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10篇

有關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10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10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當時由於害怕沒敢承認,但內心十分內疚。後來,“我”用自己攢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並寫了一封道歉信。寬容慈愛的老奶奶同樣以回信的方式把錢還給了我,並用“我為你驕傲”讚揚了“我”的美好品德——誠信。孩子的誠信讓老奶奶感動,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讚。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記敘,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沒有豪言壯語,卻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別強。根據新課標要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特訂了教學目標:

1、會認“封、歉”等9個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12個字。

2、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老奶奶為什麼寫我為你驕傲。

3、懂得做人敢於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領會“我為你驕傲”的意思。

教學難點:

領會“我為你驕傲”的意思

說教法與學法: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後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後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鬆”。教語文,也是教做人。教學時應該緊緊地抓住這個線索,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發現,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學習老奶奶寬巨集博大的胸懷。同時還要以文為載體,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品析、積累、運用詞句。

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匯入,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驕傲”,和學生打招呼。理解“驕傲”的意思,並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師出示課題。聽讀課文,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深入研讀,理解課文

1、教師問:小男孩是怎麼打碎玻璃的,闖禍以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呢?(學生自讀課文,相互交流)

提出一個整體性的能牽動全篇的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又提出了學習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方法、要求走進文字。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學功能,避免了學生盲目的自主學習。

學生彙報第1自然段。教師點撥:你們玩遊戲的時候開心嗎?那麼你能開心的讀一讀嗎?(學生讀,評議後再讀)

教師抓住“……像……又像……“讓學生仿句說話。

學生讀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樣逃跑的心情”。師引導:誰見過兔子逃跑的樣子?(學生模仿)

那你們就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吧!(指名讀,讀的不好,激勵學生再讀。一起讀)

2、師引問:小男孩惹了禍,會怎麼想呢?學生讀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讓學生聯絡生活體會“不自在”的感受。(學生多元的理解)教師指名學生讀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讀,評議後讀,全班讀。

3、師引導:小男孩後來是怎麼做的?學生讀第4自然段,讀後談自己的理解(幾個學生的看法不同),師繼續引導:小男孩還完錢後是什麼心情?你是怎麼感受到的?啟發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讓學生說說小男孩是什麼樣的孩子?

引導:老奶奶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呢?(學生讀5、6自然段。並且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認為老奶奶是什麼樣的人?(學生很活躍,談出各自的看法)

緊扣語言的訓練展開教學活動的。比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態、心理、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練習說話;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情感,練習朗讀;等等,都是為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訓練意識,注重基礎性的把握。

三、總結全文,歸納領悟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老奶奶是寬容的人,小男孩是負責任的人。

四、巧妙拓展,豐富教學

1、你覺得“我”還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彌補這次過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做了錯事,應當怎麼辦?

利用這兩個生活問題,讓學生談更多的生活感受,給他們個性化表達的機會。

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本課起到複述的作用。本文我是抓住小男孩的情感變化進行板書設計,(開心→害怕→不自在→輕鬆),老奶奶、小男孩的性格特徵,為突出直觀性,使知識簡要,集中並體現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共有四篇課文,17課《古詩兩首》和《18雷雨》是對大自然的讚美和自然事物的描述。《最大的“書”》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兩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讓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在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中的“讀讀背背”有一首名為《東西南北》的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同學們對東南西北的方位基本有了解。國小科學《我們在哪裡》一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可以根據太陽來辨認方向。而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1課時就是《認識東南西北》。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教材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觀察生活、辨別方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

我們學校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識字。我們本著“先學後講,以學定教”的原則,做到“三講兩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通過小組交流能以兵教兵的形式學會的不講,結合學段目標,對學生的遺漏點、易錯點、重難點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講解,比如:課文中的四會字“忠”,學生可以通過“加一加”和猜謎語的方法來進行識記,但是,對於課文中的詞語“太陽是忠實的嚮導”不容易理解。在教學時,我請學生說一說如果是早上的太陽,你能辨別方向嗎?傍晚的太陽呢?引導學生體會因為太陽永遠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中午的時候在南邊,按一定的軌跡運轉,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說是忠實的嚮導。再進行填空練習

