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迅簡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遠處,一雙深情的眼睛

董迅簡介

作者:董迅 李獻民 孫徵  

雞叫第二遍了,躺在牀上的馮全山仍和妻子在說着話。

“這些年來,乘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東風,村子富了,許多人家蓋了新房,置辦了高檔傢俱和電器,吃的穿的也大大改善了。物質生活進了一大步,但精神生活卻顯得滯後,特別是少數青年國防意識淡薄,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是個民兵,不明白自己肩上還擔負着保家衛國的責任和義務,個別民兵軍事訓練不積極、執勤巡邏嫌辛苦、政治學習不參加……這怎麼行呀!”丈夫說得很嚴肅。

妻子聽了,對丈夫說:“你一不是民兵連的領導,二不是村支書,天塌下來,也輪不到你操心呀!”

“可我是個共產黨員、國家幹部呀!”妻子不吱聲了,半晌,輕輕地問:“ 那你準備怎麼辦?”“我想回村裏當這個民兵連領導、村支書!”丈夫說得很乾脆!

妻子以爲自己聽錯了:“什麼?你在說夢話吧!”“不是夢話,是實話,是我的心裏話。”“你放着市裏的幹部不當,要回村裏當農民,扔了鐵飯碗,來端泥飯碗,發神經了!”妻子喊了起來。“從小處講,中柳林是我的老家,也是你的家,我不希望村子富了,人心散了,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下來了。從大處講,國不可一日無防,民兵是國家強大的後備軍,這個後備軍沒了戰鬥力,這後果還用我說嗎?……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呀!”丈夫一字一句地說。妻子沉默了。

馮全山看看窗外,天已大亮,他連忙穿上衣服,搭第一班交通車回到邯鄲市。上午10點30分,他坐在了市政府一位主要領導同志的辦公室。這位領導同志認真地對他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已經45歲了,而且正科級已經快10年了,今年年底,將有一批比較優秀的同志走上副處級崗位,如果不出意外,你應該名列其中,這個節骨眼上,你要求回村當幹部,這意味着你從一個國家幹部變成了農民,並且永遠是農民,你可得三思而後行呀。”

“這個我早就想過了。回村後,我主要想抓一抓精神文明和民兵工作。您知道,高樓大廈倒是很壯觀的,但如果基礎不牢,遲早是要倒塌的,精神文明和民兵工作就是這高樓大廈的基礎。”馮全山說。

“說得好!不愧爲一個優秀的老共產黨員!我支持你!”這位領導同志一把握住馮全山的雙手,久久不願鬆開。

馮全山回到中柳林村,走馬上任村黨總支書記,兼任民兵連指導員。第一次總支大會,他慷慨陳詞,歷數民兵工作的意義,並提議,把民兵建設放在工作首位,在組織上、物質上、時間上給予保證,提議得到了全體同志的一致支持。

一張大紅紙貼在了公告欄上,上面是民兵連長、排長、班長及戰士的名單。

馮全山一馬當先,率領總支成員、民兵骨幹開上了山坡,修建民兵訓練場地,3個月過去,昔日荒草悽悽的野山坡變成了整齊規範的訓練場。站在他和大夥兒幾個月血汗換來的100米障礙設施的前面,這個身着迷彩服的共產黨員體內激盪着一腔熱血,腦子閃現着威武雄壯的方隊隆隆走過的壯觀場面,耳朵裏迴盪着嘹亮的“一二三四”口令,心潮起伏萬千。想到這裏,他激動不已,對着村子吹起了集合哨,然而15分鐘過去了,編制爲113人的民兵連,來到訓練場的只有三分之二,馮全山問身邊的民兵連長王聚生,王連長說:“現在正是運輸旺季,沒來的都是運輸專業戶,可能都忙着掙錢,顧不上民兵訓練。”這時,馮全山的大兒子氣喘吁吁地跑來,對他說:“爹,媽的病又犯了,在牀上打滾,直喊你的名字。” 王聚生和幾位在場的民兵連幹部勸馮全山:“你先回家,這裏有我們哩!”馮全山急了:“不行,我們自己定的制度自己都不能堅持,怎麼能帶好民兵連!你們先帶大家訓練,我去通知。”他當即跑到廣播站,通過大喇叭向全村下令:依照村委會規定,民兵必須參加訓練!然而那幾個沒參加訓練的民兵聽後只是笑一笑,照樣各忙各的。

晚上,馮全山回到家裏,妻子撐着病體把熱騰騰的飯菜端到他面前,他卻毫無食慾。他問妻子:“你說,現在的人都富裕了,爲什麼少數人國防意識反而淡漠了呢?”

