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終身成長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1

通過終身成長的學習,讓我們認識到成長是孕育一個成長性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的養成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需要全社會的不斷薰陶,而不僅僅是個人,企業也是需要這種思維模式來保障自身的成長。

人是該終身成長,終身學習的,學無止境,做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它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他肯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兩種思維模式都是有的,但是某一個人某種思維模式佔主導也是可能的或者是很普遍的。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自卑,不停的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等特質。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培養,人與人的差別微乎其微,擁有反脆弱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去除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為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有沒有發現有我們的人有的能很快的學習和改變,而有的人則很難呢?這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態開放,思想靈活,有的則是心態封閉,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識,這就是一種思維模式。在工作時我們的思維模式也要以成長性思維模式考慮問題。固定性思維只會沿用別人的經驗,無法提高自己的維修技能。

我們用成長性思維考慮問題,可以發現裝置問題的.多面性,維修裝置時就能多考慮裝置出現的問題,是如何發生的,發生問題時出現的前兆,如何去解決問題。

人有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自我發現,自我成長,所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在學習中自我發現、在學習中自我成長,只有我們作為企業的一員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給好的發展提供動力。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2

特別感謝敘事者推薦閱讀《終身成長》這本書,書中很多觀點值得我們深思,也能對我們產生有利的影響。該書通過許多例項清楚地講述了一定的道理,也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其中,讓我記憶深刻、感觸良多的內容是思維模式和對學生的表揚方式。

首先,書中提到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不同,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和才能都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這種思維模式的人非常關注自己是否聰明,他們認為只有沒有天賦的人才需要努力,而擁有天賦的人無需努力就可以成功。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往往不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他們怕付出努力也沒有成功,就沒有什麼藉口了,只能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不會特別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其實,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和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動機理論中的“避免失敗者”類似,只願意從事特別簡單或者特別困難的事情,簡單的事情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而特別難的事情失敗了也不是自己的問題。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也是可以改變的,哪怕沒有天賦也可以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成長型思維的人更願意接受挑戰性的任務,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可以在相關行動中讓自己得到提升。

其實,思維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獲得更多的成長。

其次,書中通過許多案例提到了對學生的努力進行表揚所產生的良好效果,倡導我們表揚學生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要這樣,親愛的’,她對他說,將他的臉捧在手裡,‘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不可能只是坐在椅子上等著變聰明,我保證,你只要去做,你就會有所成就。我是不會讓你失敗的’。”這是一名老師對一個孩子說的話,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有一些震撼,我們對待學生如果真的能做到如此,學生又將會是什麼樣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和後期的探索。

《終身成長》一書帶給我很多思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遇見!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3

敘事者五月共讀書《終身成長》,懷著敬畏的心情讀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發現自己是深陷固定思維之中了。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它們體現了人在應對成功和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敗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有這樣的認知時,自身便會刻意迴避困難,只挑選相對較為簡單容易的事情做,同時害怕被評價,缺乏自信。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認為能力主要是通過後天培養的,他們不畏失敗,認為失敗只是自我成長獲取經驗的一種方式,故而,這類人不但不畏挑戰,反而會熱情擁抱挑戰,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在評價中學習、進步,他們更注重如何激發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對照兩種思維模式反思自己,發現自己是較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害怕失敗,迴避失敗,一旦失敗,便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時也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怕別人說自己失敗,怕別人看見自己的失敗,自己更是不敢面對失敗。《終身成長》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改變。既然已經清楚自己的情緒來源,就要學會“自救”,那就是學會培養成長型思維。

最近發生的評蒙陽名師一事使我很好的明白了成長性思維對自己成長的意義。學校名額少,要評的人多,我總覺得自己這能力,和他們沒得拼,自己肯定評不上,要不以後再評吧,這次就算了。固定思維模式讓我退縮。可有時候自己也想,自己在學校成績也是不錯的,應該要試一試,說不定就能評得上了,成長性思維模式讓我努力去試試。是什麼導致我有放棄評選的想法?主要是自我懷疑、否定的固定思維模式使得自己當時差點放棄這一次機會。其實這也是在自我教育,告誡自己應該要接受挑戰,不放棄,即便受挫,亦可以捲土再來。每日自省,告訴自己,再難的事,踏步去做,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失敗,失敗了還可以從中得到經驗,為下次的勝利增添籌碼。那麼,自己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每天勤勤懇懇的人那麼多,可真正做出成績的人卻寥寥可數。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於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維層面上,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於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時,不是先入為主地認定自己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給自己貼標籤,不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喪,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為此奮鬥。”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維會漸漸讓位於成長型思維,思及此,內心激動澎湃,相信信念指導行為,行為衍生結果。《終身成長》,終生受益!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4

