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9.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蘇教版第七冊第四組課文是以愛科學爲主題的,前兩篇是讓學生體會對待科學的態度,後兩篇是讓學生懂得對待科學的方法,《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課文共8個自然段,第1-2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講哥倫布帶領船隊航海探險時,最可怕的是會遇到“海上凶神”的怪病;第3-6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講的是一次航行中,留置荒島的船員靠吃野果子出現了起死回生的奇蹟;第7-8自然段是故事的結局,講正是野果子裏的維生素C救了船員的命,並交代了維生素C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敘述有條有理,通篇構思依循怪病——奇蹟——揭祕的路子展開,突出了奇蹟的'描寫,顯得重點突出,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心理描寫,切至動人,擔憂——感動——悲傷——驚喜,猶如波浪起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二、確定目標

爲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準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的識、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說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瞭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2、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朗讀中理解奇蹟,知道維生素C發現的經過。

3、透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認識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瞭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教學分爲以下幾塊:

一、複習匯入

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也就是VC的發現經過。學生透過回憶再次明確文章的脈絡。

二、認識“怪病”

讓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具體介紹怪病,引導學生說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狀等方面的內容。體會“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礎上教師話鋒一轉說: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蹟之旅。這段進入新授的導語,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爲新課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三、體會心情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採用讀中感悟來達到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蹟的目標。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有關詞句,接着引導學生用首先、接着、然後、最後來說說哥倫布的心情變化。然後細讀每一小節,讀後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複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後心中既感動,又自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傷心欲絕,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蹟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

四、感悟道理

這一板塊也是以讀爲主,讀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談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哥倫布急於揭開祕密的迫切心情,結合幾句名人名言,從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於思考,要多問幾個爲什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往往就是新的發現開始。人們就是對哥倫布提出的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揭開了野果子中的祕密。這一部分我只是簡單處理,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從研究成果中你瞭解了維生素C的哪些知識。

五、作業和課外拓展

設計了三項作業,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複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爲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說課稿 篇2

設計思路: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同樣,藝術源於生活,生活處處蘊藏藝術的美。我縣是全國有名的茉莉花之鄉,茉莉花娉婷玉立,潔白無暇,在草長鶯飛的四、五月,我們的小城就開始飄溢着茉莉花的清香,而且成功的舉辦過四屆全國茉莉花茶交易會,今年8月份又將舉行全國第五屆花交會,我們的小城洋溢着歡樂的氣氛。以花會友,以茶待客,我們的孩子就這樣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成長。我選取了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茉莉花》,把茉莉花的形態、清香遷移到日常的音樂活動中來,不僅可以增強孩子們的體態韻律的表現能力,同時用身體和這種合作遊戲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音樂的情緒、情感。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韻律的興趣,感受《茉莉花》音樂的優美、柔和。

2、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3、運用肢體語言表現茉莉花的不同造型,體驗空間造型帶來的美和結伴造型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茉莉花圖片、錄音機、有關茉莉花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音樂。

1、觀察茉莉花圖片。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非常漂亮、清香的茉莉花,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放音樂)

2、傾聽音樂。

老師用優美語言進行講解。(茉莉花仙子醒了,慢慢地舒展着腰身,隨風擺動,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茉莉花仙子的`清香,伴着溫柔的音樂,輕輕飄着飄着……)

二、根據音樂進行律動活動。

1、聽音樂,用手錶現、想象自己就是一株茉莉花:

(1)觀察幼兒的表現,把好的動作反饋給大家。

(2)重點指導手指造型和變化。引導幼兒茉莉花兒開在……(身體的各個部位)

