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集合6篇

說課稿集合6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集合6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地位、內容和作用

我的說課內容是嶺南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一冊第五單元《遙遠的星空》,課型是綜合·探索。本課以“人與自然科學”結合爲主題,引導學生從前幾節的“太陽、月亮、雪花”的探祕活動轉向星空的探索學習,從關注故事、神話的無限遐想轉向天宮的奇景探索。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感知地球、銀河系、宇宙的大概關係,感受數以億計的星星、數以千計的星雲和數以百計的星團的壯美,同時結合欣賞凡高的《星月夜》和馬蒂斯的《聖誕夜》,讓學生感受大師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激發學生學習與創作的興趣,進而啓發學生學習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現星星的不同形態,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星空的感受,抒發對生活美的追求,達到最終培養學生創造力與想像力的目的。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能用簡單的語言評述所欣賞的星空與大師的畫;

B.能運用各種材料、工具表現星空和設計星星美化自己與生活。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閱讀與欣賞,瞭解一些星空的'科學知識,同時感受宇宙之美;

B.在觀察與比較中,體驗大師表現星空的不同情趣;

C.在參與創作、設計活動中,體驗合作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樂趣。

(3)情感目標:產生探索星空的興趣和向大師學習,熱愛生活,大膽設計與表現。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運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設計與表現各種形狀的星星、星座。

(2)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評述大師的作品和運用繪畫與剪貼的方法表現美麗的星座。

二、說學情

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於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好方法是--讓孩子做遊戲,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活動誘發他們的學習探索願望。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利用“看星空,感受宇宙的壯美--畫星星,展示自然的優美--演童話,創造生活的甜美”三課時分步教學。力圖從多維度、多角度滿足學生觀察與好奇的認知特徵,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態度與審美的規律觀察與表現星空,培養學生用繪畫與剪貼的方法表現星空以及大膽想像的創造能力。爲此,本課將採取“比較觀察法、探究體驗法、嘗試表現法”等教學方法。

2.學法

學生的活動方式有:探祕活動、繪畫添加遊戲、童話表演。

四、說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激發探祕慾望

持一彩色大信封,上面印有藍貓的動畫形象走進教室,讓同學們猜一猜,誰給老師來信了?肯定有學生說藍貓,(這封信跟你們有關呢,想不想聽一聽內容)老師以藍貓的口氣說出引言:(藍貓是大多數兒童都認識的動畫明星,從藍貓來信作引,一開始將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引向浩瀚的星空。)

欣賞《藍貓淘氣三千問》動畫中的“宇宙探祕”部分。通過藍貓的行程路線,讓學生觀察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與色彩以及其它九大行星的大體軌道與色彩。通過動畫演示,瞭解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的關係以及各種天體照片中那五光十色的色彩,順便讓學生看

一下北半球3月能看到的星圖,這幅星圖上以動物命名的星座非常多,如大熊座、天貓座、獅子座、巨蟹座、長蛇座等,學生比較感興趣去記一下,爲以後的創作埋下伏筆。讓學生學習用科學的眼光看宇宙的壯美,對星空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二)講授新課

欣賞範畫,感受大師筆下的星空。

投影凡·高的《星月夜》,請學生說一說:畫上哪些是星星?還畫了什麼?用了什麼色彩?你認爲畫家是用點還是用線或面表現星星的?

出示《聖誕夜》,這張畫上的星星跟《星月夜》裏的星星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畫法的星星,爲什麼?

1.通過遊戲學知識

在此環節中,我安排摘星星遊戲。(老師提前張貼或板書在黑板上)具體操作如下: 老師扮演宇宙爺爺,身上披一塊粘有獎勵用的小星星的藍布,學生舉手後按組按順序上來,用“宇宙真什麼”或“銀河真什麼”開頭,結尾“我來摘什麼顏色或什麼名字的星”說一句話。說過的內容不能重複,老師打上記號。說得好的同學,老師讓他摘走一顆星星。

(星星的色彩:紅、黃、藍、綠、白、黑、橙、紫。爲了不重複,可以在這些顏色前可加“粉”、“淺”或“深”字。星星的名字:太陽、月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牽牛星、織女星、啓明星、北斗星、北極星、慧星、流星------)

挑選沒有舉手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根據老師說的星座的名字表演動作,表演好的也可以摘走一顆星星。

(星座的名字:大熊座、天鵝座、小獅座、巨蟹座、長蛇座、仙女座、飛馬座、鯨魚座、天鷹座)

