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漢語集 > 典故 > 多字成語典故

多字成語典故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多字成語是古代成語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那麼多字成語典故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多字成語典故精選,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多字成語典故

不見棺材不落淚

成語故事】古代滑稽清才安鴻漸特別幽默與滑稽,他十分害怕老婆,他岳父病故,兩人前去弔唁,在路上他們就開始大哭。他老婆爲人特別嚴格,見老公光哭而沒有眼淚,覺得奇怪問爲什麼?安鴻漸回答說用帕子擦了,其妻特別囑咐見了棺材一定要掉淚。

【出處】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

【解釋】比喻不到徹底失敗的時候不肯罷休。

【用法】作謂語、分句;形容不到絕境不死心

【相近詞】不見棺材不下淚

【示例】你不要不見棺材不落淚,社會是殘酷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注音】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釋義】 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示例】我們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機器一來,馬上就可以安裝了。

【故事】

公元220xx年,曹操率領80方大軍駐紮在長江中游的赤壁,企圖 打敗劉備以後,再攻打孫權。劉備採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

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於壓倒性優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主張只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

可等一切都準備好後,周瑜卻發現曹操的船隻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隻靠南岸。這時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着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的頭上,只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

軍發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實現,急得口吐鮮血,病倒在牀上,名醫、良藥都治不好他的病。這時諸葛亮去探望周瑜,問他爲何得病。周瑜不願說出實情,就說:“人有旦夕禍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怎能預料到呢?”周瑜聽到詣葛亮話中有話,非常驚訝,就問有沒有治病的良藥。諸葛亮說:“我有個藥方,保證治好您的病。”說完,寫了16個字,遞給周瑜。這16個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一看,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諸葛亮猜中,便請教破敵之策。諳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他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就對周瑜說:“我有呼風喚而的法術,借結你三天三夜的東南大風,你看怎樣?”周瑜高興他說:

“不要說三天三夜,只一夜東南大風,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準備,等候諸葛亮借來東風,馬上進兵。諸葛亮讓周瑜在南屏山修築七星壇,然後登壇燒香,口中唸唸有詞,裝做呼風喚雨的樣子。

半夜三更,忽聽風響旗動,周瑜急忙走出軍帳觀看,真的颳起了東南大風,他連忙下令發起火攻。

周瑜部將黃蓋,率領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駛,當火船靠近曹軍水寨時;一聲令下,士兵們順風放火。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把曹營的戰船燒個一千二淨,岸上的營寨也被燒着,兵馬損失不計其數。在煙火瀰漫中,曹操倉皇逃命,從小道退回許昌。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官名)竇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勞。後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肅邊,和蔥嶺以西中亞一部份地區)。他首先到鄭善國。國王早知班超爲人,對他十分敬重,但隔一個時期,忽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鄭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那一邊。聰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現它,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打聽,果然是這樣。於是班超又約同所有的人:“我們現在處境很危險,匈奴使者纔來幾天,鄭善國王就對我們這麼冷淡,如果再過一些時候。鄭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你們說,這該怎麼辦?”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願聽他的主張。他使繼續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裏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了。只有這樣,鄭善國王纔會誠心歸順漢朝。”

這天夜裏,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同伴,衝入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用少數人力戰勝了多數的匈奴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以後的人就根據這個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這句話,用來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例如有幾位科學家爲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農田的可能性,準備到冰山實地考察和實驗。這是一件危險而艱辛的工作,但他們認爲

不實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實結果。這種情況,便可說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四海之內皆兄弟

【釋義】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出處】《論語·顏淵》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

【事例】~也,便收了罷。 ★明·徐渭《英烈傳》第六回

【近義詞】四海皆兄弟

【故事】

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向孔於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對他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麼可憂愁、可害怕的呢?”司馬牛告辭孔子後,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人家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子夏聽了安慰他說:“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音】chéng yě xiāo hé , bài yě xiāo hé

【出處】信之爲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

【解釋】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用法】作賓語、分句;指成敗都在於一個人

【近義詞】成也蕭何敗蕭何

【同韻詞】反道敗德、求之不得、人言嘖嘖、油嘴油舌、是非口舌、聊備一格、蹈襲覆轍、古今一轍、好生之德

【故事】: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爲大將軍,爲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爲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爲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他認爲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衝。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爲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爲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公元前220xx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裏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爲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說法。後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不過韓信等一類將領,自以爲立有戰功,應當割地稱王,但從人民要求統一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割據者,即使希望戰禍暫停也是不可能的。蕭何協助劉邦臣,削除異己,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爲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這是漢高祖劉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蕭何輔佐劉邦做出的傑出貢獻。

韓信的成功是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俚語。宋人洪邁的《容齋續筆》記錄下這句話,並簡單探討了它的成因。

漢語常識
語音文字
短語詞句
修辭標點
咬文嚼字
語言運用
對子
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