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篇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篇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爲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擡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我覺得《月亮和六便士》是這樣一個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和成功,思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着他的噩運。所謂噩運,就是說思特里克蘭德被夢想擊中、被夢想脅迫。這裏所說的夢想是真正的夢想,不是父母、老師、輿論繪製出那個藍圖。

於是他疾步如飛,如願以償地追上了他的噩運。他在巴黎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後來他又淪落街頭成了碼頭工人。又過了幾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身患重病,雙目失明,臨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內,這個倫敦的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大洋、越過文明、越過階級,越過人性,終於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

《月亮與六便士》並不單純是一個勇敢追夢的故事;也並非批判現實,彷彿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崇高的的夢想,是那遙不可及的月亮;可還是要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穿梭於燈紅酒綠的夜色裏,爲了養家餬口,卑躬屈膝地撿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爲思特里克蘭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與世俗一刀兩斷,不管不顧,再不回頭。也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要以現實爲代價,也就是說,月亮與六便士並不矛盾。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我們內心的追尋之路。

未來我們會面對太多這樣那樣的選擇,會站在合適各式各樣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們追求的夢想是高雅還是庸俗,不管是月亮還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萬丈。

願我們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蘭德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2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是有人評價毛姆的另一本小說《人性的枷鎖》中主人菲利普時說的,說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所以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爲下一本小說的書名了。

看完書後我其實又看了很多書評,大多是鼓勵人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很偉大,可我並不喜歡這本書,因爲書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我想如果我的周圍有這樣的人,我不會覺得他是個爲了理想不懈追求的人,他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但是不可否認,這本書將理想捧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月亮,是遠在天邊的理想,是美好高尚的。六便士,是平凡的'現實生活,是約束不自由的。看完這本書後,我想每個人可能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月亮與六便士究竟哪一個更重要?有人說,月亮很美好,但六便士是前提和基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也有人說,就因爲大多數人選擇了六便士,月亮才顯得更加珍貴。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如果可以,我希望能等我攢夠了六便士後,再去感受下灑滿肩膀的白月光。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3

思特里克蘭德的前半生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過得四平八穩、波瀾不驚,但他的後半生用世俗的角度來看,卻已經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範疇而顯得荒誕不羈,但這並不意味着他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在他的眼中,自己的生命不需要和普世道德有什麼交集,更不用去在意世俗的指點與眼光,雖然在倫理道德上令人不齒,但只要不負內心的熱情與理想,自己的一生過的就是有意義的,而不是能用簡單的成功或是失敗來評判。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是穩定,成爲大股東、左右逢源,有着穩定的收入何嘗不是另一種穩定?只不過人生贏家比起凡夫俗子來說擁有更多的金錢與權力而已。

歸根結底,我們都只不過是在滾滾紅塵中追逐着滿地的`六便士,這並不可恥,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活也都有不同的期許和理解,既然如此,憑什麼能大言不慚地斷言別人的穩定是在浪費生命,自己的努力就是無價之寶呢?

《月亮與六便士》雖然在表面上講述了一名狂熱的藝術家燃盡生命之火照亮熱情與夢想的一生,但在我看來,毛姆並不是在讚美藝術之光的偉大,更不是在慫恿人們都窮盡一生去追尋心目中崇高的月亮,而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你內心的追尋之路。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4

背景: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爲什麼不喜歡他?

主要原因有二:

一、我無法接受他的三觀,就搶朋友妻子這件事來談,雖然朋友跟妻子之間並沒有愛情,雖然是妻子自願,雖然各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但爲何單單選擇直接住在一起這樣最粗魯的方式,給彼此保留一些顏面不好嗎?畢竟朋友是巴心巴腸對他。最可怕的是,利用過後果斷拋棄。

二、沒有責任感,過於隨心所欲。既爲人夫,既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就應該承擔起責任,什麼不辭而別,看似瀟灑,實則愚蠢,所配之花叫奇葩。

