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詩詞 > 經典詩詞 > 唐詩三百首 >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唐詩賞析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唐詩賞析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作品。此詩開頭兩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透露出悲涼的意緒,傳達出旅途的況味;中間四句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是潼關的典型風物;最後兩句含蓄地表白了自己的意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唐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唐詩賞析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作者: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註解:

1、長亭:常用作餞別處,後泛指路旁亭舍。

2、太華:華山。

3、中條:山名,在山西永濟縣。

4、迥:遠。

5、帝鄉:指都城。

韻譯:

秋天傍晚楓樹隨風颯颯作響;

夜宿潼關驛樓自有瓢酒飄香。

幾朵殘雲聚集在高聳的華山;

稀疏的秋雨灑落到中條山上。

遙看樹色隨着潼關山勢延伸;

黃河奔流入海濤聲迴旋激盪。

明天就可到達繁華京城長安;

我仍自在逍遙做着漁樵夢想!

評析:

這是一首由潼關到都城,夜宿驛站而題壁的詩。詩中雖無“宿”字,然而字句中卻明顯表露夜宿驛樓,秋晚雨過,四望風物而觸景生情。頷聯寫潼關山川氣勢,瀉宏蒼茫。頸聯寫所見所聞,由近及遠,無際無垠。兩聯對仗工整自然。末聯點出赴京並非所願之意,含蓄委婉。

創作背景

潼關,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部,位於陝西、山西、河南三省要衝,是從洛陽進入長安必經的咽喉重鎮,形勢險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歷代詩人路經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許渾從故鄉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潼關,也爲其山川形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興致淋漓,揮筆寫下了這首詩作。

名家點評

《唐詩鏡》:語雖淺近,致各自成

《五朝詩善鳴集》:仲晦如此詩,雖與劉文房分據“長城”岈也,何拙魯?若陳後山者,亦復疵之太過。

《歷代詩法》:景近趣遙。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亦闊大、亦高華,晚唐中之近開、寶名句也(“殘雲”二句下)。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博大,得登眺意(“殘雲”二句下)。與許文化義自不同。

唐詩三百首》:格、意直追初盛。

《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樑》:此詩神味穠鬱,“條”、“遙”兩韻,非後學所能通畿。

《小清華園詩談》:唐人之詩,有清和純粹可誦而可法者,如許渾之“紅葉晚蕭蕭……”。

《養一齋詩話》:五律之“紅葉晚蕭蕭”,全局俱動,爲晚唐之翹秀也。

《唐宋詩舉要》:吳北江曰:高華雄渾,丁卯壓卷之作。

《詩境淺說》:凡作客途風景詩者,山川形勢,最宜明瞭;筆氣能包掃一切,而句法復雄宕高超,斯爲上乘:許詩其佳選也。開篇從秋日說起,若仙人跨鶴,翩然自空而降;首句即押韻,神味尤雋。三四句皆潼關左右之名山;太華在關西,中條在關東,皆數百里而近;殘雲挾雨,自東而西,應過中條而歸太華,地望固確,詩句彌工。五句以雍州爲積高之壤,入關以後迤邐而登,故樹色亦隨關而迥。餘曾在風陵渡河望潼關樹色,高入雲中,深嘆其“迥”字之妙。六句言大河橫亙關前,浩浩黃流,遙通滄海,表裏山河之險,涌現毫端。以上皆紀客途風景。篇終始言赴闕,觚棱在望,而故鄉回首,猶夢漁樵,知其榮利之淡也。

作者簡介

許渾,唐代詩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進士,歷官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自少苦學多病,喜愛林泉。其詩長於律體,多登高懷古之作。有《丁卯集》。

唐詩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
詩詞名句
詩經名句
抗震救災詩歌
詩歌朗誦稿
毛澤東詩詞
紅樓夢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