古人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可這句話似乎一直無我無緣。書,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對於書我很少有過懷疑。可偏偏是這本《終身成長》讓我品嚐了一回懷疑的滋味。

書中說到”無論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怎麼樣,你總是可以大幅改變它;無論你是哪一種人,你總是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既定型別。”對此,我深表懷疑。我本愚鈍,性格內向,一度自卑,缺乏自信,這是天生的本我,難道還可以改變嗎?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不愧是傑出的心理學家,她竟然提前預測到了會有一批像我這樣不易改變的讀者,因此她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向讀者娓娓道來,她的話語像輕柔和煦的春風不斷從我耳畔吹過。終於在第78頁,當我看到“有一些老師宣揚並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們注重的理念是: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拓展。一年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後進組和優秀組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自此,我的想法被春風化雨般的卡羅爾·德韋克改變了,我對成長型思維感興趣起來,並且開始相信她。

一、改變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同樣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方法和結果會有很大差異。有的同學死記硬背,像吸塵器一樣,如果學得不好,就會自己得出結論,認為這科並不適合我;而有的同學完全掌控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動力,他們會尋找潛在的規律,不斷重新審視自己的錯誤,讓自己保持學習的動力,即使他們認為課程無聊也不會讓自己的動力消失。原來,前者屬於固定型思維,後者屬於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模式會將人們變成不愛學習、不願努力、怨天尤人的人;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帶領你走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且作者堅信地告訴我們: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查爾斯·裡德說過: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我想成長型思維應該就屬於查爾斯·裡德所說的的播種一種思想吧。其實,每個人都是同時具備雙重思維模式的,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個長途旅程,需要經過接受自己、觀察自我、命名困難,自我教育,制定計劃等過程。

當你成為一個成長型思維方式的人以後,你會驚喜地發現別人變得願意幫助和支援你了,你想去改變他人的行為,結果他人的行為還真的因你而改變了。

二、運用

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改變自己的思維,而且要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運用集體的力量,進行有效地聽說,改變也會奇蹟般地發生在孩子身上。

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我們都要積極發現他的努力和進步,並表達出來。還記得我們班的小碩嗎,那個疫情期間不上網課也不寫作業甚至還說上學沒意思的他,自從開學被大家推選為組長之後就像變了人似的。我肯定了他作為組長的積極帶頭作用,後來他總是第一個找我背書,而且背誦的流利度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平時上課時也是積極舉手發言。這次期會考試取得了96分的好成績,得到我們全體師生的鼓勵,成了組長和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他的笑容百般燦爛,全然不見假期中沉默的影子,我想這也許是因為,碩是個大方外向、樂於助人、喜歡錶現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定喜歡在班級中學習,不喜歡獨自一人在家上網課。

我們班的文,是個家庭破裂的男生,也是個沉默的後進生,平時上課時總愛做小動作,常把文具拿在手裡玩耍。一天早讀課上,我檢查孩子們背書,只見文手中拿著一卷衛生紙不停地卷,卷好的白白的衛生紙中彷佛還透出淡淡的黃色,我這才注意到原來他不舒服吐了。我趕緊走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說:“是不是吃涼東西了,要不要去衛生間?要不要去醫院?”他說:“老師,我不想吐了。”我讓他出去把衛生紙扔在垃圾桶,回來後我看見周圍的幾個同學又給他衛生紙,後來他也沒吐,一直安靜地坐著看書,沒有小動作。我當眾表揚了他:“這節課,我發現文同學,雖然身體不舒服,可堅持了一節課,這種精神是可貴的,也是難得的,我還發現周圍同學送他衛生紙,我想文同學也會感覺到大家的關愛,他身體雖然難受,但心理一定是溫暖的。”難受的文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成長型思維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瞭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有意識地做出調整,會更有把握獲得並保持成功,會讓改變發生。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5

《終身成長》一書中,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將思維模式分成了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特點

1。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

2。認為天賦不夠的話,努力就是沒用的。

3。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感覺自己被否定。

4。因為害怕犯錯,所以更願意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特點

1。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進行培養的。

2。認為努力是有用的,可以讓人更具備才能。

3。會享受努力進步的過程。

4。遇到挫折時會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5。不害怕犯錯,願意嘗試挑戰新的`領域。

