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老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

《我的老師》是魏巍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是“在我的記憶裏,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接下來第三自然段到底十四自然段,作者回憶了發生在師生之間的七件事來佐證蔡芸芝老師的溫柔和美麗,從而充分解釋了“最使我難忘的原因”,所以,這句話的作用應該是第二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的總領句,“溫柔和美麗”應該是蔡芸芝老師的形象標籤了。

說實話,我一開始感覺這是一篇很簡單的文章,結構也很典型,先介紹老師的性格,再透過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就像我們教孩子寫作文一樣,所以備課時不夠深入,不夠細緻,不夠全面,結果在課堂上遇到了問題,在解決導學案上“蔡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時,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情況,一是有孩子總結是“溫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二是在我問哪些事件可以證明她的這些特點時,其他如“溫柔、慈愛、公平、偉大”不難找到,但是卻找不到證明蔡老師“美麗”的語段。下面我逐一說明。

一、蔡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孩子們從文字中直接找到了原詞“溫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其中“溫柔、美麗”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慈愛、公平、偉大”在第九自然段,猛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過去了,但仔細一想,既然“溫柔、美麗”是蔡老師的.總特徵,那麼第九段出現的“慈愛、公平、偉大”應該包含在“溫柔、美麗”中,屬於種屬關係,而不是並列關係。也許有人會說,美麗是形容外表的,不是性格,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我接着問第二個問題時,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二、文中哪些事件可以證明蔡老師的“溫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

問題一拋出來,表明蔡老師“溫柔、慈愛、公平、偉大”的事件很快被找到,但哪一件事可以佐證“美麗”呢?孩子們犯難了,最後不得不回答“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很顯然這樣的答案是經不起推敲的,難道“十八九歲”就證明魅力嗎?不能,這隻能說明年輕;難道“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就能證明“美麗”嗎?這個答案顯然更可笑,這隻能說明是蔡老師外貌特徵,按照寫作常理,前面說明是什麼樣的人,後面得有具體的事例佐證,難道是作者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就像我們寫作文時寫一個人,前面說說他是一個善良、勤勞的人,後面卻只寫他善良的事例,對他的勤勞卻隻字不提,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時,有同學靈機一動,舉手發言:“老師,我認爲這裏的“美麗”是指蔡老師的心靈美麗,一句話真是撥雲見日,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我也肯定地點點頭。這樣一理解,上述兩個問題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一、蔡老師的性格完全可以用“溫柔、美麗”來概括,不用再說“慈愛、公平、偉大”了,這三個詞語完全可以涵蓋在“溫柔、美麗”這兩個詞語中;二、我們也不用再從外貌上找描寫蔡老師美麗的句子了。兩個問題迎刃而解。

這完全是一節因爲我沒有備好課而有意外收穫的一節課,課堂上我認同了學生的觀點,課下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感覺學生的見解很有道理,於是趕緊整理成文,與大家商榷。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體驗與老師間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臨摹做畫的能力,並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老師的照片

2、幼兒黑色水彩筆,蠟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出示老師的照片你們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誰呀?

你怎麼看出是老師呀?誰能說一說王老師長的什麼樣子?

2.教師:請小朋友說說我長得什麼樣子呢?

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開

1.老師想請小朋友幫老師一個忙好不好?你們能給老師畫張相嗎?

2.觀察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老師。

請幼兒描述老師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頭髮的長短,是圓臉還是長臉,眼睛是大是小)

3.教師邊講解邊演示繪畫的`步驟。

4.佈置作業,提出要求。

(1)在繪畫前要注意仔細觀察老師的基本特徵,觀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筆畫出形象,再動手塗色。

(2)在繪畫時要保持畫面的乾淨。

(3)用色要大膽,美觀。塗色要均勻。

5.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指導幼兒掌握畫畫的正確順序。

(2)指導幼兒注意觀察老師的明顯特徵。

三,結束

佈置幼兒作品"我喜愛的老師"展,請幼兒互相參觀、介紹,並互評畫的像不像。

活動反思:

