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實用工具 > 蒙學 > 【熱】《弟子規》讀後感15篇

【熱】《弟子規》讀後感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8.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弟子規》讀後感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從小養成得體的行為舉止,對於一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修養問題,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未來的命運……

-------題記

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面對這個兩百多年前的站立規矩:言行慎重。《弟子規》告訴我們:這是必須要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走路的時候,不要慌慌張張,要一步一步從容穩重的走;站著的時候,不能歪歪扭扭;叩拜時,不能開玩笑,要嚴肅、恭恭敬敬的彎下腰;在面對長輩時,行禮要心存恭敬,舉止得當,從容小心。

站的時候,不能彎腰駝背更加不能抖腳。站如鬆,要像松樹一樣挺拔。要抬頭挺胸,義氣凜然。

走路要有走路的樣子。步伐不要匆忙亂趕,行如風。腳步要像風一樣的輕盈,使人內心自在。

坐的'時候,不能亂動,亂摸。坐如鐘,坐時要像鋼鍾一樣穩重。

睡覺的時候,不能翻來覆去。臥如弓。身體自然彎曲就像一張弓一樣。

人不可以太注重外表,多注意這個人的內在,通過觀察一個人,觀察他是不是手守禮、尊禮,懂禮,可以看出這個人在社會中有沒有地位;觀察他的言行舉止,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未來成就……

《弟子規》中又提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東西。一、在古代進門時,腳不能踩在門檻上;二、在站的時候,不能一直腳支撐著整個身體,這樣顯得十分沒有禮貌;三、坐在地上時,大腿不能岔開;四、坐或站的時候,不能搖動大腿……這些舉動,都會讓你顯得很輕浮,在社會上不能生存,也會導致長輩不喜歡,也沒有人願意和你做朋友……

一個注重外表禮儀的人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尊嚴、自信與威嚴,也得到了別人對你的尊重。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是一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當然,她也會做到: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的要求。我想,這些都能做到,一定是一個在社會中人緣好,容易被接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如果,覺醒的話,就朝這個目標前進吧,你的付出,一定會有你想要回報,加油。

《弟子規》讀後感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從小就喜歡讀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經典美文《弟子規》中的名句“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句話告訴我們事情雖然很小,也不要為所欲為,如果任性而為,這就是不對的行為了。

在生活中,這種事比比皆是。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那是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因為橡皮丟了,爸爸讓我自己再買一塊,我便從存錢罐裡拿了一元錢買橡皮。也許是有初次買東西的愉悅,於是,第二天我未經爸媽的允許,私自又拿了兩元,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我拿著錢買“熱狗”、買玩具、買筆……漸漸地存錢罐裡的錢越來越少,存錢罐也越來越輕了。

那段時間,這件事雖然沒有被爸媽發現,可我心裡一直有個聲音:“你做的不對,現在改還來的及……直到我讀到《弟子規》中的`“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句話時,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過錯。於是,我鼓起勇氣,主動向媽媽承認了錯誤。媽媽摸著我的頭說:“知錯就改是個好孩子……這時,我才感覺心裡踏實多了。

《弟子規》告訴我們的不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而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它時刻提醒著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正是那一個個故事,一篇篇文章,讓我從無知漸漸的走向有知。

是呀,生活中這樣的小事隨處可見。隨便丟一片垃圾,隨口說一句髒話,隨意踩一下花草……認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正是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影響了個人品行修養。作為國小生,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與人互助互愛,學會感恩。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一件普通的小事,體現的是一個人高尚的品質,反映的一種文明的風尚,正所謂小事不小。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我看了之後受益匪淺。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自己要虛心地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做到人人平等……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要遵守誠信,萬萬不可食言。這讓我想起了《袁氏世範》中的一句話:“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也不能少給;與別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這句話說的多有道理啊!同時,也讓我想到了《曾子殺豬》的故事。主要講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苦惱不已,妻子許諾孩子回家殺豬,做紅燒肉給他吃。妻子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連忙阻止,說是和孩子開玩笑的。經過曾子的勸導,妻子把豬殺了做了紅燒肉,這件事便在這個孩子的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同時,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到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語文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有一天,宋慶齡要去爺爺家玩時,想起答應小珍的事。本來她很想去爺爺家,因為爺爺答應了她送她一隻鴿子。但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宋慶齡她拒絕了去爺爺家,儘管父母也勸她可以第二天去跟小珍道歉,但宋慶齡還是拒絕了,在家等小珍。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廣大人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這本書就像國學經典這眾多繁星中最亮的一顆,照亮心靈,使我感觸頗深。

