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説課稿 > 【推薦】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通用13篇)

【推薦】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通用13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通用13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學習目標

①認識陶、懦等10個生字。會寫陶、謙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等1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剋制。

③感悟課文寓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剋制。

教學過程:

複習鞏固

①分角色朗讀課文。

②開火車認讀生字詞。

③交流記字方法。本課有一部分生字是形聲字,可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還可聯繫熟字比較記憶。

指導寫字

①認讀要寫的生字。

②歸類認識字形特點,觀察字的間架結構。

a.觀察8個左右結構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佔位置。

b.觀察6個上下結構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佔位置。

c.集體討論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師可範寫。如,陶、謙。

③教師播放音樂,學生做好寫字準備。

④學生自己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⑤即時展示學生作業,師生評議。

語言實踐

①抄寫課文中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

②找幾位同伴合作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聽寫詞語

①抄寫、記憶詞語表中的詞語。

②聽寫。訂正。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第三單元的課文都是和秋天有關的內容。口語交際課就是在這組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秋天的快樂》為題,要求學生通過口語交際感受秋天的快樂。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我把這節口語交際課融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組織了一次秋遊活動,讓學生在美麗的秋景、秋色、秋聲、秋韻中去感知秋天的快樂。並通過説秋天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交流的興趣。

【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的目標是:“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根據新課標、本組課文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樂,説出秋天的快樂。

2.引導學生學會互動交流,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提出問題和意見。

3.培養學生把話説清楚,能有一定條理的説清楚、説完整的能力。

【説教學重點】

口語表達清楚,交際大方、有禮貌。

【説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據此,我採用觀察、討論、交流等方法,引導學生,“以人為本”,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交流評價的良好氛圍。體現了新課標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活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這一理念。

【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葉形書籤。

學生準備:蒐集描寫秋天好詞好句。

【説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工具性、人文性、自主性相統一的特點,本課教學過程如下:

(一)自主觀察、尋找秋天的快樂。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歡自由組合,分4個小組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的快樂:

第一組,走進田野。尋找秋天豐收的快樂,放眼望去,成熟的稻子就像金色的海洋,笑彎了腰的稻穗,好像正等待人們去收割呢.農民伯伯們正忙着收穀子呢.臉上露出快樂的笑容,地裏的玉米、花生、南瓜、土豆、紅薯、辣椒也豐產了,

第二組,走進樹林,看紅豔的楓葉,金黃的銀杏樹葉、蒼翠的松柏,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和野菊花……,收集各種植物標本

第三組,走進果園。觀看累累碩果:紅紅的石榴露出珍珠般的笑容,黃澄澄的橘子掛在枝頭,成筐成筐的桔子正等着裝車呢!紅紅的柿子在綠葉間露出笑臉,葡萄園的葡萄成熟了,栗子看見這豐收的景像,的肚子都笑破了。香甜的氣味勾住了小朋友的腳,都來品嚐佳果美味。

第四組,走進農家,體驗豐收的快樂,院子裏堆成小山似的玉米,房樑上掛滿了玉米,曬壩裏曬滿了玉米,牆角下堆放着又大又圓的南瓜,人們的臉上掛滿了喜悦的笑容。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觀察與尋找,抓住了秋天的獨特與迷人,感受到秋天的快樂,就會説出他們心中秋天的快樂。從而能使學生在體驗中豐富自己的見解,提高自己的認識,構建自己的認識,將感知轉化為思維。

(二)精彩回放,交流秋天的快樂。

學生各人準備好觀察到的資料,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在秋天裏感受到的快樂,再在班上彙報展示。並要求其它同學在認真傾聽的前提下進行補充與評價。教師也隨機進行點撥指導。

這一環節,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小夥伴之間自由交際,共同分享秋天的快樂。在這一平台上,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探究的成果,讓學生品味成功地喜悦。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自我體驗的過程也得到了體現。學生在感受秋天快樂的同時,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有效訓練,讓學生初步學習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能對別人的談話進行評價,能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合作。

在交流中只要説得有特點,想得獨特,表達流利,都能獲得老師送的一份禮物。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嚐成功的喜悦,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而增強口語交際的自信和勇氣,也使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評價渾然一體。

(三)培養創新能力,讚美秋天的快樂

讓學生大初步瞭解秋天的快樂的基礎上用最擅長的方式來讚美秋天。

1.學生在小組中討論集體研究出方案。

2.各組選一名代表向大家作彙報展示。(可以背誦描寫秋天的詩句或唱一唱讚美秋天的歌曲)。

這一環節設計,能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地學習交流,使其學習思維得到拓展,學習個性得到張揚,主體地位更加得到充分展現。

(四)拓展延伸,留住秋天的快樂。

新課標指出:“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鍊口語交際能力。”我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秋天的快樂留在我們的身邊?總結佈置課後作業,以小組的形式,選擇:畫畫、辦專題手抄報、攝影、寫進習作裏等等。

這一教學環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把課堂延伸到課外。能讓學生把秋天的快樂留在自己的回憶裏,寫在自己的成長中,同時讓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會了創新,得到了發展。實現了一種能力的遷移。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太陽》是一篇説明文,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説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説明文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並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説教法

