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休閒文學 > 名人簡介 > 中國軍事名人 > 黃克誠簡介

黃克誠簡介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黃克誠

黃克誠簡介

黃克誠(1902.10.1—1986. 12.28),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將領,軍事家。生於湖南永興下青村。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入廣州中央政治講習班。後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第8軍任營、團政治指導員。

1928年初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起義,任永興紅色警衛團黨代表兼參謀長。率部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12師35團團長,不久改任湘南農軍第2路遊擊司令,重返湘南活動。1930年後在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5軍任團、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第3軍團代理政治部主任。先後參加鞏固和發展湘鄂贛蘇區的鬥爭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時期,因反對盲目攻打中心城市和抵制“肅反”擴大化錯誤等,多次被指責爲“右傾”,被撤職,但仍堅持原則,剛直敢言。1932年春反對冒險打贛州,在久攻不克,部隊傷亡嚴重,國民黨軍乘夜突襲,紅軍腹背受敵的嚴重情況下,果斷地指揮所部抗擊和轉移,使部隊擺脫險境。長征初期,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委員,與師長張宗遜率部擔任前衛,在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時,浴血奮戰湘江南岸,頑強抗擊數倍之敵,掩護中共中央和軍委縱隊等部隊渡江。繼又參加了攻佔婁山關和遵義城等戰役戰鬥。到陝北後任軍委衛生部部長、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1軍團師政治委員、紅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戰役戰鬥。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344旅政治委員, 與旅長徐海東率部參加晉察冀邊區反“八路圍攻”、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參與指揮溫塘、張店、町店等戰鬥,爲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作出貢獻。1940年春任八路軍第2縱隊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軍政委員會書記。爲加強華中抗日力量,5月率第2縱隊主力南下豫皖蘇邊區和皖東北地區,7月任八路軍第4縱隊政治委員,8月任第5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東進開闢淮海地區,10月初率部馳援新四軍黃橋作戰,南下鹽阜地區,與新四軍北上部隊會師,共同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打通了華北、華中兩大戰略區的聯繫。1941年皖南事變後所部改編爲新四軍第3師,任師長兼政治委員,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北區委員會書記,正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發展敵後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以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放手發動羣衆,重視團結中間力量,領導軍民粉碎了日僞軍多次大規模“掃蕩”,並適時反擊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犯。1943年3~4月組織指揮所部取得鹽阜區反“掃蕩”勝利,同年夏又組織了沭陽塘溝戰役。1944年組織指揮高溝楊口和陳家港等戰鬥,予日僞軍以沉重打擊。1945年組織指揮所部發起阜寧和兩淮戰役,解放了蘇北大片地區。同年6月被選爲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950年遞補爲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9月14日向中共中央發電,就當前局勢和軍事方針提出意見,建議:既能派部隊去東北,應儘量多派,至少5萬,能去10萬最好,以創造大的戰略根據地。9月底率新四軍3師主力進軍東北。 當國民黨軍隊以優勢兵力連續攻佔山海關、錦西等地後,他於11月26日又向中共中央東北局提出建議:東北部隊暫不在大城市交通幹線作戰,而以一部主力佔領中小城市,建立鄉村根據地,作長期鬥爭準備。後任西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理書記,參與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1946年3~4月,在蘇聯紅軍從東北撤離後,不失時機地指揮所部殲滅國民黨收編的僞軍警,和友鄰部隊一道攻佔四平、長春、齊齊哈爾。1947年8月後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領導冀察熱遼軍民支援遼瀋決戰。1949年1月任天津市軍管會主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從新解放區的實際出發,靈活執行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方針,注意城鄉兼顧,著力抓好農村工作,領導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鎮壓反革命,進行土地改革,迅速安定社會秩序,恢復並發展了生產和文教事業。1952年11月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治委員。主持建立軍隊後勤工作的正規制度。1954年任中共中央軍委祕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1956年被選爲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10月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參與制訂國防戰略和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方針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全軍實施精簡整編,調整組織機構,實行各種重大制度的改革,加強各軍兵種建設。

1959年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上批評“大躍進”以來的錯誤,與彭德懷等被錯定爲“反黨集團”,後被撤銷職務,長時期受審查。“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打擊迫害。1977年12月出任中央軍委顧問。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補爲中央委員,並被選爲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1980年6月正式平反。1982年後任中紀委第二書記。他堅決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方針政策,晚年雙目失明,仍爲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重建和健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端正黨風,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病逝。

遠古名人
夏商周名人
秦漢名人
魏晉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