忠實的()早上在()中午在()傍晚在()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理解了忠實的意思,而且與三年級將要學習的辨認東南西北結合起來,對於方向感進行了滲透。

這是一篇具有科學性的文章,有些辨認方向的方法可能學生會不理解,比如:第5小節“溝渠裡的積雪化得快的那邊是北面”因為按照常識,應該是南面照到的陽光多,積雪化得快。我可以畫簡筆畫突破課文的`重、難點,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溝渠,陽光從南面照過來,由於被溝渠的壁擋住了,陽光先照到溝渠中北面的積雪,所以北面的積雪先化,南面的積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觀的簡筆畫,學生就會一下子理解了。

當然,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辨別方向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也仿照著課文中的小詩來說一說、寫一寫。結合我們是城市孩子的現狀,讓學生再說一說如果在城市裡迷了路怎麼辦?把語文知識與科學知識、生活知識緊密地進行結合,鼓勵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看書多請教多觀察多思考,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文字解讀

《紙船和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20課,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講了小松鼠和小熊因為紙船和風箏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又因為一點點小事而吵架,最後兩人互相體諒,互相寬容,又和好如初。另外本篇文章有兩大特色:首先這是一篇童話色彩濃郁的文章,生動有趣的場景和通俗淺顯的語言易於讓學生走入文字,理解文字。其次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樂”!“祝你幸福”!“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通過對此類語言的學習,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好地溝通。

(二)文章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寫的。從識字五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課文是本組教材中的第四篇課文,通過學生對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的基礎上能更好地與人溝通。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之情。

3、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麼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四)教學重點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鬆、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

教學難點: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麼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二、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令人吃驚,老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生情緒,學會傾聽、學會發現、學會激勵、學會鼓舞、學會組織、學會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據自己獨特的體驗方式建構知識,形成能力,健全人格,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三、說教法和學法

直觀演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談話法。

四、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為學生創設多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美性服務。

五、教學設計

(一)實物匯入,引發學生興趣

1、教師一手拿摺好的紙船,一手拿著風箏:“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師板貼實物紙船和風箏。

2、板書課題:20.紙船和風箏

3、指導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紙船和風箏之間到底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三)讀文識詞,通讀理解

1、學習1—6自然段

(1)自讀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說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師隨機板書:快樂、幸福

(3)指導朗讀“祝你快樂”!“祝你幸福”!當小松鼠和小熊在紙船和風箏上寫上這兩句話的時候,心情會怎樣呢?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嗎?

(4)指名讀,小老師讀,齊讀。

(5)齊讀1—6自然段。

2、學習7—11自然段

(1)自由讀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

(2)指名交流,隨機板書:飄蕩、漂流,分別寫在紙船和風箏的實物下方。

(3)聯絡實物,比較識字“飄、漂”,你是怎麼記這兩個字的?

(4)用“飄蕩、漂流”造句。

(5)指導朗讀,讀出小松鼠和小熊難過得心情。

(6)指名讀,齊讀。

(7)最後他們和好了嗎?他們是怎麼做的?出示:“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指名讀,小組讀。

(8)齊讀7—11自然段。

(四)解決難點,深入理解

1、指名讀11節,既然小熊願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應該很高興,為什麼還要哭呢?而且是高興得哭了,他又在高興什麼,哭什麼呢?

2、讓我們帶著這種複雜的心情,齊讀11節。

3、如果你是小松鼠,現在你會在紙船裡寫點什麼呢?生試寫1到2句話。

4、彙報交流。

5、齊讀課文

(五)鞏固生字詞

1、指導學生把詞卡貼在黑板的大樹上,摘下來領讀、齊讀。 2、開火車讀。 3、指名讀。

(六)指導書寫生字

1、教師範寫。2、小組合作,互相評價。在生字中找你認為寫得好的字,衝它笑一笑,或再高興地讀一遍。

(七)作業

1、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好朋友聽,並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的心意。(把學到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好友聽,這也是對語言運用的絕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會得到同步的發展,給學生創設了語文實踐的機會。)

2、每篇積累

讓學生從本課中找到喜歡的詞句,並記住它。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盛產、茂密、涼棚、五光十色、展開”等詞語的意思。

理解並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間的連線方法——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並能自我體會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2節。