這是一篇説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説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以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説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品悟理解內容。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説明文同記敍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 我藉助課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

三、 説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學生讀文後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閲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重點詞句 , 體會説明事物怎樣運用列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煉、明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3、 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説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

我國教育家程頤提出:"教育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就是説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因此,我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神話故事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這麼一個傳説,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麼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祕。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首先,我給學生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本課課文思路清晰,這樣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2、學生自由讀書後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字詞教學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 最後齊讀,加深記憶。

3、指名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

教師相機板書:遠 大 熱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瞭解太陽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我採用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請學生默讀有關段落,體會一下文章是通過哪些詞句寫出太陽的遠、大、熱的呢?並畫出有關詞句,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集體交流 深入品讀

引導學習太陽的"遠":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的?

指一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其實,……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師強調:對,這幾句話向我們介紹了太陽離我們很遠,讓我們都來讀一讀,看看哪些詞句突出了太陽離我們遠。

學生自由讀後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通過讀書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陽離我們很遠,這裏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陶行知説:"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並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

(1)學生談到數字,教師相機總結:大家看,文章列舉了幾個具體的數字就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再鼓勵學生談對步行和坐飛機兩個例子的體會。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説明方法説明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這樣引導學生接觸説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 ,突破難點。

(2)學生談完後教師小結:對,這麼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相機出示課件。提問:這句話什麼意思?追問:為什麼用反問句呢?(反問句更能突出太陽離我們遠。)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教師及時的點評,或者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強自信,體驗成功 ,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4、教師小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朗讀的方法,學習了太陽的遠,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五)學生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這一環節,我意在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困生進行學習,以防他們無所適從。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能力。

2、集體交流。

先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描寫太陽大的段落。(課件出示,指名學生讀)

3、讓學生談體會,學生談到"130萬個地球"和"一個太陽"時,師相機提問:這樣比較有什麼好處?

眾所周之,合理的語言文字練習設計和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是相統一的,我在學生理解課文中有機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讀然後談體會再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太陽的熱。

5、教師小結過渡到課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關係密切

(六)半扶半放學習太陽與我們的關係密切

教師引導:通過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因為課文較長,這一問題具有輻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更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1.學生讀完相關部分後全班交流,師相機評價。很自然的過渡到課文的最後一段:是呀,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出示課件)指一兩名學生談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2. 學生帶着體會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指名配樂讀,齊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感情得到昇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閲讀的標準是: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體驗,有所領悟和思考。我在這環節中就遵循了這一原則。

3.指導背誦本段。

(七)總結提升,佈置作業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太陽的特點,並且還體會到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面對着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陽,你想説點什麼?

2、同學們説得太好了。其實,太陽的奧祕還遠不止這些,宇宙的奧祕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不斷探索,希望大家課下進一步去收集有關資料,相信大家的收穫會更大!

五、説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設計意圖:

《少年王勃》是國標本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報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點,表現了王勃的文思迅速與才氣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踏實、更有用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計劃本堂課的教學時,從教學目的的有用性、教學要領的有用性和教學佈局的有用性三方面來確保講堂教學的有用性,在教學中我計劃了以下關鍵: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在複習檢查詞語後,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裏讓教學更為紮實、更為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儘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有助於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於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覆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着水,水連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在朗讀時還與舊知作比較,讀讀第2課中的有關句子,能夠通過與前知的呼應加深形象;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為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二、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學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麼?由於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扣詞扣句,體會王勃的“奇”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我抓住這些詞一遍遍地朗讀、一次次地體會,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本的意義,即王勃的奇。同時與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現進行對比,從側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最後一句時,我抓住都督説話時的表情、動作以及説的話進行演讀,在演讀中感悟出王勃的奇!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王勃才華橫溢,我設計了一個練説題:假如你是都督邀請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會怎麼做?怎麼説?為了讓學生説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還提供了一些表現王勃“奇”的成語,這些成語很多是練習3中的,通過想象練説,學生不但會運用這些成語,提高了説話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在竣事新課時,我保舉學生讀一讀王勃寫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感悟王勃確實是個奇才!詩寫得那麼好。二是讓學生用本日所學的要領積聚運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最後,部署了兩項作業題,第一題是課文後訓練1的內容,使課後作業真正落到實處,第二題保舉讀少年奇才的故事,為學生讀課外書指明偏向,造就他們的閲讀興趣。

最後我想説的是:計劃的有用,講堂實行的有用,課後牢固的有用才是我們語文教學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説教材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蘇教版第六冊的第一篇課文,主演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還要讓學生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説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辛苦,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説教法

這裏主要説説我的教法:

首先,讓學生看圖,介紹長城和運河,讓他們有個大致的瞭解。

其次,讓學生熟讀課文,講解課文大意,讓學生理解課文,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印象。通過聽課文磁帶,讓學生欣賞,然後跟讀。在讀中讓學生更理解課文的內容。

最後,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輕鬆的背誦課文。

四、説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讚歎?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並跟着默讀第二部分,然後畫出作者感歎的句子。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並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説説嗎?(相似之處在於: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句話讀懂了什麼?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構完全同於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繫奇蹟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5、同學們不妨自己試着讀一讀。

6、指名説説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7、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後糾正。

9、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於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於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於兩大奇蹟嗎?

