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作文 > [熱門]百善孝爲先作文15篇

[熱門]百善孝爲先作文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百善孝爲先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百善孝爲先作文15篇

百善孝爲先作文1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百善孝爲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爲我家家風。我家四代同堂,太公太婆已經九十高齡了!我的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小學老師。從小,他們就教我要做有禮貌的孩子。禮,從問候做起。出門進門,必向長輩打招呼;每到節日,一一向長輩們問候。禮,從就餐做起。就餐人滿時,媽媽就會帶着我到旁邊小桌就餐,將位置讓給長輩。於是,人人都誇我是個懂孝順有孝心的好孩子。

可是,隨着我漸漸長大,不知什麼時候起,我卻開始厭煩我的家,我的爸媽,嫌禮節太多,耳目太多,不夠輕鬆,不夠自由,尤其是每天都得面對媽媽滔滔不絕的叮囑、吩咐與嘮叨。終於,我會當着奶奶的面說她沒文化沒知識,家裏衛生搞得不乾淨;終於,我會因爲嫌棄爺爺做的飯不合口味,賭氣不肯吃飯。

那一天,爸爸帶我走進了中國木雕博物館,駐足於那160多塊“家訓、家規”銘辭雕版面前,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我家雖不是名門望族,沒有正式立過像《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那樣的家訓家規。但是,我的家人其實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無聲地踐行着不成文的家規家訓。《朱子治家》中說:“忠孝,傳家之本。”講孝道,早已成爲我家的家風。

我明白了,媽媽爲什麼每半個月必定要看看一人生活的外公;公務繁忙的爸爸,爲什麼不管回家多晚,都要去太公太婆的房中看看;自認字後,媽媽爲什麼教我讀背《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國學書籍中的名言警句;清明節,爲什麼我們要舉家前往浦江參觀“鄭義門”;暑假的晚上,爲什麼媽媽要邀我和她一起共聽“中華大講壇”裏的.《孝經》解讀。

身教勝於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百善孝爲先!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我嘴裏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地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從今往後,我要努力踐行“張家”家訓。孝,從感恩做起。我會在學習之餘,給太公太婆捶捶背,陪爺爺奶奶聊聊天,幫爸爸媽媽做做家務。孝,從自理做起。暑假爺爺體檢有幾個指標超標,醫生叮囑他要保持心情愉快,多做運動。以後,我會早上自己主動起牀,不再勞煩爺爺叫早,讓爺爺騰出時間去江邊散步。孝,還應該從努力學習做起。我在學校求學,認真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積極進取,拼搏向上,這也是我對家人的孝。

相信吧,我一定會時刻記住“百善孝爲先”,不斷警醒自己,傳承家風,做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百善孝爲先作文2

我相信每個人都明白中華民族有着千千萬萬的優良傳統,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爲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良傳統――孝順。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爲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此刻已經九十多歲了,本就應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麼時候建造的毛y屋裏,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裏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裏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髮,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裏,躺在一張木板牀上,蓋着一牀烏黑潮溼的被子,枕着一個用編織袋裏面塞上一些破布製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樣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裏,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此刻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麪條。那裏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可最後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啊。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有五個兒女,但最後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後才被人發現。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向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爲什麼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構成鮮明比較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後爲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職責。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此刻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方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後由兒子揹着。這就是‘孝’字作爲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就應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爲先’從我們那裏繼續流傳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3

孝,乃百行之本,是衆善之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孝,乃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做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節日文化的國家,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但對於所蘊含的“孝”之一義的瞭解卻越來越少,他們所熟知並熱衷的是“洋節目”、“洋風俗”,而像清明節、端午節……這些具有博大精深的民俗,卻被人們日漸淡薄,不願再花費一點時間在這樣的節日裏常回家來陪陪長輩,更注重那些新興的事物以獲得刺激,發揚着一種快餐式的“節日”,不注重傳統節日的內涵、本質及歷史的傳承,不在乎家人的感受,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採取否定的態度,不去在乎家人在節日殷殷期盼的目光,那麼終有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這樣對先人直白的哀惋會成爲不可觸摸的暗傷,屈原會被人遺忘,《離騷》會離我們遠去,那“所謂”的浪漫主義也將不復存在,難道非要等到那節日因那“洋節日”消失了,才知追悔己遲嗎?如今有花堪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所以在那些節日裏常家看看吧!

