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警句 > 勵志 > 成功勵志 > 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

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教育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捧出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歡迎閱讀!

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

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1:

我班有個學生叫陳英傑。在四、五年級時,是出了名的調皮大王,曾是老師同學心目中的“問題學生”。本學期他被學校分到我班。上課要麼擾亂他人學習,要麼情緒低落;下課胡亂打鬧,同學間經常鬧矛盾,同學們都嫌棄他;不做作業,各門功課單元測試經常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是班上有名的“搗蛋鬼”,真讓我頭痛。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在學校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爲重,自我調節,自我改進,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但經過幾次努力,他只在口頭上答應,行動上卻毫無改進。

透過調查我知道了他有“好勝心”。我很高興,找到了切入點,我的第一步讓他做愛集體的事:班上的笤帚壞了,我讓他修;班上窗戶每天由他關。他做這些事很樂意,也做得很好。我就及時在班上表揚他。他得到我的表揚就越發熱愛班集體了。例如:有一次,檢查衛生的(其他班上的學生)給我班打的分很低——屬於不合理,他知道後很生氣的樣子。我看在眼裏喜在心上,他畢竟在進步了。

爲了使他愛同學,愛老師,愛學習,我又專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訪,進行詳細瞭解,然後再找對策。接待我的是他的爸爸,他爸爸向我介紹的全是關於他的缺點,從他爸爸的口氣中我清楚他很不受家人的喜歡。原來,他的爸爸在6年前和他母親離婚了,問題出在女方。他爸爸有愛生恨,因此對前妻和他生的這個兒子也一起恨了。

我首先設法接近他,清除隔閡,拉近關係。經過觀察,我發現他喜歡體育活動。到了課外活動時間,我約他打羽毛球,給他講打羽毛球的技巧,談論目前我國羽毛球在國際上的地位,談論“蘇迪曼杯”,談論張軍等羽毛球健將。並提示他多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這樣對身體有好處。透過幾次的接觸,我與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紀律等並無多大改進。

後來,我便加強攻勢:一邊與他打羽毛球一邊與他交流討論生活,進而討論學習。不動聲色地教他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做一名好學生。在路上遇到他,我會有意識地先向他問好;只要他的學習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生病時我就去他看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信賴他,在愛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

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2:

顧某,男,7歲,小學一年級學生,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顧某稍不注意就鑽到桌下,在教室內到處爬,在桌面上、牆上亂畫,到同學的座位旁拿別人的東西,拿剪子剪同學的頭髮和衣服,上課從不聽講,作業從來不寫,一分鐘都沒辦法安靜。課間操時,要麼在隊伍中穿梭,要麼躺在地上。課間活動時經常傷害他人,拿着鉛筆和尺子打鬧,入學一週不到就將班上的同學都打了個遍,其中一個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發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告他的狀,也不太喜歡和他玩。老師找他談心時,他根本不能傾聽,無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顧左右而言他”,無法與其交流,如果訓斥,則咬牙切齒,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讓人束手無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屬於外來務工家庭。父親在飯店做廚師,母親推銷白酒,平時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時候和鄉下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於農村老人對男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無任何約束和管制,什麼都玩,什麼都敢幹,三歲時就曾經從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爲也讓他自己傷痕累累。家長對其思想品質、行爲習慣等方面也很少關心,是那種典型的“自由生長”。

3、學校教育背景

(1)老師看顧某

初進校園,就發現他很好動,眼神不定。進入課堂後感覺他更特殊:上課一分鐘也定不住神,總愛滿教室爬,喜歡到別的同學座位下去搗亂,拿同學抽屜、書包裏的東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嚴重干擾課堂,有時甚至讓課堂教學無法進行,對老師的批評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無法與其交流。

(2)同學看顧某

上課影響他人學習,很討厭;欺負同學,故意破壞別人的東西;不講衛生,習慣很不好,不願意和他玩。

二、問題分析

(一)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

1、親情的需要:父母讓顧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點左右纔會接他回家,根本沒有感情的交流,更沒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因爲顧某上課不聽講,經常調皮搗蛋,作業無法完成,又不聽母親的話,因此對其不是打就是罵,漸漸地對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發展。顧某因此也對父母存在敵對情緒。