二、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並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間的連線方法——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

2、準確領會第二自然段的詞句,並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葡萄溝是個好地方。這兩點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即文章的第二節。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是由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所決定的。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務的基本途徑是學生自己的讀書實踐。讀可以顯形,讀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課時的閱讀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益知、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

新課程導引的新課堂,其本質特徵在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又是道德主體、審美主體。一句話,他們應當是自主發展、自我構建的主體。而活動是主體存在和發展的方式。離開了自主的、具體的、感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是無法獲得主體地位,也不能發揮主體作用的。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儘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自主選擇作業方式,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現……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教學第一板塊:在匯入新課中走近葡萄溝

學生一:(葡萄溝在新疆。)學生二:(葡萄溝在吐魯番。)學生三:(葡萄溝在新疆吐魯番。)說的都沒錯,哪位同學說的讓大家聽了更明白?

二、教學第二板塊:在初讀課文中走進葡萄溝

過渡:是呀,那裡的葡萄太棒了,那裡的人們太好客了,現在你們最想讀哪一節?(第二節)

1、那好,自己趕快去讀第二節吧,想想你能讀懂些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暢談)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1)你知道這個小節有幾句話嗎?有哪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看看哪幾句是寫夏天的?哪幾句是寫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這時候)這時候指什麼時候啊?自己讀一讀。(秋季)

(2)看看葡萄種在哪兒?學生讀文後,看圖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著山坡開闢的一級一級的農田。)

2、葡萄溝的夏季和秋季,你更喜歡哪個季節?再讀一讀第二小節,自己選擇喜歡的季節,多讀幾遍,邊讀邊想直到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圖畫、電影再停下來,好嗎?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是自主發展、自我構建的主體。但這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教師的顯性(定形的)教學設計與學生主體學習、自主發展的衝突和矛盾。因此,在此我設計了隱性設計,學生喜歡夏季則先學第二句,若學生喜歡先學秋季的,則先學第三四句,以此作為課堂調節手段去調適和引導學生的主體行為。)

你最喜歡什麼時候的景色?

A夏季(你看見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個個”

(學生可能會說枝葉,也可能會說葡萄可以按順序學習)

(1)怎麼樣才算茂密呢?(老師貼幾片葉子,再由學生上前繼續)對,這樣層層疊疊向四面展開的樣子就是茂密。再看圖,理解“茂密”。你能做一個枝葉向四面展開的樣子嗎?

(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場景還原、再現,把教師、教材和學生的心靈之間組在一種相似的和諧振動,才能使學生與所學知識產生共鳴。讓學生自己來貼一貼葉子,用手做一做向四面展開的樣子,將“茂密”二字還原成具體的畫面,形象地理解“茂密”即是表示枝葉層層疊疊,密密麻麻。)

(2)(看到了許許許多的綠葉,像涼棚)看到了多少涼棚,一個兩個還是……看到了幾個涼棚?(一個個)

想象:老師查過資料,夏天那裡天氣太熱,最高溫度達到了49度。悶熱的夏天,新疆的小朋友可在“涼棚”下幹什麼?老人們呢?

一個個涼棚攔住了陽光,給你什麼感覺?能讀出涼爽的感覺嗎?

同桌準備——指名讀

站在這茂密的樹下,你想到了什麼?那茂密的預示著什麼嗎?現在樹葉茂密,以後呢?是啊,秋季的葡萄一定會大豐收的。那麼這一個個涼棚呢?這葉子、這涼棚,帶著一種希望,有著希望之美,你能讀出來嗎?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怎麼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呢?依照教師的講,即逐段地作煩瑣的內容分析,還是讓學生多讀熟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聽懂和讀懂的意義是不大一樣的。我國古代著名的文論家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讓學後反覆地讀,在多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逐步瞭解葡萄枝葉的茂密,感受葡萄溝夏季景色的美麗,更在讀中感悟到秋季葡萄豐收的期待、希望。)

B、到了秋季,葡萄果然豐收了!老師為什麼要用果然?快抬頭看看葡萄架透過茂密的枝葉你從哪兒發現葡萄成熟了!(若學生先說秋季,則如此引導:為什麼喜歡秋季啊?)