2、啓發幼兒用身體來造型。

(1)出示一朵花的圖片:剛纔我們用手來做出了美麗的茉莉花了,現在我們嘗試用身體來表現表現。鼓勵孩子用柔美、舒展的動作隨音樂自由發揮。

(2),出示兩朵花的圖片:鼓勵孩子兩兩結伴做動作,隨時提醒孩子花的各種形態,注意提煉孩子的動作。

(3)嘗試3-4個孩子一起配合做出各種茉莉花的動作。

三、送花香,自然結束。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刷子李》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第七單元主要圍繞:“作者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形成了“讀人,說人,寫人”這樣富有特色的一組教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作家馮驥才的《世俗奇人》,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爲話題。既爲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以一件極富戲曲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學習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 說目標:

在本課中,我將A類目標設定爲認識6個生字,理解詞語,瞭解作家作品,積累精彩詞句。

B類目標設定爲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高超手藝,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使學生明白“優勝劣汰”這一生存原則,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和抗爭精神確定爲C類目標。

三,說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體會刷子李的高超手藝,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說學情:

作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認知範圍,所以我要求學生透過課前預習提前掌握:

1,學生能自己解決生字詞。

2,能透過蒐集資料瞭解作家馮驥才。

3,能熟讀課文,感受刷子李的特點,並畫出相關語句進行標註。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雖然課改倡導學生主體,淡化教師的作用,但作爲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協作者、教師還得統籌全局,當然“統籌”決不等於“包辦”, 但更不等於拋幾個問題,分幾個小組,隨意討論就能替代,我據此擬定了以下教學原則:高起點 巧點拔 重朗讀 悟精華

所謂高起點,就是透過課前預習,學生已熟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熟悉故事情節,也就是採用自讀自悟的學法。

巧點撥也是本課中我使用的一種主要方法,我設計了三種點拔方法:問中點拔 讀中點拔 講中點拔。

重朗讀就是透過朗讀品味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

悟精華就是透過學習課文,品味精彩句段,透析課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

另外我還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激趣法” “示範法等”。

學法: 在“讀”中悟精華,在“講”中賞人物,在“練”中描生活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下面就是我實施的具體過程:

第一板塊:匯入新課採用“激趣法”。 (預計2分鐘)

採用“激趣法”。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央視“挑戰羣英會”欄目“變臉”和民間奇人絕活展示“嘴上功夫”的圖片。這樣的短片一定會讓學生驚歎!趁機引入課文——那麼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奇人“刷子李”,作者馮驥才。我們學過他的文章《珍珠鳥》,有人稱讚他有“女媧之手”,今天我們再來見識一番,同樣可以讓你叫絕。

多媒體展示課題:俗世奇人——刷子李。這樣的開場白奠定了“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氛圍——趣

第二板塊:整體感知課文。完成A類目標,落實1,2項預習作業。(預計8分鐘)

首先檢查同學們的預習筆記,看他們是否自主趟過了字詞的沼澤地,是否走進過作家作品的領地。根據學生的筆記總結,投影打出生字詞的讀音和解釋及作家作品的相關知識。這樣既檢測了預習效果也掃除了理解文章的.障礙,一舉兩得。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一環節,因爲學生課前已經熟讀了課文,對課文已經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在此我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然後以“ 的故事”爲題說說對課文的印象。同時設計了填空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 )碼頭有個手藝高超的( ),人稱( ),一年的一天,他收了個徒弟名叫( ),徒弟( )次跟師傅出去幹活,便由對師傅( )變成佩服得發怔發傻。

第三板塊直奔核心學習目標 完成目標B(預計25分鐘)

1、 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詞理解故事情節。

出示課件 (分別用書中的原句回答)請同學找出描寫黑衣白點的句子,理清情節:

傳說白點——未見白點——發現白點——揭祕白點

當學生知道“白點”是貫穿的線索時,對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我藉機過渡:“師傅神態的"悠然",刻畫徒弟心態的"轟然",從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了刷子李絕妙的粉刷藝術,也領悟到了文章絕妙的表現藝術。其實,課文中還有一些帶"然"字的詞語,大家趕快找一找。”這是學生一定會很積極的找到這幾個帶“然”的詞:

當然——果然——居然——竟然——忽然

引導學生利用這幾個詞把故事梗概簡單的敘述出來:說的是“果然”一襲黑,“居然”未見一個白點,“竟然”出現白點,又“忽然”揭開白點的祕密。你看,這幾個“然”,就這樣把情節串起來了。我們說好故事要講究情節曲折變化,這樣寫在情節上有什麼效果呢?——使故事一波三折,更有韻味。

一波三折,小小白點,作者作了大量鋪墊,曹小三的心裏也是起起伏伏。到底怎樣起起伏伏?還是來聽小三自己來說《黑衣白點》的故事。那麼下面呢,老師想請同學們複述一下《黑衣白點》的故事,裏面要用到“我”,說說“我”的心理變化和情感,當然要用上剛纔我們找出的情節關鍵詞,四個“然”。請同學們在同桌之間先說一說,再請代表給大家說一說。

2、對學生的講述進行評價:刷子李真不錯,他的徒弟就是不一樣啊。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位同學的精彩複述,既串聯起了四個“然”字的情節關鍵詞,而且他用了名言,真是響噹噹的。那麼聽小三講《黑衣白點》的故事,我們也明白了“一襲黑衣襯奇絕,一個白點顯奇絕”。

經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已經熟知了課文內容,對人物的認識也加深了,此時可以讓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所以此時我安排了這樣的環節:

你覺得刷子李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會說出他們心中的刷子李——嚴於律己、身懷絕技、十分自信、技藝高超而帶有傳奇色彩的人。

對刷子李有了瞭解,此時趁熱打鐵,趕快讓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描寫,提高寫作能力,完成本課的教學重點。

於是總結加引導:

總而言之,他是俗世中的一個奇人。我剛剛想起一句話。“你如果離去了,還有人念起你的名字,那一定是你將芬芳留在這個世界上。”同學們讀了這篇文章,感受到怎樣的芬芳呢?下面讓我們以合作完成一首小詩的形式,來寫寫刷子李的“芬芳”。老師建議用第二人稱“你”來表達你眼中的刷子李的形象,也可以用上“於是,我明白(讀懂了) ”這樣的句式來寫。比如:

你的技藝是你練出來的,你的路是你闖出來的,白牆是你刷出來的。你平凡,你自信,你樂觀,從你身上我明白了平凡也可以創造奇蹟。

這樣的舉例使學生心中有參照,避免抓不準主題走題,起到引導的作用。

第四板塊:情感昇華。完成C類目標。(預計5分鐘)

1在攻克了教學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之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小小刷子可以刷出一片神奇。同學們,你們手中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刷子,同樣可以像刷子李一樣刷出一片神奇的天地。讓我們記住師傅意味深長的話:“好好學本事吧!”他告訴徒弟曹小三,不要以爲別人的名氣都是虛的,那可是名副其實的。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學本事。手藝人必須有本事,本事是勤學苦練出來的,有了本事纔能有自己的尊嚴。這恐怕是“刷子李”一生經驗的總結。這句話貌似一般,但是在課文裏有很深的含義。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大家,好好學習將來纔有生存的條件!

這樣的教育對學生既進行了文化教育,同時也進行做人教育,人文教育相結合,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2 爲了進一步瞭解世俗奇人,再次給學生絕活欣賞:出示課件------絕活欣賞

現在的孩子高傲自大自認爲自己了不起,這樣的欣賞使其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享受工作可以創造奇蹟;小小的刷子可以刷出神奇;唯有真本事才能贏真名。

3 最後對學生進行閱讀推薦,擴展視野,提高閱讀興趣,增加課外知識,加深對俗世奇人的瞭解。

於是我向學生推薦了這兩篇文章:《泥人張》、《快手劉》。

總之對於這篇閱讀課,本課的設計始終是在“讀”中悟精華,在“講”中賞人物,在“練”中描生活,開啓了學生的智慧之門。他們會在本課的學習中獲得相關的知識,拓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他們也會在對課文的感悟中和寫作練習中更加熱愛生活,更執着於自己的人生理想。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燕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本組課文以“可愛的生靈”爲主題。透過本單元的學習,意在引導學生試着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燕子》一課以爛漫無比的春天爲背景,描寫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飛行、休憩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因此,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學情及編者意圖,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一至三自然段。

