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通用)《背影》讀後感15篇

(通用)《背影》讀後感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背影》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通用)《背影》讀後感15篇

《背影》讀後感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歌吟母親的詩文很多,相比之下,讚頌父親的篇章卻是很少。慈母嚴父像是一個定理模式,多年不變。在治理教育下一代時大多數是母親唱紅臉,父親唱黑臉。母愛如水,潤物細無聲,像楊柳風,吹面不寒。父愛像山,巍峨穩重,像樹遮風擋雨卻寡言少語。

而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撇開一切模式,用自然樸素的文字展現了一個在生活中常見但卻輕易被人忽視的一個小細節,從背影處着手將父與子的情感描述的感人肺腑。從小的出口噴薄出滾燙情感總是能讓人心神激盪。朱自清先生將情感透過買橘子這一小事而展現出來,有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憐愛,卻不明白如何表達,只是執意要爲兒子買些橘子在路上解渴。有兒子對父親的愛惜與心疼,看着父親臃腫的身體穿越月臺時的艱難而掩面抹淚。有時愛真的會讓語言變得蒼白無力,變得無力承載愛的重量。

從一個傻的冒氣的小夥得知將爲人父的狂喜與激動中,到產房外惴惴不安來往回到的身影,再到聽到第一聲啼哭時的心酸與幸福,在我看來一個男人才剛剛蛻變成功。歷史與生活把男人鍛造成隱忍,內斂的生物,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有時更像枷鎖困住了情感的表達。曾看過很多的影視作品,父與子都是牛脾氣,犟的幾頭牛都拉不回來,在這時母親在旁邊焦慮的充當和事老,與其說給雙方找臺階下,不如說給兩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大老爺麼充當感情的傳輸帶。

背影讀後感:時光從眼前靜靜溜走,事物在一點一點的變化。從依靠到脫離,從崇拜到看輕,對父親是一個痛苦的難以理解的過程。我的母親曾對我說父親向他抱怨過”以前我和他走在河邊,他總是用小手使勁把我往裏邊拉,生怕我掉進河裏,此刻他怎樣變成這樣了”那是我聽了,有些觸動,卻不以爲然,長大了嘛。二十歲左右,正是同樣的年齡,同樣的年少氣盛,同樣覺的父親迂,說話不漂亮。父親的一雙無所不能的大手,以前曾把我高高的'舉向天空,此刻變的粗糙皸裂,力氣也沒我的大了。身材漸漸發福,頭上白絲見多。老對女人是一個殘忍的字,對男人卻更刻薄殘忍些。

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神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買橘子一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樸素的文字,誠摯的情感。感情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東西,只需一句”天氣冷了,多穿點衣服”就能激起心潮,潤溼眼眶,而自己不需多言,只需在電話一旁,嗯嗯地應着。

“但他最後不放心”。不放心,簡單的三個字,包含的卻太多太多的。。兒行千里母擔憂。不管你有多大,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

重讀,讀後感隨着生活閱歷增加也更深了。艱難的舉動,臃腫的背影,不僅僅模糊了兒子的眼,也讓讀者的胸口發悶,像一個人抽悶煙時,看着漸漸纏繞上升的煙時一樣陷入了苦悶的發呆中。

《背影》讀後感2

在中國幾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頌父母的文章不計其數,而朱自清的《背影》卻具有經久不衰、觸動心靈的藝術魅力,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散文的傑作。讀完此文,我腦海中總不時浮現出父親在月臺上攀爬着的那副笨拙的背影……

故事描寫的是作者回徐州爲祖母辦喪事。辦完喪事,父親去南京謀事,作者返京唸書,父親去車站送行的情景。

文章構思巧妙、佈局精煉、詳略得當。作者把描寫的焦點凝聚在一個極其普通而又典型的細節——父親的“背影”上,表達的感情卻極爲真摯深沉。一開始,作品開門見山地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而後由遠及近地描述了祖母的喪事、父親的虧空及對我的.慈愛,爲下文重點描寫父子離別作了鋪墊;第二次是爲給兒子買橘子,父親艱難過鐵道。作爲重點,作者飽含深情,具體細膩地勾畫了父親的背影,體現出濃濃的父愛;第三次是父親離開車站時一剎那的背影。雖只是輕輕帶過,這淡淡的一筆卻極妙地刻畫了父親不忍分離的悲酸惆悵;結尾是引用父親來信說明其晚年心境的淒涼,彷彿又一次見到父親的背影,首尾呼應,並起到了點題的作用。

文章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以簡潔質樸的語言,透過背影描寫,由表及裏地展示了父親複雜的內心世界和作者的心理變化。作者先是層次分明地描摹父親的形態:身體肥胖、穿着臃腫、步履蹣跚…寫出了父親的老態、憨厚;接着詳盡地描寫了父親的一系列動作:“探身下去”、“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兩手攀着”、“兩腳向上縮”、“身子向左傾”…字裏行間充溢着父親對兒子的慈愛,也自然而然地使作者從不理解到自責,到情不自禁地多次熱淚盈眶。

