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教學反思 > 習慣培養之我見低年級學生的反思

習慣培養之我見低年級學生的反思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摘要反思是個體,乃至整個羣體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數學學習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來越來越受關注的一個課題。荷蘭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教授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透過反思才能使現實世界數學化”。美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也說,“如果沒有了反思,他們就錯過了解題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透過回顧所完成的解答,透過重新考慮和重新檢查這個結果和得出這一結果的路子,學生們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和發展他們的解題能力。”可見,反思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對於剛入小學或入學不久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他們良好的反思習慣就尤爲重要了。本文就針對如何培養低段學生的反思習慣,談點自己粗淺的見解。

習慣培養之我見低年級學生的反思

關鍵詞起點多途徑培養反思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將“評價標準”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學生髮展的潛能。反思學習就是一種培養學生髮展潛能的學習方式。反思是一個能動、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學生認知從最初對知識的複製、拷貝到具有個性化的觀點認識、思考方式都融入了個人的主動建構之中,而不是傳遞的結果,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學生從旁觀者成爲參與者,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學習起點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創造數學。

一、從日常的生活經驗入手,關注學生反思起點

皮亞傑認爲:“一切認識在初級水平都是從經驗開始的。”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要儘量具體化、形象化,不要過分注重邏輯推理和演繹。我們在教學中常試圖以形式化、嚴謹性來規範學生的思維,實際效果並不佳,學生根本不買你的帳,以自己的方法爲最佳,以自己“發明”的方法爲快樂。這是三年級課堂練習中的一道填空題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黃瓜長約3(),在改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同學填寫的單位是“釐米”,而且不是少數。當時我不假思索地將這樣的答案判爲錯:一根黃瓜怎麼可能只有3釐米呢?“老師,黃瓜長約3釐米爲什麼錯了?”作業本剛發下去就有好幾個同學圍着我問。“你們見過黃瓜嗎?”我覺得奇怪,就試探着問了一句。小傢伙們一聽都急了:“我們經常吃黃瓜呀!那它有多長呢?”“我們家拌的黃瓜是大約長3釐米呀!”一個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比畫着。原來他們見到的是餐桌上的黃瓜片兒。我沒有貿然地去否定他們,“這樣,明天老師帶幾根黃瓜給大家看看,好嗎?”第二天我帶去一些黃瓜,孩子們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目標是學生在學段末最終應達到的目標。而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應當逐級遞進、螺旋上升,以符合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教學中不能拔苗助長、急於求成,不應追求知識的一步到位,否則學生本應具有獨特的、生動活潑的思想就會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沒。

二、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習慣

曹才翰先生認爲“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自我評價水平,這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數學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習進行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元認知意識,以及數學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幫助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促使思維條理化、概括化。例如,在新授完畢或學生把問題解答後,透過簡單扼要地提問或引導,要求他們回顧解題過程,在反思過程中考慮:(1)回憶解題的方法、過程;(2)概括解題的關鍵、注意點;(3)改進表達、操作方法。透過學生的分析、討論和總結,讓解題思路顯得自然、有條理。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