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多簡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廓街漫筆

次多簡介

作者:次多[藏族]

我曾多次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旅行,在那裏我吃驚地發現,很多內地人和外國人對我的家鄉,是多麼缺乏瞭解。當然,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是誰都知道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布達拉宮下的拉薩古城是什麼樣子?古城裏又有些什麼祕密呢?

到西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中國的外國的、黃皮膚的白皮膚的,甚至還有棕色和黑色皮膚的。他們在拉薩的街頭巷尾到處鑽,睜大一雙雙驚喜而好奇的眼睛,想要把這裏新鮮的一切都看透、記牢。我明白,他們能見到的不會多,這裏對他們來說還太陌生,他們畢竟是來去匆匆的過客。那種急切地想更多瞭解這裏的願望,我是理解的。

一條碧河泛着銀浪,緩緩地從拉薩南郊流向西天,這就是美麗的拉薩河,我們的祖先,把她譽爲歡樂河。歡樂河,多麼親切的名字,這表達了我們對她的讚美和愛慕,也代表了我們拉薩人自己的性格。拉薩河像慈母用乳汁哺育着高原古城,從我們的英主松贊干布遷都到這裏,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走進拉薩古城,首先進入你眼簾的便是那極富特色的藏族民居。平頂的白色樓房一個挨着一個,黑框的門窗上裝飾着條條漂亮的短皺簾,家家的樓頂上五彩經幡飄飛……古城居民的建築風格獨特,色彩鮮明,無論從顏色、造型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況且還有很多解釋,或宗教的、或風俗的,表現出藏民族文化深厚的沉積層。

就拿樓頂上的經幡來說,看上去五顏六色、風采各異,其實它是按照嚴格的規範程序做出來的。經幡上端由五個小幡條組成,五種顏色分別代表藍天、白雲、紅火、綠水、黃土。下端是主幡,主幡的顏色不能任意選擇,它是全家中最受人尊敬的長者的生年年號來確定的。假定長者的生年年號是鐵年,主幡顏色是白色,土年是黃色,木年是綠色,火年是紅色,水年是藍色。主幡的四角有鳥獸圖,中間還有駿馬背寶圖,圖案中間穿插着經文,這是佛祖教言。圖案有豐富的解釋,甚至主幡鑲邊布條顏色的配備都有講究。藏曆除夕那天,我們親自動手把經幡做好,新年初三或者在一個良辰吉日舉行隆重的樓頂祭神儀式,這一天把舊幡換下來,插上新幡,以示除舊還新。

爸爸曾對我說,把經幡插在樓頂上是祈禱盼望新的一年中消災去難,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多麼有意思啊!正月裏我們登樓遠望,但見鮮豔的五彩經幡四處飄揚,整座拉薩古城,像一支正要啓航的漂亮而龐大的艦隊,布達拉宮是無與倫比的旗艦。

座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建築在民居建築羣中如鶴立雞羣。大昭寺建築是西藏典型的寺廟建築,其氣勢宏偉、壯觀、典雅歎爲觀止。樓頂上輝煌燦爛的金頂、鎏金勝利寶幢,展翅欲飛的“香香”鳥(神話中一種人首鳥身動物名),安詳的法輪雙鹿,齜牙咧嘴的鱷魚頭,還有那深褐色的“邊貝”牆(寺院外牆上端用灌木樹枝杆合黃土砌成的短牆),把大昭寺建築裝點得無以復加。過去,原西藏地方政府規定,民居高度不準超過三層,顯然是爲了保持大昭寺的絕對高度。如今拉薩城發展了,五六層的高樓到處可見,不過大昭寺仍不遜色,它佔據的地位仍然十分顯赫。

大昭寺中主供的佛是公元七世紀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身量像,他是人們心目中至尊至聖的佛像。大殿中金銀珠寶把佛龕裝點得典麗莊嚴,佛龕前的長明燈一年三百六十天常明不息,增添了殿內肅穆的氣氛。很多虔誠的信徒千里迢迢,磕着等身長頭來拉薩,在至尊佛像前,爲先人、爲後輩、爲自己祈禱,祈求今生長壽無恙,祈求來世不墮地獄。自從有了這尊佛,人們就圍着她轉,轉出了一條街,轉出了一座城。