文章語言精簡樸素,表現的情感卻極爲真實、淋漓盡致。從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從撿定座位、千萬叮囑;從親自去買橘子…一切看似極其平常、瑣碎,卻彌足珍貴,讓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父愛總是那麼無微不至,總是那麼牽腸掛肚!作者惜墨如金,文中父親雖寥寥數語,卻意味深長,有力地表達了主題。

讀完全文,我被那真摯的父子情深深打動了,同時對親情有了更深的領悟。是啊,一個父親的愛,就是這樣,只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在現實生活中,我的父母何嘗不是如此?從咿呀學語,蹣跚邁步,到走進校門……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和每一點進步中,不都蘊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嗎?我們隨着時間的流逝而長大,而父母卻日漸衰老。是他們,用無私的愛托起了我們光明的前程!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吧!

《背影》讀後感3

讀朱自清的《背影》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讀《背影》的時候,只是因爲它是朱自清的作品,所以草草看過,並未當真體味其中的深意。可當這一次細細讀來,卻發明這篇短短的散文竟儲藏着作者對父親無窮的悼念與感動。同時這份感動也涉及着每位讀者心靈最深處的軟部。

散文一開頭,便被祖母辭世,父親賦閒的灰色氛圍所覆蓋。正如作者自己說的:“恰是災患叢生的日子。”繁重的負債和混亂的庭院,在冬日清冷的陽光下,無不流露着無奈與悲傷。可當父親在蕭瑟寒風中對嗚咽的兒子說出:“事已如斯,不用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時候,一個富有責任感,剛毅,成熟的眼神,赫然呈現在讀者面前。

終於、在忙完家中事件之後,要到南京某事的父親與在北京上學的兒子踏上統一段旅程。到了南京,父親遲疑着是否要親身送兒子上火車,父親曉得二十歲的兒子完整可以照顧好自己,可是父親仍是決議自己去送,因爲他想再多陪陪兒子,親眼看兒子登上火車,安全離去。

到了車站,年青的兒子總想顯示自己的口才,譏笑父親的對茶房的囑託,感到父親腦慢口拙。當時間飛逝,已至中年的作者再回想去看那個時候,一句“我那時真聰慧的過火“,道出當時自己的成熟和對父親的歉疚。

父親送上自己親手做的紫毛大衣,讓兒子在座位上鋪好。而後讓兒子待着別動,本人去給他買些橘子。買橘子的這一段文字作者寫的極爲過細且感人至深。肥胖的父親,遲緩,吃力的高低於鐵道之間,但卻樂此不疲。由於父親手裏拎着的不是一袋橘子,而是對兒子豐滿的`蜜意與忘我的愛。兒子在這時流下了熱淚,但卻極快的擦去了,當時的他還不願也不太會英勇的向父親流露炙熱的密意。而當眼淚再次流下,激動達到極點時,父親的背影又已消散在交往的人羣。

當父親的身材匆匆朽邁,性格也日漸孤僻,火暴,時常爲瑣事對家人發怒。但即便性情變得再怪異,難處,也轉變不了對兒子的那份深深的掛念。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面對着父親說大限之期將至的來信,再多晶瑩的眼淚也換不來與父親相伴的半點時光。

看完《背影》,除了打動之餘,還要沉思自己與父母的關聯。別將吩咐當做絮叨,別將寬跟當做無能,更別將工作當藉口而不去常常的看望照看父母。

這就是我這次讀《背影》所得出的感悟,跟着年紀的增添,經歷的增加,我還會再讀這篇散文,盼望那時我能夠得出更多更深的感悟。

《背影》讀後感4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裏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后就要從那裏回北京唸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託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裏認爲他很婆婆媽媽。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讀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啓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爲我們着想、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他們,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

這是朱自清爺爺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作品。雖然時代離我們很久遠,但仍能感覺到他們父子間那濃濃的感情。

最使我感動的是父親對兒子那質樸無私的愛。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抱着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讀到這裏,我都會被父親那深深的愛給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兒子雖然已經20歲了,但父親總是爲他做這做那,在父親眼裏,兒子始終是最重要的。

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感冒發燒,媽媽先弄藥給我喝,但是終究不放心,陪着我到深夜,一直等到我的燒退了,媽媽才閤眼睡着。第二天早上,我燒退了,媽媽叫醒我,陪我吃完早飯,媽媽怕耽誤我的功課,堅持送我去學校。但是她卻不放心,中午冒着大雨來學校送藥給我吃,當時她的衣服都溼透了,卻顧不上自己對我問這問那。看着媽媽那溼漉漉的頭髮,我都分不清她臉上是雨水還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上翻滾,我忍住沒讓它流下來。當媽媽匆匆離去的時候,我卻忘了問媽媽有沒有吃飯,那一瞬間,我看着她的背影,在心裏默默說:“媽媽,我愛你!”