青春子矜,悠悠我心。

孔子認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不贊成父母健在時,兒女離家還遊,如果因此非遠遊不可,必須要先有明確的方向,在孔子這些秦年代便已懂得老人在家沒有子女的陪伴會悲傷,他們“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在那樣鳥兒回巢,人卻沒有歸家,老人們該有着怎樣“孤帆還影碧空尺,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感傷與惆悵。父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尊祖敬宗是他所習慣的'家族本位,想有“四世同堂”、“三世同堂”這樣天倫和諧的歡娛,可現在的人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時光會等,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遲早會讓父母感到無限的榮耀與驕傲,或許是的,他們會爲你感到榮耀與驕傲,可這並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不需要你高官厚祿,只要你平安守在他們身邊便好。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有着多少的空巢老人似姑娘般在等待情郎一樣等待着你常回家看看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字東野,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其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有僻,他出身貧寒,早年喪父,靠母親含辛茹苦撫養成人,他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對相依爲命的母親有着魂牽夢縈的思念,他仕途艱辛,50歲時纔得到溧陽縣尉這個小官,稍一安定,便迫不及待地恭迎母親來到溧陽,以報養育之恩,作出了感人肺腑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然而對於陽光般似的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又怎報答得了呢?所以請似孟郊般與父母同住,讓常回家看看不再成爲難事。

有歌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是身爲子女所做得到也能做得最成功的孝,每個人都需用心去解讀,用心去做用心銘記,讓“百善孝爲先”從我們這裏傳承發揚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4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家風家訓的話,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認真做事,好好做人,百善孝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要有孝心,尊老愛幼。記得我特別餓,回到家一看飯還沒做好,就沒好氣地跑到廚房對着爺爺大喊:“你幹什麼呢,這麼慢,我都餓死了!”媽媽聽到了,生氣地把我拉到一邊嚴厲地說:“淘淘你幹什麼?怎麼跟爺爺說話呢?”我頓時認識到了錯誤,低下頭聽媽媽說,“孩子,爺爺一人負責全家人的飯菜,很辛苦的,你還這麼沒禮貌的對待爺爺。換個角度說,如果你做飯,我們對你大喊大叫,你心裏會怎麼想?”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萬分。是呀,爺爺每天爲了我們忙裏忙外,夏天我們都在空調下涼快着,爺爺卻汗流浹背的在廚房裏忙活,我沒有去幫忙,反而對爺爺大喊大叫的,真的是不應該。想到這裏,我馬上跑到廚房,對着爺爺說:“爺爺對不起,我錯了!您辛苦了!”爺爺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說,“乖孩子,沒事,飯馬上就好。”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孝是體現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我們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家庭,太爺爺、爺爺、奶奶與我們合住,八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爲佳話。爸爸媽媽教育我百善孝爲先的同時,他們也在身體力行爲我做出榜樣。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時大家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意見總不能統一,可最後的決定一定是由爺爺奶奶來拍板兒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爺爺奶奶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爸爸媽媽身體力行做的這些事,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前不久爺爺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正在恢復中,爸爸媽媽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爺爺,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睡覺前我端來一盆熱水,幫家裏的長輩洗腳,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爸爸媽媽高興地誇我是孝順的好孩子。飯後刷碗,幫媽媽洗衣,幫爸爸整理家務。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我要感謝爸爸媽媽的身體力行,也感謝爺爺奶奶的諄諄教誨。

“百善孝爲先”,“孝敬無底線”,我會牢牢記住這兩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兩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從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爭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百善孝爲先作文5

人們常說“百善孝爲先”。我想這次“手牽手,心連心”活動讓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以來都是以孝爲先,《弟子規》上也說過:“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子女要孝順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的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這是古代孩子對父母的孝心。我認爲孝順父母不需要做出多麼驚天動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說多麼感動的話語;孝,更不需要送出多麼昂貴的禮物,我們只要心裏有他們,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並且愛他們,他們就會感到非常滿足。這次活動教我們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智,養父母之惠。”也就是說,孝敬父母不僅要在父母身體上,在他們的內心,思想上也要盡孝。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每當我們犯錯時,我們的父母是一次次的原諒、寬容了我們,而每當我們嚷着要買吃的、穿的低父母不答應時,或父母責罵我們時,我們對他們的只有責怪,只有埋怨,毫無諒解之心,父母對我們毫無怨言,不求回報,我們爲他們做的實在太少了。我們應該感謝這次活動,這次活動給我們創造了機會,一個給父母盡孝的機會。在這次活動中,給父母洗腳,對父母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在給父母洗腳之個環節裏,我相信如果沒有這次機會,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想到給我們父母去洗腳這回事,我們可能會永遠忘記小時候父母給我們洗腳、爲我們穿衣的這些種種奉獻。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不要小看這件小事,這往往體現着我們對父母的愛,不要忘了大事往往那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我們還在“手牽手,心連心”活動, 觀看了一段《中國夢想秀》中的`有一個女孩,她來到《中國夢想秀》是希望爲她的養父母做一次全身檢查,我的眼眶溼潤了,她對待自己的養父母都能如此,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對自己親生父母不孝的例子。有一句話叫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趁父母還健在時,不要等待,不要等到親人不在時纔去後悔,行裝到他們吃不動了,走不了了我們纔來盡孝,他們又能不能真正享受到了?我希望“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劇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們能爲父母做的或許不多,但是我覺得在學生時代只要我們能好好學習,在學校好好讀書,不給父母惹麻煩,不讓父母擔心,少讓他們操心,做到讓他們放心, 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我認爲這次活動舉辦的很有意義,我也收穫了很多,百善孝爲先,孝順父母,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