2、積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詞語,體會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

3、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爲了順利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把進一步交流並積累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美好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把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確定爲本課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中,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緊緊圍繞“爲用而教,爲用而學”的原則,靈活採用點撥法、抓關鍵詞品讀詞句法和朗讀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讓學生透過圈畫、批註、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讀懂課文,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美好。

本教學預計兩課時,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基於我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本節課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匯入,回顧內容

首先,我以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入手,理清課文是從燕子的“外形、飛行、休憩”這三個方面來寫燕子的,喚醒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從而提出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情境中來,爲課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因此,在此環節中,我緊緊圍繞本節課主要問題“從這段文字裏,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趕集”、“聚攏”等進行品讀感悟. 在學生交流彙報中,有意識關注學生髮展的兩個基本點,即生成點和生長點。適當利用學生的回答加以引導,不斷追問,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並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突破和收穫,最後達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

(三)遷移應用,落實語用

語文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性質。所以在學生感悟文字內涵的同時,我特別關注文字的表達。本節課我透過預“如毛的細雨、趕集似的聚攏”等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讓學生關注到了就是這些畫面感的詞語才使得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了,就是這些有畫面的詞語從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爛漫無比的燕子春光圖,並以此爲訓練點,讓學生積累了更多這樣優美的詞語,從而提高了學生語言結構的能力,落實了語文雙主題的教學。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一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終結。而應該以此爲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基於此,在本節課,我佈置了“課後將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摘抄到積累本上並背會有” 的作業。由此把語文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這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堅持簡潔明瞭、突出重難點的原則。此板書簡潔的將講述的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地凝聚着強烈的情感。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更突出了主題,給整節課起到畫龍點睛,總結全文的作用。

總之,這節課我將會盡大量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爭取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感悟。但教學設計只不過是一種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很多生成性的問題,我會隨機改變教學策略的。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zh、ch、sh、r是部編教材語文第一冊漢語拼音的第8課。本課包括5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四個聲母zh、ch、sh、r及四個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ri,配有森林學校課間休息時的情境圖。下課了,小猴坐在椅子上織毛衣的“織”提示zh、zhi的發音,小凳與靠背椅提示zh的形。刺蝟和椅子組合成ch的形。獅子與靠背椅提示sh的形。黑板上寫着詞語“日出”,長頸鹿胸前掛着“值日”的牌子在擦黑板,ri的'音。

第二部分是zh、ch、 sh、 r與單韻母a e u組成的兩拼音節,與介母u韻母a o組成的三拼音節,以及帶調的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 。

第三部分是“擦桌子、摺紙”兩個詞語,其中“桌和紙”是課本要求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兒歌《繞口令》

第五部分是本課要求會認得字。

二、說目標

根據大綱對本年級段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應制定以下幾點教學目的:

1、能正確拼讀zh ch sh r和韻母構成的音節。

2、會用本課的音節口頭組詞造句。

3、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專心傾聽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能正確拼讀zh ch sh r和韻母構成的音節

四、說教法學法

由於本課出現了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區分,這恰恰也是個別地區的一個發音誤區,爲了能夠讓學生正確、清楚地掌握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以及準確、流利地發好這兩個音。在教學中我採用提示、設疑、討論、對比、電教媒體等方法來教學本課。

本課出現的聲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和上一節課的聲母、整體認讀音節在教學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發音和形狀上稍稍做了變化,因此,在學法上,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討論法、比較法、來學習本課,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爲主動,把所學的知識逐步轉變爲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開課已始,我採用遊戲的方式複習帶聲調的單韻母,用打亂順序出示: o e iu ü帶聲調。

再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的不同。讓孩子眼前一亮,不僅能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帶上不同聲調的讀法,爲後面學習音節的拼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新課

1、學習zh和韻母構成的音節。

出示音節:zh zhè zhù zhu zhu

(1)仔細看看這幾個音節,小聲讀幾遍,你發現什麼?

