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 > 史部 > 史記 > 【薦】讀《史記》有感

【薦】讀《史記》有感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史記》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讀《史記》有感

讀《史記》有感1

你揮一揮衣袖,持筆研磨,沾着血和淚,完成了被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乘一葉扁舟,你雲遊於四海,飽經人間風霜,聆聽着流傳下來的故事。你與孤風作伴,與明月同行,與山水同遊,只爲心中的那一縷執念。

父傳子位你繼承父親夙願,嘔心瀝血,只爲完成《史記》。

可惜!可惜災難來得突然,可惜你忠言進諫卻入獄;可惜你壯志未酬卻受刑;可惜你因言語而家破人亡。

可憐!可憐你獄中遭受各種刑罰;可憐你心願未成而忍辱負重;可憐你身受宮刑爲鄉黨恥笑。

死亡,也許是一種解脫。你無數次想到了死,死後士節猶在,死後脫離凡塵。“那就死吧!”你想到。可那一縷執念不讓你死,因爲父業未成,因爲歷史需要你。

一邊是死亡,一邊是苟活;一邊是解脫,一邊是承受;一邊是士節得以儲存,一邊是名聲盡被詆譭。可在這兩者之中,你選擇了後者,承受着血肉和精神上的雙重煎熬。

終於,當被鮮血和淚水澆灌的嫩芽開出花朵,長出果實之際,你長嘆一聲:“雖萬被戮,豈有悔哉。”你一覺着此生無憾,而且,此時的`你也無所畏懼。

永垂的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你選擇了重於泰山。雖然你早已不在,可是忍辱奮鬥的事蹟千古流傳。你百折不撓的精神永遠存在人們心中。

不朽的《史記》。你可謂前無古人,無愧於“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我國史傳文學之先河,立我國散文詩上的一塊豐碑。

讀《史記》有感2

第一次讀《史記》是在高二,那時候年少輕狂,總覺得歷史老師講得不夠通透,索性買了一本嶽麓書社的《史記》,三個月時間,囫圇吞棗。那年高考出的課外文言文裏就有《田單列傳》的內容,印象特別深刻。大學時,被古代文學老師一番“威逼利誘”,選修課程再讀《史記》,學期考覈得了一個優。上班工作後,當了語文老師,教材裏有《史記》的文章節選,帶着學生們一起讀了一些“常規”篇目,後來還講過幾次公開課。所以《史記》對我而言,太有意義了。這次讀書,又選《史記》,也算有一份情懷的驅使吧。

《史記》一書,分爲本紀、世家、列傳、表和書五部分。作爲史書,雖然是以人物傳記的寫法記錄歷史,但是卻依然要有大的歷史框架做爲成書的脈絡。

我們縱觀全書,發現本紀是《史記》全書的大事綱要,是經;世家、列傳是寫具體人物、具體事件,是緯。要想弄清某人某事與其前後左右的關係,必須看本紀;要想知道某人某事的具體細節,必須看世家、列傳。所以,讀《史記》必須要先讀本紀和表。

讀《史記》總也繞不開魯迅先生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話。因爲很多時候,文史不分家的,非要把文學和史學區分得那麼清楚,可能會很難分離,分離了之後也很難確保分得通透。

就如每當讀《史記》,必然會首選《項羽本紀》(後文均稱“羽紀”)。這是因爲羽紀的影響太大了。羽紀堪稱是太史公《史記》的得意之作,充分彰顯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司馬遷精神”。無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對事件的記錄,都有着其他本紀無法比擬藝術魅力。但是就從史學文字記錄體例來看,我還是首推《高祖本紀》。而且如果系統的讀《史記》,那麼就更不要厚此薄彼地讀了。

