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閲讀: 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青年教師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

這個月讀了《做最棒的老師》一書,上面舉了很多教育故事,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作為老師應有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課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把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

作為教師要注意教育的方法,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對教師不尊重時,切忌簡單,粗暴,衝動的“熱處理”,而應控制自己的言行,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主動克服錯誤。這就需要向慈母一樣將愛播進學生的心田。心理學還告訴我們:人際交往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為前提的。“以心換心”以理解為橋樑。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我們除了做好“嚴師”,“慈母”之外,還要利用課餘時間和學生多接觸,推心置腹的和學生交談,成為學生的“摯友”。

總之,作為一名好教師必須以多種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師,就應該做一個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於創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師,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寧靜的心態腳踏實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認真、多讀書、會反思、有韌勁。我們應該不斷實現專業自主,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幹,使自己儘快成為高素質的教師,不僅是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老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作為一名老師,想要自我完善、不斷提升,就需要不斷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總結出規律和經驗,才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煉出精華和真理,才能不斷地修煉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是老師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實有效的反思活動。翻開雜誌,打開網頁,可以説每一個優秀的教師,成名的教師都有一個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可以説教學反思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它一方面讓我們在教學中的正確的行為予以肯定,不斷的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使我們自己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學反思使我們拒絕平庸,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得以昇華,使我們吐故納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寫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學的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教訓,而在發現自己的優勢,肯定一節課的亮點上花的功夫相對少了一點。同時,我們在反思時,往往寫的都是教學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反思。所以,對於平日裏與學生接觸時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認真地、耐心地反思,從中找到某種教育規律。再者,我們進行教學反思往往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沒有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雖然做了好多年教師,偶爾也進行過教學反思,但創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寫教育日記讓老師終身受益。”教育隨筆,不是為了晉升職稱而炮製的論文,也不是為了課題交差而拼湊的“成果”。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全紀錄,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需我們抓住一天中的一個火花,可以是上課,也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網上,雜誌上看到後的靈感。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2

教委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閲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3

吳非老師在《致青年教師》第一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也很贊同:“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在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終止。”

是啊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髮光。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照耀學生面前的道路。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4

作為一名新教師,尤其在多次聽取聽課意見後,對自己的課堂設計與表達上面有一些迷茫。這本書裏面提倡的魅力課堂着實有一些雪中送炭。

書中眾多章節解我困惑,比如《動》一章節指出“從做中學”是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讓學校裏的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繫起來。所以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動起來的條件——案例、任務、師生互動等,要突破傳統式的教師單向傳授的模式。而《趣》這一章則指出學生為什麼而學習?學生因什麼能學習?一個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原因是有趣。當教學有“趣”時,學生的'學習“欲罷不能”,這便是教學的最高境界。那麼如何讓課堂充滿“蓬勃的生氣”?如何讓教學有趣?趙希斌老師藉助案例向我們闡述了要做到讓課堂有趣可以從樂趣、興趣和情趣三個方面入手。時下有很多老師會認為如果要營造有趣的課堂,勢必會影響到課堂的高效。其實有趣與高效並不是相悖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當課堂教學趣味十足的時候,孩子們也便快樂十足。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郝伯特·斯賓塞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説過教育始於快樂,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最佳!孩子快樂,一切教育都是有效的;孩子不快樂,一切教育都是蒼白的!我想讓一節課變得有趣一點也許還是比較簡單點,但是讓每節課都變得有趣高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在這本書的幫助下,讓我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5

每每讀這本書時,不自覺地有一種“厚重”在心底縈繞……吳非老師在書中表達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四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閲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父母聽”。

靜態的語言在腦中不自覺地生成動態的畫面。愛好學習、圖書館查閲、實驗室研究,我看到孩子們自發地積極主動地汲取知識;有趣的問題、球場的奔跑、詩集的朗誦,我看到孩子們熱情地詩意地生活着;陽光、歌聲、笑聲,更為這幅畫面增添了無限的生動……可是,為什麼在不畫面裏,這些原本“免費“的陽光、歌聲、笑聲,竟變得有些昂貴和奢侈。美好的畫面,有一種越走越遠的感覺,也許我的小時候還有些許的影子。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若問我想過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嗎,我會説不敢,感覺有那麼點不真實。一個在做夢年紀的女孩認為過於理想化的情景,卻成為已近花甲的老教師的堅定期盼,不得不有些傷感。現在,若你再問我一遍,我要説,我想過並且堅信,因為在我的前面將見證並參與一段很長的教育發展之路。如果作為我們這些年輕教師都沒想過、不敢想,那麼還如何希望這樣的教育理想會有實現的一天。

