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精華】說課稿模板8篇

【精華】說課稿模板8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模板8篇

說課稿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童謠,在評析品讀中,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的博愛,從而受到尊敬老師的品德教育。

2、鼓勵和引導學生創造編寫童謠,讓孩子初步體會童謠的創造特點,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創造編寫童謠,初步體會童謠的創造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呢?(教師節)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你準備爲敬愛的老師送上什麼節日禮物呢?(學生暢所欲言)

2、你們都很懂事。在今天的日子裏,給老師打打電話、寫寫信都是很有意義的,相信老師一定會很高興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教師節有關的童謠。

《老師,節日好》

上操場,老師好,

一二一,跑跑跑,

鍛鍊身體快長高。

上課了,老師好,

坐端正,排整齊,

認真聽課記得牢。

教師節,老師好,

教書育人好辛苦,

學生一聲節日好。

二、品析童謠

1、指名學生讀童謠。

2、你們覺得這些童謠創編得好嗎?欣賞了這些童謠,你們有什麼收穫呢?

3、讀童謠,背童謠。

三、仿寫和創編童謠

1、提出配畫要求。

師:同學們,剛纔你們品讀的教師節童謠感人嗎?,寫出了同學們內心深處的想法,這是送給教師的最好禮物。老師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如果我們能夠自己寫一首童謠送給老師,那就更棒了。現在請你們回憶一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老師給你留下哪些感人的場面?

2、學生交流記憶中印象深刻的畫面。

師:多麼令人感動的童謠啊!我相信老師收到你的禮物時,一定會十分開心的。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彎道接力跑是一項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它是學習直線接力跑動作的基礎上教學的。彎道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並能快速、靈敏地穿過障礙。本次課授課年級爲四年級,根據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四年級學生屬於水平三的範疇,則本次課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在原來已掌握的直線接力跑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跑動能力的內容。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彎道跑作用和意義

2、技能目標:透過練習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重心轉移技能;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競爭意識

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學習內容:

1、學習曲線跑

2、學習傳接棒

3、學習8字

重、難點:

重點:身體重心傾向圓心,內側腿支撐身體,步伐較小,外側腿用力蹬地,步伐較大內側肩向下壓

難點:傳接棒得要領、傳接棒結合彎道跑動作連貫。

二、說學情

1、學生心理特點:四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於模仿,喜歡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多人或集體參與的活動,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注意力不太穩定。

2、技術技能基礎:其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在三年級透過教學初步得到鍛鍊,但多是模仿或自發形成的,對技術要領還未形成較正確的理解。

3、因本節課遊戲類教學課,學生能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習,且難度不大,都能掌握,能順利德完成

三、說教法

1、循序漸進:整個活動安排緊緊圍繞8字接力跑展開,由繞圓跑到S型曲線拍手接力跑,再到迎面傳接棒學習,最後到8子接力跑。適合小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和學習規律。

3、教師講解示範:教師標準、完整的示範動作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小學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現致使他們敢於模仿,樂於模仿,而且並不在乎模仿的對錯、好壞,追求的是一個“樂”字。

2、展示:小學生天生愛表現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是他最大的榮譽,所以讓學生表演他們自己的動作,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

四、說學法

1、體驗:透過老師的的講解和學生的自主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較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跑的要領和生活中的應用。

2、規則: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給學生講解了遊戲規則,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白作任何事情都要講規則,用規則學習,用規則生活,用規則做事,用規則作人。

3、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任何一節課都要設計競爭的環節,給他們一個競爭的環境,只有透過競爭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找到失敗的原因,這樣學生才能進步

4、展示:透過學生的個體展示,使同學們直觀的獲取多種的跑動方法,再結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新慾望,更爲有利學生掌握接力合彎道跑的連貫動作。

5、應用:利用彎道接力跑,加深各種跑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五、教學程序

1、熱身準備部分。

按人體的運動規律,人體的運動狀態是一個逐漸增強的過程。課的開始的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是爲了讓學生的身體狀態適應下面課的運動強度,預防運動損傷,同時安排了繞圓跑,爲新課做了鋪墊,分散了難點。