百善孝爲先作文6

孝是什麼?孝是陪長輩吃一頓團圓飯;孝是陪老人們去旅遊;孝是讓父母的生活無憂無慮。孝可大可小,大到你無法承擔,小到一句溫心的話。

我以前覺得爸爸媽媽給我提供吃喝玩樂,照顧我是應該的。因爲他們生了我,就要對我負責。

而自從聽了王老師舉辦的“感恩活動”,我的看法就這樣悄無聲無息的變了。

在那一次感恩活動時,我很榮幸的被選爲主持人,當報了最後一個節目,下了臺時,王老師上臺了,這時就像天使從頭頂飛過,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王老師開始了鏗鏘有力的講話:“同學們,你們知道你這一生最要感謝的人是誰嗎?”全場頓時炸開了鍋,大家都議論紛紛,有的理直氣壯的.說是老師,有的吞吞吐吐的說是朋友,還有的笑着說是老師……這時王老師莊重的說:“孩子們,你們這一生最要感謝的人是你們的父母啊!”

接着王老師問了我們幾個問題:“你們都過生日吧!”“誰給父母過過生日”“誰知道父母的生日”“父母每年給你們過生日嗎?”我恍然大悟:“對啊,老師說的有道理啊!父母每年給我們過生日,而我們卻沒給父母過過生日。”想着,我便熱淚盈眶,如果我不只是主持人話,我也許早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我滿淚盈眶的心想:我不能哭,我是主持人,可不能變成小花臉。老師又開始講自己的身世,她說,她以前不懂事恨父母,總覺得父母是愛弟弟不愛她的,後來才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聽到這裏,我豁然開朗:“對啊,我爲什麼要嫉妒我的妹妹呢?以前父母也同樣這樣抱着我關心我。”

這時老師鼓勵每個孩子上臺對自己的父母說一說自己心裏的話。我猶豫不決,我的心繃的緊緊的,我……,已經有十幾個小朋友都上臺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有的低着頭、有的淚流滿面、還有的小朋友嗚嗚哭着……

王老師問還有沒有人想說,我終於鼓起勇氣走上了臺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第一次在臺上跟自己的父母說這些話難免有點緊張,但是說完之後我注意到了臺下淚水欲流的爸爸,爸爸的眼睛紅了。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爸爸額頭上的皺紋越深了,白頭髮也更多了。我走下了臺,情不自禁的哭了!這幾滴眼淚讓爸爸紅紅的眼圈更紅了。眼淚從我的臉頰像坐滑滑梯一樣往下掉。眼淚掉在了地上,以前的不懂事也流在了地上。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這時我想起了一首“每次總是裝作很輕鬆的樣子,微笑着說,回去吧,卻淚溼了眼底。”這首歌,難道不是在寫我的爸爸嗎?我慢慢的走到了爸爸的面前,傷心欲絕。爸爸伸出那雙爲了生活變的粗糙的手,溫柔的把我抱在了他結實的懷裏。緊緊的抱着我,一會摸摸我的頭,一會拍着我的背,許久才鬆開。

從那以後,我開始好好學習了,也學着幫着爸爸媽媽做家務了,每天不再要零花錢了。

啊!爸爸,媽媽,我不會再頂嘴了,不會再大手大腳的花錢了,不會再嫌棄你們了!我長大了,知道什麼叫做“百善孝爲先”了。我想對你們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百善孝爲先作文7

百善孝爲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年幼的時候曾看過《二十四孝的故事》的插畫書,當時的我僅僅覺得上面的圖畫好看,完全不能看懂上面的內容。現在再翻看這套書,有了不同的感受,也稍有一點點的感觸。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這就是著名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善舉讓我感動,面對繼母尚能如此,面對每天爲我們含辛茹苦的親生父母,難道我們就不可以爲父母做點什麼嗎?