《史記》以人物傳記爲記錄方式,在以“本紀+表”爲綱要外,人物傳記之間還可以起到一個相互參照的作用。比方說“鴻門宴”則在《高祖本紀》《樊酈滕灌列傳》中均有記載,並且是依據傳主個人視角而寫。這樣就能更好的公正客觀記錄歷史了。所以我覺得讀本紀也要參考這樣的讀法。所以這次讀《史記》中的本紀,我首推《高祖本紀》,它不像《始皇本紀》、《文帝本紀》等那樣簡簡單單,只有一個輪廓;也不像《項羽本紀》、《呂后本紀》那樣集中地寫人物、寫事件,完全像一篇傳記。它介於二者之間,既有對劉邦這個形象本身的比較細緻全面的描寫,同時又照覽全國,又簡明扼要地提挈着全國各地區、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千頭萬緒,而又井井有條。這纔是《史記》“絕唱+離騷”的`根本屬性。這一點是後人不可望其項背的,比方說班固在《漢書》中將項羽“降維打擊”寫成列傳,司馬光乾脆把項羽拿來做了一個帝王得失的“教材”……

讀《史記》能讓我們有一個客觀公正的歷史性思考。同時也能讓我們有更直觀和深刻的對於中國悠悠歷史的認識。

作爲一個教語文的老師,說了這麼多,好像有點偏離語文學科了。幹嘛要從史學角度去分析全書的讀法呢?其實,如何讀書本就是一個語文學科的命題,那麼如何讀史書,讀史書的方法也自然是語文學科的範疇之內了。讀史書,可以瞭解其情節,但更多的還是要讀出史書的原汁原味,讀出作者的創作想法,在這兩點基礎之上,再去讀史書的價值和意義吧。

讀《史記》有感3

暑假期間讀了歷史書中所提到過的《史記》,這是中國第一步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這部著作的作者就是司馬遷。

在文學方面,它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至於直接取材於《史記》的歷史小說,那就更不用說了。在戲劇方面,由於《史記》的故事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人物性格鮮明,矛盾衝突尖銳,因而自然而然成爲後代戲劇取材的寶庫。據統計,僅現存的`元雜劇中,就有十六種是取材於《史記》的,其中包括《趙氏孤兒》這樣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名作。已經失傳的類似作品,當然更多。到後來的京劇中,仍然有許多是取材於《史記》的,如衆所周知的《霸王別姬》等。

而在歷史人物方面,《史記》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史事,從這方面來說也是一部具有價值的著作,雖然讀歷史書會有些煩悶、難懂,但我是結合歷史書上學過的知識來讀的,自然樂在其中。這部書實在讓我受益匪淺,對了解歷史知識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讀《史記》有感4

在剛剛過去的一學期裏,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史記》。

這本書是漢代司馬遷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皇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書中依照本紀、書、世家、列傳這四個體例描繪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描寫手法上,筆觸細膩,引人入勝,讓人彷彿身臨其境,真是一部史學和文學價值極高的鴻篇鉅製!其中,我最喜歡《史記》中的越王勾踐世家和禮書。越王勾踐世家講的是吳國和越國交戰的事情。吳王闔閭逝世後由即位兒子夫差,吳越兩國爭鋒,越王勾踐最終滅掉吳國,越國的功臣文種卻因不捨千兩黃金被越王賜死,范蠡功成身退,免去一場殺身之禍,范蠡的長子救二弟卻因不捨千兩黃金而隻身回齊國,導致二弟丟失性命。我們要像范蠡一樣,有他這種明智、聰明、機靈的頭腦。禮書告訴我們:我國自古是一個講究“禮”的國家,有“禮儀之邦”之稱。禮是制定各種行爲規範,禮是一種調養,禮是人際等級關係的標準,禮是調和人際的最高標準。所以,我們要有禮儀,比如:見到老師、家長要主動問好;客人來了,要打招呼,並給他們端水,招待他們……這是最基本的禮儀,我們必須要遵守。這本書還描寫了許多人物,以及他們的事情,還讓我從他們的故事裏懂得了道理。伯夷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要做一個品行高潔的人;管仲的故事讓我懂得了我們要爲國家多做貢獻;老子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還讓我想起了五年級上學期學過的.一篇課文——《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也對我們講述了道德的重要……這本書還以事件爲中心,用敘述故事的方式將原著中的史料編寫成書。同時,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了一些評述和民間傳說,是人物更加立體,情節更加生動,讓讀者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逐漸增強愛國精神!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愛國的道理和歷史知識以及古代文化傳統文明,真是一本好書啊!

