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經部 > 歷史演義 >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7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7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彙總【7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魯肅等,還有無數的軍事謀略。這些人物和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兩位英雄人物——劉備和諸葛亮。

先説劉備吧,他深受將臣、百姓的愛戴。劉備的能力主要體現在用人上,拜訪先生司馬徽,進而獲得忠實的徐庶,受此二人指點三顧茅廬,成功請到天下奇才諸葛亮。而後又收服數位博學多才的謀士助他抗東吳、戰曹操。他愛民如子,寧失性命也絕不丟棄漢室百姓;愛將勝子,看看趙子龍大將抱着阿斗殺出曹軍重圍,心疼得將親生骨肉棄之於地。一個賣草鞋的`人能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為他有這些高尚的品質,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和將士們的忠心。

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具備文韜武略,足智多謀。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使空城計……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形象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與常人無異,但他的所作所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棟梁。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暑假裏,我讀了一遍原版的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明代小説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各爭天下,最後由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的人物都個性鮮明,如:志向遠大、寬以待人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關羽。他在曹操的軍隊裏時,斬顏良誅文丑,曹操送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他都不要,只想快快回到劉備那兒。沒過多久,他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帶着劉備的二位夫人和原來的.五十兵卒,告別了曹操,頭也不回的走了。一路上,他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隘,終於和劉張二人相聚了。關羽真是重情義、武藝高強,有着萬夫不擋之勇的人啊!

他十分勇猛,並不是空有一身蠻力,還有謀略。在魯肅邀請他去參加宴會實際上是在宴會旁埋伏刀斧手,想要逼關羽獻出荊州。關羽知道他的用意,但又怕孫劉聯盟解散,與就讓水軍在看到信號後來援助,自己拿着青龍偃月刀,帶着十個人,駕着一葉小舟去參加宴會。關羽在宴會上假裝喝醉,摟着魯肅往岸邊走,刀斧手都不敢靠近,使得魯肅的計劃落空了。但後來,因為他太驕傲了,才有了“大意失荊州”這件事。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不僅讓我知道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變化,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滿招損,謙受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關羽那樣有勇有謀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一部小説,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有許多的英雄人物和歷史故事,非常精彩。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繪圖版的故事有的.還看了好幾遍。晚安心語

這本書講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奪天下的故事。魏國最強大,一心想吞併蜀國和吳國,統一中原,所以經常出兵攻打他們。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蜀國和吳國聯合起來對抗魏國。但是,因為蜀國、吳國之間不團結,魏國先滅了蜀國,晉國取代魏國之後,又滅掉了吳國,統一了天下。

這本書裏講了很多英雄人物,除了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有一代奸雄曹操、少年英雄孫權,還有謀略過人的諸葛亮,也有氣量狹小的周瑜……我最喜歡的是蜀國大將趙雲,因為他有勇有謀,戰功卓著,而且一心忠於劉備。長板坡一戰,他和張飛一起殺退了上萬的曹軍,保護劉備退到江陵。後來,在南征北戰時,趙雲立下了許多戰功。可這位猛將卻在229年去世,成為蜀國的重大損失。

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團結最重要,如果蜀國和吳國一直聯合抗曹,也許中國的歷史又不一樣了。我還知道了,打仗能不能贏,不在兵將多少,關鍵在於使用謀略,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時,我也能感受到戰亂時老百姓最苦,經常為了躲避戰火而逃離家鄉,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和平。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在假期中,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説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

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開始,楚漢相爭,又並於漢……書中有上百個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羅貫中筆下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有這些人物,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羽,文中描述對他外貌直接描寫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秉燭夜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來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這些英勇事蹟讓我歎服。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其所描繪人物所用的.筆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非常生動形象。還巧妙的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戰”描述的尤為生動,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真為作者高超的筆法折服!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一個古典名著,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學地位,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讀《三國演義》後有感》。

大家好!我是扮演《三國演義》裏面的'“楊修”,但我最喜歡書裏面的卧龍先生——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無論是《七擒孟獲》、《三氣周瑜》,還是大唱空城,舌戰羣儒,從而都表現出諸葛亮智勇雙全,料事如神!