2.創新設計:畫星星,展示自然的優美

接力畫星星,表現自己眼中的星空。

具體操作如下:全班按48人分成4個大組,分別命名爲“太陽組”、“月亮組”、“星星組”、“地球組”,將課桌擺成4個大圓形。每一大組又分4個小組,每一小組發1張對開大白紙,3 人一張紙合作。以“美麗的星空”爲題,四個大組分別用蠟筆、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作畫。以《閃爍的小星》爲背景音樂,每隔五分鐘,音樂停10秒,同一大組的4個小組將畫紙移動一組位置後接着畫。

3. 完善提高

巡視並實時指導各小組,提出完善建議。

(三)評價賞析

選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學生在作品邊緣簽上自己的名字,張貼在教室後面黑板報部位。以讓全班同學都能享受成就感。並時時體會與比較不同工具所帶來的不同的審美趣味。

(學生畫星星被安排在遊戲中,造型時的趣味性對掌握本課的重點有非常大的幫助,讓學生在移動與接力中,在摹仿與創造中,體會與運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各種形狀的星星,並嘗試體驗全班集體合作的樂趣)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爲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築者爭奇鬥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闢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徵,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爲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徵,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二年級是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爲:

(一)理解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徵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二)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爲,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爲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鑑於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着啓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

(一)問答式教學法: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啓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討論式教學法:由於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範圍過窄,不利於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採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爲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於激勵廣大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三)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爲,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美的典範,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二)。並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採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像)、投影儀等,儘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爲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並舉同時刺激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準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於廣範吸收知識,迅速開發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奏、信息化的現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重點爲把握事物特徵,掌握總分結構。)

(一)課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蒐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於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出什麼樣的特徵?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於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三)分析理解,這是突出重點的環節,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並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範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徵的。

2、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準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始段、結尾段;藉助註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着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餘。培養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麼?(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裏?(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學生興趣,並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徵;這是爲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便於有條理地準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導入後的5-7分鐘,是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秀的學生也超不過15分鐘,之後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後,使教學重點儘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爲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引導分析第二段,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投影板書“圖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投影板書“佈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麼關係?(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範分析第三段:

A、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佈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佈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並且是主要表現總特

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麼內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係?(引導

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爲邏輯順

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五)遷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後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

選擇恰當的結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後)

4、要求課後完成作文,不少於400字。

(六)教師利用板書總結,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鐘),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爲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於指導學生寫作。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方程的意義》,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流程三個方面展開說。

一、教材分析:

關於《方程的意義》這一內容,不同版本的教材編寫有不同的安排:

人教版教材將方程教學安排在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部分,在學習完用字母表示數後緊接着認識簡易方程及用方程解決問題。教材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首先通過天平演示,說明天平平衡的條件是左右兩邊所放物體質量相等。同時得出一隻空杯正好100克。然後在杯中倒入水,並設水重x克,通過逐步嘗試,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從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爲提供更爲豐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靈要求: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另一方面通過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寫方程的插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樣性。

其次,“做一做” 給出了六個式子,讓學生識別哪些是方程。

再次,“你知道嗎?”的閱讀資料,簡要介紹了有關方程的一些史料。

而冀教版教材將《方程的意義》安排在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承接着學生在四年級學習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教材首先呈現了六幅不同的用天平表示物體質量關係的情境圖(其中有兩幅天平圖兩邊物體的質量不同),提出了“觀察天平圖、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的要求。在學生觀察、按要求寫式子,以及對式子進行分析歸納的基礎上,認識等式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幫助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

通過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我覺得:在小學,只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所以只要學生知道什麼是方程,能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不必在概念上過分糾纏,更不必補充方程與恆等式的區別等等,以免加重學生負擔。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瞭解“等式”與“方程”的意義,能判斷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方程。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等式”與“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天平。

二、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較長時期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開始學習列方程解決問題時,往往受到算術思路的干擾。因此,在《方程的意義》的教學中,要注意過渡和對比,克服干擾,對於學生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和特點,初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具有重要意義。從這意義上說,以前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教學流程: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五大教學環節:1、口算,2、情境,3、自學,4、展示,5、反饋。

1、口算(3分鐘)

每生一張口算卡,12道小數加減乘除口算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採用定量計時,對組交換口算本,一人報答案,互相評判。組長統計全對的,錯的同學當堂訂正。給全對的組加5分。堅持口算天天練,堂堂清。