讀《史記》有感5

聽窗外雨的聲音,時而如微風拂過輕揚的柳樹,時而如暴雨掠過水麪。一種節奏,一種韻律,一種閒適,更有一絲愁緒!讓我想起了《史記》,感受到了美,一種莊嚴的美。

所有送行的人都穿着白衣服,因爲他們認爲荊軻一去很難回來。他們來到易水邊,太子丹爲荊軻送行。

荊軻爲了燕國不被秦滅亡,爲了燕國人民不被殺害,毅然向西進發;爲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犧牲自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邊的樹落下了一片樹葉,落入水中,隨水去了沒有再回來。

荊軻自知大事不能成功,就倚在柱子上大笑,說:“我今天之所以刺殺你沒有成功,是想要活捉你。”荊軻身中八劍,血流如注,但卻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以勇者的形象站立在秦王面前。

《史記》不僅反映了西漢武帝以前社會風貌,而且以雄渾剛健的.語言描述了許多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塑造了無數歷史人物。給我帶來了精神享受,讓我感受到了莊嚴的美。

讀《史記》有感6

那天,無意之中在書櫃裏發現一本書——《史記》,我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司馬遷的一生都致力於這部史學著作。我不知道司馬遷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更不瞭解歷史。但這本書或許可以幫我瞭解司馬遷,瞭解歷史。

於是我帶着好奇心,翻開了這部史學鉅作。當我才返開始就看見了一行小字: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邏輯使人睿智,數學使人心思縝密。首頁便是三皇五帝之傳,接着便是各朝歷史。這本書書記載了太多的歷史,我想這該要花費多少精力和時間呀,需要蒐集多少資料呀。而司馬遷爲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以及自己的願望,竟然可以堅持這麼久,即使在監獄裏也不忘記自己的.使命。爲了這部史學著作,他嘔心瀝血,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他沒有堅強的意志,又怎麼會有這不是史學鉅著呢。

終於,我讀完了《史記》,我不禁感慨萬千。原來,我對司馬遷了解得這麼的少,原來我對歷史瞭解得這麼少。另外,我發現歷史的真相與電視劇所描述的情況之間竟有這麼大的差距。我真佩服我國古代的偉人,更佩服司馬遷。

讀《史記》有感7

相信《史記》對於中國人來說都並不陌生。它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部由漢代的司馬遷編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規模宏大,體現完備,偉大而雋永。

我是最近才愛上《史記》這本書的。書裏的經典故事,如堯舜禪讓、商湯伐桀、曹劌論戰、鴻門宴、霸王別姬等,我讀了一遍又一遍,至今仍覺得趣味無窮。然每次閱讀《史記》裏的人物故事時,我總是會想——歷史上有的人被視爲英雄,後人深深地銘記於心;有的人落下千古罵名,遭受後人唾棄;有的人就彷彿一粒粒無聲的塵埃,被永遠地埋沒在時光的沙土間,沒有被歷史記住。同樣是人,爲什麼不同的人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一生?在我看來,“人生觀”對人們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着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着人們行爲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因此,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說,《史記》中不同人物擁有不同的人生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不同的“人生觀”影響,這種觀點是具有合理性的。人生觀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人生目的,回答“人爲什麼活着”的問題;人生態度,表明“人應當怎麼樣活着”;人生價值,判別“什麼樣的人生纔有意義”。

縱觀《史記》,我們不難發現,書中記載的英雄人物往往都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們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正確認識人生價值。

比如說大禹,他爲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積極投入到“治水”的工程中。在治水的過程中,大禹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就是這樣,“牽民情,系民心”,以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爲重,同時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大禹樹立了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他以人爲中心,爲人民服務是他的人生目的,因此,他具有了正確的人生態度,有了正確的人生價值標準。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着大禹創造了屬於他的輝煌人生,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就這樣誕生了。