(1)唉呀,有幾種顏色啊?這麼多顏色的葡萄你都見過嗎?認識哪種顏色的葡萄?(課件出示)讓孩子認識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葡萄,悟出葡萄顏色的不同。(讀)讀時要引導學生注意這裡一連4個頓號的作用。

(許多葡萄的'品種是我們這些學生所沒有見過的。通過課件,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阻隔,親眼目睹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從沒見過的白葡萄、紫葡萄等。)

(2)這麼多顏色,可以同什麼詞來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可以換嗎?看圖,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在比較中悟出有什麼不同(教師引導學生在詞語中的“光”中發現)(讀)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通過兩幅直觀的圖片,淺顯易懂地理解了“五光十色”與“五顏六色”的區別,讓語言文字訓練不露痕跡。)

(3)“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隻有兩串啊?(讀)

比較:

{葡萄一串一串掛在綠葉底下}

{葡萄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

這葡萄串兒這麼大,數量這麼多,顏色這麼多,種類這麼多,而且水靈靈的,再看看,像什麼呀?(一個個瑪瑙)(一顆顆寶石)(一顆顆珍珠)(一顆顆明珠)晶瑩剔透,真是美麗極了!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板書:五光十色,讓學生帶著感受反覆朗讀)

3、往下讀,你還能讀懂什麼?(老鄉的熱情)哪裡看出老鄉的熱情呀?

(孩子喜歡錶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這不僅是因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戲劇形式,而且有角色效應的作用。當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個國小生為“他角色”——維吾爾人老鄉,那種新異、好奇心,使孩子激動不已。)

4、朗讀

多麼熱情好客的老鄉,趕快誇誇老鄉吧(帶著感受讀課文)

三、教學第三板塊:在朗讀中讚美葡萄溝同時理解構段方式

葡萄溝盛產水果,景色美麗,老鄉熱情好客,千言萬語化做一句話: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捧起書來,老師和大家分句子讀第兩節,再一次讚美讚美那裡的葡萄,那裡的老鄉,怎麼樣?

趁熱打鐵,圍繞本課教學重點,我設計既有準對性又有開放性遷移模仿作業,並讓學生自主選擇一題來先說後寫,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鍊了學習能力。

我們家鄉—象山出產的水果可多了,五月有,六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成熟了。

陽春三月

夏天

秋高氣爽的時候。要是這時候您到我的家鄉——象山來,我。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第一部分 說教材

《最愛的水果》是低段的習作訓練課。本課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運用普通話,按一定的順序,說說這些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並能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和想象力完成寫話。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習作的重點是抓住事物的特點具體描寫。我們團隊認為把這一訓練完成好,可以使學生通過有目的地觀察,加深對生活中水果的認識;也能為今後進行狀物描寫提供觀察、說話的依據。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我任教班的學生表達能力差,不善於與人交際這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緻地理解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味道,增加對水果的認識,培養細緻觀察的習慣和能力;

2、培養說寫,準確生動地描述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味道,培養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第二部分 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解決教與學問題的橋樑和媒介則完成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本節課合理運用快樂教學法,以多媒體演示,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學生語言的興趣,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口語交際的潛能並鍛鍊學生的寫話能力。本節課主要採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指導觀察法。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寫作的基礎。本節課,教師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他們從形狀、顏色等方面抓住特點細緻地觀察水果。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這節課優美,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3、鼓勵欣賞法。在小組中、在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習作的信心。

(二)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問、評、議等口語交際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交際課的特殊性,我堅持“聽”“說”“評”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說”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部分 說教學過程

這是一節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口語交際的習作課。這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裡說話,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為此,杜老師根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程度為本課設計了四個教學活動場面。

“看水果”:出示水果圖片,這是創設生活情景,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先讓學生看一看有哪些水果?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說水果”可分為說詞語和說句子兩部分。

說詞語以蘋果為例從顏色、樣子、形狀等角度找出適當的形容詞,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幫助總結,悄然無聲地將觀察的要求傳遞給學生。然後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形容水果,調動學生的說話積極性。學生還可以說說課堂外的水果,聯絡生活實際,通過描述呈現水果的形象。