2、文章僅讚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習題第三題。

2、課後作業。

五、説反思

通過教學,發現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喜歡,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利用這樣的形式進行教學。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用色彩豐富詞語教學》。

純粹的詞語教學,是許多老師在公開課上盡力迴避的,也許他們認為這樣的教學很難出彩。特別是新教材《語文園地》中的詞語教學。隨堂課常見的模式是:老師引導學生認讀後,讓他們談對詞語的初步理解,然後就組織學生背誦。詞語的意義、意味、意藴,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開掘,這樣的詞語教學,缺乏生命活力。這樣的詞語,猶如一片枯萎的葉子。詞語教學能否像其它教學環節一樣精彩紛呈,常教常新呢?

一次,我在執教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日積月累”的詞語教學情景,自認為很有意思,至今仍記憶猶新。這部分內容編排了12個描寫花草、日月、山巒的成語,如:夕陽西下鬱鬱葱葱皓月當空落英繽紛懸崖峭壁等。這些詞語生字多,難理解,更何況脱離了語言環境,學習起來就更難了。

課前,我認真研讀了教材、教參。教參對此內容的教學目標做了明確的説明,即:根據拼音讀準字音,結合生活實際試着體會詞語的意思,最後記背詞語。

從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角度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旺盛,喜歡新鮮事物,儘管他們有一定的成語儲備量,但相對孤立的成語學生積累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我按照預計的程序讓學生讀讀、説説、記記,課堂勢必單調乏味,學生興趣不高,即便讓學生記住了詞語,又能記住多久?但我也實在想不出什麼新招來。

上課前,我正將這些詞語寫在小黑板上。突然聽到一聲清脆的聲音:“張老師,這是我自己畫的一幅畫,想送給您!”我抬起頭才發現我班的“小畫家”不知什麼時候已站在我身旁(他經常將自己的傑作送給喜歡的老師)。我接過那幅畫,並謝過她,急忙空出手展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好漂亮的一幅風景畫:畫上鮮花朵朵,山林蒼翠,小溪潺潺……儘管畫得並不十分精美,但畫上鮮明的色彩卻充滿着童真童趣。我只覺眼前一亮,畫中的景物不正好與今天學習的一些詞語相對應嗎?我頓時有了主意:今天的詞語教學何不借助圖畫呢?畢竟小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上課時,我採用“自讀”、“領讀”“賽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詞語後,就進入了理解詞語的環節。

雖然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而言,並非要求他們死板地記住每個詞語的意思,但我以為,要想孩子們今後在習作以及日常交際中能運用,形象生動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這樣一定能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告訴他們:理解詞語要抓住詞中的一些關鍵字,並讓他們試着想想能否從關鍵字中猜出詞語描寫的是哪些事物?我環顧了一下孩子們,除了少數的孩子正瞑思苦想,其餘的果然如我先前所料:有的若無其事地盯着黑板,有的眉頭緊鎖,露出滿臉的愁雲……我知道,這些脱離了語言環境的詞語難理解、難記憶,學生背誦起來不亞於背誦一篇課文。此時的教室裏顯得格外安靜。