透過談話匯入,讓幼兒直觀說出老師的樣子,孩子們細心觀察、各抒己見,能詳細說出了老師的形象特徵,與此同時,我讓孩子用一些簡單的圖形來描述老師的五官,畫老師的大致輪廓就出來了,這爲幼兒後面的繪畫打下了很好的鋪墊。在作畫的過程中讓幼兒一邊觀察老師一邊畫,幼兒覺得這樣的畫畫形式新穎、親切,能夠大膽下筆。大部分幼兒能夠按要求完成作品。只有小部分幼兒還不能把人物的五官特徵表現出來。這在後面的教學中要加強畫人物的練習。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3

幼兒園的語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幼兒圍繞某一個話題進行談話的語言教育活動。旨在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學習傾聽別人談話,圍繞一定話題進行談話,學習與別人交流的方式、規則,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

本次活動是請孩子們談談自己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怎樣關心寶寶的、老師教會了寶寶什麼本領等等。

設計和組織活動的第一步,是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我在活動的開端,透過老師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興趣,啓發幼兒對話題有關經驗積極聯想,開啟思路,做好準備。

在第二環節我引導幼兒積極圍繞“小班的老師教會了寶寶什麼本領?” 這個中心話題展開談話,由於有了第一步的鋪墊,又因爲這是幼兒有熟悉度的話題,所以孩子們都非常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過一些寶寶說話不夠完整,這需要逐步加強。總得來說這一環節孩子們有話可說、有興趣說,並能進行交流和分享。

接着我們又圍繞“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寶寶”這一話題展開談話,引導幼兒說說老師在幼兒園怎樣關心照顧寶寶的?這一環節我採用結伴交流的方式,放手讓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允許幼兒說任何有關話題的.想法。教師不做示範,不忙於糾正幼兒在談話中出現的遣詞造句錯誤。另外,鼓勵每位幼兒積極參與談話,真正形成雙向或多向的交流。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交流對象,可以是一對一個別交談,也可以由幼兒與鄰座結伴交談。

最後一個環節是透過打電話的遊戲啓發幼兒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尊敬之情。,聽着孩子們那一句句“老師,我愛你!”“老師,我喜歡你!”“老師、你辛苦了!”這真摯的話語,心裏頓時覺得平時的辛苦都算不了什麼,值得!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4

《我當老師》是一首天真活潑、極富兒童情趣的歌曲,節奏活潑明快,旋律幽默詼諧,歌詞具有童話色彩,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歌曲二四拍,節奏較複雜,每個樂句都一問一答的形式,演唱時要做到吐字輕巧,聲音有彈性,唱出俏皮、幽默、歡樂的情緒。

在這堂課中,我先從“森林的聲音”入手,用森林中的音樂和背景創設了一個趣味性的情境,然後透過讓學生選擇四位小動物模仿它們的叫聲,讓學生在“玩”中進行節奏訓練,掌握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同時,透過爲《我和老師》的旋律音樂伴奏,同時在活躍輕鬆地氛圍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

在前面的匯入以後,我又設計了“上課口令”這一環節,這個環節的目的主要是爲了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即後十六音符及休止符,由於休止符在第一個環節已接觸,學生很容易把握,但對於後十六分音符,由於二年級教材中極少接觸,少數學生不能很準確地打出節奏,所以一開始打的時候有點亂,練了好多遍,以至於後面的時間有點緊。但我覺得這個環節還是很有必要的,經過這個環節,學生在後面的樂句學習就很容易上手了。

在歌曲的學習中,我先讓學生整體聆聽範唱2遍,用提問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歌詞,在整體感受之後,再將歌曲的樂句分割開來,逐句教學,這樣的目的.是一方面降低歌曲學習的難度,畢竟對於二年級的學生,這首歌還是比較複雜的。另一方面則是爲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結構。可是,上完這個環節,我發現分開唱時,學生都唱得不錯,可一下子將整首歌的歌譜一下子呈現在他們面前時,讓他們一下子連起來時,少數學生不能跟上。如果在這裏可以先在歌譜上稍作引導,或讓學生跟琴默唱一下,就可以使全班都能跟上,估計到全面,教學效果也將更好。

