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資訊列表 > 

後漢書的精選大全

《後漢書》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志第九 祭祀下

宗廟社稷靈星先農迎春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廟於雒陽。四時祫祀,高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餘帝四時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臘,一歲五祀。三年正月,立親廟雒陽,祀父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時寇賊......
09-28
《後漢書》志第十四 五行二

《後漢書》志第十四 五行二

災火草妖羽蟲孽羊禍《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又曰:“視之不明,是謂不悊。厥咎舒,厥罰常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蠃......
09-28
《後漢書》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後漢書》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
09-28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昔王葬、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範升、陳元、鄭興、杜林、衛巨集、劉昆、桓榮之徒,繼踵......
09-28
《後漢書》志第二十 郡國二

《後漢書》志第二十 郡國二

豫州潁川汝南樑國沛國陳國魯國冀州魏群鉅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間清河趙國勃海◆潁川郡(秦置。雒陽東南五百里。)十七城,戶二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三。〖陽翟〗禹所都。有鈞臺。有高氏亭。有雍氏城。......
09-28
《後漢書》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後漢書》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漢承戰國餘烈,多豪猾之民。其併兼者則陵橫邦邑,桀健者則雄張閭里。且宰守曠遠,戶口殷大。故臨民之職,專事威斷,族滅奸軌,先行後聞。肆情剛烈,成其不橈之威。違眾用己,表其難測之智。至於重文橫入,為窮怒之所遷及者,亦何可勝言。......
09-28
關於《後漢書》的讀書心得

關於《後漢書》的讀書心得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是對於“小人物”,歷史並沒有提及太多。對於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無數普通人而言,上陣殺敵、奮戰浴血已經太過遙遠;而做好......
10-19
《後漢書》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

《後漢書》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

申屠剛字巨卿,扶風茂陵人也。七世祖嘉,文帝時為丞相。剛質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為人。仕郡功曹。平帝時,王莽專政,朝多猜忌,遂隔絕帝外家馮、衛二族,不得交宦,剛常疾之。及舉賢良方正,因對策曰:臣聞王事失則神祇怨怨,奸邪亂正......
09-28
《後漢書》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後漢書》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州郡縣鄉亭裡匈奴中郎將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王國宋衛國列侯關內侯四夷國百官奉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監御史,監諸郡,漢興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諸州,無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為牧,秩二千......
02-10
《後漢書》卷六 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後漢書》卷六 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孝順皇帝諱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為閻皇后所害。永寧元年,立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譖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殺之,太子數為嘆息。王聖等懼有後禍,遂與豐、京共構陷太子,太子坐廢為濟陰王......
07-22
《後漢書》志第十 天文上

《後漢書》志第十 天文上

王莽三光武十二《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象於天,謂日月星辰。觀法於地,謂水土州分。形成於下,象見於上。故曰天者北辰星,合元垂耀建帝形,運機授度張百精。三階九列,二十七大......
09-28
《後漢書》志第七 祭祀上

《後漢書》志第七 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郊封禪祭祀之道,自生民以來則有之矣。豺獺知祭祀,而況人乎!故人知之至於念想,猶豺獺之自然也,顧古質略而後文飾耳。自古以來王公所為群祀,至於王莽,《漢書·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興以來所修用者,以為《祭祀......
09-28
《後漢書》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後漢書》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南匈奴醯落屍逐鞮單于比者,呼韓邪單于之孫,烏珠留若鞮單于之子也。自呼韓邪後,諸子以次立,至比季父孝單于輿時,以比為右薁鞬日逐王,部領南邊及烏桓。建武初,彭寵反畔於漁陽,單于與共連兵,因復權立盧芳,使入居五原。光武初,方平諸......
09-28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初,光武長於民間,頗達情偽,見稼穡艱難,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務用安靜,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身衣大練,色無重採,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宮房無私愛,左右無偏恩。建武十三年,異國有獻名馬者,日行千里,又進寶劍,賈兼百金......
09-28
《後漢書》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後漢書》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將軍漢之初興,承繼大亂,兵不及戢,法度草創,略依秦制,後嗣因循。至景帝,感吳楚之難,始抑損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廣,民用匱乏。世祖中興,務從節約,並官省職,費減億計,所以補復殘缺,及身未改,而四海從風,中國......
09-28
《後漢書》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後漢書》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劉玄字聖公,光武族兄也。弟為人所殺,聖公結客欲報之。客犯法,聖公避吏於平林。吏系聖公父子張。聖公詐死,使人持喪歸舂陵,吏乃出子張,聖公因自逃匿。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新市人王匡、王鳳為平......
07-23
《後漢書志百官五》原文

《後漢書志百官五》原文

州郡縣鄉亭裡匈奴中郎將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王國宋衛國列侯關內侯四夷國百官奉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監御史,監諸郡,漢興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諸州,無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為牧,秩二千......
10-19
《後漢書》志第十二 天文下

《後漢書》志第十二 天文下

桓三十八靈二十獻九隕石孝桓建和元年八月壬寅,熒惑犯輿鬼質星。二年二月辛卯,熒惑行在輿鬼中。三年五月己丑,太白行入太微右掖門,留十五日,出端門。丙申,熒惑入東井。八月己亥,鎮星犯輿鬼中南星。乙丑,彗星芒長五尺,見天市中,東......
09-28
《後漢書》志第十一 天文中

《後漢書》志第十一 天文中

明十二章五和三十三殤一安四十六順二十三質三孝明永平元年四月丁酉,流星大如鬥,起天市樓,西南行,光照地。流星為外兵,西南行為西南夷。是時,益州發兵擊姑復蠻夷大牟替滅陵,斬首傳詣雒陽。三年六月丁卯,彗星出天船北,長二尺所,稍......
09-28
《後漢書》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後漢書》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青州濟南平原樂安北海東萊齊國荊州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揚州九江丹陽廬江會稽吳郡豫章◆濟南國(故齊,文帝分。雒陽東千八百里。)十城,戶七萬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萬三千三百八。〖東平陵〗有鐵。有譚城。有天......
09-28
《後漢書》志第八 祭祀中

《後漢書》志第八 祭祀中

北郊明堂、辟雍靈臺迎氣增祀六宗老子是年初營北郊,明堂、辟雍、靈臺未用事。遷呂太后於園。上簿太后尊號曰高皇后,當配地,郊高廟。語在《光武紀》。北效在雒陽城北四里,為方壇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別祀地祇、位南面......
09-28
《後漢書》卷四十七 班樑列傳第三十七

《後漢書》卷四十七 班樑列傳第三十七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
09-28
《後漢書·班超傳》原文賞析

《後漢書·班超傳》原文賞析

出自東漢詩人班超的《後漢書·班超傳》班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賞析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
09-17
《後漢書》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後漢書》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竇武字遊平,扶風平陵人,安豐戴侯融之玄孫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經行著稱,常教授於大澤中,不交時事,名顯關西。延熹八年,長女選入掖庭,桓帝以為貴人,拜武郎中。其冬,貴人立為皇后,武遷越騎校尉,封槐裡侯,五千戶。明年冬,拜城門校......
09-28
《後漢書》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

《後漢書》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

耿弇字伯昭,扶風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鉅鹿徙焉。父況,字俠遊,以明經為郎,與王莽從弟伋共學《老子》於安丘先生,後為朔調連率。弇少好學,習父業。常見郡尉試騎士,建旗鼓,肄馳射,由是好將帥之事。及王莽敗,更始立,諸將......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