2、情境(3分鐘)

出示天平實物,師生交流有關天平的知識,情境創設力求有趣、簡潔、爲本課教學服務。

3、自學(12分鐘)

自學環節分兩步:

(1)獨學:

出示教材中6幅天平示意圖,仔細觀察,獨立思考:

○1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關係。

○2這些式子可以怎樣分類。

師深入各組巡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尤其是關注學困生的點撥。

(2)對學、羣學:

把在獨學中遇到的問題和你的對子或小組同學共同探討一下,組內成員互學,組長彙總形成共識,師深入小組,培養學生傾聽、充分表達自己意思及補充質疑的能力,並確定每個組的展示重點。師及時對各組表現給予適當評價。

4、展示(12分鐘)環節分爲三步進行:

(1)小組展示所寫的式子。並交流想法。小組全對的加分。

(2)交流這些式子如何分類。師分類板書:

預設1:

平衡——相等

20+30=50

30+x=80

x+20=70

2x=100

不平衡——不相等

X>30

40<x+10

揭示等式的意義:等號連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 ;大於號、小於號連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 。進而揭示等式的意義。

預設2:

30+x=80

x+20=70

2x=100

等式中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20+30=50

沒有未知數的式子

揭示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學生讀書進一步瞭解等式、方程的意義。用自己的話舉例說說什麼樣的式子是方程,重點強調方程的兩個因素:○1等式,○2含有未知數。

(3)討論: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師提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這句話對嗎?的要求,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並試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等式與方程的關係。通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展示中能充分表達,提出有價值的質疑的小組進行加分。

5、反饋(10分鐘)

在反饋環節我安排了不同層次的練習。

(1)出示試一試,判斷是否是方程,並說明判斷理由。

(2)根據方程的意義讓學生自己試着寫兩個方程。

(3)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觀察三幅圖,說一說圖中的信息,試着列出一個方程。

第2題:讓學生先讀懂題,再試着列出方程。

第3題:通過判斷題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第4題:把文字敘述的數量關係用方程表示出來。學生獨立完成。

(4)將人教版中的“你知道嗎?”作爲本課的結尾,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滲透數學文化。

教學反思: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是今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柱,因此在教學時應重視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因此,本節課我注重了:

實踐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背景出現都是已知數組成的等式,雖然可以通過計算體會相等,但枯躁乏味,學生不會感興趣。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天平是計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2、在“看”“說”和“寫”中體會式子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說明這些式子爲什麼是“方程”,爲什麼“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程。

通過反饋練習,學生對於等式、方程的意義理解得還是比較好的。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本課是以給小豬蓋房子爲載體,引發學生主體探索,從感知、認知到思索、造型,多層面地拓展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以遊戲招聘啓事開啓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助人爲樂的精神,然後以自己的感知來議議房子的簡單結構,最後以自己的獨特想法創造出與衆不同的房子。

教學目標:

1.選用不同的材料,通過看、想、撕貼、粘接、繪畫等方法,進行房子的造型設計與製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2.引導學生敢想敢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耐心細緻完成作業的習慣,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以多種材料,大膽想像,自由繪製不同的房子。

教學難點:房子的造型設計與色彩裝飾。

教具:彩紙、剪刀、膠水、油畫捧、彩色水筆、紙盒。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巧引課題

三隻小豬蓋房子,小黑蓋了個草房子,小白蓋了個木房子,小花蓋了所磚房,山後有一隻大灰狼,想拿小豬當點心。大灰狼來到草房前,對着草房子一吹,草房就倒了,小黑豬急忙逃到小白那兒,大灰狼又追了過來,用力一撞,小木房倒了,小黑和小白又逃到小花那兒,這回大灰狼使再大勁撞房子也撞不倒,可氣壞了,回家拿了一把鐵掀,他把小豬家的房子給拆了。

第二天三隻小豬帖出了告示:

我們小豬要蓋房子,現在向大森林中的動物設計師們徵集蓋房子的方案,希望大家大力支持,給我們家小豬家設計一個房子。

同學們,你們喜歡幫助別人嗎?老師今天想請大家幫個忙。請看這個招聘啓事:(出示啓事)。小朋友會想出什麼樣的辦法幫助小豬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小豬蓋房子》。(教師出示課題)