寒假裏,我翹首期盼的新春佳節終於加快了腳步,在我漫長的等待中日益臨近了。

巧手的奶奶又開始包糰子了,我和媽媽也自告奮勇要求幫忙。上午,姨婆還有小區裏的婆婆、阿姨們都來幫忙,片刻不停,包好了一個又一個散發着清香的糰子,白的、綠的;媽媽將它們一籠一籠地裝上,一圈一圈,勻稱疏朗;爺爺一聲“上籠”,將它們在電飯鍋上蒸熟,15分鐘後,又是一聲“出籠”,掀開蓋子,一片熱氣騰騰,我趕緊扇扇子,糰子一個一個閃耀起光澤,引誘得我趕緊拈起一個,邊吹邊吃起來;引得撿糰子的媽媽空出一隻手打過來,大家都歡快地笑起來了。

過來。”媽媽看不過我在糟蹋阿姨們花力氣揉出來的麪糰,叫我過去包餛飩。一張張餛飩皮在媽媽手裏,像聽話的孩子:一口吃一個飽,捲起一層半,兩角一上一下各沾上水,從下粘上,翹起裙邊。一排下來,整整齊齊,如列隊的士兵。可到了我手裏,它要麼吃得太飽,要麼卷得不平,要麼繞不過去,粘不牢固:有的像條晃着大尾巴的金魚,有的像個挺着大肚子的將軍,和媽媽的似元寶、像簸箕的餛飩比較,確實醜了一點。但它們可是我自己用汗水包出來的勞動成果。每逢煮糰子下餛飩,我都要挑自己包的,雖然有的由於餡多皮都擠得快要爆炸了,但我還是吃得很香很香。

傍晚時分,爺爺、爸爸和我帶着兩袋糰子餛飩,帶着滿嘴角的甜香,伴着鄉村特有小橋流水,愜意地送到太爺爺和臥病在牀的太奶奶家去。因爲太奶奶跌倒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看顧的保姆休息回家了,我們祖孫三人就動手爲太奶奶下餛飩。我先打開鍋蓋,倒進一瓢水,蓋上鍋蓋,打開電磁爐,開始燒水。不久,我便聽到了冒氣泡的聲響,“咕嘟咕嘟……”鍋蓋上也蒙上了一層白白的水汽。我立馬打開鍋蓋,將餛飩小心翼翼地放入鍋中,用湯勺的背面輕輕地將它們推動,拌到鍋的四周,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爲抵制誘惑,我急忙蓋緊鍋蓋,撳好按鈕,使之進入保溫狀態。一旁的太爺爺從頭到尾一直樂呵呵的合不攏嘴,含糊地說着一些表揚我的話。

廚房裏熱氣瀰漫,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心懷孝道,讓長輩們的晚年生活美好,沐浴愛的陽光。

百善孝爲先作文8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梅李是“孝愛之鄉”,古代“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孝發生在這裏。黃香溫席、孟宗哭竹、丁蘭刻木——“孝”,已深深印在他們的心中。古代的孝子故事仍在耳畔迴響,現代的孝子也已開始抒寫燦爛篇章。

爲了照顧患病的母親,他毅然放棄高考,26年如一日細心照料癱瘓母親。誰說久病無孝子?殷健叔叔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梅李,唱響了一曲孝子之歌!

令我熱血沸騰的,是你——馥華姐姐,雖然你命運殘酷,但你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你對待養父如親生父親一般。小時候,當我們還在父母身邊撒嬌時,你卻當起了家中的“小大人”。做飯、騎三輪車、照顧患病父親……在你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了做家務的重任。現在你長大了,仍不忘照顧奇瘦的父親。“全國十大好人之一”的稱號,你當之無愧!

孝,讓我們陷入沉思,年少的我們該做些什麼?我想說,也許,我們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

如今退休在家的爺爺奶奶,放棄了享清福的美好時光,依然日夜操勞,提供給我最新鮮的蔬菜,支持着爸爸媽媽的工作和我的學業。

自從我和爸爸媽媽入住梅李新家後,除了雙休日能回鄉下來吃個晚飯,住上一夜,其他時間就一直在梅李鎮上住着。

爺爺奶奶在鄉下辛苦勞作,時時刻刻盼望着我們能回一次家。這一點,我又何嘗不知道?