兩拼音節拼讀規則: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三拼音節拼讀規則: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拼讀很順當。

(2)學生集體拼讀。

(3)小組比賽讀。

(4)評價。

(5)說詞語句子。

2、學習ch和韻母構成的音節。

出示音節:ch chá ch chu chu

(1)仔細看看這幾個音節,小聲讀幾遍,你發現什麼?

(2)學生集體拼讀。

(3)小組比賽讀。

(4)評價。

(5)說詞語句子。

“授人與漁,不如授之於漁”同樣的內容,採取同一種方式,學習方法自學sh、r和韻母構成的音節。學生難免感到枯燥乏味,把方法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學,效果會更好

四、拓展訓練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離開了詞句單獨的記憶字形毫無意義”同樣的拼音也是如此。在會認讀這些音節之後,我讓孩子在課外書《一年級的小豆豆》中圈出翹舌音。

六、作業:

學以致用,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作業我設計爲讀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注意讀準平舌音和翹舌音。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蜻蜓和螞蟻》一課是小學語文長春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第八版塊中的一篇課文。這個版塊是以勞動爲主題,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蜻蜓在夏日裏只顧縱情享樂,冬季來臨時,無處安身,後來在螞蟻的幫助下,終於明白了,只有夏天勞動,冬天才能安樂的道理。

二、根據教材內容我設計了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寓言故事,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感悟寓意.

2、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或編排課本劇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3、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爲寫作打好基礎。

能力目標:

1、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 透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增強勞動意識,培養從小熱愛勞動的情感,感悟有勞動就有收穫,有付出就有回報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寓意.知道有勞動就有收穫.

教學難點: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感情.

三、教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教師指導。圍繞重點語句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學生會說了,才能會寫,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思考,學會讀書。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有會讀書的孩子,才能學到書中更多的知識,才能把書中的好詞佳句運用好。

四、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以讀爲本,做到充分朗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教學流程:

在教學流程中我主要透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

第一個環節用創設情境匯入。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環節(閱讀關)學習課文,理解寓意。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主要是分以下幾步來完成: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透過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找出蜻蜓在夏日裏逛來逛去都在幹什麼,讓學生結合圖片體會到它當時的悠閒。然後理解詞語“轉瞬”讓學生體會時間稍縱即逝,蜻蜓的這種好日子很快就會過去,當冬天來臨時,縱情享樂的蜻蜓姑娘周圍的處境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生活實際、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爲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利用造句的方式,讓孩子們積累詞彙,明白詞彙的意思。

由此匯入第二步,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蜻蜓周圍的環境,用一個詞語概括(荒涼)學生理解詞語,教師出示荒涼的圖片,目的是爲喧染蜻蜓所處的惡劣環境,找出這一段的重點句子進行理解,瞭解到當時的蜻蜓真是飢寒交迫,接着讓學生想象此時他內心是怎樣的?可以用難過、悲傷、痛苦等詞語來形容,然後讓學生找找書中用了哪些詞語來形容,找到(愁眉苦臉、嘀嘀咕咕)由此擴大學生的`詞彙量,讓學生在寫話時有話可寫,避免以前的那種拿起筆無話可寫的弊病。激發學生結合第一自然段,想象蜻蜓嘀嘀咕咕說些什麼呢?這樣設計更加形象體現冬夏兩個季節的不同,給蜻蜓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