這本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孝親、誠實守信這兩部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每天早出晚歸地為我們奔波,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當父母回到家還在做家務、勞動時,他們叫你幫忙做一下,我們要立刻行動幫忙,不能拖拖拉拉。有一次我在看書,看著看著,媽媽忽然在廚房喊我去洗菜,我十分不情願,心想:為什麼叫我去,不叫姐姐去洗。媽媽又提高聲音叫了我一遍,我這才慢慢地離開書本,慢慢地走過去。媽媽生氣極了,臉色蒼白:“你怎麼拖拖拉拉的,我叫你做一下事情都不情願!”事後我想了想,覺得自己錯了,媽媽那麼辛苦,叫自己幫一下忙都不願意。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誠實守信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你向別人借東西,借錢,要及時還給人家;對待別人要坦誠相待,說實話;聚在一起要準時到達,不要讓別人等你很久。這些都是誠實守信的基本要點,如果做到了,你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就會和諧,別人也會信任你;如果你不守信用、不誠實,別人就不會再信任你,尋求幫助是也不會再有人幫你。只要人人都誠信,那人與人就會更加和諧,生活更加美好。

《弟子規》的句子雖短,但句句都是精華,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我們要用上面的句子來規範自己。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每個人應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這就是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魅力無窮!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裡面都是生動的故事,我很喜歡。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那些孝悌故事,如《臥冰求鯉》、《親嘗湯藥》、《替父從軍》……

先說說《替父從軍》吧!花木蘭,家喻戶曉。她天天跟著父親學習騎馬,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木蘭的爹去當兵。可是父親已經年老,怎麼還能打仗呢?思量再三,最終木蘭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爭中,木蘭作戰勇敢,立下了不少戰功。最後,木蘭回到自己的家鄉,換上了漂亮的女裝,同伴見面前站著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的少女,都大吃一驚,沒想到共同戰爭十二年的戰友竟是一位少女。花木蘭出於孝心,替父從軍,造就她成了當之無愧的女英雄。

再講講《臥冰求鯉》。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他的'親生母親早就去世了,繼母對他很壞,經常在父親面前說壞話。有一次,繼母生病了,她說想要鯉魚吃。於是,王祥去外面捕魚。那天天氣特別冷,西北風呼呼地吹著,河面結了厚厚的冰,王祥為了能捕到魚,竟然脫下衣服,赤身在冰上,想用身體把冰花開。這時,冰突然裂開了,露出了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把魚煮給繼母吃。幾天後,繼母的病好了。也是因為孝心,感動了原本冷酷的繼母。從此,她改變了對王祥的態度。

最感人至深的要屬《親嘗湯藥》了。漢文帝是皇帝,但他像平民百姓一樣,照顧年邁的太后。太后生病,每次喝藥的時候,都要嘗一嘗,看看藥苦不苦,燙不燙。每天伴在太后身邊,整日整夜地沒法閤眼。過了三年,太后的病好了,但漢文帝卻累得倒了下去。漢文帝因為懂孝,所以懂民心,使他成為老百姓擁戴的一代明君。

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尤其是讓我懂得要孝敬父母,我很喜歡這本書。

《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作為總綱,資料也是圍繞這幾部分來寫。意思是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兄弟和睦、與人交流言行慎重和與人交往誠信為先,要對任何人都熱情友好,要親近仁者。《弟子規》還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與禮儀後才能夠學知識。

“百善孝為先。”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當然要擺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規》開篇就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短短的24個字,四次出現“父母”這兩個字,可見“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這些規矩,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可是我們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規》教育我們要注重與人交流的態度,要廣交朋友,也要多學知識。有一句俗話叫:禮交天下友。《弟子規》裡講了很多關於禮儀的知識,告訴大家做事應當謹慎細緻。出門在外時,要與他人和睦相處,不可隨意出賣、誹謗別人。可見古人是多麼講究禮儀。現代社會,在家裡也好,也社會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善於和不一樣的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與人交往的同時,還要注意自我的行為要誠信,這是對人的尊重,也是對自我的.尊重。平時要多親近比自我優秀的人,並學習知識,可謂知書達禮。