2、激發學生身心活動部分

(1)教師講解:在教學中,老師透過講解,啓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辯析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老師示範:在學生展示之後,教師適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展示,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信心,從而使學生更積極地進行練習。

(3)學生嘗試:在學生思考或找到解決的方法之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同學之間互動學習,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練習中大膽體會和創新翻滾的動作。

(4)學生競爭:由於學生好勝心強,在嘗試練習過後,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舞臺,充分發揮其技巧,同時也給其他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教師小節:學生運用自己己掌握的動作進行比賽,透過學習和比賽使學生從中獲取了掌握動作技能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3、恢復身心部分。學生經過上面的練習,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心肺功能都處在較高的水平,爲了使學生的這種狀態降下來,恢復到常態。本人安排了呼啦啦這一輕緩舞蹈內容,可很好的使學生身心得到恢復。

最後簡要小結本次課的教學過程,感謝同學們與老師完成了一節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應用到今天所學到的技能。

場地器材:小墊子(0.5米×1米)12張;

錄音機1臺

場地4快。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第一章第一節。本教材的第一章是“走進技術世界”,這一章主要是要讓學生正確、全面的認識技術其及性質,而第一節“技術的價值”,主要從“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三個方面闡述技術的產生及技術對人、社會和自然的產生的作用和影響。

2、學習者特徵分析

《通用技術》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程,對於這門課學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但在學生心中仍然這是“副科”的思想。從全省各地考進海中的學生都是學生中佼佼者,這些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都很強,但他們對《通用技術》課堂中的高度交互、互助協作的這種學習方式不一定適應和認同,需要慢慢的轉變。

3、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習資源:課本、課件

4、學習目標與任務

本節課授課類型是新課授課。針對高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年齡特徵,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的基本概念和來源;

B、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2)、能力目標:

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能對有關技術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態度和情感:

培養主動探究技術,學習技術的樂趣。

5、重點和難點:

技術概念的來源和理解;技術對人類的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價值和影響

6、教學手段:

本節課使用通用技術專用教室進行教學。

因爲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爲主,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7、教學方法:

新的課程改革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等傳統教學。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爲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師生互動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二、教學過程(主要過程)

1、組織教學:

2、複習匯入:

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中的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一課:技術的價值。(其他匯入語略)

3、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是人類位滿足自身的需求和願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B、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4、講授新課:(講授、閱讀案例、提問和討論相結合)

新課內容:

一 技術的價值

(1)技術與人

(2)技術與社會

(3)技術與自然

詳細過程:

(1)、技術與人:

首先,技術是人類位滿足自身的需求和願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技術是因爲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在這裏,並不需要給技術下一個嚴格確切的定義,只是要讓學生知道技術產生的原因。這裏的大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閱讀」(學生快速閱讀)

“案例分析”-“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

「討論」(師生互動進行,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沒有發明燈,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我們人類對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動了照明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其次,技術的產生實現了對人的保護、解放和發展。(讓學生舉出具體的技術和案例來說明有哪些技術,它們是如何實現對人的保護、解放和發展的)

其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技術活動,結合個人興趣和愛好,看能否利用技術上的創造與發明獲得自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2)技術與社會:

①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動力之一。

②技術是社會財富積累的一種形式。

③技術的發展導致社會勞動力結構產生變化。

④技術進步,不僅帶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而且滲透到軍事、政治、文化燈各個領域。

(以上觀點,透過課文的三個“案例分析”:工業領域、農業領域和交通工具的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讓學生了解技術是如何影響社會的,體現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的作用。) 「討論」(讓學生談生活體驗,教師適當總結)

交通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3)技術與自然:

①利用技術,人類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讓學生舉出中外著名的、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技術工程案例和技術設想)

②人類利用技術利用和改造自然應有合理的尺度。

(利用技術造成了哪些問題,讓學生舉例說明)

③人類利用技術利用和改造自然帶來的環境問題,最終也會透過技術來解決,利用現代技術應注重環境保護。

(舉一兩個利用新技術和技術更新來解決已有問題的案例,如綠色冰箱,綠色農業等等,提醒學生有關“綠色技術”的說明。)

5、出示課後練習提綱:

透過網絡或者相關資料收集和調查有關綠色農業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並評價對本地的農業發展及當地自然環境的效應和價值。

6、總結:

總結本課知識點和透過課堂討論達成的對技術的認識。

三、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改革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等傳統教學,教師角色由原來的講述者變爲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探究、質疑,在實踐中學習。下面我對在實踐本節課中出現的不足及今後的改進方法進行總結:

(一)成功的地方

1、 本節課讓老師和學生積極互動起來,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接受率比較高,從而反映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2、 體現了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3、 時間分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不足的地方:

1、 學生在質疑問題上未做到全員參與,討論比較集中。

2、 問題考察具有侷限性。

3、 在有些問題引導上缺乏力度。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課堂中問題討論應再多一些,力爭達到全員參與。

2、發散思維要更深、更透。

3、儘量給學生空白點,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總之,要在教學方法上改進提高,達到導與學的和諧統一。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倒數》是北師大版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並舉例說明倒數的特點。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比較簡單。數學知識的聯繫性很廣泛,比如本冊將要學習的《分數除法》就要運用到倒數的知識。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於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做中發現、在活動中理解倒數的意義,能正確的求一個數的倒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都是普遍聯繫觀念的啓蒙教育。教材內容在編排上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教學重點難點比較突出,求1、0、小數、帶分數的倒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基於教材內容比較單調,那麼只有在教法上體現新、奇、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

首先,根據小學生一般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思維特點,我將在教學中聯繫小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實際,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同時把要解決的問題透過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樑,可以達到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其次,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何體現學生的主人意識,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始終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討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合作中進行恰當的學習活動,有時也能產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昇華……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圍繞“匯入、探究、練習、小結”四個環節進行。

(一) 談話匯入,初步感知。

首先,我們來做個遊戲,這是什麼字?這呢?(吳、杏、)這兩個字都是什麼結構的字?你們能把“吳”字上下這兩部分換一下位置變成另外的字嗎?“杏”字上下兩部分換一下位置會變成什麼字呢?其實,在“數學王國”裏也有這種有趣的現象。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具有這樣特點的數——倒數。(板書課題)匯入自然。

(二)探究新知,突破重點。

1、認識倒數。

(1)出示算式,學生獨立計算,並認真觀察,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組織學生交流

①這幾組算式有什麼共同點?

②等號左邊的兩個乘數有什麼特點?(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③乘積爲1的這兩個數是什麼關係呢?

乘積爲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

④互爲倒數必須滿足幾個條件呢?

⑤你是怎樣理解“互爲”一詞的?

(預設:老師問xx同學,你有好朋友嗎?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誰呢?請站起來。我們可以說xx是好朋友嗎?應該怎麼說呢?“xx是xx的好朋友,xx的好朋友是xx。互爲是指互相成爲。)

(3)針對第一組算式我們可以這樣說:因爲4/5×5/4=1,所以, 4/5是5/4的倒數,5/4是4/5的倒數,也可以說4/5和5/4互爲倒數。

(4)用因爲……所以……說一說誰是誰的倒數。

2、進一步理解倒數

(1)出示表格,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這些長、寬不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多少?那麼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具有怎樣的關係?(面積是1的長方形,它的長和寬互爲倒數。)

3、求一個數的倒數。

(1)求一個分數的倒數

觀察表格,思考:4/3的倒數是多少?9/7的倒數是多少?

①求一個分數的倒數我們可以怎麼做?

②只要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③隨機練習:2/9的`倒數是多少?7/4的倒數是多少?5/6的倒數是多少?……

(2)求一個整數的倒數

出示題(長方形的面積都是1,請你填一填2、3、)

①這些長方形的面積仍然是1?那麼它們的長和寬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誰來說說括號裏填幾?這些數都是什麼數?

②求一個整數的倒數我們可以怎麼做?

可以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也可以總結爲:這個整數是幾,它的倒數就是幾分之一。

③隨機練習:3的倒數是多少?5的倒數是多少?……

(3)求1的倒數

出示題(正方形的面積是1,請你填一填1)

①這裏該填幾?爲什麼?

②1的倒數是多少?爲什麼?