2、歸屬的需要:由於顧某學習習慣不好,成績差,同學們不願與其交朋友。再加上經常被老師批評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其他同學,同學們對他的疏遠,造成了顧某歸屬需要的缺乏。

3、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表現自我的需要越來越明顯。再加上自控力比較薄弱,就想透過怪異的行爲獲得大家的關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說表現自我、獲得承認與尊重的需要無法獲得滿足。

4、成就的需要:顧某在學習上沒有成功感,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因爲不遵守課堂紀律,一開口大聲講話就受到老師的制止,使他喪失了積極進取的信念,從而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

(二)不良後果

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使顧某心理嚴重失衡,由此帶來了行爲反應偏差,如下課打鬧、上課破壞課堂紀律、自己不學習也不讓別人學等,更加重了周圍環境對他的拒絕,惡性循環的結果使顧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頑劣的行爲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危害,更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爲大家所不喜歡的“特殊學生”。

(三)診斷

根據觀察和其表現出來的種種現狀,顧某基本屬於不良習慣造成的學習適應障礙,導致自信的喪失,榮譽感的缺失。

三、個案指導對策

根據顧某的情況,我採用綜合性輔導對策:

(一)換角度去衡量和評價

首先對顧某進行細心的觀察,學校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不放過,課堂上、活動中的表現,對同學、老師的態度,語言交流的情況等等。不給他預先定位,換位後用兒童的視角改變心態去看,發現顧某偶爾也有一些閃光點:教室的地面上有張廢紙,老師剛一開口,他就主動撿掉了,表揚了一下,臉上就露出了喜悅的神情;帶同學跳窗臺,老師詢問的時候不撒謊,坦然承認;別的同學遊戲時,他去搗亂,只爲了讓別人帶他玩……種種跡象表明:顧某的內心也是很孤獨的,他的某些行爲屬於無意識的,是長期的不良行爲習慣所致,只要細心誘導,應該會有所改變。

(二)轉變父母的教育方式

爲了對顧某進行引導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長進行溝通。先是電話聯繫,家長並不是很配合,對老師的不信任導致敵對意識較強,認爲他們的孩子就這樣,不知道怎樣配合。又耐心地找其母親面談,要求家長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不要將孩子放在小餐桌,任其自由發展,但家長的回答是:爲了生活,要工作,沒辦法做到。因此向家長提議,放學後幫其託管顧某,希望家長晚些再抽時間來接孩子,讓老師可以利用課後時間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爲習慣的培養。一個月以後得到了家長的信任,開始配合對顧某進行思想、心靈的交流:顧某弄髒了教室的牆壁,母親沒有責打,而是帶着孩子一起刷牆,邊刷邊跟孩子講道理,讓其知道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顧某在廁所將其他同學的褲子弄溼,電話聯繫後也在第一時間趕到學校換下同學的褲子帶回家清洗;對顧某多批評少動手。這樣先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陌生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隔閡,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溫暖。雖然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採取些打罵等過激行爲,但他們都是非常愛兒子的,而這一點,顧某卻毫無感覺,因此,我建議其父母能把心中對孩子的愛與關心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並以此喚起孩子對父母的愛、對父母的體諒,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學會辨別事情的好壞。同時,我在與顧某家長談話時,要求其重視孩子思想品質的發展,鼓勵他多與積極上進的同學交往;嚴格控制物質上的刺激;多與學校進行聯繫,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