從這篇文章,或者説從這個教育理想,我想到吳非老師的《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一文,這個學生沒能在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父母聽,儘管他很希望這樣做,也會讀得很好聽。因為社會、父母,也許還包括老師教導他以後的“生涯規劃”無非是勤奮讀書,選擇一所名校,進入熱門專業,以後就業順利,擁有一份高薪的收入,過上體面的生活。父母沒有興趣聽他讀詩,這不能讓他們感到喜悦,寧願希望他能利用這些時間多做些競賽題。

應該説,不是我們沒有物質提供給他們詩意的土壤,更何況很多的詩意根本無需金錢。為培養學生特長,家長可以説是不遺餘力,學樂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鮮的玩意兒可能聽説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國跳等等;很多學生學的還不是一兩項特長,一週的課餘被排得滿滿,敢情特長比不是特長都多。但是為什麼,沒有感受到學生的詩意呢,至少説應該能感受到他們的快樂抑或平靜;反而是更多的浮躁與不快樂呢。因為培養特長不是因為愛好,而是家長希望孩子能通過特長加分,上更好的學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學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這樣的`心態和目的下,詩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開始心底萌生的愛好也很有可能一無所剩。

也許是社會價值取向的問題,先導致大人為追求金錢,追求令人豔羨的生活而奮鬥,奮鬥本沒錯,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諦是詩意的棲居。大人再把這種價值觀傳遞或加之於孩子,所以現在的“小大人”們很快熟諳社會的法則,詩意也就越離越遠,進入追求高分,好學校,體面生活的循環中。

文章中説這位學生是個“有趣”的人。歷史組搞活動,想選一名學生朗誦詩,悼念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他剛剛朗誦了兩句,老師就驚喜地説“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這位同學愣了一下,隨即有風度地對老師説:“老師,詩是不能中斷的,請讓我把這首詩朗誦完。”説罷,旁若無人地誦讀那首詩,一直讀完。

這個“有趣”讓我感到很諷刺,是我們的不詩意才覺得他“有趣”,也許他才是正常,是否會被選中,在他看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讀這首詩。文中説得對:沒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學生在青少年時代讀什麼書,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將決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詩,還應當有琴聲,有樹,有虹,有夢。

想要改變這個狀態,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達成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師的詩意至關重要。吳非老師也説,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業,從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饅頭的人,是知道不吃饅頭會餓死,這當然也沒錯,但他並沒有看到只吃饅頭不讀詩,是另外一種死法。

雖然,本書中沒有一篇題為《讓教師追求詩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書,你會發現,吳非老師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師的詩意的方方面面。詩意,是一個教師來自內心深處的精神追求,是教師內在修養的自然流露。

教師的詩意我認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説:“你一天就兩節課,風吹不着,雨淋不到,還有寒暑假,當老師真好。”只有做了教師的人,才能理解和體會教師之苦之累遠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經濟大潮的席捲,不正確的幸福觀正在消磨教師的工作熱情。因此作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能避開名利的束縛,才能真正找到“詩意”的棲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於看到教師在促人成長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於學生取得進步後的一張張稚氣的笑臉,簡單的問候,薄薄的賀卡。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教師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學生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

教師的詩意我認為最關鍵的根基是“愛”。

記得有人説過:“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時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多麼質樸感人的一句話。當我們曾是孩子時,也是多麼渴望老師對我們多一點鼓勵,多地點撫摸,多一點關愛,那種温暖的感覺可以持續許久許久。教育的詩意在於擁有一顆熾熱的愛心,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賦予學生一份飽含詩意的愛心,學生定會回報你一扇敞開的心扉。冰心説過:“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也許,我不能成為冰心筆下那個隨時播種便能開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顆流星,在孩子們孤單寂寞或是躊躇滿志時,偶爾還會想起:在他們的夜空中,曾有這樣一抹光亮陪他們走過一程。

日記
週記
小説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