時間大約是5-10分鐘,也是由主持人控制的。在這期間,如果尋躲人能找到躲藏的人,則按順序確定下一個尋躲人;如果找不到,則繼續由他尋找去,如此往復。遊戲就這麼簡單,但我們就是樂此不疲。

優美文章
短篇散文
愛情散文
抒情散文
經典散文
心情散文
哲理散文
英語散文

每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