讀了《背影》一文後,我對父親、母親、父愛、母愛有了更深的體會,不管我長得多大,離家多遠,都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父母的愛是神聖的,偉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她就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在她的懷抱中幸福的生活、快樂的學習!

《背影》讀後感5

書桌上,《朱自清散文集》靜靜地躺在那兒。一頁頁,一張張,都凝聚着朱自清畢生的心血,那頁的《背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一個普通的動作,一個普通的景象一,個普通的父親,觸動了多少讀者的心絃,這位平凡的父親演繹了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我看見他帶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子去,尚不大難……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

歲月在不經意間從身邊劃過,在每個匆忙的背影后,父親關愛的目光越來越遠,母親熟悉的話語漸漸淡忘,在你身心疲憊的時候,駐足下來,讀一讀書中的溫情故事,你會有感動的心跳。

世間所有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朱自清父親的背影是我們千千萬萬父母的縮影。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會走路、會講話,再到入學、就業。一切的一切都飽含着了父母親對我們無盡的愛。

是啊!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打動了許多人。在我的印象裏父親的背影也同樣令我有相同的感受:

還記得那個冬天的早晨,雪將路面覆蓋得很厚,整條道路被裝扮成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滿眼裏都是樹枝被積雪壓斷的慘景。就快遲到了,父親從安全形度考慮放棄了汽車,不由分說地拖出了那輛自行車,載着我直奔學校。我在後座望着他那堅毅的背影,那洋溢着父愛的背影,不知不覺流下了滾燙的眼淚。到了校門口,他不斷叮囑我小心路滑,並拍掉了我身上的雪珠。我強忍着淚水使勁地點頭,他滿意地看了我一眼便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車漸漸遠了,父親轉過頭給了我一個燦爛無比的微笑,迎上這溫暖的回眸,我再也抑制不住了,原來我常常忽視了一些人和事,忽視了一種樸素的真實。就像現在,那個漸行漸遠的背影。低過屋檐、低過荒野、低過塵埃和此刻的寂靜,彷彿一撮燃過的灰燼。肅然諦聽,耳邊似乎有不絕如縷的歌聲。凝神而視,淚水悄然垂落……

父親把背影搖晃成歲月,歲月磨舊了那條從家通向學校的路。記憶中,他的背影是那樣的.高大挺拔。是他,把背影擰成一根長長的線,而我則是被線繫着的風箏,每當看到他的那高大挺拔的背影,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掠過我的心間,心靈深處那個背影,便逐漸串成絲,拉成線,牽着浪跡天涯的風箏。

那個堅毅的背影,那一次溫柔的回眸,無一不體現出父親對我濃濃的愛意。望着書桌上開啟的那本《朱自清散文集》,我的眼睛再一次溼潤了……

《背影》讀後感6

《背影》初自看到封面的兩個字,就讓我想入非非,這是誰的背影?這個背影是怎樣的?這背影走在怎樣的背影下?這一個個問題,不斷打擊着我的好奇心,讓我情不自禁的開啟了這本書。

當我看完朱自清的《背影》後,心裏不禁一陣酸楚。從小的我們覺得最溫暖最美好的愛就是母愛,而對父愛卻產生了一種陌生感,從那不必要的囉嗦,到他那副威嚴的面孔,我總是有太多厭煩和不理解,後來才發現父親同樣具有無私的愛,只是其表達的方式不同於寸草春深般的母愛罷了。

朱自清的父親是位好父親,他爲了兒子,寧願爬過月臺,穿過鐵道替兒子買橘子。他的背影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中,也深深印在我了我的心裏。想起自己的父親……記得小時候,爸爸給我的感覺是樸實的,又酷似一座大山,爲我遮風擋雨。我喜歡把爸爸揹着我走,因爲趴在爸爸的背上給我無限的安全感。上小學時,爸爸總該騎着車帶我去踏風,他總會哼着小曲,一步步踏着車板,我就緊緊地抱着爸爸,看着爸爸不斷蹬起的腳步,心裏的安全感油然而生。而現在,一切都在變化着,每當我每個星期回家時,看到的爸爸再也不會給我從前的那份安全感,爸爸見我的表情還是微笑,可總有一種莫名的憔悴感出現,爸爸走路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矯健,他好似只能用一雙奮力擡起的腳來運作整個身子,爸爸還是習慣性的來問問我的功課如何,自然地坐下來翻開我的作業,不自覺的爲我講解,而我唯一注意到的就是爸爸把那雙糊糙的大手,那滿手的皺紋像蜘蛛網似的佈滿全手,有的地方還開了裂,我不禁拉起爸爸那雙手,那在我手裏的感覺就像握着一個粗糙的木板,那雙手拉的我心裏好痛,我死死的咬緊牙齒,來控制那份難過的情緒。臨走時,爸爸還是堅持把我送到車站,上了車的我遠遠地望着爸爸,那個輪廓像一棵滄桑的老樹,再也不會是我想象中的挺拔了。現實總會是這樣殘酷,時間總是會這樣無情,也許對於我來說時光留下的是精彩,而對於爸爸……