說句子通過猜一猜、學一學兩種形式使學生在描述水果外貌的基礎上還加上了些許生活認知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儘量把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味道描述完整、準確、生動,注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句子說的更美更有趣。

“寫水果”:教師特意安排了水果展銷會這樣一個情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自由選擇一種水果進行寫話創作。寫作氛圍輕鬆有趣體現了課堂的自主和以人為本的關懷。

“品習作”: 教師通過精評細改、互評互改、分享佳作三的環節讓學生逐步嘗試“品文”,以鼓勵激進的評價語,表揚範詞、範句、範文,培養孩子們對寫作的信心,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興趣,鼓勵孩子們多寫作多創作。

第四部分 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直接將本次習作要抓住的三個方面形狀、顏色和味道展示給學生足以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特點

《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第五單元教材就是圍繞著“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其中第21課《從現在開始》是一篇富有童趣、情節生動且富有濃郁現代氣息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接替獅子輪流做“萬獸之王”,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十分尊重動物們的個性,它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最後成為“萬獸之王”。故事告訴學生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理論指導

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提倡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確實,童話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質,美好的情境······引導學生讀這些故事,就會煥發起對“美”的嚮往。低年級的孩子,心靈那麼純潔、美好,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美好保持下去,發展起來。

三、教學目標

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裡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好課文,讀出角色的個性特點,並從中積累語言,我定下了三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

2、指導書寫生字“直、期”。

3、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要和別人和諧相處。

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

學習難點: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四、教學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針對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 激發談話,複習匯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一直認為在上課後的匯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成功。匯入的巧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亢奮狀態,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進入,就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堂課的程序。原本我就只是很簡單“昨天我們學習了第21課《從現在開始》……”然後就出示上節課學習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一直感覺這太沒情趣了,也沒有新意,學生的興趣一定激發不起來。於是,我就想到把課文內容融入我的談話,從而使匯入時能夠童趣一點。

第二步朗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老師也不可能幫助學生來對人物進行分析,那麼,如何使學生投入角色,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呢?於是在整堂課的預設中我很強調朗讀,並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男女生對讀,等等,並結合老師及時的點評反饋,讓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讓他們逐漸的讀出貓頭鷹的狂妄,袋鼠的無知,小動物的無奈和最後大家為小猴子的熱烈歡呼。在反覆的朗讀中,讓學生學會感悟課文內容,學會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讀中逐漸領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

第三步想象說話。

當我研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發現這篇課文有很多的空白點,例如大家聽了貓頭鷹的話後都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會議論些什麼呢?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叫苦連天,哪些動物會叫苦連天?他們會怎麼叫?“小猴子話音剛落,大家都歡呼起來。”大家會歡呼些什麼?這些空白點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說話,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第四步正確指導書寫。

崔巒老師曾說過:年級的語文課,每節課都應該讓孩子寫寫字,隨著年級的升高,還要寫寫詞語。《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那麼在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看看字形,說一說這兩個字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同學的提醒下,學生的警惕性會更強,學生自己也記得該呢感牢一些;然後老師認真板書示範,向學生講明書寫的要求,使學生了解書寫規範的重要性;接著再讓學生自己描一描寫一寫;最後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評價學生認真書寫的生字,在這個環節,我沒有一定要先拿上來,而是徵求了學生的意見,“願意展示給大家看的請你拿上來”,我想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自己的字被人數落得一文不值,那是何等的尷尬。今天,陸斌偉有幾個寫得是有點不好,同學們一提出來,我發現他也有點不好意思,於是我的那句“在同學們的提醒下,你一定能寫得更棒的。”就是在為他挽回點面子,在批改他的書寫時他已經改好了,寫得那麼認真。這樣,學生在練習寫字時,就能把字寫正確,寫端正。

五、課後反思。

一直以來總覺得要上好一堂語文課真的很難,在課堂上所生成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總有那麼多和自己預設的差了好多好多,而自己的水平真的好有限,總不能將生成的東西變得精彩。

1、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首先說到了袋鼠,因為做課件時沒有考慮周全,所以只能把他說的晾在一邊了,雖然我知道這樣做是非常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但是對於出現和自己的預設不相吻合的情況時,我總是那麼緊張,所以更談不上教育機智了。