1的倒數是1。

(4)求一個小數的倒數

出示題(長方形的面積都是1,請你填一填0.4)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也是1,它的寬是幾?求它的長其實是求這個數的什麼?想一想,該怎樣求一個小數的倒數?小組討論。)

把這個小數化成分數,再調換分數的分子、分母。

(5)0的倒數

0有沒有倒數呢?爲什麼?

小組交流(因爲0乘任何數都得0;0不能做除數。)

0沒有倒數。

4、總結求倒數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題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面向全體的原則,同時也有拓展延伸,給學優的學生思考、展示的機會,對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有一個全面的考察。

(四)課堂小結,談談感受。

讓學生談談上了這堂課的感受,這堂課最讓你感到高興的是什麼?最讓你值得自豪的是什麼?要啓發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既是課堂小結,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培養。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這幾天培訓下來,收穫很多,感觸很深,讓我聽到比較多的一句話是: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首先要讓她喜歡你這個人,而第一次的印象很重要,於是我想應該怎樣上好我的第一節數學課呢?如果直接上課本的內容,學生也許會覺得太正經了,如果就給她們欣賞數學兒歌或玩遊戲的話,我們的學生在幼兒園裏已經每天在接觸數字兒歌和玩各種各樣的遊戲了,她們會認爲原來小學課堂跟幼兒園是一樣的啊,就缺乏新鮮感。於是我想,這三天的適應性生活就想結合我們數學課本的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數一數,並且加上我們校園美麗的景象,在孩子們欣賞美麗校園的同時讓他們發現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着數學。而我們的孩子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進入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我們要隨時的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一、教材分析以及學生的背景情況

我們知道,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大多數兒童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的數,甚至會寫,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必有1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以內數的概念,爲以後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新課標》提出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本節課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的起始課。主題圖是一幅鄉村小學開學時的情景,而我這裏把其改成我們校園的情意圖(這樣使學生更有親切感與熟悉感),表面看起來好像跟數學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在我們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透過觀察發現,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透過數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經過組織才能彙報得井然有序。這正是培養學生於無聲處聽驚雷、於平淡處創造精彩的數學素養的開始。

基於以上分析,和對教材的理解,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數數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2、數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2、用較爲簡捷明瞭的數學語言來彙報所看到的物體的數量。

二、教法和學法

很顯然,在教法和學法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動手操作學習。“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爲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三、教學過程(3個方面)

1、欣賞圖片,談話交流,自然過渡。

每個人都喜歡美麗的圖片,尤其是我們的學生,因此,本節課開始,我讓小朋友們欣賞校園的風光,然後出示主題圖,問,我們的校園美嗎?你喜歡嗎?我以這樣的方式引入會顯得比較自然有效,沒有負擔。有的孩子在看到這些圖片後動作比較大,大聲的叫起來,這時就要對學生要進行常規的課堂習慣養成的教育,比如一起看圖片的時候,先要仔細觀察,不能影響其他的同學,老師提問題的時候,要先舉手再回答,當其他小朋友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要認真坐好而且聆聽等等方面。然後跟學生說,其實我們美麗的校園中存在的許多的數學問題。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發覺他們

2、層層推進,學習數數。

(1)口頭數數

你會數數嗎?從1數到10,試試看。

伸出兩隻小手,同桌之間相互數一數有幾根手指。

集體交流:先請幾個會數數的同學數給大家聽,再請不會數或數得不好的同學試着數幾次。

(2)看圖數數

①激發觀察興趣

教師啓發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嗎?學生回答後教師介紹:我們的校園。 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請同桌相互說一說。 接下來全班交流,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我在這裏隨時提醒學生:還有什麼?由此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②數圖中的數量。

教師在學生隨意說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數目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出圖中事物的個數。

一次教學數出數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數量的人和物。這裏僅介紹1的教學。

一面國旗、一位老師、一座教學樓、一個國家等。學生回答後,教師及時指出:像這樣,一面國旗、一位教師、一座教學樓、一個國家等都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一可以表示一個小事物,也可以表示一個大事物。

在教學數其它數時,注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四個同學在小小氣象站觀測時,要及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