關於敬佩:我不喜歡他的原因體現着一些世俗,而此書全篇彷彿就是在與這樣的.世俗抗爭。這樣不懼世俗,追求夢想的他,該是值得敬佩。我越覺得他不堪,越對他崇拜。身邊這樣的人幾乎不存在,即便是有,也少決絕。

大部分人都在按部就班的過着自己的人生,這並不可悲,但終會可能會有些遺憾。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到了月亮。他想用半生純粹追求月亮,可文中的他那沒有六便士支撐的追求月亮之路極其難走,且終究他向六便士低了頭(與愛塔幸福的生活)。

此書,帶給我的衝擊並非讓我覺得我的人生有什麼不可,而是讓我知道了以六便士爲根基,多擡頭看看月亮,二者多多平衡。這是深刻的,深遠的。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5

月亮代表頭頂美好的理想和希望,而六便士代表的則是腳底下醜陋的現實和不如意。

在作者毛姆的筆下,自私但敢於打破世俗觀念的思特里克蘭德,近乎完美但有些愛慕虛榮的思特里克蘭德太太,作畫技術平庸但眼光極其好且善良的施特略夫……一個個人物形象飽滿栩栩如生展現在我們面前,他們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值得引人深思。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最討厭也最佩服的人是思特里克蘭德,最同情的人是施特略夫。

討厭思特里克蘭德的自私與冷漠,爲了所謂的夢想拋妻棄子,不留一分錢,即使好朋友的妻子爲了他而自殺是他也不爲所動,實在是令人可恨,更氣人的是他最後在小島上與愛塔結婚沒有一絲一毫的`愛意,可見他的心是如此的冷漠(簡直就是一渣男);佩服他的是能爲了夢想戰勝內心慾望和生活的艱辛,能爲了夢想付出一切,除了畫畫其他一切都不在意,那樣純粹的熱情令人感動。這樣兩種不同的形象在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真的很難想象。現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會爲了夢想而不顧一切的去奮鬥呢?這一點值得讓我們向思特里克蘭德學習。

願我們都能向思特里克蘭德一樣,爲了夢想而努力奮鬥!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6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了帶着鐐銬跳舞,以至於忘記了自由本身是什麼樣子。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既定的規則之中、標準之下,生命的價值如何,也是來自一個普世的標準來判斷。也因此,職業有了優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輕重之別。

站在城市的最高處,看着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燈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羣,擡眼望去,好像羊羣。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埋藏了一絲原始的野性。獨特的靈魂,讓我們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讓我們學會了反抗;然而,當社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纔是人生,當職業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纔是生活的時候,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島的詩所寫的那樣“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大多數人是撿起地上的六便士,爲數不多的人在撿那六便士的時候看看月亮,極少數的人能夠一直駐足把所有都給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計也是那撿六便士時,擡頭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蘭德最後的歸宿安排在了孤島之上,因爲只有在孤島上才允許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蘭德爲了追求藝術,辭掉了體面的工作,離開了美滿的家庭,拋棄了對他忠實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裏,他無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對所謂人性與責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裏,繪畫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東西與之相比,皆爲枉然。他的思想彷彿回到了人類最初、最原始的一個狀態,沒有既定的規則,只有對自我的探尋與追求。

在那個孤島之上,他把他的天才發揮到了極致,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最後在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彌留之際,他囑託他島上的'妻子把他創造的一切都全部燒掉。

思特里克蘭德致死都在叛逆着整個世界。

在浩渺的宇宙中,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屬於藝術家。在那個世界裏,他們即是世界,他們用他們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鉅製。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夫人的淚水,先後兩次,第一次估計是對自己“命運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則是對思特里克蘭德離去的“傷心”。與其說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說是普世標準下,虛榮的表達。作者如此安排,估計也是對這個世界最辛辣的諷刺。