轉經沒有強行的制度、硬性的規定,更不需要什麼人發號施令、監督執行,完全是自覺自願的。這活動也是八角街區別於世界上任何其他街道的一大特徵。答案只能在人們的宗教信仰中去找,到我們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去找,那兒生長着根深蒂固的古老大樹。

八角街上的人流圍繞大昭寺順時針旋轉着,如同我們想像無數星星都是圍繞着太陽旋轉一樣。這獨特的現象誰都不難發現。假如您要逆潮流而行,必須花費成倍的氣力和時間,尤其是在傍晚轉經高潮之際,那時買賣已停,街上只有轉經祈禱的人流,想逆流而行不僅難上加難,還會遭了白眼甚至碰撞的譴責。人們會在江河中爲一個磕長頭的百姓讓開一塊空地,卻不會爲你——哪怕您是位高貴的紳士,顯要的長官,躲讓分毫。那時,您只能責備自己逆天背德了。

時下奸商,八角街——這條古老的轉經之道,如今也不得不爲這些做小買賣的生意人讓出一席之地。傍晚轉經高潮之際,轉經的人流中開闢出來一條攤點的行列,他們叫喊着招徠顧客,這不到兩個小時掙來的錢有時比一天的收入還可觀。

環繞着大昭寺的八角街像一雙合攏的雙臂捧託着大昭寺。走出大昭寺的大門便是繁華的八角街道,街上商店、攤點星羅棋佈,熱鬧非常,與大昭寺內莊嚴肅穆的氣氛既相矛盾又相統一。六字真言的唸誦聲和討價還價的嘈雜聲混在一起,香爐中吐出的桑煙香味與外國香水的氣味混在一起,古老質樸的藏戲唱腔聲與節奏激烈的迪斯科曲混在一起……佛教與塵世,寧靜與喧譁,虛無與真實,靈與肉,天與地……這一切似乎形成了聖地拉薩的魅力,使古城拉薩成爲人們心目中的神祕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

外人初到此地,首先會對八角街的外形感到疑惑。這是一條封閉的環行街道,哪有八個角呢?這可不能怪我們祖先把街名取錯了。這個錯誤大概應該怪當初把藏話音譯成漢文的那位四川的漢族朋友。他用鄉音把“廓”的音寫成“角”字了,懵了全國的人。至於到底是否如此,我是不是誤解了那位四川漢族兄弟?有興趣的人可以詳細考證。藏語中的“八廓”到底怎麼譯才準確,也可以展開一場學術討論。好在後來確定街名的時候,我看到嶄新的牌子上寫的是“八廓”兩個字。當然,如果您有機會親自到八廓街上轉一圈,也不會在這些無聊的字眼上兜圈子了。

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也是一條生活的河。我們藏民族大多是虔誠的信徒,同時也是最熱愛生活的人。我覺得八廓街比世界上所有的街道都富於內容。它有精神上的意義,也有物質上的價值,它有值得驕傲的悠遠歷史,也有繽紛多姿的現代色彩。東方西方,內地外國,以及那永難磨蝕的藏民族風格,全都彙集其間。

在這條街上居住的我們,買什麼東西是不用發愁的,我們所需的東西幾乎都有,只要有錢就能買到。貨物有自南亞各國輾轉過來的,也有內地運來的,更有我們西藏各地的土特產。從化妝品到日用品,從古董到電子錶,從牛肉到蔬菜,從人民幣到外匯券;從以物易物到以錢易物,從打手勢到默契的交談,從講藏話、漢話,到講外國話。各種商品,各種買賣和交換方式,各地各國的商人客人,大家都在這裏尋找着互通有無的捷徑。

八十年代初,從西藏東部康區來的漢子們大模大祥地站在街心做生意。他們和客人在長袖筒裏摸着手講價錢,自信地微笑着。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交易,以多少價格拍手成交,只是偶爾能看見他們自豪而神祕地從衣襟裏掏出一塊雞蛋大小的鬆耳石,綠光瑩瑩地一閃。好傢伙,那可是寶貝!至於他們頭頂上戴着的毛茸茸的狐皮帽,則是可以和你明打明一五一十講價錢的。那些帶胳膊帶腿,卻又亮着誘人光澤的狐皮帽,真是叫人羨慕。