③認讀1——10各數。

10個物體都數完後,我把教材第4——5頁物體與數,製作成卡片,讓小朋友們看一看每一個集合圈裏的物體的個數和旁邊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這些數。爲進一步強化孩子們對數的認讀能力,我在這裏隨機出示數字卡片1——10,請學生搶答。

④猜數遊戲

出示1——10的卡片。允許學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 學生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猜數遊戲的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使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⑤數身邊的物體。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爲,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所以,我設計了這個供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環節,讓學生自己尋找身邊的物體,並且用數量來加以描述,使學生的知識及時得到內化,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然後我在這基本上,讓學生比較自己的數跟同桌的數的哪個大,爲我們下一節課比一比打下基礎。

3、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相互補充,完成小結。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注意做到以下三點: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2、應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3、倡導和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做到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如果還有時間與學生一起看一看數字歌遊戲。

讓我們學生覺得小學的課堂跟幼兒園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讓我們的孩子感受新紀元校園的美好,感受新紀元老師的關懷。

以上是我對第一節數學的構思與設想,今天的準備還很倉促,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們給予指點。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分析教材、引發思考:

1.教材內容:

生命多麼神奇、生命多麼美好!

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瓜苗、傾聽心跳這三個小故事中,抒發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2.教材的特點和作用:

課文寫作者從親身經歷的三件小事中,引發對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內涵與本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題非常吻合。課文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體現“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訓練重點。

思考:反覆讀這篇課文,我總是沉醉其中,總會被那意蘊深遠的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所打動,每讀一次,心靈就受到一次震撼!爲什麼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這般深刻?那是因爲:作者杏林子12歲時染上類風溼性關節炎,致使全身癱瘓,命運的坎坷使她對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

而這有點沉甸甸的生命話題,四年級的孩子能感受到嗎?他們能從中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從而珍愛生命嗎?

如何實現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學生的轉移,實現三情融合,怎樣進行有效的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從而感悟生命的價值?

首先,教學目標要明確,也就是透過本課的學習,將要達成課程標準規定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3.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震撼、慾望、糟蹋、騷擾、茁壯、有限”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聯繫課文或生活實際,體會句子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爲: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句子含義。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確定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我的教學思路越來越清晰,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情境教學法: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學法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審美特性,強調了教學中以激發愛,以情打動人。本文語言簡練,情味濃厚,運用情境教學法,切合文字的特點。

點撥法:點撥法的精髓,就是“相機誘導,適時點撥”。生命的話題有點厚重,學生透過讀文,雖然也能讀出自己的體會,但是,遊離於文字,脫離體驗的體會只能是口號似的。所以,教學本課,必須透過教師相機誘導,適時點撥,點撥促悟,才能達到光憑學生自悟無法企及的高度。

三、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四、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一)抓住語文字色,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是母語教學的課程。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教學本課力求達到在賞析語言中感悟生命內涵,在感悟生命中習得語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二)遵循閱讀教學的規律,重視體驗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體驗感悟,正成爲閱讀教學新的增長點。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力求透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髮展。

教學流程統覽

1.創設情境,感知生命。(導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

2.整體把握,梳理脈絡。(符合學生先整體感知的閱讀心理)

3.導讀賞析,品味語言。(領悟生命的堅持,體會生命的頑強,感悟生命的價值)

4.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5.閱讀推薦,課外延伸。

五、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課題,引出問題:生命是什麼?

2.動畫課件,創設情境:(師配音)嫩芽從土裏鑽出來,綠葉舒展,生命的誕生是多麼神奇!五彩繽紛的花兒欣然怒放,生命多麼美好!花叢中蜜蜂嗡嗡,辛勤採蜜,生命的價值在於勞動,在於奉獻。

(透過直觀的畫面,引導學生入其境,輔之以教師詩意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讓學生對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發出由衷的讚歎)

然後,輕輕的音樂響起,介紹杏林子的坎坷命運。(一揚一抑,緊扣“生命”主題)

就是這樣一位全身癱瘓的人,她是怎樣感受生命的,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整體把握,梳理脈絡:

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然後,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三個事例,並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梳理課文脈絡,體現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思路)

(三)導讀賞析,品味語言: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畫下來,體會體會,在書上做上批註。

交流讀書的體會,教師相機點撥、引導。

首先交流“飛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麼?