在歌唱時,我把動作加在了第一二句休止符的地方,而不是整句樂句都加動作,這樣做一來可以活躍氣氛,感受體會樂句的情緒,更主要的可以透過動作,使學生辨別各樂句的節奏特點,知道哪裏空長一點,哪裏空短一點,並能準確地演唱出來。這樣的設計效果不錯,學生一下子就可以唱準四分休止符及八分休止符了。

在唱會歌曲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拓展創編環節,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創編新歌詞,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得到提升和發揮,很受學生喜歡,但由於時間的限制,只能選用少數學生的新詞,有些學生顯然有點失望。

在本課中,由於受時間的限制,我覺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不能充分發揮,特別是回答問題時,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佔了主導地位。此外,課堂活動更全面地估計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這也是以後音樂課必須和改進的。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瞭解教師節的來歷。

2、瞭解不同崗位的教師及“老師”這一稱呼的特定含義。

3、瞭解教師的基本職責。

4、培養幼兒對教師的感情。

5、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l、彩筆、繪畫紙

2、橡皮泥

3、錄音機

活動步驟:

l、討論老師的'工作是什麼?班級裏的教師每天的工作都是怎樣安排的?

2、老師的節日是哪一天?老師在節日裏可以怎樣慶祝?

3、想想除了給學生上課的人被稱爲“老師”外,其他還在什麼場合稱呼別人老師?

4、說一說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老師,不喜歡什麼樣的老師?。,自己的老師有哪些優缺點?

5、每位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爲老師做件事:如以畫一張畫、做一件雕塑、做一件拼插造型、錄一句話等。

6、將每位小朋友的節日禮物做展示。

活動延伸:

不同人的節日配對:將小朋友、教師、工人、老人、母親、父親等不同角色的人與他們的節日相匹配。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6

總體上看,這堂課的實際效果基本上體現出了預先設計的意圖:整堂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不錯,回答問題積極,思想活躍,精力集中。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造型能力,並進行了情感教育,效果不錯。

我對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滿意的:

1、教材的整體化處理效果比較理想。

2、倡導了自主參與、思考創造的學習方式。

3、課堂氣氛活躍,和學生配合默契。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小孩子們身上更是蘊含了許多成人想象不到的能力,只是平時我們成人包辦、代替的太多,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學生,很多時候不是他們真的`"不行",而是我們"不認爲"他們行。讓孩子們從傳統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爲他們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舒展自己的枝葉,展開想象、創造的翅膀,這樣他們才能快樂地成長。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7

《我最好的老師》一課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那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這種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是需要引導學生來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由於本文是第五組課文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師什麼樣?”這個問題匯入新課,啓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學生說是和藹的,有的說是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的……“那麼作者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呢?”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接着,我讓學生細讀文字:說說課文中的懷特森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找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由此引導學生突破文章重點內容,回味文中描寫的.那節科學課,讓生談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面對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當時心情如何?該如何讀這些句子?”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大家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現出的是憤恨,體會文章中“這算哪門子老師?”這句話。

我緊緊抓住問題不放——這樣的老師怎麼能稱爲“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來證實懷特森先生是別有用意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能力。我再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覺得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怎麼樣?可取不可取?”學生自由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達成了共識:懷特森先生的確是一個有個性、方法獨特的好老師!

最後,我問“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讓學生說說自己學完文章後的感受。我發現平時課上活躍且愛動腦的同學都很嚮往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因爲它是一種“冒險”,充滿了挑戰和刺激,從而更深刻地瞭解了作者內心的感受,明白了這位最好的老師是多麼的與衆不同!