見此情景,我乘機出示上課前那個孩子送給我的畫,故作神祕地説:“孩子們,今天湊巧‘小畫家’送給老師一幅畫,也許能幫助我們理解詞語。先請你們細細欣賞,然後再讀讀這些詞,看看哪些詞描寫了畫中的情景?”過了一會兒,終於有孩子領悟到“羣芳吐豔”是描寫鮮花開放後美麗的景象。我馬上給予肯定,並對詞語的意思作了補充,又在這個詞的旁邊用紅色的粉筆畫上幾朵鮮花,使詞語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為詞增添了不少色彩。“哇!好漂亮的花!”有孩子驚呼起來。我馬上鼓勵道:“孩子們,今天的詞語都特別有意思,他們都能變成漂亮的圖畫,動動腦筋,看誰能最先將這些詞語在頭腦中變成圖畫。”大概是出於對圖畫天生的喜愛吧。頓時,孩子們來勁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了。不一會兒,刷、刷、刷幾十隻手都舉了起來。有個孩子説:“當我讀到‘皓月當空’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掛在蔚藍色的天空中。”説得多形象呀!我不由得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還特誇張地用金黃的粉筆在那個詞語的旁邊畫了一輪圓圓的月亮。這時,竟有孩子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向我提議:“老師,我們也可以來畫畫麼?”我一陣竊喜,我不就是想要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嗎?隨後,在輕鬆與愉悦中,孩子們或是到黑板前,或是在書中,用鮮豔的彩色筆給詞語配上了圖畫,有鬱鬱葱葱的樹木,剛剛初升的紅日,爭奇鬥豔的鮮花……結合形象的畫面再來理解詞語時,我感覺一個個生僻的詞對孩子們來説,已不算什麼難事了。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原來詞語的理解也可以上得如此生動。趁熱打鐵,我讓孩子們把剛才想到的畫面融入到朗讀中。此刻,他們個個面帶微笑,神情自若,讀得津津有味,與先前的朗讀判若兩樣。他們用聲音賦予了詞語感情和生命,我分明感受到了那些詞語似乎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畫面。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十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看到孩子們興致正濃,我又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看到的場景選擇喜歡的詞語説話。孩子們十分踴躍。一個生活在鄉村的孩子説:“夕陽西下,我趕着一羣小鴨子回家。”多麼富有童趣的話呀,這難道不是學生充分理解、感知的基礎上自己習得的嗎?其他的`孩子也爭着發言:“春天來了,校園裏羣芳吐豔。”“森林公園裏到處都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對於難度較大的詞,我就出示一段景物描寫,讓學生選擇詞語填空,使學生全員參與。這種教學賦予了詞語生命,賦予了孩子靈性。最後,這些詞語的背誦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邁着輕盈的步子我走出教室,不禁想起語文老師們常抱怨的一句話:哎,語文課上學了這麼多詞語,怎麼在學生的習作中就很難找到幾個用得精當的詞語呢?更別説什麼妙語連珠了!是呀,自從新課程實施以來,學生從語文課本中學過的詞語多如牛毛,特別是語文園地“日積月累”中的詞語還要求學生背得滾瓜爛熟,但真正在習作時派上用場的卻很少。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脱離了語境,就詞解詞,使得詞語教得缺乏温度。在這節課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憑藉形象的圖畫、結合生活場景把詞語的教學變得有了生機,賦予了詞語生命。大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裏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裏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

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熱愛語文,熱愛語言文字。精彩美妙的課堂,使每個漢字的靈性躍然於課堂之上,使孩子們體驗情的激發,美的薰陶,理的啟迪。在感受藝術的同時瞭解其豐富的內涵,使孩子們喜歡熱愛這簡潔優美的文字。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詞語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讓學生成為言語表現的鮮活元素。

用色彩豐富詞語教學,用色彩裝扮語文課堂,我們會看到另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掌聲》,首先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新課程理念,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在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為重點,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我將從新課標要求、教育學、心理學等因素來談《掌聲》的設計構思,從主觀願望、客觀效果來談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談教學設計,最後談教學反思。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掌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本課在本單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領作用。我想: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小英”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愛”的情感世界裏,經歷情感的洗禮,精神得到喚醒,沉澱為人格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為生命奠基”!面對着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掌聲説課稿設計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情感,扣住情感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二、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台,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啟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頻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創境想象法:創設假如小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環境,讓學生以想象談話的形式理解文本。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説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採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運用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理解、感受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批註記錄法:帶着疑問讀課文時畫出相關答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記錄讀書體會。這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一)導語渲染 啟動情感

一堂課的開課,猶如小提琴演奏,第一個音符就定下樂曲的音調,開課時我用激情的語言為本課定了情感基調,這樣就讓我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學習情景之中。

(二)整體感知 積蓄情感

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打破了一篇課文從頭到尾順着講解的教學模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為了消除朗讀中的障礙。我首先把文本中易錯、難讀的字音利用課件演示進行預習檢查、強化。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關鍵詞語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邊讀邊悟,隨悟隨記下自己的感受,也是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潛心品讀 昇華情感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感悟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詞語和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但我更側重於在自主閲讀中為學生搭建開放閲讀的平台,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入情入境的朗讀足以讓關愛之情,感激之心滲入到學生的心裏。不僅讓他們學會了閲讀,更重要的我是想通過這樣的教學教會孩子們學會學習,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

(四)聯繫實際 延伸情感

在學完課文後,為了彈響屬於學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讓孩子看《掌聲響起來》視頻課件,為下一步的朗讀和仿寫放飛思維,積累素材,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五)課堂總結 內化感受

當不同內涵的視頻響起的同時學生為身邊人鼓掌,這樣呈現出立體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説板書設計

其目的在於依據課文內容,突出重、難點,清晰、美觀、簡潔,讓學生一目瞭然。

六、教學反思

回顧本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認識:

1.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到教學的每個環節,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選擇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新課程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理念,並向課外拓展學習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2.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授之以漁,點撥方法,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氛圍,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點燃了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當然,我覺得這節課個別環節的精細化處理還有待加強。我為了照顧全體學生,使後面教學時間緊張。有待於加強整體設計的科學性。

我覺得課堂永遠沒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這遺憾成為我探究課堂教學的不竭動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海探幽無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儘量減少教學遺憾,讓我的課堂每一節都精彩!(説課完畢,謝謝評委老師)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緻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豔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使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課文寫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是教學的難點。

二、説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教學時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益。

三、説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生實際,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寓教於樂,學生樂學樂用。

2、朗讀體會法:教學時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對比理解重點詞語: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並説説哪個用得好,好在哪裏,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突破難點。

四、説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小鳥,像孔雀、畫眉、黃鶯下面請大家看看這是什麼鳥?(出示翠鳥圖片),對了這是翠鳥。翠鳥又叫叼魚郎,它生活在靠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魚本領。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翠鳥的。

2、出示課題(齊讀)

3、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翠鳥的特點,誰能告訴老師,是哪三個方面呢?