我們一直在勸爺爺奶奶不要那麼辛苦了,在家裏養養花、種種草,再養幾隻小貓小狗解解悶。可他們就是捨不得這一塊塊曾揮灑汗水的土地。

從20xx年12月我們搬到梅李鎮上開始,我每天會給爺爺奶奶打電話,直到現在幾乎沒有間斷過。習慣成自然嘛!每當我吃完晚飯,就會主動拿起電話,撥下那串我已滾瓜爛熟的號碼。

爺爺奶奶總是對我說,要好好學習,要認真聽講,每天早一點兒睡覺……他們也會關注着每天的天氣預報,對我噓寒問暖:告訴我多穿件衣服,別凍着;叮囑我及時穿衣,小心感冒;對我說明天要下多大的雨,要帶好雨傘……每當聽到我們週末要回家時,他們的言語裏總是有種掩飾不住的激動與欣喜。

這些在電話中的對話,被我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也讓爺爺奶奶滿心歡喜地甜蜜着……

那一聲聲充滿激勵與溫暖的話語,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那普普通通的.電話啊,傳遞着我們之間祖孫之間濃濃的愛。

也許只是一句普通的問候,也許只是一聲親切的問好,也許只是一時歡快的笑聲……

或許只有聽到我的聲音,爺爺奶奶那顆日思夜盼的心才能稍稍平靜一些;或許只有聽到我的聲音,爺爺奶奶那平淡無味的生活才能稍稍充實一些……

那電話裏的溫暖,讓爺爺奶奶笑口常開。如果這也是一種“孝”,我願永遠做爺爺奶奶的“開心果”!

“百善孝爲先”,讓我們把“孝”字銘記在心,爭做新時代的江夏黃香!願我們“孝愛之鄉”——梅李,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活力!

百善孝爲先作文9

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中華民族有着千千萬萬的優良傳統,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爲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良傳統——孝順。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爲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本應該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麼時候建造的.毛?y屋裏,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裏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裏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髮,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裏,躺在一張木板牀上,蓋着一牀烏黑潮溼的被子,枕着一個用編織袋裏面塞上一些破布製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麼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裏,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現在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麪條。那裏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可最後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埃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有五個兒女,但最後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後才被人發現。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直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爲什麼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後爲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責任。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面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後由兒子揹着。這就是‘孝’字作爲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爲先’從我們這裏繼續流傳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10

有這樣一個兒子,他是個大款,母親老了,牙齒全壞掉了,於是他開車帶着母親去鑲牙,一進牙科診所,醫生開始推銷他們的假牙,可母親卻要了最便宜的那種。醫生不甘就此罷休,他一邊看着大款兒子,一邊耐心地給他們比較好牙與差牙的本質不一樣。但是令醫生十分失望的是,這個看是大款的兒子卻無動於衷,只顧着自我打電話抽雪茄,根本就不理會他。醫生拗但是母親,同意了她的要求。這時,母親顫顫悠悠地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布包,一層一層打開,拿出錢交了押金,一週後再準備來鑲牙。

兩人走後,診所裏的人就開始大罵這個大款兒子,說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卻不捨得花錢給母親鑲一副好牙。正當他們義憤填膺時,不想大款兒子又回來了,他說:“醫生,麻煩您給我母親鑲最好的烤瓷牙,費用我來出,多少錢都無所謂。但是您千萬不要告訴她實情,我母親是個十分節儉的人,我不想讓她不高興。

我上牀的時候是晚上11點,窗戶外面下着小雪。我縮到被子裏面,拿起鬧鐘,發現鬧鐘停了,我忘買電池了。天這麼冷,我不願意再起來。我就給媽媽打了個長途電話:

“媽,我鬧鐘沒電池了,明天還要去公司開會,要趕早,你六點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叫我起牀吧。”

媽媽在那頭的聲音有點啞,可能已經睡了,她說:“好,乖。”

電話響的時候我在做一個美夢,外面的天黑黑的。媽媽在那邊說:“小桔你快起牀,這天要開會的.。”我擡手看錶,才五點四十。我不耐煩地叫起來,“我不是叫你六點嗎?我還想多睡一會兒呢,被你攪了!”媽媽在那頭突然不說話了,我掛了電話。

起來梳洗好,出門。天氣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間茫茫一片。公車站臺上我不停地跺着腳。周圍黑漆漆的,我旁邊卻站着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我聽着老先生對老太太說:“你看你一晚都沒有睡好,早幾個小時就開始催我了,此刻等這麼久。”

是啊,第一趟班車還要五分鐘纔來呢。最後車來了,我上車。開車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小夥子,他等我上車之後就轟轟地把車開走了。我說:“喂,司機,下方還有兩位老人呢,天氣這麼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樣不等他們上車就開車?”