第三步學習3---7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主要是蜻蜓和螞蟻的對話,是揭示寓意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朗讀上,並且透過多種朗讀方式,爲學生搭建朗讀的平臺,教師做好朗讀指導,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如蜻蜓爲了求生是怎樣對螞蟻說的,應讀出懇求的語氣,螞蟻是怎樣回答的,他的回答主要是爲了教育蜻蜓,所以應該讀出螞蟻真誠告誡的語氣。學生掌握朗讀方法之後,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評讀,男生和女生互換角色,老師和學生互換角色。總之,透過多種方法朗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而且在思想上達到共鳴。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此基礎上可以理解重點句子,那就輕鬆多了。從中也可以體會作者的用意。首先出示句子“ 在我們軟綿綿的青草窩上,唱歌呀,遊戲呀,一刻鐘接着一刻鐘的,玩得頭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勞動呀?”用“因爲--所以”一組關聯詞連接起來,體會蜻蜓此時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錯誤,不勞動者不得食,在美妙的夏季,一心縱情享樂的她,只有在寒風呼嘯,飢餓難耐的冬天才能明白這個道理。學生透過練習說話,會用詞了,也就很順利的會用關聯詞來寫話。組織學生討論:螞蟻在冬天爲什麼生活的這麼好?透過結合上下文討論得出,因爲螞蟻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會衣食無憂,過着充實安定的生活。以上幾個問題弄懂之後,老師階段總結:人也是一樣,不能只貪圖享受,幻想不勞而獲。不勞動就有收穫,有付出就有回報。教師板書,並揭示寓意。蜻蜓此時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打算怎樣做?讀一讀他說的話,那麼它能做到嗎,課文沒有說明,但是發揮想象結合寓意說一說,也就是第三個環節。

第三環節(綜合能力關)小組內說一說蜻蜓姑娘打算明年也要爲冬天的日子學會勞動了。他打算怎樣做,學生說一說表達自己的願望。讓學生說一說你認爲蜻蜓和螞蟻誰最美?一是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二是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因爲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了勞動的技能就等於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可以享用一生,在此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學生只有說的好,才能寫得好。

六、課外延伸部分

讓學生續寫本課,看看第二年春天會有什麼變化?這個環節主要是發揮學生的想象,根據自己平日的詞語積累,寫一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爲了以後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給予樹》講述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敘述角度獨特,從媽媽 “我”的角度來敘述這個美麗的故事,透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着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着人文的光彩。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雖已能借助字典識字,但這並不意味着教師可以放棄字詞教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尤其這一課的音同形似的字詞較多,教師可運用歸類、辨析、比較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在詞語學習上,可引導學生學習用同義詞替換的方法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我班的學生已初步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但根據本單元目標,對學生預習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要求學生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決。例如文中對於“聖誕節”、“給予樹”這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可引導學生透過上網查找資料,來了解。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學生學習查找資料,並能按要求分類整理、歸納資訊是至關重要的。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透過圈畫文中的關鍵詞句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內容。

現今時代的孩子,他們一直在享受着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爲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透過反覆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於他們心中的愛。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重點引導學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本課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要重點指導。需要注意讀音的'字: “給”是多音字,在這兒讀jǐ 不讀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寫錯,如“裕”,教師需引導學生予以關注。對於詞語“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可透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目標二:透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透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

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透過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透過媽媽“我”的觀察及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和同情心,培養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聖誕節來臨前,媽媽擔心家裏不寬裕,沒有更多的錢讓孩子們購買禮物;當看見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時,媽媽有些生氣,同時又有些疑惑;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後,媽媽爲金吉婭的送禮行爲和誠摯的愛心而高興、激動。要注意的是,媽媽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教師可以提問引導學生:“媽媽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從而引領全文的學習。

目標三: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透過鮮活的學,靈動地進入文字角色,

藉助多種生活情境的創設,再現文字情境,把握文字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啓人,以情動人。教學結尾,透過創設情景讓學生爲文學作品中的窮苦孩子寫“愛心卡”,從而給“愛”賦於新的生命,又帶動了名篇的閱讀。能根據一定的情境展開想象,並用通順的語句連貫地寫清楚一段話,這也是本學年段學生應該具備的寫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學目標並非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繫,又是層層深入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透過語言實踐的手段,如朗讀、說話等,感受詞語的內涵是內在的;聯繫上下文揭示出文章裏面的深意纔是最核心的。

