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寓言 > 兒童故事 > 錢學森的童年故事

錢學森的童年故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錢學森,科學家。我國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稱為導彈之父。

錢學森的童年故事

錢學森3歲時就有非凡的記憶力,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還能用心算加減乘除。大家稱他為“神童”。

5歲時,他已可讀懂《水滸》了。他對爸爸說:“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說:“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須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知識,貢獻社會”。

在國小低年級時期,男孩子最喜歡玩用廢紙折的飛鏢。每次比試,總是錢學森扔得最遠,投得最準。同學們不服氣,撿起他折的飛鏢仔細研究,原來他摺疊的飛鏢有稜有角,特別規正,所以投起來空氣阻力很小;投扔時又會利用風向風力,難怪每回都數他投得最遠最準呢!小小年紀的錢學森居然領悟了某些空氣動力學的常識,這不僅使同學們,而且使老師也驚歎不已。

20多年後,錢學森果然成了國際知名的力學和空氣動力學家。

關於教育孩子

父母幾乎沒有“言傳”只有“身教”

在講座現場,很多帶孩子前來的家長對於錢老如何教育子女十分感興趣。錢永剛的回答卻有點讓人出乎意料:“如果說我們家有什麼教育祕訣的話,那就是‘不教育’。我們家要說‘言傳’,幾乎沒有,主要靠‘身教’”。

錢永剛說:回想我從小到大,我主要是看父母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他們從來不會跟我說你要這樣或者不要那樣,而是用他們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響我們。

有一次,家裡的炊事員很鄭重地對錢永剛說:“你父親是個有學問有文化的人。”錢永剛當時就說:“這還用你說,我當然知道了!”但炊事員接著解釋的話卻讓錢永剛記住了一輩子:“你看你父親每次下來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錢永剛從此也向父親學習,至今保留著吃飯要穿戴整齊的習慣。

父親的治學態度對錢永剛的影響很大。錢永剛回憶說:“有一年夏天,我路過錢老的書房,發現他正滿頭大汗地看書,認真程度讓我自愧不如。”“他用自己的行為告訴我什麼是永不停步,什麼叫學到老活到老”。

錢學森母親章蘭娟獨特的家教方法

柳絮

1911年12月11日夜晚,對於教育家錢均夫來說,是一個大喜的日子——他們盼望已久的獨生子錢學森呱呱落地了,全家上下喜氣洋洋,特別是夫人章蘭娟更是甜蜜蜜的。

幼時的錢學森天資聰穎,悟性極高,記憶力特強,3歲時已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以及早期一些啟蒙讀物如《增廣賢文》與《幼學瓊林》,同時還能心算加、減、乘、除,周圍鄰里一傳十、十傳百都說錢家出了個“神童”。面對如此聰慧的兒子,錢均夫夫婦深感自己肩上擔子之重,併發誓一定要把兒子教育好。

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本是杭州富商之女,從小聰明內秀、多才多藝、知書達理。她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計算能力與記憶力極強,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而且心靈手巧,尤其擅長針黹刺繡。

由於丈夫平時在外地供職,這家庭教育的職責自然落在章蘭娟身上,她總是採取啟發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兒子做到心服口服。她給幼小的錢學森每日安排的功課是:清晨準時起床,加強身體鍛鍊,早飯後就教兒子背誦唐詩。累了,就讓兒子看一下兒童讀物。下午或者教兒子畫畫,或者寫毛筆字,每日如此,從不間斷,讓幼小的錢學森從小就樹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錢學森對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強了。以前父親給他買的那些淺顯的兒童讀物已經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開始將目光轉向父親的大書櫥,對父親那厚厚的大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看不懂,他只好去向母親請教。母親對於兒子強烈的求知慾感到由衷的驚喜,於是挑選一部分她認為兒子看得懂的書,給兒子看,並認真地給他講書中的故事。

錢學森最愛聽母親給他講岳飛精忠報國及楊家將的故事,還有古人頭懸樑、錐刺股、鑿壁、映雪發憤苦讀的動人故事,及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這些智慧故事。每當聽到這些故事時,錢學森總是那麼認真、投入,稚氣的臉龐上充滿了對古人的崇拜與嚮往。

錢家在北京是獨居的大四合院,與他們相鄰的常是一些貧困的下層人士。章蘭娟是個樂善好施的賢德女性,所以非常同情下層市民的疾苦。幼小的錢學森經常看到,自家那扇黑漆大門,常常被求借的鄰居敲開,母親總是溫和地、熱情地接待這些窮朋友,家中有的,儘管借去,借去的錢糧,確實無力償還的,母親決不再提起。

章蘭娟對兒子不僅言傳身教,並且寄予了無窮的希望,錢學森對母親也是充滿特殊的感情,時刻不忘慈母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錢學森長大成人後在美國求學工作時,曾鋪紙揮毫,飽蘸心血,勾勒出一幅母親的肖像,一幅他心目中母親的肖像。她慈祥、俊秀,一雙慧目在關注自己,鞭策自己……他把畫像掛在案頭,以便時時仰望母親的笑容,回味母親的教誨。

一天,遠在異國的錢學森獲知慈母辭世的噩耗,心如刀割,淚如泉湧。於是不遠千山萬水趕回家。踏進家門,見到了日夜思念的老父親,父子相見,說不盡心中的悲痛,父親向他敘述了母親離去那天的情形:“那天是個陰沉沉的雨天,但在最後一刻天放晴了。你母親突然睜開雙眼,像是尋找什麼,她用顫巍巍的聲音說道:‘天晴了,學森該——該回——回來了!’”