有門有面的拉薩商人卻都穩坐店中,不言不語,大有姜太公釣魚的架式。他們閒着便與家人或熟人聊聊天,開開玩笑,卻很少主動招徠客人,不過客人們仍願意去他們的店裏。只有賣流行歌曲磁帶的開着錄音機,算是向客人打招呼,也算是自娛。

從青海、四川、江浙等地來的回漢商販,作風就大不相同了。他們在八廓街上提着自己的東西,大聲叫嚷着“減價處理”,剛來的時候不會說藏話,沒過兩三個月,便能用藏語與買主討價還價了。

很久以來,八廓街上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語言的商販們,大都能和睦相處。我家原來也是商人。記得小時候,我們可以享受三個新年。尼泊爾商人按他們的歷法過年時,就給藏族商人送來“桑巴列”(尼式炸面果)作爲禮物,我們就能品嚐到脆甜的尼泊爾油炸果子;回族商人過自己的新年時,他們帶來咖喱牛肉作爲新年賀禮,我們又能吃到香味撲鼻的美食。我們拉薩人過新年時,也同樣帶上“扣窩”(一種藏式炸面果)一類的新年禮品,回敬他們。過了二三十年的今天,我甚至可以回味當年那些異國美食的香甜,而這樣的民間傳統禮節,到現在仍然可以見到,只不過不像過去那般熱鬧普遍罷了。現在八廓街上的各種商人依然和諧相處,原因之一,大概是有這麼一個很好的民間傳統基礎吧。難怪今天的八廓街,還是這樣和睦、繁榮。

空中航線的開闢和公咱交通的改善,如今到拉薩的人越來越多。從早到晚間隙不斷。人流中有到拉薩來朝佛、購買物品的藏族農牧民;有觀光旅遊的海內外遊客;有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的商人,也有扛着攝像機四處亂竄的記者、文人。他們操着不同的語言,有着不同的目的,但不管他們是幹什麼的,也不論他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幾乎無一例外地要到八廓街上轉一轉,到大昭寺內拜一拜。

金髮碧眼的洋人,對來西藏,似乎格外熱情和積極。是的,他們到雪域來旅遊的機會與時間,都是難得而短暫的。他們很快和像他們一樣熱情開朗,無所顧忌的康巴人交上了朋友,或融洽地交談、或攜手同轉八廓街。

從內地來拉薩開會、參觀的客人在八廓街時常可以看到。他們到了八廓街在古玩攤上轉悠,他們想買點有藏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帶到內地送給親朋好友,可是辨別真假貨物的問題時常讓他們傷腦筋,不過跟那些開朗、熱情、又帶着商人故有習氣的古玩攤販交談幾句,開懷大筆幾下,也不枉轉了一圈八廓街。

八廓街頭乞丐不少,我們藏民族並不羞辱乞丐。乞丐中大多是因家鄉遭災遇難,遠道進城乞討的。還有請求佈施的喇嘛,拉薩沒有辜負他們,他們在這裏如願以償了。

佛祖釋迦牟尼誕辰、成佛、圓寂的紀念日——藏曆四月十五日那天,是乞丐們收穫最多的一天。這一天人們不吃肉,要發放大量的佈施。清晨香菸迷漫,轉經的人羣像潮流般涌動,轉經路(繞大昭寺一圈算小圈、繞布達拉宮一週算中圈,繞包括布達拉宮在內的古城一週算大圈)上坐滿了乞丐,他們大多是農村來的貧窮戶。轉經的人們帶着成迭成包的錢幣,成桶成袋的酥油茶和糌粑面作爲禮物,佈施給成百上千的乞丐。給錢給東西不論多少,但必須給齊給全,不能漏掉一個。你甚至可以給一元,再找回九角來繼續施捨,也無人笑話你。人家瞧不起的,是你給這人,不給那人。一天一個乞丐要拿到二三百塊錢,是不足爲奇的。

不管烈日曝曬,不管颳風下雨,八廓街上總有一些磕長頭的喇嘛或百姓。或獨個單身,或結夥成隊。有一位幾乎是職業磕頭的喇嘛,額頭上磕出了繭包。他每日每夜,不知用他的身體,把八廓街丈量了多少遍。他是佛陀面前替所有輪迴中的罪人贖罪,他得到的佈施也多。