真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的:“累累的創傷,便是生命給予我們最好的東西,因爲在每個創傷上面都標誌着前進的一步。《背影》中的父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兒子還是處處不放心,把事事都安排妥當,可見這樣一位父親有多莫無私。

“父愛是深邃的是深沉的”讀完這本書後這句話更加滲透的印在了我的心中,想想過往,想想現今,父愛是人生命深處的根,而這根上的花,果乃至心情無疑是最美麗的,他流露着純淨美麗的人倫情感美。有誰能忘記這人世間的真愛呢?

《背影》讀後感7

從小到大,讓我最不忍觀望的便是外婆那矮小而又略帶滄桑的背影!

外婆總說她老了。是啊,你看,歲月已在她的眼角和額頭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一道道、一條條皺紋在她的臉上刻得越來越深,越來越明顯。她額頭上的三道深深的皺紋像歲月的傷疤,那麼明顯,有時候看了都讓人心裏酸酸的,她眼角的皺紋像樹枝,也像魚美麗的尾巴。外婆每次見到我的時候總會眯起她的小眼睛,直到眯成一條彎彎的線,笑容很甜很甜,皺紋就從舒張的形態向中間收緊,雖然這樣,但是依舊感覺不到外婆在漸漸地老去,惟獨每次看到外婆的'背影,我纔有一種錐心的痛——原來外婆真的老了!

記得小時候,外婆走路總是健步如飛,她說這樣去哪裏都可以早去早回,每次我都只能屁顛屁顛地跟在她的背後,時而還得小跑幾步才能跟上她的步伐。每次望着她的背影總是直直的挺立着,筆直的脊樑把衣服撐得很平整,看着她的背影就會讓人覺得外婆雖然矮小,但是卻是個很能幹的女人!

可是,等我漸漸長大,有一次跟着外婆去趕集的時候,外婆走在很陡的路上,氣喘吁吁,被累的上氣不接下氣,我說:“外婆,累了就休息一下吧!”外婆感嘆道:“哎,老啦,真是不中用咯!走點坡路也覺得有氣無力啊!”但是外婆還是堅持走着,微風吹來,撩起她銀白色的頭髮,飛舞在空中,我走在她的身後,望着她雙手叉腰,略微佝僂的背影,搖晃在風中,她蹣跚的步伐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路上的樣子,突然使我意識到:“原來外婆老了!”看着她滄桑的背影,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

每次放假回家,我總要去探望外婆,但是每次去學校的時候,外婆總是堅持要送我,走在路上我都要偷偷看外婆的背影,滄桑的背影隱藏了多少外婆對我的愛啊!

離別的時候我悄悄回頭,看着外婆那矮小而又略帶滄桑的背影消失在遠處,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最後小成了一個小黑點消失在了遠處。有時我在想,那時外婆獨自走在路上應該很孤單很落寞吧!

我那愛我的外婆雖然離開一年多了,但是每次想起她的背影,我都會想起外婆對我深深的愛!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外婆形象。文章構思新穎,全篇圍繞着外婆的背影展開描寫,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特別是關於背影的細節描寫很精彩。語言流暢,有感染力。

《背影》讀後感8

清朝,一個逝去的年代。在這個沒落朝代的背後,有多少人讚揚它,有多少人唾棄它。想起它。我會傾刻淚流滿面,也許是欣喜,亦或是憂傷。

初中上歷史課,老師每每講到清朝中期都是神采飛揚,激揚澎湃。時間往後退,盡是血淚。老師哭,學生也跟着哭。在單純的孩子眼裏,不僅有悲哀,還有憐憫。而老師,或許還隱藏了絲絲痛恨吧!

清朝,是個功過無數的朝代。後來的人定位爲:一個讓所以中國人爲之驕傲的朝代,亦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視爲恥辱的朝代。

文章的作者是餘秋雨,選自《山居筆記》。大約有30來頁的字,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就是這不長不短的文章讓我對清朝又愛又恨。首先作者的知識底蘊讓我這骨灰級的清史迷十分佩服,其次他的文章筆墨更讓我爲之震撼。僅僅只是一座很淒涼的皇家園林,四面疊嶂,霧雲籠罩的承德避暑山莊在餘秋雨眼裏竟會變成一個端坐在眼前受萬人睹目的九龍榻。這九龍榻既是九五之尊的象徵,也是讓皇帝在孤獨脆弱的時候可以休息的靠背椅。

看到這裏也會想象皇帝累了、倦了,想念着承德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彷彿可以化作靈魂的寄託。雖然沒能有緣邁進承德避暑山莊的大門,但踏上紫禁城的第一塊青磚起就能感受到莊嚴肅穆的`皇宮的壓抑感。皇帝久居深宮,難怪想抽身逃離那些惹人頭痛的煩瑣事物,攜來百侶,泛舟於莊內碧湖之上,微風拂面,煮酒論天下,引吭高歌,好不愜意!