(三)耐心交談,真誠感化

耐心交談是我採用的基本策略。學習生活中密切關注顧某的一舉一動,除了定期找他談心,我還像一位嘮叨的母親一樣去時刻關注他,讓他真正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如:進校不向老師問好,提醒他;不注意衛生進行批評;衣服沒穿好,幫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趕緊拉他起來,看看是否傷到;在教室裏打鬧、在地上爬,就給他講不注意安全的危險,讓他知道這樣做會有多嚴重的後果,心中產生害怕之意……漸漸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議”,一點點地改正缺點。只要有點滴小進步,我都會對他的表現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讓他感到在老師眼裏,他也是個具有許多優點,知錯就改的好孩子。我還給他講努力學習的故事,幫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建立自信。隨着談心次數的增多,他對我開始信任並依賴,當我再以“建議”的形式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會更好,老師更喜歡。”等等時,他開始學會了自控。

(四)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注意發揮集體和夥伴的作用,透過同學的關心與愛護,幫助他在集體中找回自信,糾正行爲。

1、用愛心去溫暖

我引導班集體中的小夥伴多看顧某的閃光點,爲他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境。特意安排一個自控力較強、好學上進、樂於助人的班幹部做他的同桌。這樣,當他課堂上坐不住時及時提醒他,學習上有困難時,能熱情地幫助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潛移默化中,讓他逐步感受到交好朋友的快樂,幫助他學會與人交往。

2、用信心去期待

課堂上,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顧某回答,當他答對了,讓全班同學鼓掌表揚他,讓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會很棒的。課後,我手把手教他學寫字,當他也能模仿着把一個字寫正確時告訴他老師有多高興,相信他一定能戰勝困難,把學習成績趕上去。慢慢的,顧某在課堂上能坐得住了,偶爾也能主動地寫一些簡單的作業了。

(五)激勵個體的自強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個體的努力纔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透過激勵的方法,發揮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幫助他樹立自信心。

1。發掘閃光點

每一顆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學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成長困難生的自卑之處就在於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顧某也是這樣。透過瞭解,我明顯感到顧某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更不知道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位置。爲此,我特意組織學生爲他尋找優點。大家爭相發言,指出他的優點,如愛勞動、性格活潑、愛幫助人……聽了大家的發言,他非常激動。我趁熱打鐵,鼓勵他在發揚優點的基礎上,再創造新的優點,爲班級榮譽而努力。

2。培養自信心

在課外活動中,我發現他齊步走很精神,就讓他做班級的領隊,更多地爲他提供表現機會,幫助他找回自信。“上操了,趕緊排隊!”“你怎麼還沒排好?”原本不會排隊、不會走路的顧某現在正在神采飛揚的教育別人呢,此時的他充滿了自信。在課外活動中的顧某已經變了一個人,班級活動中也更加積極。

3.激發榮譽感

結合學校的常規檢查,我讓顧某負責看班級常規記錄情況,告訴我班級常規的扣分情況。“眼保健操扣了一分。”“教室衛生扣分了。”……每當顧某向我彙報時,就告訴他“你眼睛睜着做操,當然要扣我們班的分了。”“書包和作業本攤了一地,如果我是值日生,也會扣分的。唉,我們班始終都比不過其他班嘍!”“我下次好好做操,把東西都整理好,肯定不會被扣分的。”就在顧某說了這句話的第二天,他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們班一百分!”無比的興奮,自豪溢於言表。榮譽感被激發了,自控力也增強了。

特殊學生教育成功的事例3:

顧某,男,7歲,小學一年級學生,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顧某稍不注意就鑽到桌下,在教室內到處爬,在桌面上、牆上亂畫,到同學的座位旁拿別人的東西,拿剪子剪同學的頭髮和衣服,上課從不聽講,作業從來不寫,一分鐘都沒辦法安靜。課間操時,要麼在隊伍中穿梭,要麼躺在地上。課間活動時經常傷害他人,拿着鉛筆和尺子打鬧,入學一週不到就將班上的同學都打了個遍,其中一個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發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告他的狀,也不太喜歡和他玩。老師找他談心時,他根本不能傾聽,無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顧左右而言他”,無法與其交流,如果訓斥,則咬牙切齒,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讓人束手無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屬於外來務工家庭。父親在飯店做廚師,母親推銷白酒,平時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時候和鄉下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於農村老人對男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無任何約束和管制,什麼都玩,什麼都敢幹,三歲時就曾經從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爲也讓他自己傷痕累累。家長對其思想品質、行爲習慣等方面也很少關心,是那種典型的“自由生長”。

