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週記 >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觸吧,制定一篇週記吧。一起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週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1

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去西山遊玩的見聞還在歷歷在目。

今天,我們一家一路騎着電動車,來到了西山遊玩。一路上,微風拂過我的臉頰,使我心曠神怡,小花小草的芳香沁人心脾,使我精神飽滿。終於到了西山,這裏多數是端午節的遊人。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兩頭造型逼真、形態莊嚴的大理石雕刻的大象,這兩頭大象潔白如玉,栩栩如生,前面的一頭向前走,後面的一頭緊跟着。我還到大白象的跟前仔細的看了看,這兩頭大白象的雕刻者真是巧奪天工,把大象的'每一個部位都一絲不苟的雕刻下來!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白象,要不是媽媽催得急,我差點忘記此行的主要任務,找香蒿呀!走進一片林子,這裏採香蒿的人還真不少,他們個個眼疾手快,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隨便採了一種有香味的植物,媽媽說是水蒿,找了好半天,我也找到了媽媽手裏的香蒿,聞着它的香味,還有它嫩綠的葉子真的和我採的那種不一樣,我也學會了採香蒿,我興奮的歡呼着。

回家的路上,我又和媽媽去了早市買“葫蘆”、五彩線和香包。早市上真是人多如潮,“葫蘆”的海洋,很多天真的孩子和我一樣東走走、西看看,每樣精美的飾品都讓我愛不釋手,最後還是媽媽幫我選的,給我戴上,讓我體會到節日的快樂。

回到家,媽媽做了好吃的糉子、餃子、雞蛋。還給我講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原來端午節是由此而來的呀!

這個端午節,我不但認識了香蒿,而且瞭解了端午節的由來,還觀賞到了大白象,真是一舉多得呀!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2

很多節日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是我對家鄉端午節的習俗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湘湖遊玩。正趕上下孫文華村在舉行端午節活動——糉香情濃,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雖然活動還沒開始,但是場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場子中間放着一張大桌子,桌上擺着傳統五黃:黃魚、黃鱔、黃瓜、鹹蛋和雄黃酒。聽爸爸媽媽說吃五黃可以抑制黴運,增強自己的精力。場地兩邊擺着長長的桌子,桌上放着密密麻麻的糉葉、糯米、紅棗。

活動開始了!第一場是包糉子比賽,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拿起糉葉包了起來。雖然我不怎麼會包,但是看着大家的樣子,也學着包了起來。在我們身旁有好幾個奶奶也在包糉子,她們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線將繩子扎牢。她們不但做法精確,而且動作敏捷,真是太厲害了!包完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香囊包,這個香囊包味道怪怪的,非常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糉子、吃糉子,更重要的項目就是賽龍舟。走出包糉子大廳,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他們敲鑼打鼓,彷彿真的`是一條條巨龍在向終點衝刺。岸上的人們也紛紛爲他們加油鼓勁。劃到一半時,所有划船手都力氣大增,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過了幾分鐘,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所有人都用最後一絲力氣在拼命向前劃。100米!50米!20米!5號船突然發力,一下子超過了其它船,獲得了第一名。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爲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還讓我感受到各種傳統風俗和豐富多彩的紀念屈原的活動。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3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傳統節日吧。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爲龍節、端陽節、重五節、艾節和五月節等等。其中,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另外,古書記載“端”字有開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說起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非常有學問,是楚王身邊的.官員,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國家富強起來。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將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縱身跳入江中。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着眼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將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有的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我最愛吃糉子,因此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糉子吧。糉子是用糯米加各種配料,再用新鮮的竹葉包裹紮藤,上鍋蒸煮而成。喜歡吃鹹的就包上鹹肉、蛋黃、乾貝、叉燒;喜歡吃甜的就放上蜜棗、豆沙、蓮蓉。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一陣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香氣撲鼻。解開扎繩,剝開糉葉,白白的糯米里包着紅紅的蜜棗,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滿口留香。

每到端午節,我又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真是一個歡樂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週記4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裏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麼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說:“端午節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麼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查了後,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了。端午節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說這是鍋裏煮的糉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糉子讓我們品嚐,我把糉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糉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著吃著,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想著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裏的糉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彷彿看到了在汨羅江裏劃著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著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今天應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說,那是因爲我們江蘇的人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著大人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糉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呢,據說鴨蛋網是用五顏六色的綵線編的,編好後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看著大家說的高興,外婆竟帶著大家憶苦思甜了,說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裏條件不好,過節也沒什麼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裏默默地想:“這麼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習。”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著家裏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裏覺得過端午節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