“我說:‘是的,天放晴了,飛越太平洋的新航線就要開通了,咱們的學森就要坐飛機回來了,你千萬要等他呀!’”“你母親吃力地點點頭,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她也許是在耐心地等你回來。可是,她終究沒能見到你,她帶著對獨子的深深思念,離開了我,離開了這個世界。”

說罷,老父親嗚嗚地痛哭起來。錢學森早已抽泣得說不出話來。

過了一會兒,父親又慢慢地從枕下摸出了一頁泛黃的小紙片,遞到錢學森手裡。

錢學森開啟小紙,一眼就認出了母親那娟秀的手跡,只見上面寫道:窗外細雨飛,老婦命垂危。夫君煎藥苦,盼子子不歸。

詩箋上淚痕斑斑,那是一位慈母思念遠方遊子的淚水啊!

錢學森手捧母親臨終前留下的小詩,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悲傷,放聲大哭起來。

書摘

幼年錢學森,對荷花情有獨鍾。

1911年,我國舊曆辛亥年的秋季,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似乎比往年

更加澎湃,更加威武,它象徵著洶湧高漲的民主革命力量,向著垂死的清王

朝的封建堡壘,發動著最後的衝擊。

10月10日,武裝起義的槍聲,在神州大地激起了巨大變化,兩個多月後

,孫中山在南京宣佈中華民國成立,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從此

宣告終結,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誕生了。

就在億萬同胞歡慶新生的時刻,一個小生命伴著鑼鼓聲來到人間。1911

年12月11日晚,教育家錢均夫的獨生子錢學森呱呱墜地了。這是錢家久久盼

望的特大喜事!

錢均夫祖籍浙江杭州市。在杭州一帶,錢家是一個頗有社會聲望的家族

——他們是吳越國王錢繆的後嗣。南宋以來,特別是明、清時代,曾有眾多

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學者出自這個家族。

錢均夫是錢繆的第三十二世孫。當代亦有眾多的政治家和學者出自這個

家族,諸如錢其琛、錢正英、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鍾書、錢復、錢

穆錢繆的後人不僅人才輩出,而且遍佈世界五大洲。據統計,當代國內外僅

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佈於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在臨

安舉辦過一次錢王故里文化旅遊節,五百多名錢王后裔在武肅王陵舉行了莊

嚴肅穆的祭祀儀式。

據《十國春秋》記載,武肅王錢繆統一了吳越兩浙以後,保境安民,重

視農桑,興修水利,修築海塘,開拓海運,發展貿易,其功績顯著。當年趙

匡胤南征北戰,建立北宋時,以武力消滅了八個國家,吳越因為富庶強盛而

未被消滅。面對趙匡胤的強大兵力,吳越國王錢繆的孫子錢弘,為了保護生

產,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做出了痛苦而明智的抉擇一一取消吳越王位,

尊趙氏為帝,中國於是和平統一。北宋時編寫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趙

錢孫李”,由於趙氏為帝,所以“趙”姓排在第一位;“錢”姓排在第二,

卻是因為當時的老百姓擁戴錢氏國王為和平統一中國而做出的抉擇。

錢氏後裔為何經久不衰?據史書記載,錢繆曾立有家訓,在臨終前還給

子孫留下“心存忠孝,愛兵恤民,勤儉為本,忠厚傳家”等十條遺囑,這些

家訓和遺囑世代相傳,激勵著錢氏後人。

錢繆的家訓與遺囑,為後輩子孫樹立了好學上進,報效國家的榜樣。錢

均夫也曾與人說: “我們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對子孫要求極嚴,或許是

受祖先家訓的影響吧!”

錢均夫的父輩在杭州經營絲綢,幼年的錢均夫就得到了家庭良好的教育

,長大後就讀於杭州求是學院(浙江大學前身),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當時

,杭州富商章氏很賞識錢均夫的才華,將自己多才多藝的愛女章蘭娟許配給

錢均夫,並資助他東渡日本求學。

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日趨沒落的清王朝統治之下,社會動盪不安,各種

民主革命的思潮紛紛登場。許多愛國志士四處尋找著救國奇術、濟世良方。

錢均夫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東渡日本,學習教育學,以施展其“興教救國”

的抱負。後來,錢均夫在日本接受了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認識到不進行

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國。1910年,錢均夫毅然回國,在上海成立“勸學

堂”,教導和鼓勵熱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就在舉國歡慶中華民國成立的

大喜日子裡,錢家喜得貴子,真是雙喜臨門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傳說
愛情故事
兒童故事
民間故事
睡前故事
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