3、學校教育背景

(1)老師看顧某

初進校園,就發現他很好動,眼神不定。進入課堂後感覺他更特殊:上課一分鐘也定不住神,總愛滿教室爬,喜歡到別的同學座位下去搗亂,拿同學抽屜、書包裏的東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嚴重干擾課堂,有時甚至讓課堂教學無法進行,對老師的批評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無法與其交流。

(2)同學看顧某

上課影響他人學習,很討厭;欺負同學,故意破壞別人的東西;不講衛生,習慣很不好,不願意和他玩。

二、問題分析

(一)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

1、親情的需要:父母讓顧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點左右纔會接他回家,根本沒有感情的交流,更沒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因爲顧某上課不聽講,經常調皮搗蛋,作業無法完成,又不聽母親的話,因此對其不是打就是罵,漸漸地對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發展。顧某因此也對父母存在敵對情緒。

2、歸屬的需要:由於顧某學習習慣不好,成績差,同學們不願與其交朋友。再加上經常被老師批評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其他同學,同學們對他的疏遠,造成了顧某歸屬需要的缺乏。

3、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表現自我的需要越來越明顯。再加上自控力比較薄弱,就想透過怪異的行爲獲得大家的關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說表現自我、獲得承認與尊重的需要無法獲得滿足。

4、成就的需要:顧某在學習上沒有成功感,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因爲不遵守課堂紀律,一開口大聲講話就受到老師的制止,使他喪失了積極進取的信念,從而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

(二)不良後果

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使顧某心理嚴重失衡,由此帶來了行爲反應偏差,如下課打鬧、上課破壞課堂紀律、自己不學習也不讓別人學等,更加重了周圍環境對他的拒絕,惡性循環的結果使顧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頑劣的行爲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危害,更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爲大家所不喜歡的“特殊學生”。

(三)診斷

根據觀察和其表現出來的種種現狀,顧某基本屬於不良習慣造成的學習適應障礙,導致自信的喪失,榮譽感的缺失。

三、個案指導對策

根據顧某的情況,我採用綜合性輔導對策:

(一)換角度去衡量和評價

首先對顧某進行細心的觀察,學校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不放過,課堂上、活動中的表現,對同學、老師的態度,語言交流的情況等等。不給他預先定位,換位後用兒童的視角改變心態去看,發現顧某偶爾也有一些閃光點:教室的地面上有張廢紙,老師剛一開口,他就主動撿掉了,表揚了一下,臉上就露出了喜悅的神情;帶同學跳窗臺,老師詢問的時候不撒謊,坦然承認;別的同學遊戲時,他去搗亂,只爲了讓別人帶他玩……種種跡象表明:顧某的內心也是很孤獨的,他的某些行爲屬於無意識的,是長期的不良行爲習慣所致,只要細心誘導,應該會有所改變。

(二)轉變父母的教育方式

爲了對顧某進行引導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長進行溝通。先是電話聯繫,家長並不是很配合,對老師的不信任導致敵對意識較強,認爲他們的孩子就這樣,不知道怎樣配合。又耐心地找其母親面談,要求家長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不要將孩子放在小餐桌,任其自由發展,但家長的回答是:爲了生活,要工作,沒辦法做到。因此向家長提議,放學後幫其託管顧某,希望家長晚些再抽時間來接孩子,讓老師可以利用課後時間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爲習慣的培養。一個月以後得到了家長的信任,開始配合對顧某進行思想、心靈的交流:顧某弄髒了教室的牆壁,母親沒有責打,而是帶着孩子一起刷牆,邊刷邊跟孩子講道理,讓其知道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顧某在廁所將其他同學的褲子弄溼,電話聯繫後也在第一時間趕到學校換下同學的褲子帶回家清洗;對顧某多批評少動手。這樣先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陌生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隔閡,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溫暖。雖然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採取些打罵等過激行爲,但他們都是非常愛兒子的,而這一點,顧某卻毫無感覺,因此,我建議其父母能把心中對孩子的愛與關心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並以此喚起孩子對父母的愛、對父母的體諒,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學會辨別事情的好壞。同時,我在與顧某家長談話時,要求其重視孩子思想品質的發展,鼓勵他多與積極上進的同學交往;嚴格控制物質上的刺激;多與學校進行聯繫,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