二、引導分析,啓發想像

1.探究:大家要幫小豬建一座房子,這種樂於助人想法是很好的,值得學習,大家應該知道,建房子首先要有設計圖紙、效果圖、房屋模型,可是我們都沒有學過建築設計,所以,你們能不能討論討論、出出主意、想想辦法,設計一個外形漂亮、色彩豔麗的房子呢?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同組互說想法。

2.討論:(1)首先了解房屋的結構,房子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屋頂、窗戶、門)

(2)你準備幫小豬設計一個什麼形狀的房子?可進行大膽想像。(生自由討論,師指名回答,要求在同一組的學生髮表不同看法。)

三、欣賞作品,拓寬思維

1.師出示作品,請生說一說,別的小朋友是怎樣幫小豬進行房子造型設計的?他們分別選用了哪些材料製作?(師指名回答)

2.你們也帶來了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想一想,你們打算怎樣繪製房子?採用什麼方法?(是畫?還是搭建?撕貼?)你準備選用哪些顏色進行裝飾、打扮你所設計的房子?

(小組再次討論,互說想法和做法。師指名回答。)

四、設計製作,鼓勵創新

l.根據學生個性差異、能力、讓生自由選擇撕貼、粘接、繪畫等方法,構思設計製作與衆不同的房子,大膽創新。

2.學生練習,教師適時展評指導(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五、展示作業,總結評價

1.組織學生,進行欣賞評價

讓學生自由欣賞同組同學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2.各組推薦1~2件作品上臺展示,集體評價,評出“十佳優秀設計師”,你覺得這些“房子”中哪一個最有創意、與衆不同?爲什麼?

3.教師點評作業,並頒發“優秀設計師證書”。

教師隨機問問同學;說說你認爲最成功的地方在哪裏?如果讓你再做或再畫一次,你將在哪些地方進行修改?(教師及時鼓勵有點滴進步的每個學生,同時提出要求,促進發展並頒發證書)。

六、課堂小結,拓展課意

沒想到,同學們幫助小豬設計製作出了那麼多漂亮奇特的房子,小豬感到非常高興,誇獎同學們個個都是好樣的,幫助它們解決了不會設計房子的困難,於是小豬們按照你們的設計要求扛來了樹木,運來了磚瓦,搬的搬,做的做,很快就給小豬建了一座非常漂亮、精緻的房子,小豬很高興地說:我現在有了房子就不用流浪了,可以過冬了。它非常感謝同學們,你們說;小豬是怎樣感謝同學們的,說了些什麼話?誰知道?(生答:略)對了,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如果某些同學遇到困難,我們就應伸出友愛之手關心和愛護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課後反思:

一般來說七、八歲的小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但普遍的是這些小孩子們對動畫片卻情有獨鍾。生動、亮麗、有趣的動畫片常常讓孩子們流戀忘返。所以本課我一開始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小豬蓋房子》形象直觀,感染力強,使這個故事更加形象、生動,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在動手設計製作前出示小豬的“啓示”,更利用孩子們樂於助人的.心理激發其濃厚的興趣。這既符合教學理念的“人文精神”,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廢舊物品很多,這些物品形態各異,材料、色彩、質感、肌理各不相同,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通過本課的設計製作活動,能使孩子們有目的、有意識地發現、認識和運用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處理能力。再加上材料的多樣性,更易於激發孩子們設計製作的慾望。因此,利用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便於我們分層次把握教學,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獲得成功的愉悅。

說課稿 篇5

課文《快樂王子》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同名童話而改編的劇本,也是近百年來世界公認的優秀童話之一。課文講述了快樂王子救助窮人的動人故事,讚揚了他把愛心無私地奉獻給窮苦人的偉大精神。文中的王子和小燕子,一個原本快樂高貴,令人羨慕,一個本是自由自在、快樂高飛;小燕子在快樂王子無私奉獻精神的感召下也充滿了愛心,是奉獻愛心的實踐者。可他們都因幫助別人而犧牲了自己。在作家營造的濃濃悲情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極善”,領悟到了一種“大樂”。文章語言平實,故事性強,字裏行間蘊涵着一種蕩氣迴腸的美,激發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真誠和善良是人世間永遠歌頌的主題,也是一朵永開不敗的花,當我們擁有它時,我們會變得美麗無比,這種美麗不在乎外表,而是心靈。快樂王子和小燕子真誠和善良的心靈深深地感動了我,讓學生也受到這種精神的感染和薰陶,體會快樂的真諦是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以讀爲本,讀中感悟。朗讀是一種能力。本課教學以讀爲本,在朗讀上着重下功夫。以讀爲軸心,來統領、覆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從讀中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課堂上書聲琅琅,讀書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引讀、範讀,學生讀得饒有興趣,讀得充分且不枯燥。品詞品句,讀中感悟。在不斷的朗讀中達到“以讀促理解,又以理解來讀。”感受王子的善良、犧牲和偉大;體會燕子的不忍、好心與至死不渝。