八十年代初,在擁擠不堪的八廓街上,內地來的耍猴人也湊熱鬧。他們敲鑼開場張羅人,在巴掌大的地皮上獻技要錢,在鞭子在威脅下伸頭探腦做各種動作的小猴,轉經的人看了真叫他們不悅。演出完畢,耍猴人不但要不到錢反而遭一口唾沫。他們哪裏知道轉經路是積德放善心的場地。耍猴人沮喪地低下了頭,猴子坐在他身邊乾瞪眼。不知哪位好心人開導了耍猴人,耍猴人坐在街上伸出母指喊上幾句:“咕嘰、咕嘰。”(求求的意思)果然奏效。要來的錢比辛辛苦苦耍猴掙來的錢多得多。我想耍猴人肯定深知人生的艱辛,不然也不會千里迢迢來此謀生,但他當初怎麼也不會想到,到了這裏,要用如此的方式討生活。入鄉隨俗,才能生存,我想耍猴人深知這個道理。近幾年來,八廓街上看不到耍猴人了,這段趣聞也成了歷史的寫照。

我和朋友們在閒談中,曾爭論過這樣一個問題:是先有拉薩城呢?還是先有大昭寺?我們爭論得臉紅脖脹,如同別人爭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毫無結果。是呵,拉薩城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拉薩人,又是從哪兒來的呢?直到我們各自談起自己的家世,纔有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

有位朋友家住在八廓街東邊的八朗雪(黑帳篷)。他說:“我的父母是康巴人,四十年前,他們從家鄉磕着長頭來拉薩朝聖,後來就定居在這裏,生下了我和弟弟、妹妹。說實在的,我們這代纔算是拉薩人。聽祖父講,現在的八朗雪,是過去外來朝聖的人居住的地方,沒有房子住,搭起了黑帳篷,黑壓壓一大片,這個地方就叫拉薩八朗雪。”

另一位朋友家是後藏日喀則地方的世襲貴族。祖父當的官並不大,但在一次戰鬥中爲原西藏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封了官、封了地,全家也就遷往拉薩,成了拉薩人。

我的祖父祖母,也都不是拉薩人,開始在大商人幫達家當傭人,後來他們在帕裏有立門戶,有了積蓄。一年趕大法會時,祖父不幸在拉薩病逝,祖母和家人也無法再返回帕裏,只好在拉薩定居下來做買賣,養育了我們。

我們家的親戚、鄰居,差不多都是這樣成爲拉薩人的。我和朋友們爭論的結果答案大概是這樣的;很久以前這裏有村莊、有農民,拉薩曲貢遺址發現,三千多年以前拉薩這個地方的人可以選出很漂亮的陶器、鐵器、公元七世紀,吐蕃贊布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尺尊公主,還請了釋迦牟尼至尊佛像,爲她建立了大昭寺,圍繞着大昭寺形成了八廓街,形成了拉薩城。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古城不斷接收了外來的人,不斷髮展擴大自己的規模。

離開喧鬧的街市,八廓的小巷仍像從前那樣平靜。這平靜的小巷又使我進入幻覺——弄不清自己是走在童年的現實之中,還是走在現實的幻想之中。

這些小巷是我小時候嬉鬧玩耍的地方。記得有一回閒極無聊,惡作劇地上房頂堵鄰居的煙囪,捱了大人的一頓臭罵。看着他們在煙霧中火冒氣極的狼狽樣真是又害怕又好笑。不過現在的孩子們再要調皮搗蛋,恐怕要換一種新方式了。隨着太陽能竈、燃氣竈、高壓鍋、電熱水瓶、自來水、電動攪拌機、電冰箱、電視機等現代家用電器進入我們的生活,過去的牛糞餅、土鍋竈、煙囪、陶製火貧、陶製茶壺、陶製鍋、酥油桶等傳統用品開始與我們告別了。

童年離我而去,唯童年的夢仍在繼續。

夜靜更深,這是繁忙了一天的八廓街難得歇息之時。街上的狗羣也都躺下了,它們在人流中覓食了一天也累了。

夜幕籠罩着古城,這時的八廓街最爲冷清,也最爲幽隱而神祕。冬夜的寒氣凝結着,沉沉地墜落下來,在路燈中像冰涼的白色紗網。偶爾颳起一陣兩陣輕柔的風,在牆角下低語盤旋着。

