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集部 > 集部精選 > 西廂記讀後感(4篇)

西廂記讀後感(4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廂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西廂記讀後感(4篇)

西廂記讀後感1

還記得以前。不管是在語文課上,還是在歷史課(文學史)上,都曾看見過、聽過老師講關於《西廂記》的文章或簡介,所以,說實話,心裡對《西廂記》還是存在一點好奇的,所以有種想看的衝動,可是,怎奈種種原因,這一想法被擱置了,可是,到了大學,古文老師正好說讓我們每人都看《西廂記》,還真是那什麼啊 呵呵……

話說,提起元稹的《鶯鶯傳》可能許多朋友並不熟悉,可一提起《西廂記》,恐怕沒有幾個不知道的。其實《西廂記》就是根據《鶯鶯傳》改編而成的。只不過《西廂記》是歌頌自由戀愛的喜劇,而《鶯鶯傳》則是一出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如果說《西廂記》是根據人們美好願望而寫成的一篇成人童話,那麼《鶯鶯傳》則是描述社會現實的報告文學。

看《西廂記》的原始衝動還是因為被書中的愛情故事所吸引、所感動,我知道,原本《鶯鶯傳》是以崔鶯鶯最終被張生無情的拋棄作為結局。說心裡話,我是不喜歡讀悲劇的。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也都希望每個愛情故事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的認識到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罷了。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另人悲傷的故事,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而且我覺得《鶯鶯傳》比《西廂記》更具有藝術感染力,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結局耐人尋味,具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意義。

說起《西廂記》來,我最喜歡的不是那纏綿悱惻的男女主角,也不是那個比較古板的老夫人,而是那個嬌俏的小丫鬟,紅娘。

首先,在我看來,紅娘是一個充滿反叛精神的人,雖然她只是一個小小的丫鬟,可是她的反叛精神卻表現得很明白。崔鶯鶯、張生的自由婚姻,在充斥著封建禮教的社會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紅娘作為一位老夫人派來 “ 看守 ” 小姐的丫頭,不僅不揭開這層祕密,或置若罔聞,反而推波助瀾,是這場婚姻得以美滿結局的主要的牽線搭橋之人。在封建衛道士的眼中,紅娘的形象是反面的、不光彩的,但在 “ 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的宗旨下,紅娘卻是美好的化身,是美滿婚姻的代言人。在這場叛逆的婚姻中,紅娘不畏被老夫人責打的危險,幾次三番週轉於崔張之間,為他們安排月下聽琴,並有曉夜奔走,傳書遞簡等一系列行動,反映了她對這場戀情的支援,以行動表現了紅娘的反叛精神。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紅娘的行為更是深得人心的。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還能這樣,不得不說,它有讓人佩服的資本!

其次,她是正義的象徵。老夫人是封建禮教的化身,終日將女兒緊閉閨房中,不得見生人,在婚姻上是極力主張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的。這個封建的頑石,卻遭到了奴僕紅娘當面的頂撞,不留一絲情面。在 “ 拷紅 ” 一折中,紅娘以理駁之: “ 信者,人之根本 ……” 短短一段話,說得老夫人無言以對,充分反映了紅娘的能言善辯、通曉大義、機智過人、富正義感 。

另外,她是智慧的。在最後一本中,紅娘痛罵鄭桓,語言鋒利,咄咄逼人。當鄭桓誇耀自己富有而能幹、罵張生 “ 窮酸餓醋 ” 時,紅娘說到: “ 他憑師友君子務本,你倚父兄仗勢欺人 …… 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熒火焉能比月輪? ” 當鄭桓抬出 “ 我祖代是相國之門 ” 的金字招牌來壓人時,紅娘義正詞嚴,剔膚見骨地指出: “ 你道是官人則合做官人,信口噴,不本分。你道是窮民到老是窮民,卻不道 ' 將相出寒門 ‘” 。她勇敢地與這個仗勢欺人的花花公子鬥爭,維護了崔、張的愛情,讀來令人為之一振。紅娘突破了等級名分的界線,在主子面前,對崔、張的愛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時也體現了她的價值觀和善惡判斷力 。

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機靈的小丫鬟,喜歡她的活潑,喜歡她的機智聰慧,喜歡她的冷靜,喜歡她的善解人意……