除了大禹,《史記》中的其他英雄人物,像心繫江東子弟、忠貞不屈、不肯過江東的西楚霸王項羽,爲醫有醫德的扁鵲,還有爲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的李廣等等。他們都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並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實現崇高的人生價值。不難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有做到堅持走人民羣衆相結合的道路,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他們的人生活動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他們透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

然而,像《史記》中記載的負面人物,比如說,貪慕美色,不思國政,不體恤民情,壓迫人民的紂王;不斷離間平王和太子建,迫害太子建與伍奢全家,促使楚國大亂的費無極;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峯的趙高……他們就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沒有確立正確的人生目的.,沒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完全奉行個人主義、利己主義與物質主義,人生活動完全與羣衆與社會的需求脫離。他們的種種行爲制約了歷史發展的步伐,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被後人唾棄。

我想,讀像《史記》這樣的歷史著作,最重要的是學會以史爲鑑。從歷史留下的經典故事中,我們應該進行深入的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像英雄的人生一樣燦爛輝煌?如何才能在自己的一生將近結束時感嘆:“我這一生沒有白活!”?如何才能讓自己憑小小的力量爲社會做最大的貢獻?如何才能讓自己最終死得重於泰山而不是輕於鴻毛?

雖然說我們不必成爲英雄,但想要過一段意義非凡的、有價值人生,我們還是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心懷崇高的信念,努力地追求理想。

相信我們必能在平凡的世界裏,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讀《史記》有感8

這個寒假我讀了由司馬遷傳寫的《史記》,翻開《史記》我就感受到歷史的凝重。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樣,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然而命運的捉弄,使得他飽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備受屈辱。但值得讚歎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爲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於出色的完成了作爲一個史學家最頂尖的傑作《史記》。單憑這一點,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着,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

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蹟,這很容易就會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祕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爲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讀《史記》有感9

魯迅曾說過:“史家之絕唱,無韻於《離騷》。”《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講述歷史的書籍,它敘述了從黃帝的漢武帝這三千餘年的故事,它是司馬遷耗費畢生的心血寫成的。

《史記》中,藺相如的聰明才智、能言善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藺相如在一次跟隨趙王到秦國拜訪時,秦王非常囂張,竟要求趙王在大庭廣衆之下彈琴,隨後秦王還傲慢的叫隨從在史冊上寫:某年某日,趙王爲秦王撫琴。趙王既尷尬又氣憤,但又不能得罪秦王,便只好作罷。這時,藺相如說:“聽說秦王缶擊的非常好,能否給大家擊一擊,以此娛樂。”秦王無奈,值得擊了三次,藺相如馬上叫隨從記下:某年某日秦王爲趙王擊缶三次。藺相如憑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機智勇敢的精神,幫趙王解了圍。藺相如在把和氏璧帶到秦國時,他與秦王針鋒相對、脣槍舌劍,寸步不讓秦王,最終把和氏璧完好無損的帶回了趙國。在廉頗與他作對時,他顧全大局,不與之計較,贏得了世人的讚揚。

在秦末世,歷史舞臺上形成了劉邦與項羽的兩股勢力。最終劉邦贏得了天下,一世英名、一生輝煌的項羽在烏江自刎。項羽小時候不愛讀書,他的叔父項梁便教他武術,但他卻說:“我要學就學能打敗萬人的功夫。”項鍊便教他兵法,可項羽只學了幾天就不學了。一天項羽和項梁在遠處看到了秦始皇,突然,項羽說:“那個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慌忙捂住他的嘴。從此,項梁便感覺項羽後生可畏。長大後,項羽果然成了楚霸王。但他生性多疑,不敢放心任用人才,最後導致兵敗。劉邦因爲手下有一大批勇將謀士,所以打下了天下。而重情重義、武藝高強的一代梟雄項羽就此喪命。