《終身成長》兩種思維模式的特點如上所示,對照自己,我的思維模式多為固定型。在這種模式下,它會阻礙我的成長,不利於我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我將對此加以深深反思,從日常的行為習慣上,刻意練習,逐漸將固定型轉化為成長型思維模式。我深信:好的思想產生好的行為,好的行為形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養成好的結果,好的結果將完善人生,最大化實現自我價值。

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具體表現

在我努力完成一件事的時候,發現別人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我的反應是:你不夠有天賦,努力是沒用的。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別人一句批評的話,我的反應是:你在這方面做不好的,別再掙扎了。當我想在一些挑戰新領域的時候,我的反應是:你還是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吧,不要做一些無謂的嘗試了。

因為此種思維的導向,我成長到現在,卻發現距離自己的目標還是很遠,發展速度很慢。結合《終身成長》中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打破了我以往的思維定式,仔細對照我的日常,跳出思維的圍牆,我將具體落實到如下生活習慣中,明確我的目標,開拓思維,打破常規,挑戰自己,改變自己,突破自己,尋求進步。

首先,堅持去做一件事,我將每天堅持看書一小時。我從小就不喜歡看書,一看課本和文學類的書籍就瞌睡,偶爾嘗試去看一些書,但總是堅持不下來,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看,果然還是天生不適合讀書。其實,是因為內心不夠安定,外界干擾太大,注意力不集中,對書籍的背景不瞭解,導致沒有興趣,過於浮躁,加之太多網路干擾,所以才沒有堅持下來。接下來我將每天用一小時,從精心選書,再到排除讀書以外的其他干擾,選擇讀書環境,讀書前解決掉吃飯、喝水、上廁所等一系列基本需求,坐在桌前,拿起書、筆、本開始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每天睡前我只需檢查我今天的讀書時長是否滿一小時即可。

其次,克服拖延。以前我一直是一個拖延症患者,幹什麼事都要拖到最後期限,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耗費了內力,而且本可以做好的事最終也是潦草完成。讀完本書之後,又讓我有了自信,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執行,我就一定可以克服拖延。我將每天開始工作前,提前進入工作狀態,將工作任務按照輕重緩急排序,自己設定最後期限,積極主動溝通並執行,有效率的完成。工作結束回家前,寫好日報,對今日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了更好的覆盤並執行。

最後,改變自己的心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不給未來設限,不被過去定義,要把握好今天。今天是未來最年輕的一天,我要從現在起,調整心態,積極主動,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一個新習慣替代一箇舊習慣,實現這個近期目標。長此以往,一個個舊習慣被替代,我將成就全新的自己。我相信,站在這年輕的戰場,我將帶著我的勇氣、純粹、刻苦進行自我革新,我的未來我做主!永不止步,永不放棄。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6

五月,跟隨讀書團隊一起共讀了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書中提到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每個人都是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的混合體。對固定型思維模式,不必感到羞愧。我們首先得承認它、面對它、接受它。無論任何時候你遇到任何困難都要記得想想“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它指引你未來的路!未來就會無限可能!

《終身成長》讓我感受最深刻一段話是:改變並不是一場外科手術。即使你發生了改變,你以前的舊信念也不會像磨損的髖關節和膝關節那樣,被換成一個全新的。相反,這些新信念會和你的舊信念一起存在,隨著新信念變得越來越強,你就會獲得新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與年齡無關,其實每個人都在成長,只是成長的速度不同,我感覺在改變中的成長是最迅速的。無論何時,一個人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記得多年之前,在一次家長會上,給家長們分享了《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們也一天天的老去,我們在孩子的眼裡也會變成一隻蝸牛,難道我們就停滯不前了嗎?我們仍需要追趕孩子們的腳步,還是需要拖著沉重的殼,一步步往前爬。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成長,正如這本書《終身成長》,每個人都需要終身成長。

決定你成長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時代在不斷地發展,每一屆的學生都是嶄新的個體,他們獲取資訊的方式越來越便捷,我們漸漸地在落後,這個特別漫長的寒假,網課的學習都是第一次經歷,我們老師們學會了開直播課、網路測試等一系列的'教學技能,孩子們呢?自我約束力差,很多沉迷在遊戲、聊天、刷劇的娛樂之中,這周的作文課上,很多同學在作文中提及了遊戲,各種道具、技能,寫得頭頭是道,戰鬥場景描寫得繪聲繪色,可見假期的都耗費在遊戲中了,前兩天在辦公室還和部分同學交流,“你們班還有不玩遊戲的同學嗎?”“有,趙xx,她從來不玩”“趙同學的成績和她的努力是相連的,你們呢?網路遊戲你一輩子不碰它,也不會後悔!“這番對話還被其中的一位同學寫進了作文《從此我不再玩遊戲》,面對自己不滿意的成績,他在嘗試在改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正是成長型思維的表現嗎?