記得朴樹在《平凡之路》中寫到“我曾經毀掉我的一切,只想永遠的離開。”《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則是真的毀掉了他的一切,選擇了永遠的離開。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7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是是我在公園跑步和遛彎的時候,透過喜馬拉雅APP聽完的。說實話這本書聽的讓我幾度想要放棄,因爲情節實在是讓我討厭。但是出於對於一本名著的尊敬與嚮往,我忍受着厭惡感把這本書聽完。雖然書還是讀起來更好,但是對於這本書我是很慶幸是透過聽書的形式完成閱讀的。如果是透過閱讀,我可能看了三四章就會放棄。

這本書的描寫手法或者說情節的設定在我看來可能不是符合中國人的思想脈絡與閱讀觀念。主題對於中國卷帙浩繁的書卷來說並不缺少此類文章。個人感覺其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或者可以稱之爲一本世界名著的特點所在,當然這並不否定這不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但是我認爲其文字、情節、乃至主題均無法稱之爲世界名著之流。

之前總是能看到豆瓣上說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卡夫卡的什麼什麼之類的,我並沒有閱讀過卡夫卡,但是毛姆的這本書真是讓我失望。讀後感·書中整體上可以說用着欲揚先抑的手法,這本書直到斯特里特蘭到了塔西提的時候,我才稍微產生了些許同情,前面的情節真的是讓人討厭,尤其是對於女性的.描寫,幾乎都是各種近乎於侮辱的描述,對於感情也是無比貶低。當然可能過去的年代裏女性的地位角色都是差不多的,可能是我個人的喜惡比較明顯。

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是在我預知了斯特里特蘭將來的成就的原因,對於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解釋,作者一邊極盡可能的貶損主角,但是行文間的認同與讚美讓我覺得極爲矛盾。書中讓我覺得最爲舒暢與對斯特里克蘭產生認同的情節是在結局,老醫生描述斯特里克蘭描繪那幅心中的天堂並燒燬的情節,真是極爲震撼,也真真讓我感受到了作爲有着激情的畫家,和藝術家的崇高。

但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是讓我覺得彆扭,整本書百分之八十的情節都讓我覺得追求理想如果是這種方式,莫不如放棄,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但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隻有爲了自己的理想,用折磨自己,用自己的痛苦去獻祭才能實現它。

也許畫家的原型就是這樣?我並不瞭解高更,因此無從揣測。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原型是高更給他增加了許多名氣是肯定的。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8

人這一生到底該怎麼過?好像一路走過來都是選擇,不管選哪個都是後悔。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我們都是在現實中掙扎奔跑的人,而他眼中只看到了理想。通往理想的路從來都不好走,可是隻有精神在,毅力在,就會改變現狀。

媽媽說確實如此,一路走來,小時候小學畢業面臨選擇,同學們各奔東西,但是十幾年之後大家的選擇就會各有不同,等三年初中又開始選擇,大家奮鬥三年之後又面臨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未來,儘管我們小時候都是在一個小學學習一樣的知識,但是十幾年過去,我們經歷的不同,人生的路不同。所以媽媽纔會爲我焦慮,而我並沒有感到恐慌,生活很美好有什麼可顧慮。

最近在看奧運比賽,都是佼佼者,有年輕人有中年人還有老年人,都在參加着這個全世界的比賽,感覺真是新奇,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進入到這個圈子裏來的呢?看了他們的簡歷,有選擇,有機緣才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表面上看他們輕而易舉的拿到了世界冠軍的獎牌,但是背後他們付出的汗水是我們不能想象的。但是不管怎樣,如果我們不想被生活所選擇,就不如從現在開始,去做那個主動選擇生活的人。扭轉一下乾坤。

生活就是顧此失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就是生活的常態,小說的主人公從小喜歡畫畫,相當一個畫家,可是他的父親並不同意認爲畫畫沒前途,堅持讓他做生意,他的夢想就擱置了,想着總有一天一切順利就可以重操舊業拾起畫筆,但是現實生活並不給你喘息的機會,他在倫敦一家證券工作,結婚生子,日復一日,生活的壓力壓抑着他對畫畫的渴望,他不能這樣一直過下去,沒有人生目標的'日子,他決定拿起畫筆去巴黎尋夢,他留下一封信就去闖蕩巴黎了,留下妻兒。