清末,是在舊社會時期生活過的人們都不願回顧的歷史,一條條像生死契約一般的賣國協議,鉅額賠款讓百姓叫苦連天,政府不想自己掏腰包,想盡一切招數剝削榨盡老百姓,哪怕是一枚銅錢。

清朝的存在,或許在漢人心中是一個根本不允許存在的東西。中華民族要漢人統治纔算天經地義,即使是篡謀奪位。滿人,漢人眼中的蠻夷,這外來異族人統治的國家很是讓人反感。特別是在清末,漢人們更是覺得滿人天生卑奴血統,不懂得抵抗,不知道拼搏,只一槍一炮就能讓他們跪地求饒,捨去自己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尊嚴,不只是個人的,還是國家的、民族的。偌大的中國轉眼之間在風雨中飄搖,破落不堪,如何讓人甘心。儘管康乾盛世讓大清在世界上輝煌了那麼一瞬間,而人們更願意把那段苦不堪言的歷史銘記在心間,片面的全盤否定這個讓人琢磨不定的朝代以及把掌它的每個孤家寡人。

末了,想大聲讀出文章的最後一句經典語句——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羣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悽怨靈魂。

讀罷蕩氣迴腸!

《背影》讀後感9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這樣或那樣的背影,但我們卻常常忽略它,背影究竟包含着些什麼呢,我們或許也不曾想過。但我們的心必定曾爲某些熟悉的背影泛起過漣漪,波瀾不驚的,卻又是難以忘懷的。

慈母嚴父似乎是一個經年不變的定理模式:更多的時候我們是活在母親的呵護下的,對於父親的愛卻沒有多少印象。但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平凡父親的背影,卻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思考……朱自清先生以敏感的心靈捕捉到了讓人心酸的父親的背影,從小的出口噴發出來的情感往往讓人心神激盪。內心深處的情感往往是由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虛假不了也掩飾不住。這篇散文讀下來就給人一種自然而然的感覺,發生的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生活的小片段背後總是有深沉的情誼。就像文中的父親,對兒子滿腔的愛卻不知如何表達,只是執意要爲兒子買些橘子。父親想買的並不是橘子,而是兒子的健康舒適,是爲自己的滿滿的愛找到一個出口,卻又不想讓兒子看穿。這樣深沉的愛又有多少人能懂呢!只有懂得愛人的'人才能感覺到愛。

從“黑色小帽”到“蹣跚地走到鐵道旁邊買橘子”整個過程中沒有一點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任何的矯情,有的只是深深的父愛,濃濃的情意。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不需要過多的表達,只是一句“但他最後不放心”便將這份最深沉的愛熔鑄在兩人的心中。作者在文章中並沒有直接說明父親有多關心自己或者自己有多疼惜父親,只是將這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情感浸透在樸素的文字中。作者選取了靜態的背影,卻表達了複雜波動的感情。這種感覺還真應了那句話“情到深處總無言”。人不必須要經過多大的情感波折纔會得到歷練,只要能用心感受,平凡生活中也有大愛。這或許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吧!

每次讀這篇文章總是忽略寫作技巧,思路構思之類的專業性的鑑賞方式,因爲我總覺得字裏行間的情感是不需要這些來限制的。好的文章就是能夠以情動人,能夠引起人的思考。我們是時候去學會珍惜了,是時候體會他人的愛,然後去愛別人。父母的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理解太多愛的我們,似乎對於他們的關心已經麻木了,這是多麼悲哀的事。他們給了我們全部的愛,但我們卻對這全部視而不見。父親的愛永遠是深沉的,父親總是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前的我總是覺得爸爸不愛我,之後在爸爸爲我感冒而擔心,爲我難過而焦急,我才明白我一向都錯了。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但在我們和父母鬧彆扭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想起來呢?

父愛是偉大的,但它又是深沉的,用心感受纔是最真的!