在教學中,何嘗不是改變中不斷成長的?疫情期間,網路教學,我們備課組群策群力,在課程的設計上力求多樣化,為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打破了以往的上課模式,除了課文學習外,每週作文訓練,不是單純地寫文章,還讓學生們自主設計版面,孩子們交上的作文圖文並茂、異彩紛呈。字詞辨析課,豐富了詞語的積累,夯實字詞基礎;閱讀專題訓練,開啟做題的思路,交給他們做題的方法;語法指導課,引導學生掌握語法規律,感受漢語的魅力;書法指導課,體會漢字之美,指導書寫技法;名著閱讀課,我們不僅閱讀名著,而且還增加了名人記錄片的播放,不僅是打開了閱讀之門,更是深入地瞭解作家的經歷,真正把握文學作品……網路學習不僅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了能力,也讓我們老師在改變中成長。

接受成長型思維模式不會讓你遠離自我,而會讓你更接近真實的自我。改變也許艱難,但卻從未有人說過它不值得。那麼,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擁抱變化,學會快速成長吧!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7

最早知道這本書,是從樊登老師那兒獲得的認知,今年五月有幸讀到,收穫很大。

有這樣一個例子,區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早上起來出門,發現特別倒黴,車上被警察貼條了,到了辦公室發現遲到了,又被老闆罵了一頓,跟別人開會又發生了爭執,然後自己的意見被領導否定了,晚上回家跟家人又大吵了一架,”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就能看出來固定型思維的人,和成長型思維的人的不同。固定思維的人第一反應是:今天太糟糕了,就不適合出門,就不該去上班,或者覺得自己就不適合跟人溝通,甚至想換工作,……可以看出來,故事中的“它”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產生,“他”認為這一天真的太糟了。但是成長型的思維的人會說:“我以後停車的時候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時間管理抓起來,我上鬧鐘要上得稍微早一些,為什麼開會的時候領導會否定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我找什麼機會跟領導再表達一下?還是說我從領導身上能夠學到更重要,更正確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去思考問題的角度。

《終身成長》這本書講的是思維模式的問題。思維決定認知,認知引導行動,行動又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結論就是:思維其實是我們達到滿意生活的本源。透過現象看本質,當我們能夠看到事件的底層邏輯時,那些表面的浮華才能被踩在腳底下。這本書會告訴我們:是什麼導致了自己可以擁有一個滿意的人生。它屬於心理學範疇的書,核心就是要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優秀,便為之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8

《終身成長》的作者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做事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因此害怕錯誤,覺得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力是後天努力可以提高的,做事的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會把錯誤和挑戰看成成長和改善的機會。

看完這本書,我的感想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自我成長,另一個是人際交往;對我思維的最大改變,是學會了如何從“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甚至一些成功人士,都在某一個時間段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去學習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遊戲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喜歡裝作一個輕鬆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向他人求助……其實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對自己發展的限制,看待事物發展的眼光也會受到侷限。

比如,我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魔獸世界”狂熱追求者,從大學伊始,孜孜不倦的玩了很多年,平時也會與我交流一些遊戲情況,因此,我認為遊戲裡不同等級的資源都是恆定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部落的能力也是恆定的,低級別不可能打敗高級別的角色;直到有一天,我先生告訴我,他帶團成功的把一個八十級的boss打敗,當時他們團隊基本都是七十級左右,並向我展示他是如何佈局下兵的、細節到每一秒、每一處,策略又是怎麼講究的,換作以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本身對遊戲的興趣就不大,但恰巧那段時間我讀到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就是這樣運作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呢?這本書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覺得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普通。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著一些別的'光環。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並非一個天才時,你才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議、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能力。

第二點的啟發來自人際關係中相處的思維模式的改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一個人只想找完美的人來做朋友,那麼他的社交圈子會變得非常有限。這也是“完美主義”這個詞第一次從我的認知發現原來它含有貶義。無論是要求他人還是要求自己,“完美主義”的出現都需要反省。

