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勵志 > 勵志人物 > 關於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關於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8.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一個成功的人士都有關於他們的勵志的成功的故事,用他們的經歷鼓勵後輩。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的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關於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一)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一位夢想家,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1451年8月或10月生於意大利熱那亞,1520xx年5月20日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

哥倫布出生在熱那亞的工人家庭,是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後裔。他讀過《馬可·波羅遊記》,十分嚮往印度和中國。長大後當上了艦長,是一名技術嫻熟的航海家。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説的信奉者,是曾經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的崇拜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他確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條通往東亞的切實可行的航海路線的。

他堅決要把這種夢想變成現實。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他終於説服了伊莎貝拉一世皇后,併為他的探險航行提供了經費。他在1492年到1520xx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當時,地圓説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説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闢新航路的計劃。

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計劃,到處遊説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識英雄,她説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着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羣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複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20xx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婭美麗雅哥洲。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闢,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哥倫布這一創時代的舉動所帶給人類社會和文明的影響無疑在人類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往後的每一歷史時代對他的評價都會有所不同,但他開創新時代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它開創了在新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紀元。當時歐洲人口正在膨脹,有了這一發現,歐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兩個新大陸,就有了能使歐洲經濟發生改觀的礦藏資源和原材料。

這一發現,導致了美國印地安人文明的毀滅。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致使西半球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國家。這些國家與曾在該地區定居的各個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們極大地影響着舊大陸的各個國家。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伊莎貝拉曾向哥倫布許諾,他可以做他所發現的任何陸地的總督。但是作為一個行政官他是不稱職的,最後被撤職,帶着鐐銬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釋放,但是沒有再讓他擔當任何官職。但直到去世時,他都相當富裕。

哥倫布説過:即使是簡單的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後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於創新。

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二)

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麼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多麼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

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一生,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只讀過三個月書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發明創造呢?我想,如果你聽説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就一定會明白,他的成功源於強烈的好奇心。

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裏。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醜寅卯來。

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設友公社文章閲讀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幹嘛呀?”媽媽説:“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裏人急得四處尋找,終於在雞窩裏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裏,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後,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呢?於是,他找來一種藥粉給小夥伴吃,為了讓小夥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夥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

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小學讀書,以為從此以後他能安安份份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麼等於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彆扭,於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後,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

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書。愛迪生照着書本,獨自做起實驗來。可以説,這就是愛迪生搞科學發明的啟蒙教育。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他在斯特拉得福鐵路分局找到了一個夜班報務員工作。按規定,夜班報務員不管有事無事,到晚上九點後,每小時必須向車務主任發送一次訊號。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鑽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

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製成功了。愛迪生望着自己發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

應該説,愛迪生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緊緊相聯的。在他發明了電報之後,又開始搞電話實驗。他發現傳話器裏的膜板能夠隨着説話聲音引起相應震動,就仔細觀察,並且在筆記本上做了詳細記錄。由此,一個“會説話的機器”做成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紛紛前來觀看,並稱他為“最偉大的發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決條件。

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三)

汽車庫、儲藏室、閣樓上、樓道口、陽台前、廁所間、客廳裏、卧房內……在巴金偌大的寓所內,曾經到處是書。巴金愛書,在文化圈內是出了名的。他的藏書之多,在當代文人中,恐怕無人可比。

藏書多,自然在於書買得多。

巴金胞弟李濟生曾談起四哥愛書、買書的情況:“説到他最喜愛的東西,還是書。這一興趣從小到老沒有變。在法國過着窮學生的清苦生活時,省吃儉用餘下來的錢,就是買自己喜愛的書。有了稿費收入,個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買書。‘1·28’日本侵略軍的炮火毀去了他的住處,收藏的書也隨之毀了。習慣已成,興趣所在,書慢慢地又積累起來。去日本小住1年,就買了許多英日文版書帶回來。有的名家作品他會不遺餘力地蒐集各種文字的譯本。住屋幾乎全放滿了書。解放後搬了家,房子寬敞了,書架、書櫥也隨之增多增大。書房內四壁皆書,客廳內也順牆壁一溜立上4只大書櫥,連走廊上、過道上也放有書櫥。一句話,無處不是書了。”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銀元。蕭珊從菜場買來價廉的小黃魚和青菜,用鹽醃起來,晾乾。每天取出一點,就算全家有了葷腥蔬菜吃了。這兩隻菜,竟然支撐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一天傍晚,樓梯傳來巴金沉重的腳步。蕭珊和養子紹彌迎了上去,只見他提着兩大包剛買的書,氣喘喘的。蕭珊問道:“又買書了?”“嗯,當然要買書了。”巴金回答道。從來就十分尊重,也什麼都依着巴金的蕭珊,這時説了一句:“家裏已經沒有什麼錢了。”巴金問也不問家裏到底還有多少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就説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

第2天,他又帶着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巴金買書真的沒商量。

在現存的300多封巴金與蕭珊的通信中,有不少內容是關於寄錢買書的。1949年9月20日巴金書信蕭珊:“昨天剛寄出一信,今早又收到你的信了。我還沒有到開明去拿錢,過兩天我會去拿的。其實我自己也不需要多少錢,不過來北平一趟總得買點東西帶回去送人,我自己也想買幾本書。”從中可以看出,巴金這時在北京,準備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巴金已寄信囑蕭珊匯錢來,等不及又發信回去。

這是一封巴金寫於1956年6月23日的信,其中有這樣一段:“這次買書較少,已寄了幾包回去,大概還有幾包。”已寄了幾包回去,還有幾包,這還是買得少的,那麼多的呢?可以想像,巴金買書有多“狠”。這次寄信的地點也是在北京。據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金去北京,沒有一次不買書回來的。琉璃廠、王府井,都是巴金必去的地方。

勵志文章
勵志故事
勵志簽名
勵志口號
勵志英語
勵志書籍
勵志詩歌
勵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