《背影》讀後感10

這是朱自清爺爺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作品。雖然時代離我們很久遠,但仍能感覺到他們父子間那濃濃的感情。

最使我感動的是父親對兒子那質樸無私的愛。“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抱着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讀到這裏,我都會被父親那深深的愛給感動,情不自禁籟籟地流下了眼淚。兒子雖然已經20歲了,但父親總是爲他做這做那,在父親眼裏,兒子始終是最重要的。

由這我聯想到在我的現實生活中,我的父母對我何嘗不是這樣,從咿呀學語,蹣跚邁步,到走進校門……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和每一點進步中,不都蘊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嗎?每天,當我還在睡夢當中,媽媽早已起牀給我做好了早餐,爲了讓我多睡一會,總是在最後一刻才叫醒我。下午,媽媽接我回家,帶着一天的工作疲憊準備好晚餐,吃完飯後,陪着我做作業,瞭解我的學習情況,無時無刻的關愛着我。

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感冒發燒,媽媽先弄藥給我喝,但是終究不放心,陪着我到深夜,一直等到我的燒退了,媽媽才閤眼睡着。第二天早上,我燒退了,媽媽叫醒我,陪我吃完早飯,媽媽怕耽誤我的功課,堅持送我去學校。但是她卻不放心,中午冒着大雨來學校送藥給我吃,當時她的衣服都溼透了,卻顧不上自己對我問這問那。看着媽媽那溼漉漉的頭髮,我都分不清她臉上是雨水還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上翻滾,我忍住沒讓它流下來。當媽媽匆匆離去的時候,我卻忘了問媽媽有沒有吃飯,那一瞬間,我看着她的背影,在心裏默默說:“媽媽,我愛你!”

讀了《背影》一文後,我對父親、母親、父愛、母愛有了更深的體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兩句詩,真真切切正的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啊!不管我長得多大,離家多遠,都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父母的愛是神聖的,偉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她就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在她的懷抱中幸福的生活、快樂的學習!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知識,練就一身本領,長大後,回報父母,報效祖國!

《背影》讀後感11

石頭裏包裹着殘忍的溫柔

——題記

不久前,讀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感觸頗多,這讓我聯想到“父愛如山,母愛似水”這句話。我不明白人們爲何這樣說,但我知道,我很少會感受到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也很少報以感動。

《背影》一文是在朱自清家中遭遇變故後,他對父愛的感受。他外祖母去世,父親被解職,這對一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打擊,就在這種情況下,作者看着父親蹣跚的背影,深深體會到父親對自己濃烈深沉的愛。想一想,幾十年前的某一天,一位下崗父親在繁忙中抽出一點時間,送兒子去車站,臨行前艱難地用肥胖的身軀上月臺,再爬下去幫兒子買橘子,不曾懂得父愛的作者看着那蒼老的背影留下了深情的淚,作者爲之流淚,我也被這濃濃的父子深情打動。

回首我走過的成長路,我感受到的都是母親如雨絲一般柔和的愛,而父親的愛,又冷又硬,難以觸碰,像一塊頑固的巨石,讓我近而遠之。

幼年時生病,高燒不退,躺在牀上,迷糊中聽到的是母親輕柔焦急的呼喚,緊緊拽着的是母親柔軟溫暖的手,卻從不知道深沉的父親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微微發甜的苦藥也是父親精心所泡,爲給我降溫,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換毛巾。

當你因爲自己的付出而獲得成功時,是母親一直開心的誇你,而父親卻會站在你的身後,冷不防潑你一盆冷水,提醒你要清醒一點,別太得意。其實,你並不知道,他心裏比你更開心,但他從不說出來,不會表達,像石頭一樣,撞碎你心裏滿滿的.喜悅。

他教你東西,只會教一遍,或許教你騎單車時,從沒有扶過你,從沒有在意過你滿身的傷痕,就像蹭破你嫩汪汪的面板的堅石,讓人畏懼得不敢靠近。其實,是我們太無知,我無知到無視了父親眼中閃過的心疼,他在放手與保護之間經過很久的思想鬥爭,爲了讓你以後過得很好,於是他選擇了放手。

這是父親給我的愛,像石頭一樣,又冷又硬,沒有一絲溫情,其實是我的雙眸太稚嫩,只看到了石頭一樣父愛的表皮,沒有看到表皮裏包裹着的一顆滾燙的心,讀懂那顆石頭,真的不容易。

有一種石頭一樣的愛叫父愛,他不會表達,你開心時他比你更開心,你難過時他比你更難過,但他從不表露,輕輕地把愛放在心尖上,包上冰冷堅硬的外殼,不讓你察覺……

——後記

《背影》讀後感12

對朱自清的瞭解完全是因爲《背影》這篇回憶性的散文,但也僅限於此。

在此之前,我是完全沒有印象的。

不過在看完《背影》的這些年間裏,卻時常想起這個人,想起這個人寫的《背影》,以及相關的種種細節。

第一次閱讀《背影》,那時候是讀幾年級已記不清了,只依稀記得,那時還處在一個懵懂的年齡。

所以,在一個思想還不太成熟的年紀裏,去閱讀這麼一篇現在回想起來有種暖暖的感動的文章,體會並不深,觸動也不大。

那時候也只是覺得這篇《背影》敘述的不過是一件離別愁緒;敘述的不過是父與子之間的“父愛”緬懷;敘述的不過是突顯當時年代間的父子之間的情形……現在想來,感觸卻是大不相同了。

這些年,在外工作的'日子偏多,在家的時日常常很短。於是,常常想起家,想念父母,想念家中的兄弟姊妹,想念家中的一切,回想,回憶,也回顧過往種種。

思緒偏多,感觸頗深,千言無語,卻不知怎麼開口。

偶爾,腦海裏常常蹦出來一兩句話,沒頭沒腦的,也不知道誰說的,還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大致內容卻記得很清楚:

“你就站在這兒,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了那邊報個平安。”

“不要緊,沒事的!”