《史記》淋漓盡致的表現了皇帝到戰國時期再到漢朝中那些賢人智者、戰火紛飛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讀《史記》有感10

夜晚,我從書架上取出一本精裝的書――《史記故事》。這本書其實早就買了,只是我看着太厚就懶得翻閱,自從學習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文之後,這本書就經常出現在我的書桌上,讀着讀着,我漸漸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

翻開書籍,如同乘上了一列時空快車,穿越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各個朝代,目睹了各個王朝的興亡盛衰。在這列時空快車上,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漢朝這一站,最敬佩的人仍然是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

在司馬遷寫《史記》的過程中,經受了風霜艱辛。有一次,由於司馬遷替李陵辯護,說了一些對漢武帝不利的真實言論,竟然被關入監獄。後來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於寫成了這部歷史名著。

司馬遷爲了他所追求的事業,他無私地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合上書,我陷入了沉思,想想自己遇到一點兒挫折就打退堂鼓,比起司馬遷來真是相差太遠了。就拿上週做奧數題來說吧,老師放學前佈置了幾道稍有難度的數學題,說是讓我們回去挑戰挑戰,我一到家就拿筆做了起來,可是有一道題我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於是我便放棄了。誰知第二天,其他很多同學都做出來了,其實我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做出來。我想,司馬遷在那樣的環境中仍然能堅持寫書,我的學習條件這麼好,還有什麼條件不認真學習呢?

感謝司馬遷給我們人類留下了這部史學鉅著!感謝司馬遷堅持不懈的執着精神!

讀《史記》有感11

這是一本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之間五百年的歷史,這是一本由司馬遷花費18年光陰寫成的書,這是一本記載了所有價值連城的文物如兵馬俑,西漢·玉舞人,三輪銅盤,這是一本寫的由被王朝統治5000年之間的歷史,這是一本······

我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 臥薪嚐膽 講的是:當吳王赦免越王勾踐後,勾踐回國後,把苦膽掛在座位上,吃飯時舔舔苦膽。親自耕作,夫人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也從不穿華麗的衣服,對賢人謙卑有禮,招待的賓客熱情誠懇,救濟窮人與百姓同甘共苦。七年後,勾踐始終撫慰自己的士兵與百姓,尋機報復吳國。吳王因打了勝仗不管朝政,越國富足,吳國衰落。四年後越國攻打吳國,一次又一次,吳國疲憊不堪,越國大敗吳國。

我們做人應像勾踐一樣,失敗了再爬起來不要氣餒纔會成功。

我從這本書中知道了:我們公元幾百年前我們祖國的'興旺;我從這本書中知道了:我們公元幾百年前我們祖國有許多愛國的人,有:鄭成功,司馬遷,陸游······我從這本書中知道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祖國的養育之恩。

讀《史記》有感12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先談《史記》。讀它,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談話。司馬遷,好人。好人經常倒黴,我對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覺得他這一輩子沒有白活。《史記》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書,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羅多德之於希臘,我們也是把司馬遷當“史學之父”。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裏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以爲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實在刺客纔是對君主最赤膽忠心的人。究竟往行刺君王,成功了會被四周的衛士殺死,不成功更無生還的可能。真可謂是有往無回。固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爲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冷,壯士一往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能與君主鬥智鬥勇的',還有那些有着頑強意志的說客。蘇秦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蘇秦窮困潦倒,連家人們都嘲笑他,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鑽研《陰符》,練就自己論辯說理的功夫,用書中的道理往遊說君王,然後奔走於各個國家,終於讓燕文侯認同了他的意見和建議,將整個國家都託付給他,讓他往遊說各國,終極蘇秦成了六國合縱同盟的負責人兼六國的宰相。從而讓家人對他刮目相看,對他格外尊重。說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凡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但要遊走於各個國家,路途艱辛自不必說,而且費盡口舌君王也未必會聽,搞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很多人都退卻了,但蘇秦堅持了下來並獲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軍萬馬。讓我見識到了一個人口才的氣力和古人那堅持不懈的偉大。