《弟子規》這部經典告訴我們許多文化禮儀,所以才會流傳至今。就如錢文忠教授所說:“學習弟子規,將文化落地為禮貌。”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讓國學經典國伴隨我們成長,將優良的文化傳統代代傳承。

《弟子規》讀後感7

暑假裡,我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個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意思是:我們借別人東西,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就應歸還。作文以後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給我了。

這令我想起在三年級的暑假裡,我經常到鄰居家裡玩。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小熊玩偶,我一看,呀!還真漂亮!我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還有月亮彎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愛極了!我心想:要不讓她借我幾天,回去讓妹妹看看,她肯定會喜歡的!於是,我對她說;“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你過二天再還給我。”於是,她把那小熊遞給了我。我把它帶回去後,妹妹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熊,整天陪著它玩遊戲,還定時餵它“吃飯、洗澡、哄它睡覺”呢!媽媽誇我真懂事,我樂得像吃了開心果似的,在這二天裡,妹妹也不會吵鬧。到了還小熊的時間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卻不肯,我只好讓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會介意。第二天,朋友親自來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搶走,還給她之後,她馬上就走了。然後,妹妹每天都吵著要那個小熊,媽媽又罵我說我沒有帶好妹妹,我只有試著再向鄰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麼求她都借不到這個小熊了。

讀了《弟子規》後,我後悔極了,我從中體會到借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及時還,不然別人以後也不會相信你了,即使沒及時也要提前向別人解釋清楚才行。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國古代人民是如何孝親父母的,古代人民勤奮好學的故事。它不只有一個故事,而是有很多故事,比如說湧泉躍鯉、孟宗泣竹、孔融讓梨、溫公警枕……很多很多故事。

湧泉躍鯉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叫姜詩的.孝子,侍奉母親十分周到。姜詩的媳婦龐氏,對婆母更是孝順。婆母非常愛喝江水,龐氏便不怕路途遙遠,到江邊挑江水回來給婆母喝。母親特別喜歡吃切細的魚肉,姜詩夫婦便把魚精心製作後讓母親吃,並且每次都要請鄰居的母親來作陪。有一天,在他們住的屋子旁邊,忽然噴湧出一股泉水,泉水的味道和和江水一樣,泉水中每天還蹦出兩尾鯉魚,姜詩夫婦正好可以取來供母親食用。人們都說是姜詩夫婦的孝心感動了上蒼,才出現了“湧泉躍鯉”。

孟宗泣竹講的是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和後孃一起生活。後孃經常打罵他,鄰居都為孟宗打抱不平,可孟宗卻說:“那是娘心情不好。”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後孃突然病了,什麼也不吃。孟宗很著急地問:“娘,你想吃什麼?”後孃說:“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來到一片竹林。他跪在地上,用手扒開泥土到處找,可就是找不到筍。他急得哭,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忽然他聽到一種聲音,原來孟宗的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筍挖出來,回家做了一鍋鮮美的竹筍湯,後孃喝了湯,病就全好了。

其中,孟宗泣竹的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因為孟宗的後孃對他那麼壞,而孟宗卻還那麼孝親他後孃,真是個孝子!

《弟子規》讀後感9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喜歡在書海中找到樂趣,我在幼兒園就能背《弟子規》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開頭的八小句點出了這本書的大意,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然而,最令我受益無窮的還是《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當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這讓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一件往事。

暑假的一天中午,太陽當空高照,快把大地都烤焦了。天氣悶熱得使我只得呆在客廳裡邊享受空調邊看動畫片,正當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時,聽到一聲叫喊:“吃飯了!”我想一定是那個愛找麻煩的.媽媽!於是,我沒有回答,繼續看我的動畫片。“吃飯了!”又聽到媽媽的叫喊聲,真讓人討厭!於是,我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煩死了!我正看著動畫片的高潮部分呢!等會兒再吃不行嗎。”也許是媽媽不耐煩,也生氣了,沒等一會兒,只見媽媽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到客廳,立刻伸出食指把電視關了,喝道:“瀅旭,你沒聽見媽媽叫你嗎?怎麼那麼沒禮貌!”我只好不耐煩地從椅子上站起來,慢吞吞地走進餐廳,心裡卻有著說不出的憤怒。我磨磨蹭蹭地吃著飯,撅起嘴巴嘀咕著:“我就是還想看,我就是想看完再吃飯嘛。”