拓展環節中我佈置學生以《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由〈最好的老師〉想到的》、《我看懷特森先生的教學方法》爲題完成小練筆,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心”。

掩卷深思,像懷特森先生這樣的老師,我也遇到過,這種個性,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一直覺得把更多的知識和愛給學生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充滿挑戰性,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向往和喜愛的。文中的懷特森先生不僅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類型,更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8

《我最好的老師》一課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那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這種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是需要引導學生來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由於本文是第五組課文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師什麼樣?”這個問題匯入新課,啓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學生說是和藹的,有的說是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的……“那麼作者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呢?”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接着,學生依據兩組三段六環節在課堂上交流預習批註,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有充分交流的機會。然後我讓學生細讀文字:說說課文中的懷特森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學生找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由此引導學生突破文章重點內容,回味文中描寫的那節科學課,讓生談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面對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當時心情如何?該如何讀這些句子?”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大家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現出的是憤恨,體會文章中“懷特森哪門子老師?”這句話。

我緊緊抓住問題不放——這樣的老師怎麼能稱爲“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來證實懷特森先生是別有用意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能力。我再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覺得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怎麼樣?可取不可取?”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最後達成了共識:懷特森先生的確是一個有個性、方法獨特的好老師!

最後,我問“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讓學生說說自己學完文章後的感受。我發現平時課上活躍且愛動腦的同學都很嚮往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因爲它是一種“冒險”,充滿了挑戰和刺激,從而更深刻地關心到了作者內心的感受,明白了這位最好的老師是多麼的與衆不同!

拓展環節中我佈置學生以《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由〈最好的老師〉想到的》、《我看懷特森先生的教學方法》爲題完成小練筆,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心”。

掩卷深思,像懷特森先生這樣的老師,我也遇到過,這種個性,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一直覺得把更多的知識和愛給學生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充滿挑戰性,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向往和喜愛的。文中的懷特森先生不僅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類型,更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9

角色遊戲活動《小白兔和大灰狼》中小朋友們玩得十分投入,尤其是扮演大灰狼的樂樂,他傳神的一兇一詐,像足了一個大灰狼的樣子,把遊戲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遊戲結束後我立即表揚了樂樂,要小朋友們學習樂樂平時多注意觀察事物,積極表現的優點,樂樂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還會演很多兇狠的角色呢!”言語中透露出掩飾不住的驕傲。我對他說:“好的,下次我們的角色遊戲還請你當主角。樂樂開心地跑開玩去了。

十分鐘後,忽然聽到舒舒小朋友的哭聲,我趕緊徇聲走過去,問明原因,原來是樂樂打哭了她,小朋友們都圍了上來,我立即嚴肅地批評樂樂:“樂樂你還真是大灰狼了,我們大家都不喜歡你了。“又安慰了舒舒幾句,大家就都散開去活動了。

一天的活動結束了,離園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開開心心地由家長帶着回家了,這時樂樂的爸爸也來了,只見平時最高興爸爸來接的樂樂對爸爸的出現毫無表情,且一臉的沮喪,我連忙問明瞭原因,原來樂樂還對我剛纔的一句氣話耿耿於懷呢!並對我說:“老師我以後不想演大灰狼了。”聽完他這句話,我開始後悔了,原來,短短的一句話,卻給樂樂帶去了長長的傷痕,以至於他最喜歡演的反面角色都不想演了。

對此,我作了深深的反思。

幼兒的心靈是很純潔,很透明的,經不起一絲污濁,而作爲幼兒心靈工程師的.我們有時卻有意無意地用我們的不經熟慮的語言將他們的純潔玷污,“好孩子”是每個孩子的嚮往,現實生活中誰都不想做大灰狼,而我卻把那個“大灰狼”的套不偏不倚地套在了一個只想把大灰狼的角色演好的小朋友的頭上,讓他揹負本不該有的沉重負擔,我恍然感到應該多與小朋友交流,多注意與他們交流時的語言,多關注他們的內心變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寬鬆、自由又不乏愛的環境中成長。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0

《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爲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直奔重點,思考:爲什麼說他最好的老師是科學老師懷特森先生?請在文中找出最有說服力的一句話。學生找到後,結合兩個材料(材料一《嗅蘋果》,材料二《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談體會,提供的材料一個是從正面說明,一個是反面說明“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透過這兩個生動詳實的材料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這句話的含義。

然後從“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來展開了她出乎意料的教學方法和行爲的探討,在學習時,對於“侃侃而談”和“目瞪口呆”等詞語進行了理解,同時在學習懷特森老師解釋出乎意料時還進行了角色轉換,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這樣的處理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1、對於略讀課文的定位還沒有把握,唯一的感覺就是上成了精讀,對於詞句的講解過於繁瑣,有的東西可以一筆帶過。

