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休閒文學 > 名人簡介 > 中國文學名人 > 陳四益簡介

陳四益簡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神農家尚在

陳四益簡介

作者:陳四益

 遙想隨州久,一直不曾去過。據說那裡有大洪山、桐柏山,風光秀麗,距有名的神農架也不遠。但到了我這把年紀,遊山玩水的興致早已淡薄,單是那崎嶇的山路就使我望而生畏。那麼,何以遙想?多一半,為了那裡據說是神農氏的出生地。

小時學歷史,講到傳說時代的古史,只有關於有巢氏構木為巢,燧人氏鑽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網罟,神農氏教民稼穡。還有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興雲布霧,黃帝發明指南車大敗蚩尤,而黃帝的太太嫘祖又是養蠶治絲第一人等等故事。雖然沒有確鑿的史料,卻也說得熱鬧,聽得有趣,知道先民從洞穴搬到樹上,從生食到知道用火,從漁獵到農耕,從以獸皮樹葉為衣,到養蠶治絲,其間不知經過了幾多艱辛,產生過多少英雄。

年歲稍長,又知道中華民族自稱是炎黃子孫,這“炎黃”二字,說的是炎帝和黃帝。據說這二位本是兄弟,源出一族,分為兩支,一支在北,一支在南。在南的這位炎帝,在有些傳說中,同神農氏合為一人,記在他名下的功績十分偉大。單是“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稼穡,為民療疾這兩項,便功德無量。中國幾千年以農業立國和完全特異的醫學體系,最初都是拜神農之賜了。

據說後來炎帝失德,被黃帝打敗,這失德之事我不大相信,因為它過於像後世勝利了的帝王書寫的歷史,總要把前朝說得不堪,才能證明新朝統治的合理。後世多祀黃帝而冷落了炎帝,也同樣含有對勝利者的恭維和對失敗者的勢利。我比較相信的是炎帝、黃帝是兩大部族,他們都是不斷融合著許多小部族而壯大起來的。率先進入農耕文明的炎帝部族,文明進步了,經濟發展了,但在狩獵生活中培養起來的悍勇善戰精神卻也弱化了。因此,它終於敵不過尚在遊牧、狩獵階段的黃帝部族而中衰,漸漸被同化、融合了。中國歷史上文明落後的部族或民族戰勝文明先進的部族、民族的事件曾屢屢發生,並不是經濟富足的必定是勝利者。不過,文明先進的部族雖然失敗了,但他們先進的文明卻傳承了下來,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

隨州,據說是神農也就是炎帝的誕生地。今年終於到了隨州,住在白雲湖畔,湖光雲影,和遠近的山巒相映生輝,令人心曠神怡。相傳神農誕生的石洞,今天猶在九龍山上,山不高,洞不深,並無太多神奇之處,但我到此仍舊油然而生敬仰之心。從狩獵到農耕,這一步的跨出,大約總要經歷千百年乃至數萬年的進化吧。這樣的社會進化,不會在一代人手中完成,也不會由一個部族獨立完成,更不可能在一個人手中完成。神農或炎帝,當看作是一個集合名詞,是那時十數代、幾十代先民共同勞作的成績。祭祀炎帝,不是對哪一位英雄的崇拜,而是對不畏勞苦、腁手胝足,開闢出中華一方沃土的先民的崇敬與感激之情。

神農家何在?在隨州,亦在中華大地的南、北、東、西——隨州之於地,也如神農之於人,是一個集合的代表。

那天晚上,想到白雲湖,想到九龍山,想到傳說中的神農氏,哼成一詞:

“湖上白雲湖畔柳,水心相印雲心。隨州城外樹森森。神農家尚在?結伴拾階尋。億萬斯年同一瞬,撫碑低首沉吟。不辭勞苦兩相侵。捨身嘗百草,遺惠到如今。”(光明日報2006-11-24)

遠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漢名人
魏晉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