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搶鏡頭啊!哈哈哈……

西廂記讀後感2

王實甫的《西廂記》塑造了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不過是那個鄰牙俐齒、敢愛敢恨的小丫頭——紅娘。在《西廂記》中,紅娘作為地位最低的一個角色,卻也是最為出彩的,正是因為她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相府裡,在處理如此複雜的關係、獨善其身的同時,能堅持自己的個性,體現出女性自覺意識和反抗意識,還幫助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讓人覺得難能可貴,不由地拍手稱讚。有太多人給紅娘貼上“具有反抗意識的封建婚姻的鬥士”的標籤,我卻想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她這個人物形象——“可愛”和“可憐”。

紅娘是可愛的,她有一顆溫熱的心,她是生氣勃勃的。她既是封建體制之內又是封建體制之外的。她不識一字,卻處處顯示其才情。當大家被框在“道學”僵化的硬殼裡時,她似乎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無論是她剛出場時,張口“周公之理”,閉口“男女授受不親”讓滿腹文章的酸秀才張生無言以對;還是在與老夫人的對峙中,不卑不亢,邏輯嚴密地分析,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指出老夫人的“失信”之過。無論是在面對鶯鶯的“明修棧道,暗修陳倉”的不信任的行為時,她用潑辣尖利的語言,輔以古樂府的諧音,運用拆字手法,直抒自己內心的憤疾;還是在鄭桓嘲諷辱罵張生,誇耀自己祖代是相國之門時,她義正詞嚴,剔膚見骨的指責,如炮連珠的數落,“你道是窮民到老是窮民,卻不道‘將相出寒門’。”在這些細節裡,她的率真、她的機智、她的勇敢、她的善良,一覽無餘。

紅娘亦是可憐的,在元代社會有明確的良民、賤民之分,而紅娘所處的“驅口”階層,社會地位最低。她雖是相國小姐的貼身婢女,卻依舊改變不了她賤民的身份。就像湯顯祖評價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識,二十分膽”,正是因為她身上具有那麼多美好的品質,更體現出她所在的時代對她的人生產生了多大的限制。紅娘的膽魄和機智不輸男兒,即使身為女兒家,紅娘要是有同鶯鶯一樣的社會地位和家庭條件,有機會接受上層人家子女的教養,她的才情和她的容貌必定是出類拔萃的。

同是妙齡的懷春少女,紅娘也自有一番女孩家細膩婉轉的小心思。鶯鶯傾慕於張生相貌和才情,紅娘也為他動心,但她心裡明白,最好的結局不過是和鶯鶯分享這個男人,而且在張生的眼裡,她註定是個配角。紅娘在幫助鶯鶯和張生時“未必沒有私心”,但是她對於自身處境是很清楚的,她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她對張生抱有的朦朧好感只能算是一種暗戀。

紅娘是鶯鶯和張生的傳情魚雁,在字裡行間能感受到她很享受和張生之間冤家鬥嘴般的快樂。幫助喜歡的人完成讓他開心的'事,紅娘有一顆純真寬厚的心。她幾次三番週轉於崔張之間,為他們安排月下聽琴,曉夜奔走,傳書遞簡,目睹張生對鶯鶯的“傻痴呆酸”,她雖是嘴上嘲諷和調侃,想必內心幾番落寞滋味。這種女孩兒的喜歡是模模糊糊曖昧不清難以言說的,在紅娘的言行中雖沒直白的表露出來,但能捕捉到了她無意間流露的苦澀和哀怨。“你個饞窮酸徠沒意兒,賣弄你有傢俬,莫不圖謀你的東西來到此?先生的錢,與紅娘做賞賜,是我愛你的金資?”當老夫人言而無信賴婚時,張生在愛情遇到巨大阻力時表現出怯懦,紅娘被激起不平和正義感,使她更加義無反顧地撮合兩人。這是她性格中非常豪邁的一部分,她微妙的情感的轉變帶給我很大的感動和震撼。如果用現在的話形容紅娘,那麼她是個有女漢子氣質的姑娘,不扭捏,不造作,個性明朗,內心灑脫,做人做事這樣,對待感情也是這樣。這樣的紅娘招人喜歡,也讓人心疼。