2、個性化的朗讀還不夠,除了有關學生聽了懷特森老師解釋的反應,其他大多數都是在齊讀,所以對於朗讀的訓練還不夠。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1

成功之處:

1.紮紮實實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始終抓住二年級的教學目標,把生字教學落在實處,認讀生字時的同桌互查,保證人人識字要保底,提出讀不準的字重點討論記字方法,真正學會生字,會學生字,不走過場。課堂板書讓學生跟寫,都對學生識寫字也大有裨益。

2.簡簡單單教語文:關注學生特點,教學難度把握恰當。因爲是二年級上學期,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理解的深度是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不人爲拔高學生的理解,不強求學生能夠一次回答到位,注重緩評價、積極評價。這樣,可以比較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成年人在讀這篇課文時,會讀出很多東西:居里夫人的平和謙虛,老師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人的才華成就與品行等等,但孩子就是孩子,老師的理解再深刻、再豐富也只是老師的,孩子天真的小腦袋裏還思考不出過於深奧的思想,學生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對老師的尊敬,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就可以了。本節課也沒有采用課件,因爲居里夫人的肖像掛圖平時就在走廊的牆上掛着,拿下來一看就可以了,生字詞和重點句子寫到班班都有的小黑板上更方便。而匯入時透過教師繪聲繪色地描述,學生完全可以瞭解居里夫人的巨大貢獻,瞭解人們對她尊敬的心情,爲全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3.本本分分練語言: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明白了纔會記,纔會用;在充分的朗讀中體會、感受,並透過朗讀表達;針對課文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進行描寫的特點,先原文填空,引起注意,再設計說話練習,先觀察表演,再同桌練說,標準不高,難度不大,但學生收穫的是實用、基本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不足之處:

1.說話練習的'不夠充分,應該再請一名同學說說。

2.提問的面還有些窄,雖然在同桌讀字、同桌連說等環節中保證了面向全體,人人蔘與,也給了大量的讀字讀詞讀課文的機會,但單獨回答問題的時候,有的同學叫到兩次,甚至三次,而有些同學一次也沒站起來過。

改進之處:

加強學習!一是學習專業知識,比如課堂上學生提到的“席”字如何識記,現在查閱資料得知:席——“本義:供坐臥鋪墊的用具。會意。從巾,庶省聲。天子諸侯的席有刺繡鑲邊,故從巾。席用來待廣大賓客,故從庶省。”如果課堂用孩子能聽懂的話簡單講講,孩子們一定會牢牢記住。二是加強專業技能的修煉,內心的修煉,一方面掌握一些調控課堂和自我調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修煉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的真心。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2

我講的這一課,選自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魏巍寫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作者選取七件具體的小事,表現了小學時的蔡芸芝老師對“我”和同學們的摯愛,抒發了對溫柔美麗、慈愛偉大的蔡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我之所以選這一課,是因爲這些學生來到初中,他們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篇課文內容深刻,難度加大,增加了他們學習的難度。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感受到師愛的偉大,體會到那份情感。學生不僅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在寫作技巧上有所得,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選材和詳略的安排。

這一課,我主要讓學生掌握生字和生詞,體會作者的情感。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包括着幾部分:情景匯入,整體感知;小組合作探究,品讀課文;形成性檢測,查漏補缺。整個環節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老師爲主導的新理念。我就這節課作一下反思:

一、反思可取之處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老師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走進文字,品讀課文。爲了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達到學有所得的目的。在每個環節中針對學生的思考,合作探究,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應體現老師的主導地位。

第一步是情景匯入。

我聯繫學生的學習經歷,考慮到每一位同學從小學到初中肯定有很多老師。我讓學生閉眼回憶對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師,再回憶有哪些事情值得你回憶。讓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有屬於自己的《我的老師》。最後匯入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爲下面學習這一課開個頭。