這些話每次都冒出的很突然,猝不及防,老叫我回想很久很久,可就是想不出來是誰說的。暗自猜測着,可能是父親,又像是母親,又像是長輩的囑咐,卻都始終不能確定究竟誰說過了這樣的話。

想不通,也想不出來。

後來,漸漸忙碌了,這些問題也就擱置了下來,對此的好奇也淡了不少。

直到過了很久,後來在一個電臺偶然聽到《背影》的朗誦,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的那些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囑咐”,竟是出自這篇文章,原來我竟記得《背影》如此之久。

也許,這就是《背影》被稱作經典,被傳誦至今的原因吧。讓人不知不覺融入其中,貼合生活,樸素,細膩,細節而感動,真摯而平凡,溫暖且感傷。

再往後的日子裏,我便時常翻閱起朱自清的散文,漸漸的讀了《匆匆》,讀了《荷塘月色》,也由此對《背影》有了更多的瞭解,對那個年代,對“那一輩人”有了更多一些感觸,同時也對《背影》裏所寫的內容進行重新審視,思考。

短短一千多字,短短的一篇文章,出奇的我竟覺得厚重。

這一篇經得起思考,經得起考量,經得起推敲和回憶的文章,也是少數我至今還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去懂去體悟的散文。

《背影》讀後感13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膾炙人口。《荷塘月色》恬淡寧靜,扣人心絃;《春》生機盎然,讓人沉醉。我更欣賞朱先生的《背影》,把信手拈來的生活小事寫得如此富有真情實感,細膩深沉。

《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抒情散文,寫到作者朱自清要北上去讀書,父親來送行。文章開頭提到祖母死了,父親又丟了差使,禍不單行,家中一片狼藉。但父親的一句話,很讓我感動:“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便是一個男人的情懷!

“我”要去北京唸書了,臨行前,父親千叮嚀萬囑咐一個茶房,要他好好照顧“我”。但父親還不放心,定要親自送“我”,“我”嫌麻煩,叫父親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又對“我”嘮嘮叨叨,彷彿“我”還小,生活還不能自理似的。於是,“我”心中暗笑父親的迂,這讓“我”到現在也後悔不已。父親漂泊大半生,當然知道孩子會對他不耐煩,但對孩子的關心超越了自尊心,原來,父愛可以如此的`“迂”,“迂”得令人感動,又令人心酸。

作者把對背影的正面描寫集中在第五自然段,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寫父親去買橘子,“蹣跚”、“笨拙”之行被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體現出父親老了。第二次是寫父親和“我”離別了,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寫出了那一份對老父的不捨,作者在文中也寫道“我”兩次流下眼淚,說明“我”也是深愛着父親的,這樣的父子離別的場景,足以讓人鼻尖一酸。

父子的離別和母子離別不同,俗話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海”。母愛如海,柔波漾漾,情形於色。但父親就不同了,即使愛子極深,也如山一般穩重,挺拔,不大會表達,語言上也有一層尊嚴的外衣。所以,《背影》是隻屬於父親的。

我的父親初入中年,並不會表達愛。從來沒有好好牽過我的手,總是開玩笑似的掐着我的後頸,也不和我好好說話,在家就一直保持着吊兒郎當狀態。但隨着年齡的增長,爸爸和我漸漸有了共同語言,能和朋友一樣打成一片。但我也發現,爸爸的臉上增添了許多細紋,頭上添了幾根白髮,老頑童的精神也顯得沒了活力。每次望着爸爸的背影,我的心頭都會起一片波瀾:當他有要事在身,我會望着他出門的背影堅定如山穩重;當他帶我外出遊玩,我會望着他行走的背影彷彿一座風向標;當他坐在駕駛室,我會在後排望着他的背影帶我們駛向最溫暖最安全的港灣……

爸爸,我也愛您。

《背影》讀後感14

從小到大,生活在父母身邊,他們沒少給我買過洋娃娃、文具盒、甚至是手機、抑或是電腦,而朱自清竟然以父親爲他買橘子時的背影寫出了他對父親的愛,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但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貌,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細細的外貌、動作描述表達出他對父親的一種愛,他將這種愛“宣泄”的淋漓盡致。讀着這篇《背影》,讓我眼角有些溼潤,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母親常常向我炫耀她與父親的結婚照,看着她一臉幸福的樣貌,我也開心的笑。照片裏那個穿着西裝,打着領帶,英俊、瀟灑的男人竟是我的父親,記憶中從未見過父親穿西裝,打領帶的樣貌,人到中年的父親開始發福,身體變得臃腫,再挺着一個圓滾滾啤酒肚,名副其實的中年男子。