下面,我就來用書中的《草船借箭》和你説説關於諸葛亮的這些事。

諸葛亮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字孔明。話説,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聰明過人,決心除掉他。一天,周瑜對孔明説:“馬上要與曹軍開戰,水上交兵,您覺得用什麼兵器最合適?”孔明答道:“大江之上,當然是用弓箭了。”周瑜聽了,順水推舟,讓孔明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沒料想,孔明胸有成竹答應了,並立下軍令狀承諾只需三天。

周瑜心中暗喜,於是派魯肅去看孔明的動靜,孔明向魯肅借了二十條快船用長繩連接,每條船上安排三十個士兵,再扎一千多個稻草人放在船上。孔明早就算好了,第三天江上必有大霧。到了第三天,江上果然起了大霧,孔明命令士兵將連起的船駛向曹營,並擂鼓吶喊。因大霧瀰漫,曹操根本看不清是什麼情況,不敢貿然行動,只得下令放箭抵禦。最後,曹操白白送給孔明十萬多支箭。

由此文可看出,正是因為孔明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才想出這條妙計,既借到了十萬支箭,又沒有讓周瑜殺害,真是一石二鳥!充分展現出他作為軍師的智慧及才能!

三國演義讀後感6

雖然很早就知道三國演義的故事,但是都只是一些片段,並不完整。這個暑假,託女兒的福,和她一起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瞭解了整個三國的始末。這本書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果然精彩絕倫。

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寫了東漢末年,以劉備為首的蜀,以曹操為首的魏和以孫權為首的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桃園結義、三請諸葛亮,讓我們知道劉備不僅有勇有謀,最重要的是他識人惜才,所以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等英雄願意為他出謀劃策、征戰沙場,最終成就了一方霸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空城計等故事,讓我們認識了諸葛亮,他有經天緯地的才華,智謀天下第一,無人能及。正是因為有他的幫助,劉備才能以少勝多、以弱對強,和曹操、孫權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可是正當蜀國準備大展拳腳,一統天下的時候,劉備卻去世了。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以後,仍然竭盡全力的幫助劉備的兒子:劉禪,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可是由於劉禪的無能,造成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慘結局。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但是從古至今,智大於勇,知人善用是不變的真理。那怎樣才能成為智者呢?學習是成為智者的唯一途徑;那怎樣才能知人善用呢?那要有發現人才的眼光,有容納人才的肚量,首先自己要是一個智者。所以不管你身處何方,周圍的環境如何,都請你不要忘記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逝去的是三國曆史,留下的是諸葛智慧。

《三國演義》講述了英雄輩出的年代,各路勇士捨生忘死,為了國家而拼殺的故事。無論是狡猾奸詐的曹操、忠厚老實的劉備,還是有勇有謀的孫權,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或許只是寥寥幾筆,一個清晰透徹的故事就這樣呈現在你眼前,那就是《三國演義》的魅力。

我曾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感歎過,每次捧起手中那本輕盈卻珍重的書,眼前總飄蕩着他的身影。他足智多謀,剛出山就燃起了三把大火;他能言善辯,曾在江東舌戰羣儒,連周瑜也略輸他一籌;他洞悉敵友,利用敵軍多疑的'特點,用一招“空城計”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慘遭。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劉備打下天下,他嘔心瀝血,寫出一篇千古名作《出師表》,這種忠心耿耿的人才怎不叫人讚歎!

諸葛亮的能言善辯,是值得我學習的!記得,我站在演講台上參加比賽,剛開始戰戰兢兢,腦袋裏一片空白,手心竟捏出了一把汗。我深呼吸了一口氣,想起了諸葛亮舌戰羣儒的畫面。台上的我,彷彿就是手拿羽扇,威風凜凜的諸葛亮,滔滔不絕,妙語連珠,最後出色地完成了比賽,博得連連掌聲。

諸葛亮的智慧像一把明燈,時時在我的生活中閃現,指引我不斷前進!

國學常識
爾雅
公羊傳
穀樑傳
論語
禮記
詩經
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