妻子白了他一眼,說:“其實,並不是國防意識淡,是現在致富的渠道多,機會多,把國防教育這一塊給擠走了……”

“明白了!沒想到你還挺有眼光的。”沒等妻子說完,丈夫打斷了她的話。

3天后,3個身着舊軍裝的老人來到村裏,他們的胸前掛滿了獎章、勳章。老人在馮全山的帶領下,一家一戶地串門,在運輸專業戶、退伍老兵張栓的家裏,抗日戰爭時期入伍的一等功臣王金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當年,我也是一個司機,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妻子很漂亮,兒子很聽話,收入也很高……可自從日本鬼子來了,這一切都沒有了……”

一個星期後,又一次緊急集合,馮全山的哨音剛落,民兵們就風馳電掣般地趕到操場,連長王聚生看了一下表,前後6分鐘,清點人數,不多不少,正好113 人。看着面前迷彩服組成的全副武裝的隊列,馮全山的眼中幻化出一道巍峨的長城。

然而,巍巍長城是靠一磚一石築起的,要把民兵訓練成一支過硬的隊伍,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馮全山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馮全山來到人武部,把教員請到村裏抓訓練,同時着手建一個能吸引民兵的 “民兵之家”。

資金哪裏找?別看村裏有的人家挺富裕,可村集體的賬上並沒有多少錢,馮全山召集村幹部和富裕戶開會,發自肺腑地說:“我馮全山爲了自己的事不會爲難大家,但爲了國防建設,我只有求老少爺們出把力了。不過錢是借大家的,等村裏新建的幾個廠有了效益,錢馬上還大家!”

馮全山說得擲地有聲,可是響應者只有一部分人,錢還有缺口,他轉身回家,從櫃子裏拿出準備翻蓋房子的5萬元錢就走,妻子攔住了他:“你拿錢幹啥去? ”“蓋民兵之家。”“這可是咱家蓋房子的錢。”馮全山說:“咱的房子一時半會兒還塌不了,可咱國家的長城要是根基不牢可不得了!”通情達理的妻子說: “去吧,我支持你!”

真心換真情。馮全山的言行又一次感動了衆鄉親,大家紛紛解囊,建民兵之家的資金很快籌齊。馮全山帶頭出工,將村中一個閒置多年的污水坑填平作爲場所,請來最好的施工單位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了一個佔地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 1000平方米,設有國防教育室、圖書室、綜合學校、廣播站和健身房的民兵之家,並配有5000多冊圖書,7套健身器材以及乒乓球、檯球、籃球等多種文體器材,建立了以馮全山爲組長的管理機構,設置了辦公室,制定了規章制度,配備了專職宣傳幹部,使“民兵之家”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受到北京軍區和省軍區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

這是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大家渴盼已久的全市民兵軍事訓練彙報表演開始了。來自四面八方的100多個表演方隊,如同整齊劃一的森林,在嘹亮的口令聲中,依次通過主席臺,進行各種項目的表演。在這100多個方隊中,有一個方隊格外引人注目:30多名身着嶄新迷彩服的青年民兵在一位50歲左右的中年人帶領下,站如鬆、坐如鐘,靜如磐石、動如猛虎,以高昂的士氣、整齊規範的動作和出色的擒敵拳、警棍盾牌對抗表演,贏得了陣陣喝彩。剛剛表演完畢,坐在主席臺上的一位將軍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是哪個村的民兵方隊? ”答:“中柳林村的。”“就是馮全山當指導員的那個民兵連嗎?”將軍又問。 “對,看,方隊裏的那名指揮員就是馮全山。”“好樣的。”將軍的雙目中露出一種掩飾不住的敬意,併攏的五指舉上帽檐。

評比結束,中柳林村民兵連獲得全部項目中的5項第一和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頒獎大會上,將軍雙手將一面錦旗遞到胸前掛着大紅花的馮全山手上,會場爆發出如雷的掌聲……

此時此刻,遠處,有一雙含着熱淚的眼睛,深情地看着這一切,那是馮全山的妻子。只有此刻,她才知道丈夫———一個普通共產黨員心中的追求和嚮往。

遠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漢名人
魏晉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