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真研讀文本,注意問題的提綱挈領,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幾個問題:“羣燕是怎樣讚美快樂王子的,有一隻小燕子爲什麼留了下來;快樂王子在小燕子的'協助下救助了哪些窮苦的人,是怎樣救助的?”讀後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並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歸納。這樣的學習方式,能鼓勵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

同時,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對人物神態、語言、心理的體會和感悟。放手讓學生去體會,去交流讀後的感受,學生都能找到關鍵的句子去說,能體會到快樂的真諦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多麼善良的王子啊,他做出了那麼多的犧牲,給人們帶去了那麼多的歡樂,連大街上也能聽到笑聲了。多麼忠誠的小燕子啊,它不辭勞苦地奔波着,至死不渝地陪伴着王子。可是,我們的心卻爲快樂王子和小燕子感到那麼悲痛,曾經自由自在,展翅高飛的燕子凍死了,曾經無憂無慮,高貴富有的王子心碎了。在情感朗讀中,孩子們深入體會這兩顆善良的心停止跳動時的悲痛、心碎;從而刻骨銘心地感悟到“快樂”的真諦。通過孩子們的深情誦讀,對重點語段的細細揣摩品味,有效地達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雙線貫穿,體會快樂 。《快樂王子》這篇童話故事曲折動人,是一個悽美的悲劇。快樂王子和小燕子是作家王爾德塑造出來的兩個善良的代表。這個悲劇,它一方面用它的悲情敲擊着拷問着我們的靈魂,另一方面也用它的至善至美,喚醒着人們的向善之心。研讀課本時,我就想:倘若從王子這一條線展開教學,撇開燕子,那勢必削弱文本與作者的意圖,無法突破作者從小燕子這條線索入手,來凸顯快樂王子品質這個教學難點。於是我採用了“王子從慷慨付出---無私奉獻---捨己犧牲 ,燕子從不願意—主動助人---生死相隨 。” 雙線貫穿的方法來牽動全文,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悲傷,品出王子內心的快樂,直至內心顫動。

最後,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劇。孩子們興致盎然,把對快樂王子和小燕子的難捨,悲痛和深情讚美的感情融入到表演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體會感悟,孩子們真摯生動的表演渲染烘托了課文所蘊含的情境,也感動着每一顆稚嫩純真的心靈。孩子們深刻地感悟到“付出是一種快樂”的真諦。

課後,佈置同學們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並繼續蒐集中外童話名篇來讀,由語文課堂文本的學習,向課外延伸。通過課內外的緊密銜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到廣闊的課外閱讀中去,引領孩子們在中外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裏陶醉,遨遊。

說課稿 篇6

一、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

1、本課在教材、新課標中的地位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部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單元是古代白話小說單元,所選課文均爲古典小說名著,從設計意圖看,絕對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涉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窺一斑而知全豹”,培養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2、本課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繫

《楊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話小說,語言表達上有較強的文言色彩,而內容上又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語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課的重點,這裏不再贅述。就小說閱讀課而言,要求學生在瞭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這是小說閱讀的一種基本模式。這節課也將採用這一方法。這既是對前面所學小說閱讀方法的鞏固,也是對今後小說閱讀教學的延伸。

3、對教材的處理

作爲名著中的名篇,《楊修之死》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爲時已久,在學習這篇老課文時,怎樣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進行了一些不夠成熟的嘗試。

因爲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對於課文中存在的較多文言語句,要求學生在早讀課時充分預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不理解處教師及時點撥明確,課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詞句的講解。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與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於小說的內容把握,《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藝術性很強的小說,學生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本課中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教師課前要求學生結合課後習題一對文章內容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這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感悟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積極發揮“導演”的作用,靈活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從而使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的對象轉化爲主動學習的主人。

至於教學環節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討楊修的死因,還是先探討楊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慮是,在學生充分探討楊修死因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提煉人物形象,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若先概括形象,則學生在探討死因時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最後的拓展遷移部分,實際上是希望學生從楊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啓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