那個小夥子很神氣地說:“沒關係的,那是我爸爸媽媽!這天是我第一天開公交,他們來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發來的短消息:“女兒,媽媽說,是她不好,她一向沒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擔心你會遲到。”

看過後,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能讓你欠太多的,而且不求回報的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嘮叨……多多體諒他們、感恩他們、關心他們!

百善孝爲先作文11

一個人,善良不善良,首先得看他對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個對父母都不好的人,卻常常高喊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中國人不會相信,外國人也不會相信,連鬼都不會相信。

孝敬是晚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愛,是做作不出來的。另外,孝心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單向性。有人說,我對我的孩子很好,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或者說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即便這樣,和孝心也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於下一代的好,對下一代的關愛,雖然你可以說你主觀上是無私的,但是,客觀上,不用辯解地和私利難以分開,畢竟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是能夠有回報的。

由於孝心的單項性,也說明了孝心的毫無私利性。父母還不是太老的時候,對父母好,對父母充滿孝心,也許還有說不清的目的性,因爲那時候的孝心畢竟還可以得到父母的更好回報。其實那時候的孝心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孝心。

可是,如果父母已經是耄耋之年了,還能對父母悉心關懷,那纔是真正的孝道。因爲年邁的父母——特別是那些毫無收入的父母已經對他們毫無利益可言。

這樣看來,真正的孝心是絕對無私的。一個無私的人才能稱爲善良的人,或者說,善良的人必然無私。一個不孝的人,一個對於父母都不善良的人,對於別人,對於周圍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即便是表面的善良也是有深層私心雜念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孝心的定義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現在的時代離開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已經很久很久了。孝心的最大表現是對於老人的精神關心,而決不是僅僅滿足於父母的吃和穿。換一句話說,精神的孝敬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精神孝敬在孝心中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了。比如給父母打個電話,多多看望父母,常常陪父母走一走,是當代孝敬最核心的問題和關鍵所在。有些人以爲父母可以吃好穿好,就萬事大吉,這其實是十分片面的,也許一天甚至一個小時的陪同比給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還要重要幾倍、十幾倍。

孝敬不孝敬,鄰居看得見,親人看得見,當然,善良不善良,旁人的心裏也是明鏡似的。百善孝爲先,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更加突出孝道這個根本。也許突出了孝道,小悅悅那樣的事情就會少些,像那些肇事逃逸的事情也會少得多,爾虞我詐的事情會更少些,因爲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孝道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之所以興旺發達的理由所在——不孝道的人,何以爲人,一個連人都算不上的行屍走肉,還怎麼辦得起事業?更不要說成就偉大的事業。

大家都來喊一喊,“百善孝爲先”。

百善孝爲先作文12

百善孝爲先,孝纔是世間愛的真諦。

——題記

一直以來,我以爲父母不會老去,我以爲他們會陪着我過一輩子,我習慣了對他們的所作所爲默不動聲,我以爲這是理所當然,我不斷地榨取着他們的血汗,可是,在父親艱難地彎下腰時,在母親抱怨着滿頭白髮時,時光告訴我,他們老了。

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把我抱起,只是爲了讓我沉沉入睡;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陪伴我,只是爲了讓我不怕孤單;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牽起我的手,只是爲了我能安安全全地待在他們身邊……他們能做的只是一如既往地愛我,用所有的力氣愛我。可是,我呢。慢慢長大,我卻有意疏遠父母,把父母的關心置之度外,把祕密深深藏在心裏,從不向父母提起……漸漸地,與父母的隔閡越來越深,不懂得愛父母,不懂得感恩父母。

從小家看大家,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真正地盡到孝道。當“常回家看看”變成一紙法律條文,法律背後,更多的是滿滿地心酸悲涼,和父母站在家門口無止境地等待。

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古至今,我國孝的故事無不感動着人們,二十四孝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懷橘遺親。小主人公陸績六歲時,隨父親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把橘子輕放在懷裏,臨走時,橘子掉了出來,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做客,懷裏還偷藏着橘子啊”陸績回答:“我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嚐嚐。”袁術聽了大加讚賞。

陸績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哪怕是小小的一個橘子,也是滿滿的一片孝心,當他的母親看到兒子稚嫩的身體捧着橘子到她面前時,她的心裏是該多感動,每吃一口橘子,就算是酸的,也會覺得甜如蜜。因爲,滿滿是孩子給的愛。

而當今社會,鈔票當道的社會,有多少人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往父母手裏塞時,給不了的,是孝心。父母不需要你多富有,他們要的僅僅是你的愛。盡孝要趁早,別讓孝心成爲永遠的悔。

季羨林從小就被送走,母親吃盡了一輩子的苦,在家門口不停地盼着“早知道送出去了就回不來,我死都不會把他送出去”。而母親死時,季羨林連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沒見到,當他從北京飛奔回來,卻只能無力地癱在母親的棺材旁痛哭。母親帶着對兒子思念深深地沉睡着,兒子帶着永久地愧疚和無盡地思念活着,這樣的悔恨是一生的!這是永久的'悔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父母還健在,好好地愛他們吧!