““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在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體會之後,教師適時引導: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飛蛾那強烈的求生慾望的?(引導學生迴歸文字,找出關鍵詞語——極力鼓動雙翅)再透過動作表演,比較體驗:鼓動雙翅和極力鼓動雙翅有什麼不同,學生一下子感悟到:“極力”這個詞,生動地刻畫了飛蛾求生的強烈渴望。

當然,教師並不滿足於此,而是進一步透過換位體驗,引導學生思考:

飛蛾外表那麼醜陋,又是那麼渺小,它何必苦苦掙扎呢?如果你是那隻飛蛾,你會怎麼想?

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極力掙扎的飛蛾,她又會怎麼想?

從以上兩處巧妙的點撥,不難看出,老師正在引導着學生從文悟情到體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實現了文字的情,作者的情向學生的移情。

再如:研讀“作者靜聽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暢談體會之後:教師的引導同樣體現在扣緊關鍵詞語,引導加深體會。

(1)扣緊“糟蹋”“好好使用”,聯繫課文說說,怎樣是白白糟蹋?怎樣是好好使用?

(2)教師進一步點撥:

杏林子全身癱瘓,她如何珍惜生命,對自己負責的呢?

隨即出示杏林

爲您服務

爲您服務 子生前筆耕不輟,出版的系列作品,進一步驗證:怎樣是好好使用生命。

(3)入情入境朗讀,讀出對生命的感悟。

(四)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此時的迴歸整體,不是簡單的內容上的重複,而是以討論、感悟“生命因爲什麼而美麗”爲切入點,進一步豐富生命的內涵,感受生命的真正價值。

1.杏林子全身癱瘓,行動不便,你覺得杏林子的生命美麗嗎?你認爲她的生命因爲什麼而美麗?(也許學生會說,她的生命因爲頑強的毅力而美麗,也許學生會說,她的生命因爲執着,因爲堅持而美麗……)那麼飛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師再引導:讓學生聯繫身邊的普通人,認識的名人、偉人,來說說生命還因爲什麼而美麗。

在學生對生命的內涵有了自己個性化的感悟之後,教師深情小結:生命的美麗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視生命,活出意義和價值。

3.朗讀名言、詩歌,昇華情感:

引進的名言和詩歌,都與課文的內容直接相關,都是爲了促使學生深化對生命的領悟,活而不濫,活而有序,基於教材,又適度地超越了教材。

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讓我們繼續走進一個個珍視生命的靈魂深處,去了解他們的生命歷程,感受他們動人的生命故事。

(五)閱讀推薦、課外延伸:

讀一本好書,感受一段人生——推薦閱讀杏林子的著作及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六、板書設計

結束語:

讓我們抖開騰飛的雙翼, 擁抱美好生活,充實人生意義!

爲您服務

說課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散文詩。下面我將從五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說教材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長,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緻地描繪了“江南雪”與“朔方雪”兩幅雪景圖,在雪花紛飛與凝思的幻想中,爲人們譜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編者把它放在這個單元第一課,主要是因爲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體現出散文詩的突出特點。自然萬物,風花雪月,在作家的筆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滿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動讀者的心。這單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尋常事物中激起的心靈之聲。《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詩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詩。在優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徵和寄託了更爲深遠的情思。初中教材中魯迅作品不少,但都沒有讓我們從立體上去真正瞭解魯迅這個人,這篇文章恰是讓學生去了解魯迅思想感情,性格品行的好契機,基於這樣的考慮,我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透過誦讀,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

(2)瞭解江南的雪與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3)品味語言,理解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查閱資料瞭解作者、作品。

(2)透過多種閱讀方式, 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調。

(3)透過啓示、點撥和討論等方式,理解語言中的寓意,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

領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從而感悟人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八年級學生閱歷較淺,心理不夠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魯迅先生內蘊深刻,生澀難懂的作品風格,學生閱讀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對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匯入,反覆誦讀,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分解、弱化難點是教學的一大關鍵。

