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休閒文學 > 名人簡介 > 外國藝術體育名人 > 達芬奇個人資料

達芬奇個人資料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達芬奇

名人姓名:達芬奇

出生年代:1452-1519

名人職稱: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人類智慧的象徵

名人國家: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達芬奇個人資料

相關介紹:

列奧納多·達·芬奇及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簡介

文藝復興的精神代表——達芬奇

列奧納多· 達·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人類智慧的象徵.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讚歎不已.《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蒙娜麗莎》則爲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蹟,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

美術成就 達·芬奇15歲開始在畫家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1472年入畫家行會.15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繪畫風 格逐漸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國,除爲米蘭公爵服務外, 還從事其他藝術和科學活動.這期間他的繪畫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不多,但《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則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 遊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羅倫薩,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和《蒙娜麗莎》,還着手爲市政廳繪製壁畫 . 1507年再去米蘭 ,並服務於法國宮廷 .1513 年移居羅馬,1516年又到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 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並不多,但 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 二的.學術界一般將其創作活動分爲早期和盛期兩個階段.

早期創作 當他在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時 ,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製《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現存他最早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受胎告知》,構圖雖沒有創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繪卻已 注意到了空氣氛圍的表現.這表明他一開始就致力於解決寫 實與典型加工的辯證關係.稍後創作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 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 (又譯《三王來拜》),是標誌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 品.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以 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蹟和奔騰飛躍的馬羣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着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 ,應聖弗朗切斯科 教堂的邀請繪製祭壇畫《巖間聖母》.這幅現藏於巴黎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雖仍然是傳統題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巖窟幽深的刻 畫及山岩間花草真的描繪,證明他使用的煙霧狀筆法已使 其在傳真寫實和藝術加工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 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溼壁畫,繪製在米蘭聖瑪麗 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 營佈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 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佈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手勢,表情,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爲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着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 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啓發.1503年他一面着手爲市政廳大會議 廳繪製壁畫(因再次去米蘭而始終未完成),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這是兩幅他極爲珍愛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在達·芬奇的藝術遺產中,大量的素描習作也頗值得重視,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一樣,同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被譽爲素描藝術的典範.其特點是:觀察入微,線條剛柔相濟,尤善於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的微妙變化, 他的每一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 都以素描作基礎 .其藝術理論 散見於他的 5000多件筆記和未完稿的《畫論》中,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理 論研究的重大成果.

蒙娜麗莎 達.芬奇 油畫 1503-1506年 77×53釐米 現藏巴黎盧浮宮

《蒙娜麗莎》(約1503-1506)(木板油畫 77 x 53釐米)

據說,法國著名的盧浮宮有三件寶: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羅狄德》;二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三是《蒙娜麗莎》.前兩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出於誰人之手一般人並不確知,但是,《蒙娜麗莎》出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卻幾乎家喻戶曉."蒙娜麗莎"那神奇而專注的目光,那柔潤而微紅的面頰,那由內心牽動着的雙脣,那含蓄,模棱兩可的微笑,總讓人琢磨不透……

據史料記載,"蒙娜麗莎"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銀行家佐貢多的妻子.達·芬奇爲了喚起她發自內心的情感,曾經請到了鋼琴師爲她演奏,丑角爲她表演.但是,這個見多識廣,冷漠,理性的女人並沒有使畫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東西,爲此,畫家不得不將畫作斷斷續續地延遲了三年.有一天,這個富貴人在翻閱畫家草圖的時候,忽然發現了畫着鴨掌的圖畫,她感到非常疑惑.畫家說,這是他爲研究和設計飛行器而畫的,因爲水流和氣流;水浮力和大氣浮力;鴨子在水中滑行和飛禽在空飛翔有某種相似之處.鴨掌滑水動作雖然簡單,但隱藏着飛行器飛行的某種祕密.這個冷漠,理性的女人聽到這番話,又想到飛行器一旦設計成功,人類將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的情景……頓時,引起了很大震動,並由衷地發出了微笑.這一難得而發自內心深處的微笑立即被達·芬奇捕捉到了,並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來. 其實,達·芬奇筆下的這一使人難忘的"微笑"已不是具體的佐貢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普遍意義和典型意義的,是"蒙娜麗莎"所有的,是達·芬奇所有的,也是我們大家所共同擁有的人性特質的某種精微的東西.也許,這就是《蒙娜麗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繼承了希臘古典主義莊重,典雅,均衡,穩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現規範;但它又進一步突破了希臘古典藝術在人本特質上的侷限,爲使後來的藝術更進一步走向現實,走向客觀,走向更深層,更內在,更微妙的表現樹立了楷模.

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 油畫 1495-1498年 420×910釐米 現藏米蘭聖瑪麗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最後的晚餐》(約1498)(壁畫 460 x 880 釐米)

在慶祝逾越節的前夜,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的一頓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晚餐.

在餐桌上,耶穌突然感到煩惱,他告訴他的門徒,他們其中的一個將出賣他;但耶穌並沒說他就是猶大,衆門徒也不知道誰將會出賣耶穌.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

大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是那麼的平靜.我們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輪廓襯托在背景牆的窗子裏,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一隻光輪環繞在耶穌的頭上.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後倚着,彷彿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裏抓着一隻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里奧特.

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徵,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爲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裏裝着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即使他沒有拿着那隻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芬奇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彷彿在偶然中,刀尖對着猶大的背後.聖.約翰的頭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

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

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了聖托馬斯,疑惑不解的托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

小雅各的另一邊,聖.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圍着耶穌的這六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着,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並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於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

右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均發生在這幅偉大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之中,但每次當我們欣賞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與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

聖母子和聖安妮 達.芬奇 1510年 68×112釐米 現藏巴黎盧浮宮

巖間聖母 達.芬奇 祭壇畫 189.5×119.5釐米 現藏倫敦國立美術館

《巖間聖母》(約1503-1506)(祭壇畫189.5 x 119.5釐米 )現藏倫敦國立美術館.

此畫是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爲米蘭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聖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聖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後,構成三角形構圖,並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巖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佈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採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係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這幅畫是標誌達.分奇盛期創作開始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

聖母與聖嬰 達.芬奇 木板轉於畫布 50×31釐米 1478-1480年 現藏列寧格勒赫米塔基博物館

達·芬奇大事年記: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芬奇與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 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爲入門弟子(13~14歲)

1473年 創作《聖告圖》

1476年 被告密與韋羅基奧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戀之罪,由於他矢口否認,最後被釋放(24歲)

1482年 繪《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30歲)

1483年 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岩石上的聖母》(31歲)

1495年 開始繪製《最後的晚餐》(43歲)

1502~03年 回到佛羅倫斯,開始繪製《蒙娜麗莎》(50歲)

1516年 應法王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4歲)

1519年5月2日 去世於安伯瓦茲(67歲)

遠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漢名人
魏晉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