愛父母,僅僅是陪着父母,理解父母,當父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時,哪怕泡一杯茶,就能讓他們足夠的溫暖;當父母累了時,哪怕是陪他們說說話替他們捶捶肩,就能讓他們重新有了活力……愛總在舉手投足間。父母漸漸變老,有了歲月的痕跡,我們應該好好地愛他們。我們用足夠多的時間去愛他們,正如他們足夠多地這般愛我們。

讓我們懷着孝心去對待慢慢老去的父母吧!用孝心去感恩,去營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孝,是愛的體現;孝,是愛的不斷延續;孝,是世間愛的真諦。

百善孝爲先作文13

是誰教會了我們牙牙學語?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又是誰用自己的年華飛逝換來了我們成長着的生命?是父母!蘇轍曾說:“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可這孝的真諦又是什麼呢?

有一種孝叫做依靠。15歲的何久定生活在一個偏僻的鄉村裏,他從小就沒了母親,父親年老體弱,沒有工作,僅靠一份低保生活,家徒四壁。15歲的他卻比同齡人成熟得多。他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用他那瘦小的肩膀挑起了這個破碎的家。每逢週末他都到工廠裏做散工,以賺取自己和父親的生活費。他不畏艱難,苦中求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牀給父親做飯、挑水,走2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儘管再苦再累,他的臉上還是時常保持着微笑。何永定表示,不管今後生活困頓或幸福,他都永遠是父親最堅定、最可靠的依賴。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獻給父親的真誠的依靠。

有一種孝叫做讓奶奶放心。“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12歲的張俊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去世,媽媽悲傷過度失去了理智,最終離家出走。從此張俊便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爲命。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着父母給買的玩具滿天跑時,他一早便挎上了小籃子到山裏採藥去了。山藥、柴胡、黨蔘、天麻,這些中草藥是小張俊眼中最難得的寶貝,因爲它們可以換來好多錢,這樣奶奶就可以不用辛苦爲別人洗那麼多的衣服了。哪次山藥採得多了,他就去鎮上給奶奶買點水果。“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擔心;自己能做的事,決不能讓奶奶操心。讓奶奶放心我和弟弟!”這是張俊座佑銘中的一段話。一份美好的孝心,是讓奶奶放心。

古語道:百善孝爲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着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有時還埋怨父母,殊不知

愛不是無底洞,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難道新世紀的我們還不如烏鴉和羔羊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社會上孝順的人還是很多的.。永遠做媽媽的“貼身小棉襖”的王冰月難道不是嗎?從小到大,一如既往帶着母親去上學的曹秋芳難道不是嗎?上了大學也不忘爲了給母親掙醫藥費的蘇玉雙難道不是嗎?世間處處有真情,人間處處有孝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愛每一個愛你的家人,就算是一句普通的關心與問候,給父母一個可靠的肩膀,別讓父母擔心你的所作所爲,照顧好你自己,就足矣。孝,便是如此。

百善孝爲先作文14

爲家庭的主人,我們不能只享受家庭賦予的溫暖,更有職責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帶着養母上大學》的主人公孟佩傑用行動詮釋了家庭的好處,靠着自我頑強的毅力帶着養母生存着。

《帶着養母上大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孟佩傑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她是由養母劉英芳照顧的,3年後養母因病癱瘓,孟佩傑8歲時就承擔起侍奉養母的`職責,20xx年,孟佩傑被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她竟然“帶着養母上大學”。12年,4000多個日子,孟佩傑不僅僅僅在生活上照顧養母,她的存在還讓劉芳英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職責。孟佩傑在20xx年獲感動中國人物,她卻說:“百善孝爲先,我不覺得自我有什麼個性的,每個女孩都會這樣做。”

比起孟佩傑,我們這些溫室裏的花朵比她幸福多了,但是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小草的一種品質: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這些“花朵”存在的缺陷會讓我們後悔一輩子。