每一種自由都是有成本的,每一種生活,都是有遺憾的,每一種選擇都會讓你後悔,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認清自己想走的路,承擔起相應的後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的選擇自己受着。也許雖然以後會後悔,但是當下是欣慰的。小說的主人公爲了畫畫,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他努力學習畫畫,但是畫作並不被人賞識,無法賺錢,無法生活,日子越來越難熬,他越來越瘦,最後奄奄一息,還好有朋友及時發現並解救了他。就算這樣他也放棄他之前的安穩生活,在巴黎賣苦力,做推銷,搬運工,他之前的職業爲什麼不能在巴黎幫助他呢?不明白那個時代的生活。他的執着在於畫畫,對於物質生活享受都不看重,這也許纔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靈魂吧,我看好多藝術家都是飢寒交迫的過日子,等過個幾十年幾百年他們的作品開始有名了。

小說的主人公明知道前路荊棘依然選擇,這就是他覺得幸福的生活吧。他的日子過得並不舒服,他的晚年是在一個小島上度過,但是他一直和病魔鬥爭,儘管這樣他一直醉心於畫畫,哪怕他雙目已經失明,所剩時光不多,他都要畫畫。小說的主人公其實有一個原型,他就是印象派畫家高更。在外人看來看不透的他們,纔是真正的藝術家。原來人生路上真有這麼一種人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存在着。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9

這是一本很古老的書籍,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本書中“月亮”是遠大理想的象徵,而“六便士”則是蠅頭小利的象徵。一個人是擡頭望月,志存高遠,還是低頭看地,追逐小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大多數人既喜歡月亮,也喜歡六便士,所以成不了藝術家,也成不了佛,偶爾瘋魔片刻,平日裏昏昏然沉溺於俗世,爲了六便士摸爬滾打,讀了這篇書評,方纔開悟,果然,月亮和六便士都是既偉大又平凡,誰也不比誰高貴。

斯特里克蘭最後,也沒有爲了當初拋棄妻兒而內疚,勾引朋友的妻子而後悔,傷害了所有人,最後成就了自己。未免太自私了太無情了,但內心也是孤單的,可能這就是人性的本能吧,只是世人用事物所裝飾。不被自我和別人所察覺,我們只是比野獸多了更多的思考,人類得到了很好的進化吧。一個人可以既高貴又低俗,既是月亮又是六便士,在不同的人面前,做着不同的人,可能這大概就是人性!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追逐星辰的人。

在我們周圍滿地都是六便士,所以偶爾要擡頭看看月亮!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0

一位步入老年的男人,大紅鬍子拉碴,行爲怪癖。他是斯特里克蘭,毛姆筆下的主角,令人厭惡又同時令人尊敬。

他是一個毫無感情可言的人,腦子裏也許只有畫畫。他放棄了證券經紀人的職位,拋棄了家庭,捨棄了富貴安逸,去到巴黎。這樣做的目的卻只是一個:畫畫。畫畫對他的誘惑勝過一切,飢寒與病痛都不能阻止他作畫的慾望。這些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斯特里克蘭從未得到任何人的充分理解,他的一舉一動都難以被旁人猜測。加上他猙獰的面容,更加使人望而卻步,害怕接近他。他給外人的感受從來是矛盾的,甚至讀者對這個角色的感受也是交雜不清的。

在斯特里克蘭身邊也是一大折磨。他生病了,服侍他的人得不到感謝;他經濟困難,資助他的人沒有回償。斯特里克蘭完完全全掉入了畫畫的魔咒,於他,根本沒有人情。但同時,所謂的好友也對他懷着一種期待,一種渴望:期待他的畫能出名,渴望他能一鳴驚人。這種矛盾的心情簡直折磨死人。