2、應該說本課的想象說話訓練是最大的亮點,但是卻成我最失敗的一筆,學生的想象真的非常一般,但是在平常的課堂中,學生應該行的。也許是我太高估了這些學生了,也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於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太瞭解。但是想想看還是自己想得不夠周到,應該在備課時想到學生這個方面的,然後想好對付的法子。因此說自己在引導方面做得得非常不夠,如果自己能繼續引導下去的話也許還會好一點。那時我一直在想時間要來不及了,趕快趕快吧!說到底還是自己的經驗不足造成的,總離不開自己的預設。

3、整堂課中朗讀的還是挺多的,可是朗讀卻還沒有真正到位,例如在讀貓頭鷹那一段時,學生的“神氣”還沒讀到位,此時最需要的應該是老師的範讀,但是說實在話,我自己也沒有這個自信將它讀好,說到底老師還沒有放開,所以學生也就放不開了,像大家歡呼起來那裡一樣,學生也根本沒有放開,說到那兒,老師如果先歡呼一下,結果一定大不一樣。

4、自己真的很粗心,整個課件中做錯了那麼多地方,原本是為教學服務的,卻變得那麼不和諧。

總之,課上下來,真的有很多很多的遺憾,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蝸牛的獎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四冊第七課的內容。本課是一篇寓言,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課文語言淺顯,但描寫傳神精妙,故事性強,充滿童趣,適合兒童閱讀。教材圖文並茂,兩幅插圖中蝸牛的樣子和神情形成鮮明的對比,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有利於引發學生對寓意的感悟。

根據課文的容量,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時間3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為初讀感知階段,落實識字教學目標,大體感知課文大意,疏通閱讀障礙,激發閱讀期待,為第二課時的深入探究做好知識和情感的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本課是該冊教材第二組課文的第三篇。本組課文為教材的“哲理篇”,意在讓學生讀中領悟一些人生哲理。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以及第一課時的實際學習狀態,我確定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這一教學目標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於一體。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內涵的方法,又是學生語文學習應該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既是學習本課的顯性知識目標,又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的要求。

同樣,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課的價值資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畢竟二年級學生,雖然通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領悟了發現文字背後蘊意的方法,但他們的整體語文素養決定了他們可能更多地關注於課文的形象,課文的情節,而忽視文字的內涵,忽視形象的寓意。因此,這一點也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因此,本課教學教師力圖實現“平等中的首席”的課堂角色,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討論文字,感情朗讀,領悟寓意。

四、說教學程式

(一)、直接匯入: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蝸牛的'獎盃》,書空課題,齊讀課題。注意生字“獎”,讀課題不要拖長音。直接明瞭。

(二)檢查字詞:檢測上節課學習的如何,與第一課時形成銜接。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蝸牛飛翔的快樂。

探究以前的蝸牛的樣子,學生的閱讀期待形成以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讀、看圖和感情朗讀中,體會蝸牛自由飛翔的快樂,配合課文思路,為後續閱讀建立線索,為感知寓意埋下伏筆。

(四)通過現在蝸牛與過去蝸牛的對比,讓學生產生疑問:蝸牛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感知寓意。

1、學習第二自然段: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學習“蝸牛參加飛行比賽獲得冠軍”部分。通過展現課件:飛行比賽場景,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字語言的咀嚼,體會蝸牛的心情,既是學習方法的滲透,也是理解課文的必須。

2、學習第三自然段(重點段):感知了蝸牛自由飛翔和奪冠的快樂,它是怎樣做的呢?圍繞重點句子:“它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盃裡,生怕被別人偷了去。”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感受蝸牛得意洋洋後的行為,為討論它的炫耀奠定基礎。揹著獎盃,蝸牛還能飛得起來嗎?為什麼?使學生在咀嚼語言的過程中,形成文字的立體感知,蝸牛因驕傲而固步自封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整段,讀出蝸牛的得意洋洋和揹著獎盃沉重的語氣。語感的培養和情感的滲透融為一體,課堂教學的容量也因此顯得豐滿。

3、學習第四自然段:基於豐滿的文字形象,再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蝸牛最終變成了什麼樣?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顯而易見,文字的寓意也呼之欲出。