父親在我心裏的地位很低,甚至不及母親的一半好,從小到大,父親從未打過我,甚至連大聲呵斥都沒有過。從前,我會很自豪的對大人們說:“我喜歡媽媽,即使她再打我、再罵我也好。”即使是父親就站在我身邊,每當這時幼稚的我總會擡頭,看着父親正尷尬的笑,腦海中他一向都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我打心眼裏瞧不起他,我常常看到母親大聲的呵斥父親,而他竟然一聲不吭的坐在那兒不是默默地抽着煙,就是照着媽媽的話收拾着房間。這時的我心裏總是在說:“這男人做的還真是窩囊。”所以我從不替父親說好話,即使當他對的時候,我也總是站在母親那邊打氣,但事他依然默默承受。

直到那天,我的想法開始轉變,那天晚上父親喝了很多酒。回到家,母親生氣便開始了脣槍舌戰。“你……”“你給我閉嘴,安靜點,女兒在看書。”這是我第一次聽見父親的反擊,很是驚訝,於是出去觀戰。“你不要以爲我是膽小、懦弱,不敢跟你吵,我是忍,忍,你懂嗎,但是忍是有極限的。”父親之後說,“你總是這樣,弄得女兒看不起我,這還像是一個男人嘛,簡直就是窩囊。是,我沉默,我忍受,是因爲我愛你們,我愛這個家,我期望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說到這,父親竟然哭了,目光轉向母親,此時此刻母親也是滿臉的淚水,而偷跑回房間的我更加是淚流滿面,原先父親並不是膽小、怕事,而是對我們的愛,是一種寬容,與安慰。

這天,家中依然常伴着母親大聲呵斥的聲音,而緊隨其後的竟是我的聲音:“噓,小點聲,免得爸爸又要去喝酒了發威了。”母親笑,父親依然默默地看報紙、抽着煙。

我的父親至今令我覺得驕傲,自豪。

《背影》讀後感15

《背影》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所作,回憶發生在八年前,記錄了父親送兒子北上讀書在車站告別的感人一幕。在那特定的場合下,在那悲涼的氣氛中,透過父親吃力地爬到對面月臺爲兒子買橘子的細微動作刻畫,展現作爲父親對兒子的舐犢情深,使兒子極受感動,這印象銘刻心中,永生難忘。八年之後,作者已在清華任教,但想起那背影,父親的形象便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足見作者當時感受之深了。該文寫作技巧是如何的出神入化,是如何的膾炙人口,早已有公論,在此不再贅述。讓我讀後心中久久難以平靜的是那種血濃於水的父子親情。

很多事情,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纔有更深的體驗及感觸。作者與父親這種感人至深的父子親情,於我猶如感同身受!

記得我自讀初中一年級起,便離家到鎮內中學就讀,學校離家大約五里路,由於當時鄉下與城鎮之間未開通公交,每次去學校總是由父親騎自行車送我去。將要出門時,我總不敢直面母親,“媽,我上學了……”話沒講完,瞥見母親眼裏已經滿含了淚水,我就哽咽得再也說不出話來。好不容易到了學校,跟父親說再見時,雖然他努力表現得很輕鬆的樣子,鼓勵我用心學習,但我還是極力避開他那慈愛的目光,生怕不爭氣的眼淚忍不住再次流淌下來。

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感,源於少年的我對父母之愛的難以割捨!而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是如此的偉大而又無私,則是我已爲人父之時。此時,才真切的感受到什麼是“潤了兒身,瘦了孃親,長了兒身,老了雙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可惜父親已經老了,留下的只有永遠難以磨滅的既熟識又陌生的背影!

小時家貧,母親體弱多病,父親作爲一家之主,像一頭老牛拉破車一樣,吃力地拉扯着我們一家六口人艱難度日。多少個漫長的'黑夜,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燈下,父親獨坐牀沿,手中握着那管一尺多長早已摸得溜光的水煙筒,若有所思,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煙,我有時被煙燻醒,也不敢吱聲,生怕驚擾了沉思的父親,而父親沉重的背影,卻像鉛塊一樣壓在我幼小的心裏讓人喘不過氣來。

經過時光沙漏日久經年的無情打磨,父親親切的音容笑貌漸漸在記憶中淡去,而那沉重的背影,卻變得越來越清晰,從父親身上發出淡淡的汗香和着那水煙的獨有味道,常常在我腦中縈繞不去。

思緒在朱自清先生雋永的文字裏徜徉,靜靜地品味一位年邁的父親博大的愛,我相信,那一刻,朱自清先生是無比幸福的,無論他走到哪裏,父親都是他奮鬥的支撐,父親永遠是他心中無比巍然的山,而我也一樣!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