(指名回答,師板書:外形活動住處)

4、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有關翠鳥的錄像,看看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有什麼特點?

5、小結: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看圖説説翠鳥的外形特點。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默讀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關的詞語找出來。

3、指名説説你找到的詞語,再齊讀。

4、作者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描寫翠鳥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書:爪子(紅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靈活)嘴(尖、長)

6、重點理解描翠鳥羽毛的三個比喻句。

7、用喜歡、讚美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鳥的動作怎樣?

2)、課文第二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3)、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2、分析課文第二自然段:

1)、翠鳥的叫聲有什麼特點?它喜歡怎樣的活動?

(指名回答)

2)、比較句子

3)、課文第二自然段還寫了翠鳥的什麼動作?(等魚)

4)、板書:等魚:一動不動注視(靜)

5)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第三自然段:

1)、欣賞翠鳥捕魚的錄像。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3)、自由讀翠鳥捕魚的句子,用△△劃出有關詞語。

4)、板書:捕魚:蹬飛叼飛(動)

5)、分小組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6)彙報討論情況。

7)、比較句子

8)指導朗讀

4、小結:

翠鳥不但外形美麗,而且是捕魚高手,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把翠鳥捕魚經過表達了出來。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

2、談理解,你讀懂了什麼?

3、板書:峭壁上

4、師歸納:

老漁翁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小溪盡頭的峭壁上,翠鳥來這裏是和我們做朋友的,我們打消了捉它的念頭,只是希望翠鳥在茂稈上多停留一會兒。

5、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板書:喜愛)

(五)總結全文

1、作者寫了翠鳥美麗的外形,並寫出了它在捕魚過程中動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點,分別從靜到動兩方面表現出來,使人們不禁對翠鳥產生喜愛之情。

2、説話練習:

請你學學作者,用最美麗的語言贊贊你所喜歡的動物。

(六)課外延伸

1、欣賞鳥類的圖片

2、課外延伸

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請你以我喜愛的鳥為題,仿照《翠鳥》抓住事物特點來寫介紹自己所瞭解的鳥。

六、説板書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學生,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

附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 説教材

《雪兒》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並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飛上藍天的事情,表現了我對鳥類的愛護,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與嚮往。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腿跌傷在家,嚮往到外面去活動。第二,三自然段寫我照料受傷的小白鴿並且希望它快點好起來。第四,五自然段寫白鴿展開雙翅飛上藍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與白鴿的相伴到別離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爸爸撿回一隻受傷的小白鴿,它的身子很髒,眼睛裏充滿了悲傷。小白鴿的狼狽與哀傷讓我一下子產生了憐憫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兒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藍天白雲,盼望雪兒早日康復,早日重返藍天。爸爸的介紹讓我懂得雪兒是藍天信使,我讓雪兒重返藍天的願望更迫切了。終於,雪兒展翅飛上了藍天。啊。我為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儘管多日相處結下深厚的友誼,我對雪兒有很多眷戀與不捨,但看到雪兒終於返回藍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裏,雪兒翱翔於藍天的樣子是那麼美麗。我的感情隨着故事的發展而發展而變化,純真的感情,善良的心靈真摯動人。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我擬定一下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認識不寫。

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感悟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關鍵詞句的品味,朗讀等品味我和雪兒之前的深情,發揮想象,想象我和雪兒之間在分別時的話,體會我們的深情。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把課文讀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讓學生對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

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思路,脈絡要清楚。

然後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語。完成描紅習字測,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組詞語,這三組詞語之間都有規律,指名學生起來讀詞語,從內容上熟悉,從內容上導入跟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在總體上有個印象。

2.出示關於雪兒的照片,讓學生在圖片層次瞭解雪兒,引入雪兒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藍天信使,然後通過抓住重點詞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夠飛越千山萬水,藍天信使”體會雪兒的品格,並且這裏發揮想象,雪兒會遇到哪些困難,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接着讓學生 試着用“我是一隻信鴿,我.......我......”這樣的句式來説話。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從圖片和文字內容層面瞭解了雪兒,感知這一形象。

3.通過對雪兒來我家之前和來我家之後對比,凸顯我和這隻信鴿的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我對它的憐憫同情之情。然後讓學生試着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麼對待雪兒的,通過抓住敷了藥,取名,洗澡等體會我和爸爸對它的愛心關心,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體會感悟這種感情。接着向學生提問,第二自然段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我和爸爸對雪兒關心,愛心。師生交流總結為兩點:1 我對雪兒説把自己的家當成是它的家。2 我天天和雪兒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從這裏兩處體會我和爸爸對雪兒的關心愛心,這裏還可以啟發學生我和雪兒在看藍天時分別會想寫什麼?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後通過指導朗讀來感悟我對雪兒的關心和愛心,和雪兒之間的深情。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4號教師。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夥伴》。我説課的內容分為六部分。