第二步是檢查預習,發現問題。

這一環節,重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認知能力,瞭解他們積累詞語的情況,從而更好地瞭解學生的自學能力,爲學習新課打下基礎。這樣使老師教的'主動,學習目標集中。學生課下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減少課堂教學容量,抽出大部分時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步是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爲了讓學生能認真地朗讀,我設計幾個問題,學生邊讀邊思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回到那令人嚮往的童年生活,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陶醉其中,感受師愛的偉大,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四步是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這一步是重頭戲,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探究,閱讀課文並歸納課文中的七件事,然後擬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讓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加進來。對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們幫助下,學有所得。這個環節是完成學習目標的重要環節。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登臺亮相,積極發言。這個環節舉手發言的學生明顯增多,機會均等,學習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第五步是形成性檢測,查漏補缺。

這一步是學生學習成果展示,也是檢查這節課學習目標完成情況的重要環節。每個教學環節,都是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爲達成教學目標而定。

二、反思不足

每節課優劣兼備,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可取的地方。最大的不足是有些環節的時間安排沒有按預定安排完成。在小組合作探究這個環節中,學生對於記敘七件事的詳略安排的好處和課文的層次,理解的不夠深刻。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好處在哪兒。由於課堂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沒有更好地突出重點,沒有到預期的目的。過多的時間用在字詞和背景介紹上,導致用在重點環節的時間少了。課堂教學環節需要環環緊扣,每個環節之間缺乏應有的過渡。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環節可以臨時調整,例如,自主學習部分,完全可以放在預習環節中去,讓學生在課前就解決這些簡單的問題。課堂上才能把主要的時間用在對事件的歸納和詳略安排上,這樣重難點就突出了,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

總之,教學反思是爲了找準教師的位置,也是爲了讓學生找準他們的位置。這樣做,更加有利於老師照鏡子,揚長避短。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3

《我最好的老師》應該說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倡導了一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對學生很有啓發。

不盲從,不迷信,敢於懷疑,敢於否定,這種科學的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可惜對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相當缺乏的。那麼這種全新的價值觀,應如何建立呢?這篇課文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嗎?

課前,我和學生交流了“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了自己的想法,五花八門。正在學生談論的激烈時,我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鼓勵學生就課文提出疑問,學生很自然地提出,“老師爲什麼騙學生?故意教給錯誤的知識?”“學生認真地聽,認真地記,按老師所講地答,爲什麼這個老師卻打了零分?”“這樣的老師怎麼會是‘最好的老師’呢?”很多學生積極響應,我看時機成熟,拋出問題:“是啊,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嗎?”學生很快分成了兩大陣壘,一部分認爲是最好的老師,另一部分持反對意見。我抓住契機,“爲什麼這麼想?仔細讀課文,找出答案,準備說服對方,好嗎?”

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一段時間過後,學生分成兩大陣營,迫不及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隨着爭辯,學生漸漸地理解了懷特森這個個性的老師,接受了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傾向於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的人越來越多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堅持自己的意見,他們認爲:獨立思考、判斷能力,敢於懷疑的精神沒有錯,但接受不了懷特森老師的古怪做法。我想,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學生整齊劃一,也沒有必要要求他們的看法一定要和我們一致,我們需要等待,也許他們會在以後的某一天裏明白理解這個特別的老師的做法。

一節課下來,我興奮不已,儘管學生的“辯論”還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辯論,很稚嫩,但當我看到學生迫不及待急於發表自己意見的樣子,我知道學生的學習熱情已被點燃,他的主體意識已漸漸甦醒,學生不盲從也正說明他們獨立自主。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4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閱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爲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作爲這篇獨立閱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認爲關鍵在於學生閱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透過默讀、分段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其次在於老師的引導。學生對於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這個我採用了四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引導。

一是讓學生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概內容,初步認識“我”的老師;

二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從而明白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是最好的老師,明確科學精神的含義;

三是讓學生回憶課內外不迷信權威的事例,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四是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5

這周,輪到我們年組講教研課了。今天,我授課的內容,是本冊書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之所以選擇了這篇課文,因爲昨天,學校發給學生每人一張調查表,讓他們寫寫最喜歡的老師。我以此爲契機,進行本課的教學。

整節課,課堂的`氣氛非常融洽。令我感受頗深的,還是課前學生找到的那個故事。在此,我把它放在自己的博客裏,讓大家共同分享。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