(四)、拓展說話,加深感悟

通過全文的探究、討論和朗讀,學生的情感之弓已弦滿欲斷,此時鼓勵學生:“你想對蝸牛說些什麼?”在說話練習和交流中,使學生的認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體驗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結合低年級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現狀,以讀為主線,以建構形象為渠道,以價值批判為手段,努力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努力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是一首描寫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謠,不如說是四幅季節圖。而圖畫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因而,本課教學設計以賞圖、看圖、說圖、畫圖為主體思路,引領學生在圖畫中識字,在圖畫中學詞,在圖畫中朗讀,在圖畫中瞭解文章內容。《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篇課文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應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語文能力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應著眼於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中教師要設定很多環節來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聽說讀寫的能力,特別愛幻想,但識字量還不夠多,語言積累剛剛起步,理解能力還很弱,所以聯絡生活實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美文美讀、是他們學習這課的主要成長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瞭解農民在不同的季節裡的農事活動,體會農民的辛苦和快樂。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農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勞動的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靜與辛勞,熱愛生活。

(四)教學重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重在識字和閱讀,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瞭解農民在四個季節裡的主要農事活動。

3、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教學課時:第1課時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設定,以唱背匯入,激發興趣法”——激發情感,引起興趣。

“多元識字法”——隨文識字,自主識字。

“讀悟法”——以讀代講,讀中促悟。願意表現自己,是兒童的共同特徵。因此,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用集體讀,分組讀,男女生賽讀,老師引讀等多種方式來朗讀兒歌,達到了情感朗讀的效果,也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四個季節的變化,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

“展開想象,拓展思維法”——激發想象力,鍛鍊口語表達。“培養低年級學生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

“媒體輔助法”——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視訊、音訊有效輔助教學,使教學活動多樣化。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誦讀匯入

通過課前展示吟誦四季古詩“唱一唱”,“背一背”激發學生興趣。在欣賞田家四季圖片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體,併為後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這個環節以學生小組學習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把學習還給孩子,小組交流彙報注重學生自信展示的培養,以讓學生愛課堂愛學習為最終目標精心設計學習任務,提供學習策略步驟,為起步階段的小組學習活動給出明確的指引。如讀課文時給出的學習活動步驟為:先自己大聲讀一遍課文,標出小節和句子序號;在組內輪流讀課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組長做好展示準備;全部完成後,拍手坐好,組長舉牌。在學生字的小組學習環節中給出的學習活動步驟為:和小夥伴一起圈畫出第一、二小節要認和要寫的生字後,請組長檢查;組長帶領組員學習生字。全部完成後,拍手坐好,組長舉牌。這樣使剛進行小組學習活動的孩子能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怎麼學。在課堂教學中,孩子能有目的地完成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學習中的自主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檢測導結,愛讀兒歌

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為手段,最終都要落實到讓孩子愛讀書愛學習會學習為最終目標。識字部分跟隨識字教學檢測寫字成果,讀課文檢測為學生讀出兒歌的節奏。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篇閱讀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朗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並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生動教材。

二、說學情

1、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

三、說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中受到啟發。

⑵知道什麼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興趣。

2、能力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能比較認真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行為。

3、情感目標:

⑴感受動手做的樂趣,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⑵喚起學生善於思考、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確立重點:

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瞭解科學家的真正目的,並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上述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結合新課標理念與學生心理及認知特點。我採用了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去體驗、思考、領悟,並啟動師評、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1、情境匯入,設身體驗

2、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3、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4、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5、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設身體驗

《動手做做看》既是課題,又是文章主題,我便順水推舟如下匯入:“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請大家先來動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如此直截了當,一語雙關,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接著,我以“偷樑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著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著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於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情境之後,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夥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麼?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裡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還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箇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於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著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並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專案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

(四)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這一程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1.收集背誦科學家的名言;

2.閱讀故事《小馬過河》、《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和其他科學家故事;

3.動手做做自己曾經猜想而未經證實的小實驗。

六、說板書

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於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13、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生氣→→哄騙→→動手做了做。