不過,話說回來,斯特里克蘭到底值不值得尊敬?他到底是討厭的死心眼還是偉大的藝術家?誰也成就不了一個人,但單憑着一個人也無法成就自己——只有自己獲得突破並且讓他人看到,這個人才能“成就自己”。斯特里克蘭苦心於作畫,獻身於藝術,本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他也能被認爲值得尊敬的大家。不過,懂藝術的人認同他,不懂藝術的人只能袖手旁觀,即使略知一二也對他的認知變了味道。他成了一個棄妻棄子的負心漢……

他對外人的感染力不紮實、不堅定,沒能抓住人們的眼球,沒能“規範”人們的認識。即使他在藝術領域多有成就,也絕對不會在現實生活中博得信賴與欣賞。他的追求如月,很美好很誘人,但他忽視了生存的根本,沒能珍惜每一枚“六便士”。

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月”,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自己嚮往的,青睞的東西。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夙願,不同的夙願如不同的月。究竟是月朗星稀還是衆星捧月,依人而定。有些人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裏,追求自己的目標,飛向高空的.圓月,他們總有一種捉摸不透的仙氣,難以接近但卻有不可否認的抱負理想。更多的人追求彎月,希望身邊的明星同自己一道發光,把黑夜的天空照得更閃耀。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求星辰的人。”他放棄城市,來到落後的島嶼,與土著交往,摒棄了紅塵,靠近了星辰。那種活得毫無束縛,隨心而行的人,就像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將抽象的理想無止境地放大,成爲理想與現實的天平上下沉的一邊。如此不諳塵世的男人,固然難以在城市立足。

然而他用畫筆和顏料勾勒出的塵世和現實,最終成了真正塵世與現實中的稀有財富。一位逃離都市的男人,將靈魂寄託在畫筆上,將精神展現在畫布上。他是斯特里克蘭,毛姆筆下的主角,永遠令人尊敬。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1

最近剛剛讀完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故事很好,總讓我有所明白。

首先,我對毛姆,有了很大的好感,因爲我是真正喜歡了這本書。除開其他,我最喜歡的,就是主人公對藝術的奉獻。藝術是無價的,對於現實,我們都屈於安穩。有多少人,在熱愛藝術的道路上,最終敗給了現實。那些熠熠生輝的人們,有多少人在最初面臨生存和堅持藝術中,選擇了生存。藝術好像離我們遙遠,似乎是有錢人的`娛樂。

有多少人,兒時有着一個充滿期望的藝術夢啊。我在學素描的時候,經常感到累覺不愛。記得有一次,在畫的時候,旁邊看劇的姐姐,隨手拿走一張紙,慢慢的畫起來。她畫得很好,也是素描,對於我來說,級別也是老師級的了。可是姐姐是一名護士。中學時期,想過走藝術生,因爲爸媽的不支援,和自己的一種不確信,放棄了這條路。其實藝術生,也不是那麼好走的,競爭力也很大,也不算一條完美的捷徑。

而姐姐有時候會覺得,如果當時自己堅持內心所想要的,會不會以後都會少一點遺憾?

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我們都會面臨這一個問題——“如果當初”。可事實是,沒有如果,也回不到當初。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在眼前看似美滿家庭和穩定的工作中,最終選擇了藝術。這個瘋狂的舉動,無論小說,當時或是現在,都讓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如果你是爲藝術而生,你真的熱愛藝術,請別放棄,我們都需要這種勇氣。

如果覺得爲藝術獻身是一件無悔的事情,做一件無悔的事情,爲什麼要有所猶豫呢?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2

《月亮與六便士》由被譽爲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作。讀了這本書,我被故事的主人公:查爾斯所感動。

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爲了追求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着,最後創作出了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

我們知道,查爾斯生活十分富足,可他爲了夢想,丟下了這一切。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不斷地努力。從一個很一般的畫畫愛好者進入畫室創作,最後成爲一個偉大的畫家走出這個畫室。他身上這種永不放棄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佩服。