(三)耐心交談,真誠感化

耐心交談是我採用的基本策略。學習生活中密切關注顧某的一舉一動,除了定期找他談心,我還像一位嘮叨的母親一樣去時刻關注他,讓他真正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如:進校不向老師問好,提醒他;不注意衛生進行批評;衣服沒穿好,幫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趕緊拉他起來,看看是否傷到;在教室裏打鬧、在地上爬,就給他講不注意安全的危險,讓他知道這樣做會有多嚴重的後果,心中產生害怕之意……漸漸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議”,一點點地改正缺點。只要有點滴小進步,我都會對他的表現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讓他感到在老師眼裏,他也是個具有許多優點,知錯就改的好孩子。我還給他講努力學習的故事,幫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建立自信。隨着談心次數的增多,他對我開始信任並依賴,當我再以“建議”的形式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會更好,老師更喜歡。”等等時,他開始學會了自控。

(四)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注意發揮集體和夥伴的作用,透過同學的關心與愛護,幫助他在集體中找回自信,糾正行爲。

1、用愛心去溫暖

我引導班集體中的小夥伴多看顧某的閃光點,爲他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境。特意安排一個自控力較強、好學上進、樂於助人的班幹部做他的同桌。這樣,當他課堂上坐不住時及時提醒他,學習上有困難時,能熱情地幫助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潛移默化中,讓他逐步感受到交好朋友的快樂,幫助他學會與人交往。

2、用信心去期待

課堂上,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顧某回答,當他答對了,讓全班同學鼓掌表揚他,讓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會很棒的。課後,我手把手教他學寫字,當他也能模仿着把一個字寫正確時告訴他老師有多高興,相信他一定能戰勝困難,把學習成績趕上去。慢慢的,顧某在課堂上能坐得住了,偶爾也能主動地寫一些簡單的作業了。

(五)激勵個體的自強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個體的努力纔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透過激勵的方法,發揮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幫助他樹立自信心。

1。發掘閃光點

每一顆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學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成長困難生的自卑之處就在於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顧某也是這樣。透過瞭解,我明顯感到顧某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更不知道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位置。爲此,我特意組織學生爲他尋找優點。大家爭相發言,指出他的優點,如愛勞動、性格活潑、愛幫助人……聽了大家的發言,他非常激動。我趁熱打鐵,鼓勵他在發揚優點的基礎上,再創造新的優點,爲班級榮譽而努力。

2。培養自信心

在課外活動中,我發現他齊步走很精神,就讓他做班級的領隊,更多地爲他提供表現機會,幫助他找回自信。“上操了,趕緊排隊!”“你怎麼還沒排好?”原本不會排隊、不會走路的顧某現在正在神采飛揚的教育別人呢,此時的他充滿了自信。在課外活動中的顧某已經變了一個人,班級活動中也更加積極。

3.激發榮譽感

結合學校的常規檢查,我讓顧某負責看班級常規記錄情況,告訴我班級常規的扣分情況。“眼保健操扣了一分。”“教室衛生扣分了。”……每當顧某向我彙報時,就告訴他“你眼睛睜着做操,當然要扣我們班的分了。”“書包和作業本攤了一地,如果我是值日生,也會扣分的。唉,我們班始終都比不過其他班嘍!”“我下次好好做操,把東西都整理好,肯定不會被扣分的。”就在顧某說了這句話的第二天,他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們班一百分!”無比的興奮,自豪溢於言表。榮譽感被激發了,自控力也增強了。

勵志文章
勵志故事
勵志簽名
勵志口號
勵志英語
勵志書籍
勵志詩歌
勵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