基於這點考慮,再結合前面對教材的分析,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爲:反覆誦讀,瞭解江南的雪與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透過誦讀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而把領會作者對不同雪景的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作爲本堂課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實現教材編者的意圖,我試圖創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在指導學生進行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充分地談感受、議寓意、說理解、析語言,展示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詩的描繪的意境,理解課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賞析作品精美的語言,深入領會散文詩《雪》的豐富內涵。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匯入課題 初步感知 品讀探究 提練主旨 教師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播放音樂《我愛你,塞北的雪》

雪,對於我們北方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它以素潔的靈魂,動人的姿色,博得了許多人的鐘愛,一代文壇巨匠魯迅也是十分愛雪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課,去領略魯迅筆下獨特的雪。(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

1、複習魯迅的文學常識

2、自讀課文,點撥字詞。

3、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停頓、語速、重音、語調,老師點撥。

4、介紹文體

學習散文詩的最好方法是誦讀,透過反覆的誦讀去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圈點出的生字詞,交流自己認爲重要的生字詞,老師指正。老師再簡單介紹散文詩的特點。最後由教師範讀,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一幅幅真切的畫面將學生代入了文章所創設的情境中,聽覺感受與視覺感受互相結合,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展開聯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讀所描繪的畫面,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

三、品讀探究

1、學習第一部分:閱讀1—3段,江南的雪有什麼特點,作者如何描寫江南的雪的?這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作者以滿懷感情的筆觸寫出了記憶中的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可謂滋潤美豔之至,它有着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那是還在隱約着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可以看出江南的雪孕育生命,富有生機。“蜜蜂們忙碌地飛着”“嗡嗡地鬧着”他明描繪了一幅“冬花雪野”圖,使人感到春天的溫暖和生活的快樂。

教師:作者對江南的冬天是有着深深情意和美好回憶的,在這幅冬花雪野圖中,有了孩子的歡笑就顯得更純潔,更富有生機了。然而作者花這麼大的力氣,精心描繪兒童塑雪羅漢的情景僅只表現雪的生機嗎?看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點撥】爲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透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暈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於寒夜的襲擊,終於褪盡了胭脂,“成爲不知道算什麼”。這裏,透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急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感出了對黑暗現實的抗議。

2、作者是如何描寫北方的雪的?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這裏作者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朔方嚴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惡劣的環境下,朔方飛雪並不安於孤獨淒涼的境遇,因此“在睛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是爛爛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訪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這裏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放言,剛勁的筆力,描繪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我們從朔方飛雪衝破酷寒的壓迫,自由馳騁於太空的壯舉,自然聯想到當時作者及進步人士所作的種種不屈鬥爭,作者借朔方飛雪奮飛的情景抒發他那不畏艱難,渴望戰鬥的豪情。

3、你認爲作者更傾向於讚美哪一個地方的雪呢?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學生討論後各抒己見,老師點評明確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爲欣賞“朔方的雪”。作者雖然極寫江南雪的美豔,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且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並不是沉迷於優美然而虛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壯美的現實戰鬥生活,渴望從自然的偉力中汲取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永葆戰鬥青春。所以,面對眼前的實景,他寫道: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此處一反先前溫婉、纏綿的情調,語氣異常剛勁、果決,這不僅是對朔雪質地、形態的摹寫,同時還透露出作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毅然決然地砍斷了與社會現實極不協調的思想情緒。隨後對飛騰的朔雪磅礴的氣勢、浩大的聲威的酣暢淋漓的抒寫,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撓的戰鬥的人生觀的形象寫照嗎?而朔雪的孤獨,也映現出了此時作者“荷戟獨彷徨”的身影。透過此環節,學生領會了文章的內涵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並對文章的語言有了深入的感知,這樣就突出了重點。

爲了讓學生對魯迅有一個更全面更立體的瞭解,我特意準備了魯迅作品中一些能反映他思想感情,精神追求的作品比如他的詩《自題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嘲》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野草 題辭》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以及《<華蓋集>題記》“我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

有了這些文字,同學們對魯迅倔強不屈的性格,對於魯迅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的精神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四、提煉主旨:

這篇散文詩,透過對江南和北國的雪的細緻描繪,在對比中表達了作者對北方雪的讚美,表現作者直面慘淡人生的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學生有了上面的討論分析,對主旨已有領會,學生完全能夠獨立提煉主旨, 最後,教師點撥,這種透過對景物的具體描繪寄寓作者某種的情感的寫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閱讀魯迅先生的《雪》,我們既欣賞到了南國那滋潤美豔如溫婉恬靜的江南女子的優美雪景,還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獷豪放如北國男兒般的壯美圖畫,更體察到了魯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堅強獨立的鬥爭精神,讓我們也象先生那樣,用堅強與獨立去戰勝我們學習與人生中的一切困難吧!

說課稿 篇8

首先談一下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在前面學習了《農業的區位選擇》之後,講述“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穀物農業”兩種以種植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對這兩種種植業做具體分析,是對前面內容的加深和昇華。同時本節與下一節《以畜牧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在內容的安排上是並列關係。從宏觀上看,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加深和昇華,又是後面知識的對比和參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並以美國商品穀物爲例歸納商品穀物農業地域的特點及其區位因素。加強讀圖分析能力,提高歸納和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透過瞭解我國在解決糧食問題上的巨大成就來增進愛國情感。珍惜糧食,樹立科技興農意識。我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有:其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課標要求。

在本節課中,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是重點也是難點。爲什麼這麼說呢?其一,學生的地理基礎和生活經驗不足,而歸納總結能力又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其二,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域特點必須結合具體的區域實際,內容比較複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構成本節的難點。

以上是對教材的分析,對於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大家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打算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比較法。之所以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是因爲如果將問題分解爲一個個梯級深入的小問題,則探究自會水到渠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展示季風區水稻生產的場景,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在激活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上,透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新知。而比較法是我們地理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透過比較,加深理解和記憶。

對於新課的講授,我是這樣安排的。

談話式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兩幅不同的圖片,其中之一是“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另一幅爲“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請學生對這兩幅圖片展示的內容進行農業分類。學生會歸納爲“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爲了快速、高效地把學生引入將要學習的知識點中,二是爲下一堂課《以畜牧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作一個簡單的鋪墊。

接下來探究學習新課內容,探究學習要求學習內容有適當的階梯性,我們本地的學生對水稻種植沒有生活體驗,如果讓學生直接進入水稻種植的區位因素的分析,階梯太大,會給學生造成過大的障礙。對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課堂延伸,增加體驗。課前佈置學生上網查找水稻種植的相關資料或向長輩詢問水稻種植的生產過程,去市場調查大米的產地。

第二步,步步設問,搭架攀梯。引用幾條水稻農諺,如廣東農諺“清明穀雨時,插田莫遲疑”,四川農諺“立夏小滿正栽秧”,江蘇農諺“立夏浸種,芒種栽秧”,問“爲什麼這三省的水稻插秧時間會不一樣?”引出各地氣溫條件的不同對水稻種植的影響,“水稻的生產還需要哪些自然條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你認爲水稻的種植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想象、回憶,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有一個表層的、感性的認識。

第三步,讀圖分析,訓練能力。(多媒體演示)四幅地圖,分別爲“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分佈”“亞洲氣候類型分佈”“亞洲人口分佈”“亞洲地形分佈”,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在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讀圖分析後,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分析,最後得出結果。讀圖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培養。

第四步,閱讀思考,拓展思維。多媒體展示三段資料,分別爲“我國水稻種植的歷史”“我國南方居民的飲食習性”“我國人口與耕地對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具有直觀、形象、典型等特點,利於學生感知認識的深化,有助於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加深了對抽象地理知識和原理的理解。由於涉及面擴大了,掌握並超越了課本知識,知識面大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資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組織歸納,把握重點。由學生小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避免出現課上熱熱鬧鬧,學生課後心中空空蕩蕩。

第六步,學以致用,內化知識。對比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商品穀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同時,多媒體展示美國的地形、氣溫、降水、土地等自然區位因素的相關資料,由學生運用上述和自己補充的資料說明問題。並聯系鄉土地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環境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學生“演員”和教師“導演”的作用。即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成爲課堂的探索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現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的作用有機結合。預期學生能達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