讀過《弟子規》以後,那件事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媽媽每天那麼辛苦工作,回到家還要做飯,我不但不幫忙,媽媽做好飯以後,我還百呼不應,真是太不應該了。

現在的我,真正理解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也確實在行動中做到了這一點。《弟子規》這本書在我的成長中將一直鞭策著我不斷前進。

《弟子規》讀後感10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這是《弟子規》中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一開始就要全力以赴,不要再拖延時間等待了!遇到困惑不瞭解時,不必苦求強記,要從容涵泳,今天研讀幾遍,明天研讀幾遍,心中常常思維不忘,時間一到,便有豁然通達的光景。因此,讀書好比“煎藥”一樣,一開始要用大火煮才能滾沸,接著就必須用小火慢熬,藥材的藥性才會滲到藥湯裡,發揮出藥效。

這句話不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令我非常慚愧。我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壞毛病:無論是週末還是假期,都是先痛痛快快地玩了再說,把做作業的事排到最後一位,總是要在上課前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做完,作業做得不僅潦潦草草,而且一塌糊塗,這種結果可想而知,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被老師勒令重做了。可是,我卻死性難改,好了傷疤忘了痛,沒過幾天又把老師和媽媽的話忘得一乾二淨。就在前兩個星期,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星期五放學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開啟電腦,玩起了遊戲……星期六一整天又是玩得不亦樂乎……到了星期天的上午,我睡懶覺一直睡到九點多,還是沒有一點做作業的打算,直到媽媽開始催我了,才慢吞吞地拿出作業本,象徵性地寫了幾個字,不知不覺,整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下午媽媽讓我跟著她上街去買東西,於是我又再把做作業的'事兒拋之腦後了……直到吃完晚飯,我才發覺,時間過得真快,再不做是不行了,於是拿出紙筆飛快地在作業本上寫了起來,也不管有沒有錯別字,反正媽媽檢查時會指正的。由於太匆忙,第二天到了學校的時候我才發現,不好,語文作業本讓我落在家裡忘帶來了!後來自然是被老師嚴肅地批評了一頓……

《弟子規》不僅在學習上對我有很大的啟發,還有其他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今後我一定要對照書中做人的道理,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讓老師和家長都滿意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1

讀經誦典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本學期學校掀起了“誦讀中華傳統詩文”的高潮,並給每位學生髮了細講《弟子規簡說》這本書。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勞節約,什麼叫寬容大量……這一切一切,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在《弟子規簡說》這本書中,使我體會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一句話。它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是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誤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一句看似普通的話,卻使我陷入了沉思,那是因為這剛好是我的弱點。一次,我又遇到了作業中的“攔路虎”,反覆思考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就去問爸爸。爸爸在給我講解的時候,我的心卻跑到正在播放的電視劇那裡去了,當爸爸講解完後,我把答案寫了下來,其實我還是沒有理解題意和解法,還是不會做。考試時,有一道題目剛好是一模一樣的,結果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爸爸知道原由後,生氣極了,結果自然是被爸爸嚴厲地訓斥了一頓。我還有一點弱點就是父母讓我去做事,我都是拖拖拉拉的`。記得上個星期六晚上,爸爸催我去洗澡,我嘴上雖然答應了,可是,手裡拿著衣服卻還是站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不管爸爸怎樣說,我都是賴到電視節目播完才去洗澡的。現在,我讀了《弟子規》後,已經把我的小毛病給糾正過來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啟迪實在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改正缺點。為我指明瞭追求的方向!啊!我終於知道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是教育我們每一個人的手冊,《弟子規》裡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牽連著我們的行為、習慣,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我們生活的典範。

這本書是根據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這學期一開始,我們學校就掀起了學《弟子規》、讀《弟子規》的熱潮,我們也把學到的內容運用於行動當中,得到了父母、老師、親戚的表揚。