一、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的文化主題是“感受真情”,《夥伴》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生在獵人和他的夥伴——獵狗、烏鴉之間的故事。它們互相關心,彼此牽掛,很多細節都令人感動。這個故事會引發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處等現實問題,對學生很有人生指導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課前預習本課,瞭解了課文大意,能夠正確的朗讀課文,但對重點生字詞的理解有所欠缺。對文中“夥伴”一詞的內涵理解比較片面。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五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中講了關於“夥伴”的哪些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勾畫重點語句,情感朗讀,來理解課文。

2、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談出自己的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夥伴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珍惜夥伴之間的情意,與夥伴友好相處。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才是真正的夥伴”。

四、教學重點:

要讓學生體會文中“夥伴”間的關心、幫助與牽掛,珍愛生活中的“夥伴”間的情誼,重新認識自己身邊的夥伴。

五、教學方法

教學中我採用小組合作交流,以朗讀促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能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出自己的感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孩子們已經預習本課,瞭解大意,通過查字典、問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初步理解它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增強獨立性,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有利於深入瞭解課文內容,當堂鞏固知識。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直接出示課題《夥伴》,(板書:夥伴)。

今天我們來學習《夥伴》,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有什麼發現?(學生會説都有“單人旁”),老師再接着問,與什麼有關呢?(學生會説與人有關),你們知道什麼是夥伴嗎?(學生可能會説夥伴就是朋友,就是在一起玩的人)通過這樣的交流,既滲透了漢字教學,又瞭解學生對夥伴的理解程度,為下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環節:自讀課文、深入理解

(1)在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內檢查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字詞。聯繫上下文理解、查字典、小組合作解釋、師生共同理解等等,利用多種學習方法有效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2)接着檢查認讀情況,首先出示3個句子,然後出示8個詞,最後出示9個字,分別採用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認讀,為下面的學習掃清障礙。

(3)指名讀課文。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這篇課文講了幾個人物之間的幾件事?”的問題指導學生從兩方面把握故事:一是護林人馬哈多和獵狗救助烏鴉;二是烏鴉和獵人救助獵狗。(板書:馬哈多、獵狗、烏鴉)

這裏的問題還隱含了獵人與獵狗、烏鴉之間的平等與真情。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感悟文本,體會真情。

(1)在學生掃清字詞障礙並對課文主要內容有較好把握的基礎上,出示本課中心問題:“讀一讀,説一説: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們是夥伴?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到的,先用“——”畫一畫,並把自己的理解、想法、感受寫在旁邊,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在這個環節中,我鼓勵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並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學與小組合作,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只在學生有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保證學生自我思考和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充分體現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圍繞中心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2)學生彙報交流討論結果。在引導學生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進行感悟。(讀幻燈片)

比如:通過“馬哈多和獵狗外出護林,烏鴉就守在家裏,護林回來,烏鴉‘哇哇’地叫着迎接他們”感受三個夥伴在一起和諧幸福的生活。

通過重點語句“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得了大病”等,來讓學生感悟馬哈多對獵狗的關心和牽掛,(板書:牽掛)。從“焦急不安”中可以看出他們三個誰也離不開誰,都把自己的夥伴裝在心裏

(本環節設計的目的是,挖掘重點詞語、句子進行感情滲透,讓學生體會夥伴在一起的快樂,及夥伴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

(3)當學生談到“獵狗,你究竟在哪裏呀?”時,同時出示:“烏鴉叼着肉在前面飛,馬哈多緊緊的在後面追。他要去看個究竟。”在這設計了多義詞的教學,讓學生説一説“究竟”一詞在兩個句子中的不同意思。可以通過換詞的辦法,讓學生弄清楚第一個究竟是“到底”的意思,第二個究竟是“怎麼回事”的意思,初步感知多義詞。

原來,可愛的獵狗掉進枯井,井太深,爬不出來。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它送食物。(體會到烏鴉為救獵狗不辭辛勞地在家與枯井間奔波,正是在烏鴉的關愛下,獵狗才活了下來,也可以説是愛心使獵狗獲得了新生,從中可以看出烏鴉對夥伴的關心,愛護。)(板書:關愛)。

(對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通過朗讀將理解深化。)

(4)馬哈多看着她的兩個好夥伴,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全班齊讀最後一段,體會馬哈多為什麼流下淚水?

