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實用工具 > 蒙學 > ★三字經讀後感11篇

★三字經讀後感11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6.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後感11篇

三字經讀後感1

《三字經》,最初認識是在國小的時候,當時只是隨便都了幾句,也沒有深入理解。如今再看,雖說懂得不多,但也有所感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四句大概是講:人在最初的時候,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與人之間本性相近,但習慣卻大相徑庭。其實我有點不認同前兩句話,怎麼說呢?

我依稀記得上個學期語文考試,閱讀有一篇大概是講“幽暗意識”的議論文。其中就說了人性本惡之類的話,大體內容我已記不清了。一開始我也覺得有點疑惑,認為人性怎麼本惡?後來我想了很久,也許從某些方面來說,人性,還真是本惡。

首先,人在一出生時,應該都是無意識的吧,怎麼能說“善”?再者,人漸漸長大以後,性格就會有差別,是因為有的人抑制了他最內心,最深處的那種本性,我認為那種本性是惡的。舉個例子:人一生下來就是懶惰的,沒人會一生下來就特別喜歡寫作業,是吧?沒人喜歡從白天到晚上幹活幹個不停,是吧?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懶。

而且你說人性本善,誰一生下來就會知道要把好吃的留給別人而不是自己?孔融讓梨也是在他父母生活行為中受影響,潛移默化地抑制了本性的表現,不然如果他父母吝嗇的`要死,估計讓梨的就不是孔融了。

其實現在的教育就是為了抑制本性而存在的,若人人天性本善的話,有什麼理由會有小偷之類的角色,那就應該天下太平了吧?正是因為人性本惡,所以才要改變這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本性。

僅僅兩句話就令我思了這麼久,寫了這麼多(可能不算多),看來要想讀懂《三字經》,還是不簡單啊。

三字經讀後感2

在暑假裡,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能讓我學到什麼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麼用呢?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它雖然短小的篇幅,卻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記得這個學期離中斷考試的前一天,我剛做完功課,便想出去玩了。後來腦子裡突然想到了一句話就是: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這句話的意思不就是讀書學習,要有恆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嗎?我立刻又拿起書認真地讀起來了。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讓我得到了許多的道理。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3

放寒假後,媽媽說中央十套百家講壇預告寒假將開播由上海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主講的《三字經》節目,媽媽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國學經典,你先讀讀,等開播後,咱們再一起學。

我讀了一遍後,覺得讀起來雖然琅琅上口,還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終於《三字經》開播了,遺憾的是,因為春節串親,有兩講沒聽。聽過的幾講中讓我最感動的有:融四歲能讓梨,雖然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經過教授系列的講解,我才覺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平時在家裡,吃好的穿好的,從不知禮讓父母和他人,不知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黃香真是太慚愧了。還有朱熹寫“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時候練字,書寫“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詩句時,不慎將“桃”字寫錯,父親看了後寫到:“心正則字正,心不正則字不正也”。朱熹看後自覺地把“桃”字重寫了1000遍,正是他這種認真對待錯誤的態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現在,我已經喜歡上《三字經》了,我希望在學習《三字經》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我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讀一讀《三字經》,吸取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精華,讓我們一起努力做祖國的棟樑之材吧!

三字經讀後感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看,這就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的《三字經》。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我自從讀了《三字經》,受益匪淺。我知道了仁、義、禮、信、德、倫理道德觀念與為人處事的道理。《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我讀了它,自身的素質與修養也提高了許多。

從前我總是討厭學習,覺得學習只是給家長和老師學的,總不把學習當一回事。自從讀了《三字經》,它裡面所講述的故事真是太讓我為以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我真是太慚愧了!我現在知道學習好了,長大才能為自己找一條出路。今後我一定要發憤讀書,好好學習。

我是一個生性好強的人,做錯了事情也不承認,總是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不可能有錯,誰都拿我沒辦法,常暗地裡議論我。自從我讀了《三字經》,看了裡面的民間故事,知道了周處改過自新,做錯了事情主動承認,痛改前非,成為了一個大官。我也要做錯了事情就改,再一、再二、不再三,一定要做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我以前和同學相處不和睦,不是挑這個的毛病,就是挑那個的缺點,做起事情不團結,哪個同學都不想和我一塊學習玩耍。自從讀了《三字經》,我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自從讀了《三字經》,我收穫很多,我的人生信條,道德觀念,為人處世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我愛《三字經》,更愛讀《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5

利用學習的空餘時間,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書裡面的道理真的'很令人感觸,道理很中肯,很有教育意義。就說說開始部分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它的道理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一樣善良的,只因各自後來的成長環境不同,所以各人的性格都變得不一樣。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好的本性就會變壞。我有位同學,原來無論學習成績還是組織紀律,都是我們班裡數一數二的,但近來不知怎樣,整個人都變了,變得簡直讓人不敢相信。每次考試他都是不及格,上課不是遲到就是早退,上課時總是扒在桌子上打磕睡,老師提問,他就張大嘴巴回答不出。