《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意思是父母親生病了,吃的.藥要自己先嚐一嘗,看看會不會太苦、太燙,並且應該服侍在他們身邊,不離開。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家,便大聲喊:“媽媽,我回來了!”可是沒聽見媽媽回答,我很納悶,這時,奶奶從廚房走出來說:“別吵,你媽媽病了。”我飛快地衝進媽媽的房間,摸摸她的額頭,“呀!真燙!”我迅速拿來體溫計測體溫,呀!39度!“奶奶,快快熬藥!”隨著一聲“沒問題!”,奶奶就開始熬藥了。“好啦!好啦!”奶奶大聲說。我快速端起藥碗,來到媽媽身邊,輕輕呼喚著媽媽:“媽媽,藥好了,快喝吧!”媽媽坐起來喝了一口,又躺了下去,嘴裡喃喃地說:“太苦了,太苦了!”我嚐了一口,果真很苦,為了讓媽媽早點病除,我勸說她“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藥雖苦,但能治病呀!”媽媽好感動,連拉著我的手說:“我的女兒長大了,會關心體貼父母了,也會運用知識來說服我!”說完便端起藥碗“咕咚、咕咚”地喝完了藥。我望著媽媽,笑了,媽媽也笑了,直誇我越來越懂事了。其實這也是《弟子規》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的功勞呀!

《弟子規》是提高我們個人修養的好材料,它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讓世界更美好、和諧!

《弟子規》讀後感13

感恩教師對我的教誨,感恩社會對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對自我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於《弟子規》的指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應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應對父母的斥責,我甚至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間裡讀《弟子規》以後,我羞愧難當,明白自我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我摔門而出時,並不曾顧及父母當時的感受時,沒有父母心碎的樣貌。

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太陽,他們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光明,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我必須行,別忘了,自我背後還有我們的支援”;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此刻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溫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們要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明白父母對自我的恩重如山,才明白自我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明白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感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激《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猶如一盞明燈照我成長,為我指引方向。我將用自我的行動踐行《弟子規》的真諦,回報父母,感恩社會,就讓我們在《弟子規》的指引下,快速成長吧!

《弟子規》讀後感14

《弟子規》是我在學前班的必修課。每天早讀的15裡,老師都會教我們學習《弟子規》。經過一學年的學習,我已經可以熟練的背誦《弟子規》全文,並且知道了這本書的深刻含義。

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很不適應,雖然是三個字一句朗朗上口,但是每句話的意思我卻搞不明白。有一次,老師讓我給小朋友解釋一下“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的含義,我不假思索地說:“弟子回來了,剩下沒回來的人就挨訓了,罰他們笑著下樓梯,下次(回不來)要趕緊帶個信。”老師和同學聽了我的解釋後都樂的前仰後合的。老師於是又請了一個小朋友解釋,那個小朋友同樣給了大家一次開懷大笑的機會。後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

《弟子規》不但教我如何做人,而且還教我們如何學習。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學習的時候,有時候眼在書上,嘴也在念,但是心經常飛到了別的地方,常常是學了很長時間,卻沒什麼效果。自從學了這句話後,我在學習的時候儘量做到用心想、仔細看、專心讀。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以前用好幾個小時也寫不完得作業,現在只要一個來小時就可以完成了。使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我喜歡的事情。

現在我已經上一年級了,雖然學校沒有再要求我們學習《弟子規》,但是我還是會經常誦讀《弟子規》的,更好的體會書中的含義,按照聖人的教誨去要求自己。我想這本書我會一直學下去的,他將成為我生活學習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15

在我們三年級的書單裡,我們有一本名為《傳統蒙學讀本》的書,它主要收集了《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經典。它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厚重、溫潤和美好。特別是我們上個學期學的《弟子規》,更讓我學到了很多傳統的禮儀。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聖人教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通過學習,我對其中如何孝敬父母的行為有了很多的認識。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想到我自己,平時遇到長輩安排給我比較喜歡的事情時,我會答應的很快,然後很快的完成,但是如果碰到我不是很喜歡的事情,我就要拖拖拉拉,不及時完成長輩的安排。特別是早上起床時,都要媽媽叫我好多次,我才肯起床。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想到古人對父母要這麼照顧,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偶爾會給媽媽暖被窩,但是實在做的太少了,平日生活中,都是長輩照顧我比較多。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嚐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我小時經常感冒發燒,那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著我轉,餵我吃藥的,餵我吃飯的,給我量溫度的……日夜守護著我。輪到他們感冒時,他們都是自己照顧自己,都說:沒問題的,我一會兒就好了。

我以後要認真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做一個孝敬長輩、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的好孩子。

百家姓
中國歷史朝代
繞口令
三句半
順口溜
諺語
說說
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