溫暖而寧靜的房屋內,人們正在甜蜜的夢鄉里遊蕩。黎明前的暗影中,忽然傳來了機動車沉悶而悲哀的轟鳴。車上安放着死者的屍體,緩緩繞八廓街而行。隨車的死者親友們,手持香火,口誦六字真言,最後來到大昭寺正門默默祈禱,祈求聖神把死者的靈魂引入天堂。他們神情沉痛而嚴肅,目不斜視。死者從這裏去天葬臺,永別了親友和人世,孤獨地歸去了,再也見不到新的早晨。

少眠的老人們驚醒了,見此情景,便再也不能安睡,一股強大而又無形的力量撞擊着他們飽經風霜的心靈。他們起身匆匆走出家門,詠誦禱詞,搖起經筒,捻起佛珠,踏上爲來世積德的路途,轉八廓街,轉林廓;或步行,或磕着長頭……伴隨熹微的曙光,轉經的人越來越多,直到整個八廓街被誦經的聲浪淹沒。

朝陽給拉薩的山頭戴上了金色的帽子,賣酸奶的農民早早地來到街市,黃頭髮的洋人也來選購。上班上學的人們,開店門的商人,擺攤子的小販……大家都開始忙碌了。拉薩八廓街的生活與生命,又重新開始了。

八廓街最有氣勢,最動人心絃的一幕,是在黃昏和傍晚。

光明之主駕着七馬神車,在金色的晚霞中消逝了。美麗的古城變得朦朧而神奇。八廓街燈火閃爍,如同滿天的繁星。明月初升,八廓街漲潮了,這是一天沸騰的最高峯。人羣的潮水環繞着大紹寺沖刷流滾。祈禱聲,誦六字真言聲;高昂曠遠的民歌,傾訴愛情的低語……這無盡的一切隨隆隆的腳步向前、向前。

無論從哪兒來的人,都會被這宏大而火熱的場面所形成的力量和氣氛所震懾、陶醉,情不自禁地加入這行列,唱起信仰和生命的讚歌。在這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隊伍裏,在這萬民一心、合力前進的行列中,誰都能那麼真切地理解宗教,那麼親切地感受到生活。理智與感情匯合了,理想與現實融合了,心靈與肉體融合了,人類與世界和宇宙融爲了一體。此時此地,是不分國籍、種族、信仰、地區、語言和性別的,大家在熱忱真摯的目光中彼此交流,在心靈共同的歌聲中行進。

巨大的香爐裏火焰通紅,映着重重的人影;香菸瀰漫籠罩了街道上空,洶涌的腳步聲像要把街底踏破。人的海潮把寧靜莊嚴的大昭寺託得更高、更高,直到它最後融入星空。夜色深沉了,人羣才緩緩地像秋末的溪水一樣漸流漸散,漸流漸止。

八廓街家家戶戶的燈光相繼熄滅,偶爾有幾聲犬吠聲打破安寧。隨後是短暫的萬籟寂靜的午夜。

拉薩八廓街多彩絢麗的傳統故事,豐富幽隱的風俗和歷史,是很難在一篇文章裏講完的。我是應一位漢族朋友的要求,打開八廓街窗戶的一道縫,讓四方客人看看拉薩之一角,以便您有朝一日來到這裏的時候,能夠更快、更順利地接近和了解八廓街,瞭解我們藏民族。

聖地拉薩人是快樂的。藏族傳統節日也頗多,幾乎月月都有。冬去春來,我們在林園裏搭起帳篷,過“世界同樂節”(我們給林長節取的名字)。而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裏,我們到美麗的拉薩河畔過沐浴節,在那兒用清涼的具備八德的河水洗滌我們的身體,強健我們的體魄,同時也淨化我們的靈魂,陶冶我們的性情。藏曆新年,更是熱鬧非凡,除舊迎新,煩瑣然而極有民俗意義的年前準備工作令人興奮陶醉,也讓你睏倦乏力。

旋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八廓街在變化着,八廓人的生活也在變化着。人們渴望幸福,渴望着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新生活,也渴望着儘快地與世界並駕齊驅。當然世界向我們走來的時候,人們伸出雙手以似乎顫狂的熱情向她涌去,吸收着、吞噬着這當代文明所能造就的一切。然而興奮之餘,使人感受到一種莫明的困惑與失落。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傳統又將植根於何方?人們隱隱約約地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

遠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漢名人
魏晉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

每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