四、關於教學設計: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節日裏,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願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情境匯入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 ,引發真情:

課的開始,我從課題入手,從聖誕樹引發到聖誕節的介紹。並播放西方聖誕節歡樂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春節。在這歡樂的節日裏,人們圍着聖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聖誕節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二)品讀課文,體會媽媽的心情。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根據“媽媽擔心什麼——媽媽爲什麼生氣——媽媽爲什麼激動”這三個問題來劃找句子。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字情感的變化線索,“航拍”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提升學習的整體效益。

(三)細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做法。

這一環節着重品讀課文重點詞句,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心靈的美好。主要圍繞着“金吉婭拿着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麼?金吉婭在拿卡片時是怎麼想的看到卡片上寫着19美元50美分,她決定買嗎?”這一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體會金吉婭矛盾的心理,讓學生明白“給予就是這樣,在獲得的同時,還意味着放棄” ,“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這時的學生與文字、作者展開精神、情感、生命的對話,從感性的認識走向理性的體驗,在對話中增添新的資訊,內化語言,加深情感,對“給予”一詞賦予新的生命。

(四)研讀課文,昇華情感。

課件出示最後一段話,讓學生反覆讀,體會媽媽此時的心情,讓學生說說從金吉婭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最後設計拓展練習:在不少文學作品中有許多窮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如: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讀讀相關故事,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爲他們實現心中的願望嗎?(教師發放愛心卡) 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並進行交流。最後小結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這樣的課堂結尾,藉助寫願望卡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給愛賦於新的生命,使每個學生都明白給予樹本身就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要使自己成爲有益於社會的參天大樹,併爲自己的心靈脩築一座符合自己夢想、適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園。

教學反思

1、創設情景引發情感陶醉。

由於兒童生活區域的侷限性,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些風俗與我們孩子生活仍相距甚遠,那麼就需要未成曲調先有情,因此我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繫,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積極情感。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置身於故事中。於是上課伊始,我從聖誕節的快樂氛圍匯入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聖誕節的圖片,播放聖誕節的音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明白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對於一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如 :“援助中心”、“給予樹”可以透過讓學生讀文找句或讓學生在預習時查找相關資料來予以理解,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聖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願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使學生身臨其境,誘發學生的情感。這樣還爲凸顯文中金吉婭廣博無私的愛心做鋪墊。

2、抓住文字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字。

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文字言說的主旨,亦是全文的靈魂。課文學完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讓學生多角度地去誦讀文字、感悟文字,同時又超越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爲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爲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3、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透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在本課的朗讀教學中,我透過指名讀、引讀,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而且每次讀的要求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如:抓住重點語句,我嘗試透過引讀來幫助學生感悟。在理解課文最後一段時,我和學生配合讀:“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媽媽的擁抱……),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以此幫助學生去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情感。讓學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理解課文的深意,發展了語言。

4、深化主題,。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爲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窮苦的孩子寫愛心卡,爲他們實現心中的願望。這一寫話練習無不是對課題《給予樹》,以更深入的理解。“給予樹”實際上是人化了的樹,暗示金吉婭像給予樹一樣能送給人們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這篇課文的人文關懷是喚醒、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感情。學生們學習課文後,透過發放愛心卡,使情感得以內化,更爲深入地領會了課文的主旨,引發了學生的深層思考。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編寫意圖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第一單元《我們健康成長》的主題3《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的第1課《怎樣纔是美》。新教材的編寫的其中一個特點力求突出重點,立足學生能夠從現實生活中自我尋找教育題材,自我昇華,而且《品德與社會》課程強調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以體驗去感受生活,深入淺出,從而是學生親身體驗到怎樣纔是美。審美是生活的一種技能,學會審美,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立足於社會。教材的活動安排創設了體驗外在美和內在美的情景,模擬現實社會中體驗美的行爲,從而建立健康的審美觀,來指導日後的生活。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發現美,知道外在美與心靈美的統一對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2)、能力目標:建立與青少年年齡相適合的健康審美觀,用以指導未來的生活。