有一天他趴在桌子上睡覺,我忍不住了,問他:“你怎麼上課時總是打磕睡?”他慢條思理地說:“別吵我,我在做遊戲機的夢,我喜歡上了遊戲機,我媽媽說我長大後,沒有學習也能找到工作。”我聽了之後,驚訝極了。原來,是他媽媽寵壞了他。一天,一個同學叫他去遊戲機室玩遊戲,他說他不會,於是,那個同學說教他,他就去了。到了晚上回家,他問爸爸拿錢去打遊戲機,爸爸不同意,媽媽聽見了,說:“沒關係,讓他玩一會兒,就算沒有學習,長大也能找到工作的。”最後,爸爸也在他的爭辯下同意了。他現在整天逃學,我真替他擔心。《三字經》裡說的一點也沒錯。

三字經讀後感6

我記得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為了得到媽媽或爸爸的一個吻;只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句讚揚;只是為了得到同學們震耳欲聾般的掌聲……

漸漸地,《三字經》中的圖畫,我已經看膩了。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書店,突然,遠處傳來的一陣洪亮的讀書聲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這樣,我拿著《三字經》的碟片,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漸漸從書本和碟片,以及老師的.講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兩句。我從書上看到《三字經》是宋朝的王應麟寫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蠶吐絲是供人們做衣料的,蜜蜂採蜜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文化知識,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還不如小動物。我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後十分慚愧,連蠶和小蜜蜂都能為人類做貢獻,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國小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將來怎麼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呢?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著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輔導教師:曹新傑)

三字經讀後感7

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三字經》裡的“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它告訴我“成事貴在堅持!”

“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資料講的是:宋朝有個樑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一個人光有才華還不夠,還要有對自己夢想,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堅持才能取得勝利。正如樑灝一樣,多次科舉都未果。但是,他在沒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時候,並沒有從此一跌不振,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而是,重整旗鼓,再度參加科舉,直到考中狀元。正是他那份夢想的力量和那份堅定執著的精神,最終才有考中科舉,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的場面。

樑灝的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精神使我想起了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尋找適合做燈泡的材料時,一次一次地試驗,一次一次地失敗,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沒找到適宜的材料。應對失敗、挫折、他人的冷嘲熱諷他仍不放棄,之後,找到了適宜的材料即鎢絲做燈絲,成功發明了燈泡。讓燈泡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愛迪生和樑灝一樣,對夢想總是那樣堅持追求。讓我再度相信“成事貴在堅持!”

《三字經》裡的“若樑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給了我這樣的一個啟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志願,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是務必會成功的。

三字經讀後感8

我有一本《三字經》,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剛上國小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的,我還記得那時我還不認識字,每天睡覺前總喜歡纏著媽媽給我講裡面的故事,真是百聽不厭,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

我最喜歡的有其中幾段: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講的是學生受教於家庭和老師,如果主觀不努力,致使學業無成,這是不應該的,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會一事無成。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段講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多讀書,以博學問,豐富知識,自然就會少說錯話,少做錯事。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這一段講的是夏朝的開創者禹稱禹王,商朝的開創者湯則稱湯王,加上週朝的文王、武王,史稱“三王”。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這一段講的是狗守夜,雞報曉,禽畜都有可取之處,而人為萬物之靈,豈能碌碌無能。自古聖賢全都學而有成,如果不讀書,那麼最終必然成為庸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能稱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這本《三字經》,都讓我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教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裡面還有很多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以及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次讀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三字經讀後感9

暑假裡,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著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10

在這個暑假期間,爸爸幫我買了本《三字經》,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很無趣,可讀著讀著,讓我越來越感興趣。因為我經過一次次的閱讀,感觸也越來越深。

在《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的時候,母親早故,從小跟著父親相依為命,家裡很窮,而黃香對父親非常孝順。炎炎夏日,他用扇子把父親睡的席子枕頭扇涼,伺候父親安寢。寒冬臘月,黃香自己先睡下,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席子和枕頭,等把席子和枕頭弄暖和了,再讓父親安寢。

黃香年紀雖小,做事卻不顧勞苦,對父親極為孝順。而作為當代國小生的我,年齡和他差不多,行為卻與他恰恰相反。我早已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為了讓我多吃長個子,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讓我不用步行回家,爸爸媽媽總是無論多熱還是多大雨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輔導我學習,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寫作業,為我檢查作業……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著吃,不喜歡吃的還嫌七嫌八,卻不會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不樂意爸爸媽媽關心我的學習,喜歡衝他們發脾氣;爸爸媽媽總是半夜起來看看我有沒有踢被子,我卻從沒想過關心下他們有沒有休息好……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像黃香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都來繼承這些美德吧!

三字經讀後感11

《三字經》是我小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禮物。那時候我讀這本書只是覺得那些句子琅琅上口,非常好記。當我成為一名國小生後再重新讀《三字經》時,發現書中藏著很多道理和奧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告訴我一個道理:人在出生後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後來處於不同的環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會出現差異,有了好與壞、善與惡的區別。“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孟子尋找一個好的環境、讓他接受正確的影響,使孟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人。我們也應該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們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讀這本書學到的另一個道理是:一個人從小就要努力學習。“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學習,不懂得知識和道理,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古人讀書時可以做到頭懸樑、錐刺骨,今天我們雖然不用採取那樣的做法,但是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他後悔自己用功太遲,這是古人給我們的訓誡。“幼不學、老何為”,我應該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三字經》還教會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現在都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但這都是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工作為我們創造出來的,因此我們應該多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下班回家後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時間。

《三字經》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今後,我要用這本書中的道理來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確的路,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百家姓
中國歷史朝代
繞口令
三句半
順口溜
諺語
說說
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