大家都在稱讚紅娘,說她具有反叛精神,敢於同封建禮教作鬥爭,促進了美滿婚姻。可我卻看到了她人生悲哀——她成全了張生和鶯鶯的愛情,卻沒有機會去追逐自己的幸福。

西廂記讀後感3

中國的戲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不但數量之多,經典之多,戲曲的作品也能體現出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境界。因此,在拜讀完《牡丹亭》以後,我又馬不停蹄的借來了《西廂記》進行研讀。研讀並不過半,卻要寫讀書筆記了,害怕有些人看了之後又嘲笑說不過是應付任務,我還是解釋一下,此篇讀後感只是個人之拙見,還請見諒。

版本介紹:《西廂記》王實甫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北京第1版。這個版本是橫排簡體的版本,雖然可能缺乏豎排繁體的風韻和優雅,但是仍不能蓋過經典飽經風霜的清香。

其實《西廂記》的故事雛形最早是出現在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裡,而這部小說其實就是以元稹自己的人生經歷為題材提筆寫下的。小說中的窮書生張生起先瘋狂且熱烈的追求著崔鶯鶯小姐,卻在仕途利益面前低頭,最終娶了另一高門下的女子,對崔鶯鶯始亂終棄。而在《西廂記》中,作者是以張生和鶯鶯的故事為主線,但是結局一改張生負心漢的形象,改為了兩人得以終成眷屬,這也體現出了王實甫內心中對愛情的期望和對未來生活和情感的希望和期盼。

《西廂記》的故事是圍繞著主人公張生和崔鶯鶯展開的。張生是一個赴京趕考的窮書生,而相較之下,崔鶯鶯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崔相國家的千金,本是門不當戶不對,是一對連上天都不眷戀的男女。但是從張生開始,兩個人都不甘屈於命運。兩人一見鍾情,張生看崔鶯鶯看的'神魂顛倒,六神無主,不禁感慨“我死也!”;而崔鶯鶯在與張生吟詩對唱之後,心生情感,說道“昨宵個錦囊佳製勾引,今日個玉堂人物難親近。這些時坐又不安,誰又不穩,我欲待登臨又不快,閒行又悶,每日價情思睡昏昏。”但是現實總是殘酷,本有一個機會若張生能夠獻策解孫飛虎之圍,夫人便讓張生娶鶯鶯為妻,但是夫人並沒有兌現諾言,而是讓兩人以兄妹相稱。兩人傷心難過,但是情難卻,每晚彈琴訴心意,最後竟兩人或是神情恍惚,或是病臥在床。而鶯鶯的貼身女婢紅娘為兩人向夫人求情,最終夫人心軟,答應若是張生赴京考取功名便成全兩人。張生考取狀元,但此時鄭家少年鄭恆來向鶯鶯求親,並說謊說張生已經另娶高門。就在鄭恆和鶯鶯就要拜堂之時,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迎娶鶯鶯,鄭恆則灰溜溜離開,兩人終成眷屬。

在對於人物的刻畫中,其實兩人各有時代和人性的缺陷,並不如此完美。張生生來一個多情種,一開始看到鶯鶯時就不停稱讚“你道是河中開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觀音現。”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在面對鶯鶯的奴婢紅娘的時候,竟也說“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鴛帳,怎捨得他疊被鋪床。”這樣實在不妥。而鶯鶯其實也並不全然大家閨秀,她端著相國家千金的架子,喜歡張生不願說出來,還虛偽假裝的試圖掩蓋自己的情感,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而在整篇《西廂記》看下來,作者試圖在通過故事的娓娓道來,抒發出自己對封建等級制度和門當戶對習俗的不滿和控訴,用崔鶯鶯和張生兩人向命運的反抗,最終兩人在一起了的情節,和一開始就由於地位高低排斥張生的相國夫人作對比,由此更突出了對青年男女戀愛自由的追捧。而故事雖有諸多坎坷,但是能夠看出來,張生最終考取狀元,並與鶯鶯雙宿雙飛,作者其實是寫出了自己的一種期望。無論是後世的《牡丹亭》還是《金瓶梅》,愛情總是一路的阻礙和荊棘,《金瓶梅》中,幾個女人甚至為了對愛情和利益的慾望勾心鬥角,醜陋不堪。而在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兩人即使愛情被阻,仍能以琴聲傳情;即使張生病倒,兩人還能夠見面甚至幽會。所以我認為相較之下《西廂記》更能夠體現出的是作者的希望和期盼。