伊琳娜:笑了→→不是哄騙→→明白一個道理。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1.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童話,文字淺顯,內容生動,十分適合學生閱讀。本課描寫了一隻波斯貓,從來不知道快樂是什麼滋味,於是決定去問問人家。他去問了燕子、蜜蜂、小花貓,結果還是沒有找到快樂。課文通過波斯貓和燕子、蜜蜂和小花貓的對話,告訴小朋友只有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獲得快樂。

本文共有9個生字,在字音要注意讀準前後鼻音,“綿”要讀準在生字和詞語中不同的讀音;這9個字字形上並不複雜對學生來講,不難掌握。要書寫的四個字在字形結構上也較為簡單,三個左右結構的字要學生能擺好左右部分所佔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個獨體字要學生注意在橫、豎中線上明顯位置的關鍵筆畫。

2.說學情

學生已進入二年級上的學習階段,已有了一定的識字量, 也有了初步的語文閱讀能力。對於生字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教學中,老師可以分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了,有些生字放手讓學生自學,而不必個個生字面面俱到,要各有側重點。

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有趣生動的童話故事,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閱讀興趣,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地閱讀,在閱讀中促進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並悟出其中的道理。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及說明]部分。

目標之一知識點的落實。課文中的“綿、炸、夾”三個生字在字音上容易出錯,要重點給予指導,特別是 “綿”字在“軟綿綿”中的發音——第一聲,讀生字時是第二聲,學習時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讀讓學生讀準字音。注意讀準“溫、糖、整、嘆”等字的前、後鼻音,不斷鞏固拼音的學習。在書寫方面,描摹四個生字“決、溫、夾、嘆”,並明確三個左右結構的字要擺好左右部分所佔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個獨體字要學生注意在橫、豎中線上明顯位置的關鍵筆畫。課堂上,老師在強調正確書寫姿勢的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地書寫,先描,後寫。老師要提醒學生把字寫端正、勻稱。

目標之二是朗讀能力點的落實。現在學生已經明確了對課文朗讀的要求首先是做到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這一課中,要求學生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嘗試讀出燕子、蜜蜂、小花貓和波斯貓的不同語氣,體會它們各自的感情。

目標之三是情感目標與語言活動結合的落實。通過“想想如何勸說波斯貓,讓它變得快樂”這一說話訓練,使品德教育與語言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快樂的道理。

4.說教法與學法

在課堂中,教師擔當多種角色,而在學生的眼裡首先應該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這兩者的關係決定著整個教學。教法與學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課時裡,確定的方法是:由扶到放,主動學習,體驗感悟,師生同樂。

生字教學採用多種的教學手段,有體驗、動作演示,音近字比較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與能力。

朗讀教學則注重學生的感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感悟來讀出不同的語氣。朗讀形式多樣,有教師範讀、引讀,學生同桌讀,請好朋友讀,男女生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感受讀朗讀的快樂。

5.說實施

根據教學設計,將教學分為四個環節在課堂中實施。

A啟發談話匯入新課。“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課的開頭,通過媒體出示波斯貓的可愛照片,用直觀演示法讓學生認識波斯貓,瞭解波斯貓的.特點,對波斯貓充滿喜愛之情。接著教師用“可是,這隻波斯貓感到生活中沒有快樂,那是怎麼一回事”過渡句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課文的學習埋下伏筆。

B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以後,我就讓學生自主讀,“披文入情”領略的語言美。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閱讀“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讓學生聽同學朗讀課文,同時提出要求:邊聽邊思考填空,這樣能養成一邊仔細聽一邊思考的習慣,並對課文內容椰油一個整體的瞭解。

C再讀課文理解內容指導朗讀。在這個環節中,分兩步走。第一步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2—4小節,先自讀課文相關小節,根據要求劃出主要句子,抓住關鍵詞語理解意思,用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讀句子。在學生掌握了這個學法後,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在小組裡學習5—10 小節,讀懂課文。這樣的教學活動,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通過自己的活動達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教法上 “引導”、“啟發”上下功夫,施教主動,貴在引導,妙在開竅。

D展開想象拓展練習。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後,我就啟發學生想像:“波斯貓聽了你們的話後,會怎麼想?怎麼做?最後它到底有沒有找到快樂呢”?請小朋友續編故事,我們來一個“小小故事會”。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思品學科的聯絡。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