我覺得並不是說明企業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勝過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絕對是一句廢話結論,而是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比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容易盲目自大,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容易在任何環境下保持謙虛平和的心態,從而這種人,不論是員工還是領導更有助於企業的發展,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9

之所以說喜歡上這本書是因為作者不僅深入淺出帶給我們全新的理論,更給我們指出了實現的策略。越到文章的後半部分,我不由自主的與自己的教育教學聯絡了起來。我不斷審視著我的教學過程,我在教學中的一言一行。

我們要為他們提出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面對遭遇失敗的伊麗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對比賽寄予瞭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現,但是依然沒能贏,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你要知道,你並沒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有許多女孩練習體操的時間都比你長,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這是你真心想要的東西,那麼你就要為此付出努力。”他父親的話給我帶來啟示,我將它用在我課堂上的那一刻內心無比的喜悅。這是一堂測試課,當我宣佈考試時,教室裡一陣唏噓,擔心考不好而不想考試。我告訴學生們:“測試是學習的另一種方式,只有在考試中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盲點,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去加強和補償,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每次考試都只是我們學習的又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我們注重的不是分數,而是考試時暴露出來的問題,如果我們把每次出現的問題都解決掉、克服掉,便有了新的收穫和提升。”學生們安靜下來,從他們的眼神我知道,我們已經達成共識。

同樣我們要為孩子提供建設性批評。批評孩子就要對孩子有幫助,然而好多時候我們的批評變成了抱怨、責備、懲罰,這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正如那位勃然大怒的父親“這就是你的作業?你就不能認真做一次嗎?你要麼笨,要麼就是不負責任。你說,你是哪一種?”他的口氣是不是很熟悉呢?不要評判,要去指導。就像這樣,面對將釘子灑了一地的菲利普,你會說“你怎麼這麼笨手笨腳!”而是應該告訴他“以後要小心些,我們一起把它們撿起來”。這便是建設性批評。

父母的言行會影響孩子們思維模式的建立。很多父母認為,當他們評判和處罰孩子的時候,他們是在教育孩子。然而他們教給孩子的僅僅是如果不按父母的規則和價值觀辦事,就會受到評判和處罰。而沒有教給孩子思考問題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做出更有道理、更成熟的決定。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覺得你覺得他不夠好或比喜歡他或自己不優秀,久而久之就容易有固定思維的傾向。我們要給孩子的不是評判,而是指導。告訴他們標準,並教會他們如何達到標準。泰格。伍茲的父親給我們做出了榜樣,雖然他希望兒子在高爾夫方面有所建樹,但他尊重兒子的'選擇“如果泰格想成為一名水管工我不會介意,只要他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水管工。我的目標是培養他成為一個出色的人。”並且他給兒子的建議是要去付出,付出時間、才能和滿腔的熱愛。

如何成為好老師和好父母呢?

通過降低標準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的是在提高標準的同時,交給學生達到標準的方法。這讓我想起前不久朋友對我的訴苦:“兒子一學習就鬧情緒,還一邊學習一邊玩橡皮,摳手指,作業老師不能完成。”一番談話後我得知,她將所有的作業一次性全告訴孩子,而沒有告訴他怎樣去安排時間。在他責備孩子的時候,也沒有注意給孩子提出建設性意見。我給他的建議是:“根據作業量,將孩子的作業分段,並告訴孩子沒完成一項作業就在已完成作業下畫一個對號,並且給孩子休息的時間。另外,如果孩子完不成作業,也不要一味的批評他不認真,精力不集中。而應該跟他共同分析問題原因,並跟他一起克服困難,並分享解決問題後的樂趣。”總之跟孩子擺明立場,我是來教你的,我不是來評判你的能力的。面對問題學生我們要告訴他們真相,之後交給他們縮小這個差距的方法,我們能為孩子提供的是資源和技能,面對孩子的成就,不要一味誇獎,更應關注孩子的努力過程,讓他們知道我們相信他們有成長的潛力,知道我們會全心全意的幫助他們學習。

終身成長的讀後感10

只看書名,都能給人以滿滿的正能量。記得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八十歲的“常青樹”,也有二十歲的“朽木”。我想,這就是對終身成長的最好詮釋吧。

作者把人的思維大致分為兩類: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學習和經歷來改變。

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帶來的最終結果也是相差很大。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方面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

書中的建議還重塑了我的家庭教育觀點。以前認為: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多麼幼稚的想法。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你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僅僅是敷衍的說一句你真棒。

改變是不易的,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