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日記 > 關於蝸牛日記集錦四篇

關於蝸牛日記集錦四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一天終於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蝸牛日記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蝸牛日記集錦四篇

蝸牛日記 篇1

20xx年9月9日 星期三 陰

用盡最後的力氣開啟門鎖,門剛推開,我就倒在了沙發上,心裡搜尋著所有能抱怨的句子:無情、冷血的電動車呀,你為什麼偏偏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啊?

下午,媽媽接我放學,可是車子才騎到半路,便傳來一陣提示鈴:嘀嘀嘀!過了幾分鐘,它又叫起來,老媽一看,都露出“啊哦”的表情。哎喲,我的老天爺!才剩1格!我一看車速越來越慢,從一頭跑得飛快的馬,轉眼便成了一隻蝸牛。我見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媽媽轉過頭笑著對我說:“不著急,今天我們騎蝸牛回家。”

老媽的話,讓我哭笑不得,就這樣挪,猴年馬月才能到家呀。我們雙腳點地,猛地一蹬,車向前了一步,我越用力,它叫得越大聲,哎,感覺我美好的一天毀了。

蹬著蹬著,腳給蹬麻了,沒辦法,只好下來一會兒推一會兒蹬。可屋漏偏逢連夜雨,陡路、紅綠燈都成了我和老媽回家的障礙。路人看見我們這樣子,紛紛投來同情的目光。後來,我和老媽實在沒力氣了,只好打電話求助。忙活了一陣,才把電動車這尊大佛“搬”走了。原本10分鐘的路程,卻被我們推遲了整整半小時!

電動車呀,你別的時候沒電不行嗎?幹嘛偏偏在這時候停電。下次,你可別再掉鏈子了。

蝸牛日記 篇2

10月14日,我們家多了一隻可愛的蝸牛,那是我從林度那裡拿過來的。它的殼是貝殼形的,難怪它屬於貝殼類。它的腹部有粘性。它有2對觸角,2隻眼睛,1只小嘴。別看它的嘴巴只有1粒小米那麼大,裡面的牙齒就有256萬顆,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這隻蝸牛在爬行時像橫“9”,在睡眠時像個“0”。

蝸牛最喜歡吃的食物是菜葉。它先用“銼刀”把菜葉磨碎,再吃下去。蝸牛一般在傍晚吃食。

有一天,我去觀察蝸牛。可是,蝸牛找不到了!我急忙去叫來媽媽,我倆一起找,可還是沒找到。正在這個緊急時刻,媽媽翻開菜葉,發現蝸牛在菜葉的.角落裡。我便又開始觀察蝸牛了。

在觀察蝸牛的“路程”中,我寫了一篇科學觀察日記。科學老師徐老師看了這日記,表揚了我,還在日記上加了一顆“☆”。

蝸牛真可愛呀!養蝸牛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呀!

蝸牛日記 篇3

金秋時節,桂花飄香;草兒枯黃了;秋菊怒放,紫紅的、淡黃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們在上科學課,Miss吳說:下課你們去抓蝸牛來飼養。耶!我高興地叫了起來。我想:這麼幹燥的天氣,會有蝸牛嗎?蝸牛是喜歡陰涼、潮溼的`地帶的呀!

下課了,侯xx、我、我們這幫飛快地湧了出去,這邊找一找,那邊找一找,還是沒找到。我們恨不得插上翅膀去尋找蝸牛。我們來到食堂前的草地上,雪松蒼翠,小草密密麻麻,心想:蝸牛保證躲在這兒。我趕緊東張張,西望望,可邊蝸牛的影子都沒有。我們又蹲下身子,伸出小手,輕輕地撥開小草,揀掉落葉,希望蝸牛就在眼前。可蝸牛卻跟著我玩起捉迷藏,躲著不見人,我說:平時到處可見蝸牛,現在都幹嘛去了?是不是這不夠潮溼,蝸牛搬家了?於是我們換了一個地方,來到教師餐廳旁邊的草地。那兒雜草茂盛,十分陰涼,我心想:這裡應該有蝸牛的。我把草翻開,除了沙,還是沙,什麼昆蟲都沒有。我遺憾地低下了頭,自言自語地說:哪裡才有蝸牛啊?我一看,這可一點也不潮溼,才不會有蝸牛呢!我只好空著盒子回到教室。今天沒找到,打算第二天再找。第二天下起雨來,我們興沖沖地跑了出去,沈xx抓了一隻很罕見的蝸牛,Miss吳說:貝殼逆時針轉的在中國超級少的。那個蝸牛而且十分大。我們看了一下,細細的觸角,眼睛長在頂端,怎麼沒有鼻子?好奇怪呀!蝸牛有4只觸角,還有腹足呢!蝸牛行動十分慢,過半年左右,差不多一千米也爬不到呢!嘴巴只有一根針尖那麼小呢!卻有26000顆牙齒呢!舌頭叫齒舌,像個小銼板。

沈xx把蝸牛養在塑料杯裡,鋪上一層層粗粗的溼沙,再鋪上幾片樹葉,對於蝸牛來說,已經是五星級賓館了。這樣可以讓小蝸牛舒舒服服地睡大覺了。哈,哈。

蝸牛日記 篇4

科學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作業,叫我們全班同學帶幾隻蝸牛到學校。因為下個星期四科學課上有用。

星期六晚上,爸爸媽媽下班後帶我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已經八點鐘了,我們下了車。我抬頭仰望天空,今晚的星星月亮都躲在雲朵後面跟我們捉迷藏似的,到處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於是,媽媽給了我一支手電筒。我拿著手電筒叫叔叔陪我一起去捉蝸牛。叔叔帶我去了奶奶的菜園。菜園裡真熱鬧,一群小青蛙在呱呱地唱歌。我們找了一會兒,終於找到了三隻蝸牛,收穫真不少啊!我要帶回家好好地觀察一下,是不是跟我讀過的.《蝸牛的日記》裡寫得那樣有趣。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