至於我們,不要被一時的腎上腺激素衝昏了頭腦,趨之若鶩根本不具任何理智,但青春何妨不該瘋狂一把呢?願有情人終成眷屬吧。

西廂記讀後感4

這幾天在看王實甫的《西廂記》,真是有趣,金聖嘆的評語也有意思。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看過書的人大概不多。故事非常簡單,甚至有些俗套,但流傳至今,自是有其道理的。王實甫筆下的這幾個角色,真是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下面為各位看官一一道來。

張生是個痴情種,初見鶯鶯小姐,驚鴻一瞥便再也無法忘懷。"我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我便鐵石人也意惹情牽,"只覺得小姐也對自己有意,暗送秋波,真是可愛至極。第二日便拜見住持,謊稱要在這寺中住幾日,溫習功課,聆聽教誨,並一再強調要住在靠近西廂的客舍中,"雖不得竊玉偷香,且將這盼行雲眼睛打當".聽聞鶯鶯一家要為亡父做道場,為見她一面,備了五千錢,追薦自己早亡的父母。真是痴情至極。即見了紅娘,直言"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並不曾娶妻。"金聖嘆在此處評曰"千載奇文!"這個梗現在的言情劇還會用,在張生道來,真是呆得很,有趣得很。及到鶯鶯在花園中燒香,張生便"在太湖石畔牆角兒頭等待,飽看他一回,"讀著好笑,全無猥瑣之態,活生生一個痴情種。

再說鶯鶯姐姐,也很有意思。張生初見鶯鶯,只是一瞥,鶯鶯便轉身離開,大家閨秀,當是如此,萬萬不能輕浮的。彼時鶯鶯並未留意張生,一直到花園中燒香,與張生對了首詩,佩服他的才氣,那時也只是敬慕。而後孫飛虎帶兵發難,崔母許親,張生解圍,才寫鶯鶯對張生之情。事後崔母宴請張生以答謝救命之恩,這一段也很有趣,紅娘雲:"小姐今日起得早也。"鶯鶯卻說"若不是驚覺人呵,猶壓著秀衾臥。"我是被人吵醒,所以起這麼早啊。這一段,將鶯鶯急切見到張生,卻又羞於表露出來的.情感刻畫出來。

其他角色如紅娘,崔母,法本,惠民等都是生動形象,個性鮮明,這裡就不具體講了。再來說說金聖嘆的評語,那也是有趣得很,雖說評語過多了一些,但確實評得好,評得妙。"今夜淒涼有四星,他不偢人待怎生!"讀這後一句七字,"悄然廢書而臥者三四日,不茶不飯,不言不語,如石沉海,如火滅盡者,皆此七字勾魂攝魄之氣力也。"說這《西廂記》該當掃地讀之,不得存一點塵於胸中;焚香讀之,期鬼神之通;對雪對花讀之。古人讀書,真是有腔調。

初讀元曲,是李元洛的《元曲之旅》一書,算是啟蒙了,後來又讀了幾本介紹性的讀物,關漢卿的《竇娥冤》是我看的第一部雜劇,寫得也是好,對元曲自由大膽的行文風格很是喜歡。有元一代,文人地位不高,但創作環境倒是自由,因而元曲這一藝術形式非常通俗,在當時應該算作是"流行歌曲"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漢卿的一曲《不伏老》,很有韻律感,個性十足。"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那,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相較於唐詩宋詞這類陽春白雪,更多了幾分下里巴人的暢快!可惜對於"元曲"這一藝術形式,世人知之者甚少,真是可惜!最出名的大概是馬致遠的那首"天淨沙·秋思"了,屬於散曲。記得在歡樂頌裡,有一處便是講奇點與安迪聊元曲,不知看過這部劇的有沒有印象。

全唐詩
全宋詞
李太白全集
樂府詩集
文心雕龍
文選
王右丞集箋註
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