(是為獵狗失而復得而流下的欣喜的淚,是看到兩個好夥伴和睦相處、互相關愛而流下的激動的淚,是為三個夥伴又可以在一起富有詩意的生活而流下的欣慰的淚。)

(5)第一課時結束後,我會佈置一個這樣的作業:請小組內的同學分工合作將這個故事排演成課本劇。這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興趣,排演課本劇的過程就是對課文內容再理解的過程。

第二課時:

第四環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請幾個小組展示課本劇,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生生間的評價,更要滲透“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

第五環節:結合實際,體驗感情

(1)從課文故事引發開去,理解“夥伴”的含義。“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後,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夥伴呢?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學生的理解從學習本課之前“在一起玩就是好朋友”的層面將上升到“夥伴應該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能夠和諧相處,在一起很幸福”的層面。(板書:互相幫助)緊接着請學生以“夥伴是”進行寫話練習。這樣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又幫助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夥伴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珍惜夥伴之間的情意,與夥伴友好相處。)(板書:彼此關心)

(2)我認為教師的教學決不能“就課論課”,而應該站到真正為學生的成長負責的高度。所以我會引導學生思考“作為朋友,你為你的夥伴做過些什麼?”幫助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學會和夥伴和睦相處,彼此關心,互相幫助。

交朋友是學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雨果曾説過“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但有句名言説的好“偽裝的朋友要比兇惡的敵人更壞”,所以文章學到這,為了昇華主題引起孩子們的思索,我會給學生出示《農夫與蛇》的故事,讓學生閲讀後再來談一談在生活中應該如何交朋友。(出示圖片)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將文本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昇華文本內涵,使學生學會思辨,懂得人與人之間既有像馬哈多、獵狗、烏鴉一樣真心關懷對方的真情,但如果交友不慎也會遇到像蛇一樣對幫助自己的人反咬一口的人。所以交朋友應該睜大明亮的眼睛,交益友而非損友。)

第六環節:鞏固練習

本課出現了多義詞,瞭解多義詞能幫助我們更準確的理解文章和表達情感,所以在此環節我設計了兩個練習。首先出示兩組句子,讓學生通過反覆讀感受“講究”、“麻煩”兩個詞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接着加大難度請學生用“驕傲”的不同意思各説一句話。這個練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中完成,讓孩子們的思維在與同伴們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第七環節: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在識記生字時,重點指導“巡” “邏”兩個字,我會問學生這兩個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會説都有走之旁)再問走之旁與什麼有關?(走之旁是由“走”字變化而來的,因此與行走有關)。接着問這兩個字是什麼結構?(學生會説半包圍結構)因此在書寫時要先裏後外,再指導筆順筆畫。

以上就是我對《夥伴》這篇文章的説課。蕭伯納曾説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所以,希望各位領導、老師能提出寶貴建議,因為我渴望有像您一樣的良師益友。

謝謝!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1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翠鳥》。這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伴隨着幾代人的成長。下面我準備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翠鳥》全文共5個自然段,作者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緻入微地描寫了翠鳥的外形特點、活動特點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喜愛翠鳥的情感,並呼籲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作者在描寫翠鳥外形時,抓住顏色非常鮮豔的特點,先總寫後分述,準確地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和擬人、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翠鳥之“翠”的靜態美。在描寫翠鳥的活動時,抓住“疾飛”、“叼魚”的動作,精確地選用恰當的動詞,生動地描繪了翠鳥動作機靈的特點,突出了翠鳥的動態美。從外形到活動,從靜態到動態,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文本文采飛揚,寫法特點鮮明,是一篇從發展語言入手的好課例,也是培養學生語感、指導學生寫作的好範文。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因此,在課堂上,應該摒棄瑣碎的分析講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去悟、去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培養語文情趣,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結合中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依照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三個維度目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外形特點寫具體的,理解課文按照一定順序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寫法,並能背誦相關的段落。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以及生活習性,培養學生觀察興趣及方法,激發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鑑於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課文上,在讀通讀懂課文後,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有序地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在整個小學階段,這篇課文首次提出對總分段式結構的認識,因此學習先全面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有序觀察和具體描述也就成了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而且求知慾強,對學習本文將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從沒見過翠鳥,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因此,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2.朗讀感悟法。

3.讀寫結合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培養自學方法。

2.掌握讀段方法。

3.訓練觀察方法。

五、教學過程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形式不僅僅包括認知,還包括感受、體驗、內省等多種形式。這就提醒我們,課堂教學不僅要在內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從學生的思想、感情、願望的角度來理解生活,讓學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裏,“趣”在何處。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情趣,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扣讀導悟,讀出情趣。

(二)以畫促悟,畫出情趣。

(三)虛擬情境,説出情趣。

(四)含英咀華,誦出情趣。

(五)片段仿説,寫出情趣。

(一)扣讀導悟,讀出情趣。

在“扣讀導悟,讀出情趣”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朗讀感悟法,着重培養學生自學的方法。

1、開課時,我問:同學們,《翠鳥》的“翠”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翠鳥”呢?誰願意把課文讀給我聽聽?

上節課,大家已經認識了文中的生字和詞語,也能夠熟讀課文了,真了不起!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給大家一些時間練習讀讀,好嗎?

讓學生質疑課題,為後面的介紹翠鳥的顏色鮮豔埋下了伏筆。“了不起!”是對學生上一堂課學習效果的肯定。接着,我又提出了比熟讀更高的練讀要求。同學們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自然積極地認真地練習讀書。

2、下面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一自然段。

你把翠鳥的特點讀出來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歡翠鳥。還有比他讀得更好的嗎?比一比。

“褒獎”加“激勵”,雙管齊下,又給學生積極讀書注入新的活力。

3、哪位同學來讀讀第二、三自然段?

