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實用工具 > 順口溜 > 牆上掛麪鼓順口溜

牆上掛麪鼓順口溜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順口溜所以如此“發達”,除了深刻的社會原因之外,其載體——語言——形式的特點也是“功”不可沒的。本站小編這裏爲大家整理了一些經典的順口溜,希望大家喜歡。

牆上掛麪鼓順口溜

經典的順口溜:

1) 牆上掛麪鼓,鼓上畫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塊布來補。不知是布補鼓,還是布補虎?

2) 嘴說腿,腿說嘴,嘴說腿愛跑腿,腿說嘴愛賣嘴。光動嘴不動腿,光動腿不動嘴,不如不長腿和嘴。

3) 七加一,再減一,加完減完等於幾?七加一,再減一,加完減完還是七。

4) 大刀對單刀,單刀對大刀,大刀鬥單刀,單刀奪大刀。

5) 你也勤來我也勤,生產同心土變金。工人農民親兄弟,心心相印團結緊。

6) 長蟲圍着磚堆轉,轉完磚堆鑽磚堆。

7) 三山屹四水,四水繞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時春。

8) 師部司令部指示:四團十連石連長帶四十人在十日四時四十四分按時到達師部司令部,師長召開誓師大會。

9) 有個面鋪門朝南,門上掛着藍布棉門簾,摘了藍布棉門簾,面鋪門朝南;掛上藍布棉門簾,面鋪還是門朝南。

10) 山前有個嚴圓眼,山後有個嚴眼圓,二人山前來比眼,不知是嚴圓眼的眼圓,還是嚴眼圓比嚴圓眼的眼圓?

11) 山前有個崔粗腿,山後有個崔腿粗。二人山前來比腿,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還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12) 坡上立着一隻鵝,坡下就是一條河。寬寬的河,肥肥的鵝,鵝要過河,河要渡鵝不知是鵝過河,還是河渡鵝?

13) 一班有個黃賀,二班有個王克,黃賀王克二人搞創作,黃賀搞木刻,王克寫詩歌。黃賀幫助王克寫詩歌,王克幫助黃賀搞木刻。由於二人搞協作,黃賀完成了木刻,王克寫好了詩歌。

14) 河邊兩隻鵝,白鵝與灰鵝,哦哦愛唱歌,唱得渴又餓,昂首吸飛蛾,飛蛾啄不住岸邊去找窩。草窩暗又矮,只得去過河,河裏真暖和,有吃又有喝,不能再捱餓,遨遊真快活,安心唱愛歌。

15) 小郭畫了朵紅花,小葛畫了朵黃花,小郭想拿他的紅花換小葛的黃花,小葛把他的黃花換了小郭的紅花。

16) 婆婆和嬤嬤,來到山坡坡,婆婆默默採蘑菇,嬤嬤默默拔蘿蔔。婆婆拿了一個破簸箕,嬤嬤帶了一個薄笸籮,婆婆採了半簸箕小蘑菇,嬤嬤拔了一笸籮大蘿蔔。婆婆採了蘑菇換餑餑,嬤嬤賣了蘿蔔買饃饃。

17) 一班有個黃賀,二班有個王克,黃賀王克二人搞創作,黃賀搞木刻,王克寫詩歌。黃賀幫助王克寫詩歌,王克幫助黃賀搞木刻。由於二人搞協作,黃賀完成了木刻,王克寫好了詩歌。

18) 天上有個日頭,地下有塊石頭,嘴裏有個舌頭,手上有五個手指頭。不管是天上的熱日頭,地下的硬石頭,嘴裏的軟舌頭,手上的手指頭,還是熱日頭,硬石頭,軟舌頭,手指頭,反正都是練舌頭。

19) 字紙裏裹着細銀絲,細銀絲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個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蝨子皮。

20) 紫瓷盤,盛魚翅,一盤熟魚翅,一盤生魚翅。遲小池拿了一把瓷湯匙,要吃清蒸美魚翅。一口魚翅剛到嘴,魚刺刺進齒縫裏,疼得小池拍腿撓牙齒。

21) 石獅寺前有四十四個石獅子,寺前樹上結了四十四個澀柿子,四十四個石獅子不吃四十四個澀柿子,四十四個澀柿子倒吃四十四個石獅子。

22) 石斯施史四老師,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師教我大公無私,斯老師給我精神食糧,施老師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師送我知識鑰匙。我感謝石斯施史四老師

23) 從南邊來了個喇嘛,提拉着五斤塔嘛。從北邊來個啞吧,腰裏彆着個喇叭,提拉塔嘛的喇嘛,要拿塔嘛換別喇叭啞巴的喇叭,別喇叭的啞巴,不願意拿喇叭換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了別喇叭的啞巴一塔嘛,別喇叭的啞巴,拿喇叭打了提拉塔嘛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提拉塔嘛的喇嘛拿塔嘛打壞了別喇叭啞巴的喇叭。也不知別喇叭的啞巴拿喇巴打壞了提拉塔嘛喇嘛的塔嘛。提拉塔嘛的喇嘛敦塔嘛,別喇叭的啞巴吹喇叭。

24) 山裏有個寺,山外有個市,弟子三十三,師父四十四。三十三的弟子在寺裏練寫字,四十四的師父到市裏去辦事。三十三的弟子用了四十四小時,四十四的師父走了三十三裏地。走了三十三裏地就辦了四十四件事,用了四十四小時才寫了三十三個字。

25) 銅勺舀熱油,鐵勺舀涼油,銅勺舀了熱油舀涼油,鐵勺舀了涼油舀熱油。舀油入炒勺,月月有佳餚。先燉魷魚塊,後扒羊肉條。火在爐下燃,油在勺中熬,滿鍋同炎熱,管它銅勺與鐵勺。

26) 有個懶漢本姓阮,提個籃子賣雞卵,“賣卵”“賣卵”使勁喊,誰都不來買雞卵,不是雞卵品種亂,而是雞卵皮太軟。賣不出雞卵難買飯,回家吃飯路又遠,胡亂燒把爛草取取暖,再吃掉籃子裏幾個軟雞卵。

27) 化肥會揮發;

黑化肥發灰,灰化肥發黑;

黑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會發黑;

黑化肥發灰揮發會花飛;灰化肥揮發發黑會飛花。

28)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百家姓
中國歷史朝代
繞口令
三句半
順口溜
諺語
說說
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