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漢語集 > 典故 > 鑽木取火的成語故事典故|字詞解析|造句

鑽木取火的成語故事典故|字詞解析|造句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鑽木取火的典故:

鑽木取火的成語故事典故|字詞解析|造句

傳說,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還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如何用火。到了晚上,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時斷時續,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由於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不長。

有個叫伏羲的天神,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裏很難過,他想幫助人們意識到火的用處。於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着“咔嚓”一聲巨響,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不一會就燃成了熊熊大火。

人們被雷電和前所未見的大火嚇得四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後的大地更加溼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一起互相取暖,他們驚恐地看着燃燒的樹木。

有個年輕人突然察覺到,之前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吼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於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頓時暖和了好多。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發亮的東西一點不可怕,還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

與此同時,還有人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散發出陣陣香味。人們試探性地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

就這樣,人們感覺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撿來樹枝,點燃,並將其作爲火種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着火種,不讓它熄滅。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痛苦至極。

天神伏羲看到了人世間這一切,便託夢給那個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年輕人,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裏有火種,你可以去那裏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裏天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一座座高山,涉過一條條大河,穿過一片片樹林,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裏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隻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

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裏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鑽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着不起火來。年輕人沒有氣餒,又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於,樹枝上冒煙了,然後出火了。年輕人喜極而泣。

後來,年輕人重返故地,爲那裏的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並稱他爲“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燧人氏族對人們最大的貢獻,是我們第一次認識到可以自己動手創造火種,而創造火種的靈感,來自於一種叫畢方的鳥,來自於燧木。所以這個氏族就以燧木爲號,我們把他稱之爲燧人氏族。但這個燧人氏族跟崑崙山上另外一個族羣最後融合,融合成一個族,這個族叫羌族,今天還有這個族羣存在。後來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鑽木取火的漢語詞典解釋:

硬木棒對着木頭摩擦或鑽進去,靠摩擦取火。

●清袁枚《新齊諧·燧人鑽火樹》:「教燧人皇帝鑽木取火,以作大烹。」

●魯迅《南腔北調集·火》:「但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卻似乎沒有犯竊盜罪。」

●羅廣斌《在烈火中永生》:「沒有墨,就用鑽木取火的辦法把棉花燒成灰,滴上幾滴水,就代替了墨。」亦省作「鑽木」。

●唐羅隱《兩同書•理亂》:「昔伯益鑿井,燧人鑽木。水火之利,於今賴之。」

用鑽木取火造句:

1) 遠古時期的原始人類以洞穴爲室,茹毛飲血,燧人氏教人炮食,鑽木取火後,人類由此進入了發明創造的文明時代。

2) 我們應當如鑽木取火一般,全神貫注,堅持不息.

3) 他認爲,遠古時代,人們在樹上建巢、鑽木取火,都是爲了面對當時的實際。

4) 我在木料堆裏找到幾捆雜草,我可以用來鑽木取火。

5) 那時候,燧人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但他並瞭解如何長時間地保住以及利用火種。

6) 木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寶貴最完美的禮物,從遠古人類的鑽木取火開始,人類的生活和發展便和木息息相關。

7) 中華文明最早有關人工取火的傳說中,以‘鑽燧取火,以化腥燥’的燧人氏最爲著名,而燧人氏發明的取火方式正是鑽木取火法。

漢語常識
語音文字
短語詞句
修辭標點
咬文嚼字
語言運用
對子
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