(3)、情感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懂得良好的行爲舉止要在生活的細微處養成的道理。

3、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是建立正確的、客觀的審美觀。難點是從外在美昇華到心靈美把兩者融爲一體的過程。

4、教學準備:

瞭解學生在追求美方面的各種表現。

二、說教法學法:

我市是國際都市,時尚潮流也趕在世界的前列,對於服飾、打扮方面,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透過多種渠道知道的不少,這對讓學生感受外在美提供了地域性的材料,我在設計《怎樣纔是美》一課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和教學情境,用兒童時裝秀來展示外在美是讓人賞心悅目的,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直觀的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新課標裏倡導的體驗學習、探究學習、解決問題學習中,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選擇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的方式也是特色之一,究竟怎樣纔是美,讓學生小組探究學習,透過自編小品、全員表演去感受生活,體驗心靈美的社會地位。我們除了可以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大量課程資源,還應該充分蒐集其他各類資源,《課程標準》指出: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利用資訊技術從網上搜集了有關材料來輔助我的教學。

三、說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新課標指出:貼近學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因此,教學一開始我播放歐洲兒童時裝秀的現場,把學生帶到生活的美的當中,喚起孩子們對美的一種感受、震撼。今天,讓我和同學們一起走進生活,發掘怎樣纔是美。引出課題《怎樣纔是美》,這樣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二)、指導體驗,引導發現。

課件出示教材28頁,本課主角小文以主人公的身份展現了她就“怎樣打扮纔好?你喜歡打扮的理由是什麼?”這些問題的採訪結果,並讓同學們暢所欲言,引導學生髮現穿戴整潔就是外在美,不需要盲目追求名牌。在這個環節裏,我們要肯定外在美的社會存在價值,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由同學們的發言探討中過渡到教材29頁小美和小麗的故事,這時,教師課件出示教材29頁,指導看圖,她們倆的這些行爲到底美還是不美呢?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小組探究學習環節,小組內探究學習,以自編自導小品《在巴士上》來展現小組成員對行爲美、內心美的理解。學生分成4小組,根據教材29頁的圖畫,商量應當怎樣做,鼓勵學生們爲自己的表演小組改名字,如“美麗特工隊”等,指導學生加入自己創作的元素,在小品中表演正、反面的教育。新課標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指出: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表演環節,每個小組輪流表演認爲的美與不美的做法,全員參與表演,分別選出小美、小麗、售票員阿姨、司機和圖畫中出現的人物,其他同學也參與乘客的演出。新的課程理念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只有源於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這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最直接,最有效。這種參與活動也在潛移默化、層層遞進中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有效的突破了難點,突出了對重點知識的掌握。

(三)、暢談思想,昇華情感。

爲了更好的`讓《品德與社會》這個學科有機的與其他學科整合,我設計了一個即興演講的環節,題目是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74頁積累運用四里邊的口語交際的題目,“我最欽佩的一種行爲”和“我最看不慣的一種現象”,讓學生在以有的社會認識和知識層面上,運用演講技能更好的展現這節課他們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真實感受。《課程標準》規定: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最後情感昇華,讓學生總結什麼樣的審美觀纔是正確的,課件出示:外在加心靈等於真正的美(並相機板書)。

(四)、作業設計。

結合教材28頁的表格,同學們自行設計一張“美麗通行證”,上面紀錄着怎樣的行爲纔是美的,收集後在班上的宣傳欄展示。

在實施品德與社會課程時,教師應當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知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通道。並注意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補充一些現實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