聽你讀,我怎麼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注意,這時靜極了,讀到“小魚”,連呼吸都要屏住。同學們小聲練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

如果説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在這個環節中,我用兒童化、戲劇化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並採用朗讀感悟法,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翠鳥飛行速度的快以及翠鳥捉魚時的靈敏迅速,以讀促學,以讀代講,在熟讀、品讀中體會翠鳥的可愛,文字的優美,並掌握讀段的方法。

4、老師找到了幾張翠鳥捉魚時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通過多媒體展示,運用有形、有聲、有色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變複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這就是我的直觀教學法的體現之一。

(二)以畫促悟,畫出情趣。

“以畫促悟,畫出情趣”這個環節,我主要是在訓練學生的有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1、同學們喜愛翠鳥嗎?這裏,有一張翠鳥的圖片,只是它沒有塗上色彩,現在誰來按照一定的順序,説説它各個部位的顏色,我們一起來給翠鳥上上色。

2、咱們再來看看翠鳥。

多媒體再次展示翠鳥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翠鳥外形的美觀,直觀地理解重點字、詞和句子的含義。讓學生通過有序地敍述,學習作者先概括後具體,按一定順序進行描寫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地生成了情感,掌握了技能。這都是直觀教學法的收效所在。

3、誰願意把翠鳥的樣子介紹給大家?要想介紹好應把第一自然段記好。同學們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讀一遍,看書上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翠鳥的外形的?

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介紹翠鳥,大家做場外指導。

語文情趣的顯現,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給翠鳥上顏色、欣賞圖片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這樣做的意義有三個: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二是這樣做符合小學生長於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三是訓練了學生説的能力。

(三)虛擬情境,説出情趣。

對於“虛擬情境,説出情趣”這個環節,我還是運用了直觀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建立課文的內含情感與學生情趣的聯繫,激發學生情感,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1、同學們都非常喜愛翠鳥,想不想當翠鳥?

我是中央電視台《動物世界的》的一名記者,我想採訪你們,寫一篇關於翠鳥的報道,讓全世界的人民保護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嗎?

別人都説,你們的外形非常美,美在哪兒呢?

你們的聲音很好聽,給我唱一支人類的歌曲好嗎?哪個翠鳥願意唱?

聽説你們有個外號叫“叼魚郎”,捉魚的本領很強,誰願意介紹一下你們是怎樣捕魚的?

有什麼證據説明你們飛得快?

2、各位翠鳥,我想到你們家做客,樹上找不到,草叢中也找不到,你們的家在哪裏?

教學藝術,是移情的藝術。實踐表明,這種採訪過程的情景創設,可以調動並調節學生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的因素,把認識與創造、對美的追求與體驗統一起來,十分有利於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含英咀華,誦出情趣

“含英咀華,誦出情趣”,我對學生説:通過採訪,我打算把你們寫一寫,介紹給全世界的人們,有現成的文章嗎?

誰能聲情並茂地讀給我聽聽?

請同學們再認真練習誦讀。

讀文章,善於含英咀華,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韻和精髓,賞閲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時,也才能不斷陶冶自身的語文情趣。這個環節的讀書訓練屬於積累層面的誦讀訓練。這樣假戲真唱,以畫、説、演等促讀,通過朗讀來感悟,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內化課文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對交際言語的學習和運用。訓練學生積累語言是有所為的積累,更是情感化的積累。

(五)片段仿説,寫出情趣。

《翠鳥》這篇課文文采飛揚,語言優美,寫法精妙。特別是第一自然段。所以在“片段仿説,寫出情趣”這個環節,我讓學生模仿第一自然段的寫法,用總分關係構段,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一種小動物的外形特徵。

葉聖陶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摒棄生硬的講授寫作特點的做法,把課文當成學習言語表達的例子,讓學生進行“讀説”或“讀寫”的遷移訓練,這是讀寫結合的實質,也是我的設計初衷。在這個環節中,我意在讓學生把新學知識當堂鞏固,使學生具有自主思考的權力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進而超越課文,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造力。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因此,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使學生能夠根據它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有助於訓練目標的達成。

外形 ——— 美

5.翠鳥 動作 ——— 快 喜愛 保護

住處 ——— 險

總之,在《翠鳥》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旨在體現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多媒體展示為途徑,以朗讀感悟為指導,注重遷移運用,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讓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活學活用。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耐心地傾聽。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2

[説教材]

《石榴》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説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4 感知課文內容,瞭解石榴生長過程

[説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説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二 説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三、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鬱鬱葱葱)

2、要求學生説説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三小節。

1、隨着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後……。這裏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説説成熟了的石榴是什麼樣子,讓他們試着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説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聽讀想象,讓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説説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並加強朗讀的指導。

四、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五 佈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3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XX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説説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説説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説,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整體感知,為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閲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敍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説些什麼?”“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29、掌聲

憂鬱──愛──開朗

小英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