記得有一次,媽媽患了重感冒,她本來想讓我煮泡麪吃,但思考到我的飲食健康,還是早早地去買菜了。那天天氣不好,下雨,再加上媽媽患了重感冒,她一回來就打哆嗦,“吳鑫雨,來幫媽媽提下菜。”我看電視看得正起勁呢,說:“沒空,你又不是沒手!”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自我把菜提到廚房,就去睡覺了。臨近十一點時,我見媽媽還沒起來燒飯,跑到她牀邊大叫:“起來了,大懶蟲,快燒飯,我肚子餓的都咕咕叫了!”媽媽一齊來,便打了幾個噴嚏,病怏怏的樣貌,讓我感覺自我做的不對,這時我想起了趙靜波的一句話:“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纔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快12點了,媽媽才把飯燒好,她叮囑我先吃,自我又回房間了,我吃完了,走到媽媽房間,發現她在睡覺,便想叫她起來吃,無意間,我摸到她的額頭“怎樣那麼燙?”我驚叫起來。“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媽媽無力地對我說。“那怎樣行呢?小病不治會成大病的,我去找感冒藥。”一時手忙腳亂的我,開始翻箱倒櫃,最後找到一瓶感冒藥丸,我留意翼翼地把媽媽扶正,去倒了一杯溫開水,讓媽媽吃一顆藥丸。半小時了,還沒有見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見我那心急樣兒,哭了。“你怎樣哭了呀?”我很不解。“沒事,我高

興,女兒最後長大了,懂得照顧媽媽了。”想起那時我對媽媽無禮的態度,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但是,哭最終不能解決問題的,我靈機一動,想起了媽媽以前照顧我的方法,把毛巾用熱水打溼,敷在額頭上,這樣能很有效的退燒,十分鐘就換一次水,兩小時過去了,媽媽的燒最後退了,我興奮地一蹦三尺高。我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您肯定餓了吧,我去煮粥給您吃吧。”媽媽見我一本正經的樣貌,笑了,說:“你以後別再挑剔我,別再撒嬌,我就已經知足了。”我們倆都爽朗地笑起來。

是呀,家庭是親情與愛的標誌,誰都離不開它,正如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讓我們爲自我的家帶來一屋子燦爛的陽光,讓愛住進我們的家!

百善孝爲先作文15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有着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說“百善孝爲先”,有孝纔有愛,有小愛才有大愛。 人生長在這個世上,都源於我們的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的生命,是父母哺育了我們成長,《唐》孟郊《遊子吟》裏面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報答不盡的。那如何孝敬生養我們的父母呢?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問我長大了幹什麼?我回答說:“先把書讀好了,多掌握各種知識,以後開個大公司,賺很多錢,買兩棟別墅,您住一棟,我住隔壁一棟,買輛豪車我開車,您坐在後面帶您去各地玩,吃豪華大餐。”現在慢慢長大上小學了,知道其實不用等,孝敬父母可以從現在做起,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有一次,我看了一本書,裏面講述了一個科學家,從小住在偏遠的小山村,家裏很窮,父母爲了他拿出了全部的家當,供養他上學讀書,他跪着向父母發誓,一定成才報答父母。後來他走出了大山,幾十年刻苦奮鬥,憑着驚人的毅力取得了傑出的成果。但當他有能力報答父母時,他父母已經去世了,跪在父母墳前的一剎那,苦澀悔恨的淚水奪眶而出,他知道此時一切都太晚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他不是不想孝敬父母,而是一開始感覺能力還不夠,正是這種等待,給他帶來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因爲他沒有做到人最基本的`事“孝敬父母”。 三字經上曰“香九齡,能溫席”,我們古代九歲的小黃香能用自己的體溫爲生病的父親暖被窩,被人們傳頌至今。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早上我起牀後,看到媽媽還在熟睡着,想到媽媽平常做家務很累的樣子,於是我沒有吵醒她,想着媽媽平時怎麼幹的家務活自己幹了起來,先收集了一大堆髒衣服把它們扔進了洗衣機,加了洗衣液後讓它清洗起來,然後拿起了掃把像媽媽平常一樣把房間、廚房和客廳都打掃了一遍。之後,我肚子“咕嚕咕嚕”地叫了,好像在催我該吃早餐了,於是我就去廚房煮起了麪條。當媽媽起牀後,把自己親手做的麪條端給媽媽時,媽媽激動地說“兒子長大了,可以照顧媽媽了”。

雖然幹了這些家務活,讓我感到腰痠背痛有點累,但想到媽媽每天都要幹這些活,讓我明白了媽媽這麼多年來的辛苦。也讓我明白了,其實我們並不一定要爲父母做多大的事,只要我們從小能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盡孝了。像在家裏做做家務了,和爸爸媽媽說說話不惹他們生氣了,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帶給他們,這就是孝。 同學們,行動起來不要等待,讓我們從現在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吧!去孝敬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