這樣令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後讓我崇敬太史公的剛正不阿,仰慕這些英雄的雍容大度,更加喜愛古典文學中千絲萬縷的盡唱。

看《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讀《史記》有感13

暑假裏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史記》。

《史記》中記述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其中的時間竟然跨越了三千多年。這本書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屈原這個名字想必我們大家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是端午節,相傳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堅貞不屈、剛正不阿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一開始在楚國遭到奸佞之人的中傷和懷王的懷疑,悲憤中的他寫下了光照日月、名垂千古的《離騷》。等到頃襄王在位時,令尹子蘭又在他面前講了許多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怒之下,將屈原流放到了江南,後來屈原不想看到楚國的最後滅亡,便懷抱着一個大石頭,投入了江南的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都剛正不阿,我一開始讀還有疑問,屈原爲什麼在那個黑暗渾濁的社會裏,還能有美玉般的性格?後來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沒有人願意用自己清潔的.身體去沾染髒東西,屈原他的高潔的品格更不能受到了世俗的污染。

讀到這裏的時候,我清楚地明白了屈原的死,死得非常偉大,他是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死,死得其所,用司馬遷的話就是“比泰山還重”,我們都惋惜這樣愛國的、才華橫溢的詩人就這樣死去,同時也感到他的人格的偉大,屈原縱身投入汨羅江的情景成爲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遠留存的輝煌。

屈原的故事也讓我知道了: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不放棄,愛國愛民、憂國憂民的人,永遠值得後人尊敬。

讀《史記》有感14

五月份,我讀了《史記》這本書。

《史記》裏有個故事叫《孫武練兵》,是說:春秋時代有個軍事家名叫孫武,有一天去見吳王闔閭,吳王問他能不能訓練女兵,孫武說:可以。於是吳王便撥了一百多位宮女給他。孫武把宮女編成兩隊,用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爲隊長,然後把一些軍事的基本動作教給她們,

並告誡她們還要遵守軍令,不可違背。不料孫武開始發令時,宮女們覺得好玩,都一個個笑了起來。孫武以爲自己話沒說清楚,便重複一遍,等第二次再發令,宮女們還是隻顧嘻笑。這次孫武生氣了,便下令把隊長拖去斬首,理由是隊長領導無方。

吳王聽說要斬他的愛妃,急忙向他求情,但是孫武說:君王既然已經把她們交給我來訓練,我就必須依照軍隊的規定來管理她們,任何人違犯了軍令都該接受處分,這是沒有例外的。結果還是把隊長給殺了。宮女們見他說到做到,都嚇得臉色發白。第三次發令,沒有一個人敢再開玩笑了。

我明白了:人要大公無私,不能因爲某些利益而開後門。要踏踏實實的做人。

在一些故事中,也有這樣的人物: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爲什麼要推薦他?

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爲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後,爲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裏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

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後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史記》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讀《史記》有感15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今天,我就要爲大家介紹我們的祖國:中國。

中國的悠久歷史,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司馬遷的大作《史記》可是聞名於世,現在,就讓我來爲大家講講吧。

合上《史記》我的心中洶涌澎湃:虞姬對項羽的一往情深、能夠忍耐胯下之辱的'韓信、布衣遊俠郭解、陳勝,吳廣起義、爲了討褒姒一笑的周幽王、,現以在中國滅絕的汗血寶馬、許許多多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背水爲營、拔旗一幟、沉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還有常出奇計的陳平、充滿信心的毛遂、司馬穰苴斬莊賈、趙氏孤兒、紙上談兵、替罪羊晁錯、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張儀連橫······一系列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人要學會隱忍,要爲長遠的計劃着想,不要爲了眼前的快樂而浪費光陰,要明白先苦後甜的道理,凡事要爲大局着想,要顧全大局,要舍小家爲大家,取得成就不能驕傲,要謙虛,做人要講情講義,要吸取教訓,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自卑,有志者事竟成,不要害怕困難,要勇敢面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長大了,也要向祖國做出貢獻。

史記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