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

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

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鋭角和鈍角》。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中,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並已經建立了正確的表象。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學生對角的認識,讓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並能夠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2、經歷觀察、比較、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會用相關的'工具畫出直角、鋭角和鈍角,通過看、説、做、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出問題並運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評價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能辨認鋭角、鈍角。知道鋭角、鈍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能辨認鋭角、鈍角。

根據小學生好動、精力容易分散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簡筆畫,讓學生在圖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兒童學習概念一般都要經過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徵──內化成概念這一過程。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屬於概念教學。考慮到建立鋭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準,我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讓學生在角的家族裏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裏。學生先自己探索,然後和同桌交流,準確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鋭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地認識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鋭角和鈍角的平面圖形(幾何角),順應兒童認識的規律。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無限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演繹數學,我利用練習九的第2題的一個為學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來的直角。讓學生感覺又像直角又像鈍角,產生爭辯。然後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在矛盾衝突中自然地突破難點。通過“走進生活找鋭角和鈍角”、“利用身邊的物體做鋭角、鈍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畫出鋭角和鈍角”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後課外延伸讓學生應用鋭角、直角和鈍角設計活動小人,加深了對這三種角的認識,又還原於生活,讓學生個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還滲透了數學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實踐能力。

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鋭角和鈍角教學反思,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對於本課目標定位的落實。

本節課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並在判斷直角的例題中滲透了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為直角。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使學生建立鋭角、鈍角的表象,並且能正確的辨認鋭角和鈍角。

但是由於我對本節課的目標定位處理得還不是很妥當,使本節課聽上去更像是一節關於直角的複習課,只是多揭示了鋭角和鈍角的定義,沒有突出教學的重點。

片斷一:在新授部分

1、創造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一個角,可以用上老師課前發給你們的東西。

學生獨立操作。

2、展示。

3、分類。

給他們分分類,你打算怎樣分?揭示課題。

本以為學生們很容易就會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進行分類,卻沒想到一連五個學生有的説是根據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説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個,好不容易才説到了我所想聽到的答案。

這是為什麼?學生的思維總是有一個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此時他們還停留在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夠把這些他們創造出來的角,或者直接從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們數學中的角,結果就不會是這樣了。

片斷二:在拼一拼環節

雖然,我原來的目的是想讓學生了解到鋭角和鈍角也還能創造出鋭角和鈍角來,並且更進一步理解鋭角和鈍角的定義。但還沒等他們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畫給他們看了,束縛了學生的能力。不如大膽一些,直接放手讓他們拼,讓他們從拼出的`結果可以看到,有的鈍角是由一個直角和一個鋭角組成的,也就是證明了鈍角要比直角大。

二、沒有及時把握住課堂中動態生成的資源。

在上這節課的最後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學的鋭角和鈍角?

學生們開始紛紛舉例,但總的來説,直角比較多。這時,有一個學生指着一把椅子説:“老師,這裏也有一個角!”

因為我是正面看這把椅子的,以為學生説的是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實,到課後,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腳裏,正好有我們這節課學到的直角、鋭角和鈍角。如果當時我能再走近點,低下頭,觀察仔細些,這個有效的資料就不會浪費!

“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這是對教師具備文化知識的要求,也是對教材鑽研程度的要求。只有好好地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瞭解我們的學生,才能上好每一節課。

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3

鋭角和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展開的。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角”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對現實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較自如地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學生還認識了一類特殊的角—直角,它應該在學生的頭腦中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表象,而這正好是區分鋭角和鈍角的基礎所在。所以,鋭角和鈍角的認識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為基礎,以角的大小判斷為手段的認識過程中,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了本節課的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要求是:

1、使學生分辨認識直角、鋭角和鈍角。

2、讓學生感覺這三種角的不同點。

3、能夠從現實生活中舉例。本節課,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了教學。

一、注意結合生活實際教學鋭角和鈍角概念。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幾何概念時,需要藉助形象直觀的支持。為此,在引入概念時,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理解。在引入環節,我先讓學生説出三角板上哪個角是直角。然後電腦顯示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教材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哪裏有角?哪些是直角?通過對角和直角的觀察和回憶,調動學生髮揮認知能力,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本節課的教學。認識完鋭角、鈍角後,讓學生説説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鋭角和鈍角。學生們思維活躍,説出了很多角。

二、注意藉助操作活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突破重、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牢固的建立對鋭角和鈍角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感覺角的分類以及三種角之間的變化聯繫,我讓學生做了如下操作:

1、用準備好的紙折出直角、鋭角和鈍角。

2、用直尺和三角板畫一個直角、鋭角和鈍角。

3、引導學生利用活動角分別擺出這三種角,進一步溝通三種角之間的關係。

三、注意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通過討論、驗證解決問題。

如在判斷一個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時,學生之間產生了爭議,有的學生説是直角,有的説是鈍角。抓住這個時機,問學生,怎樣才能證明誰説得對?學生回答:驗證。於是我指名一位同學台上按判斷角的三個步驟進行驗證,最後發現比直角大了一點點,説明是一個鈍角,判斷正確的學生頓時歡呼雀躍。我趁熱打鐵説,通過這道題,大家明白了什麼?學生總結得出,有的角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麼角,這時候就要用直角來進行驗證,不能隨便下結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細心、認真,才能做好。通過以上的教學不僅使學生會判斷角,更重要的是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使學習得到了一個昇華、提高。

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反思4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力求做到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充分參與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創新和想象能力。課後,我有如下幾點感受:

一、讓學生在濃厚的數學氛圍中自主建立鋭角和鈍角的表象

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概念一般都要經過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徵──內化成概念這一過程。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屬於概念教學。考慮到建立鋭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準,我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他們熟悉的遊樂園中找出不同的角,再分類的方法引出鋭角和鈍角。

學生再通過自行預習,已經在頭腦中建立了鋭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地認識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鋭角和鈍角的平面圖形(幾何角),順應兒童認識的規律。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無限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在有趣的綜合活動中鞏固和應用鋭角和鈍角的概念

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演繹數學,分類後如何判斷鋭角和鈍角展開討論,然後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在矛盾衝突中自然地突破難點。通過“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選職業”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後課外延伸讓學生分小組,應用三角板“拼一拼”,加深了對這三種角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不足:

1、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前緊後鬆,新授部分中三種角之間的關係沒有講透。

2、聯繫形式上“一對一”的練習過多,缺少全員參與的練習。

3、講解練習是語言不夠嚴謹。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