看到他的故事,我覺得以前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記得小時候,我學習鋼琴,我喜歡鋼琴的聲音,可我卻不能吃苦,放棄了我的愛好。而現在,每當我聽到別人用鋼琴彈奏出動聽的音樂時,我在陶醉中開始後悔。

本來我還可以繼續學下去的',可不行了,我不愛護眼睛,現在眼睛近視了,醫生說不能看五線譜,不然近視會越來越嚴重。比起來,身體更重要,因此我就再也沒有學鋼琴的機會了。

每當別人在彈奏動人的音樂時,我也就只能在一旁傾聽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莫及,堅持是多麼重要的一種品格啊!在堅持的過程中,雖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付出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汗水。如果避開了所有的考驗,一個人就是一個無能的人。既然活在這個世界上,那爲什麼要浪費生命做一個碌碌無爲的人混一輩子?因爲這個緣故,加上主人公查爾斯的故事給我的激勵,我以後再也沒有中途放棄過自己的愛好。每次媽媽給我報興趣班,我都一直堅持學習,從不放棄。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正是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感染着我一路前行。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3

這篇文章是來源於《左書向上》讀書羣裏的書友分享和書友們的討論,覺得很有價值,所以整理成篇,分享給各位廣大的愛讀書的書友們。

一位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證券經紀人,突然有一天給妻子寫了一封告別信,拋棄了妻子和家庭,他的妻子覺得他愛上了別的女人,然而他是去巴黎畫畫,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後他又勾引朋友的妻子,還害得她自殺,他不覺得是他的原因。他對關心他的朋友,愛他的人,世俗的一切表現的冷嘲熱諷,但卻對藝術有着獨特的追求。

最後他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美麗的小島,娶到了他心愛的阿塔(因爲她不打擾他,不佔有他,照顧他,這也許就是他愛她的原因),生了孩子,也創作了偉大的作品。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這就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斯特里克蘭放棄六便士,追求月亮,代表了他對理想和藝術的追求,這也讓我們現在的人深刻反思,當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

內容敘述過程寫了主人公的一生,寫了很多人對主人公的看法,我覺得這就代表了,當你做出選擇後,旁人對你的看法和意見,同時也包含一些鼓勵與嘲諷,此時,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很重要,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這本書很出名,書名看着就很有意境,書名是內容的象徵。理想和現實對許多人來說,是矛盾體,要如何面對生活不易。爲了理想不顧現實的人,周圍的人會評價自私,但生活是自己的,別人都無法爲你負責。

真正可以爲了理想去放棄一切的人,還是很難的,因爲會有愛,會有牽掛,所以就出現了矛盾,而主人公在裏面所作所爲,在讀的過程中,真是對其恨的咬牙切齒。

但是我想我不是一個藝術家,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站在他的立場去決定的話,有可能我也會努力追求理想。

其實,大部分普通人更像是作者或者那個收藏家,可能主人公如此感性以及對理想的熱愛追求,讓他的作品能夠成爲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但行爲方式很極端,可以說是因爲他追求熱愛的是藝術,所以人們還能夠比較寬鬆的看待,因爲最終結果也是造就了美好的事物,創造了藝術,如果主人公追求的是金錢或者權利,那他的行爲方式就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了。

對於我們每個人,要是能找到自己的月亮就好了,如果很明確自己的月亮是什麼,相信很大部分人應該都有勇氣去追求,只是大多數人的月亮不那麼突出,不那麼明顯罷了,月亮就是自己本身的天賦,這本書的主角是幸運的,他追到自己的月亮了,對於沒有追到自己月亮的人,結局會很悲催的。

聽說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辭職了。對於“當我們在做出自己的選擇時,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這一思維觀點,其實,現實生活中N多的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人,是很容易被身邊的事、人、環境所影響的,然後,就會有情緒,情緒產生之後,近而會影響自己的判斷。所以,凡是追求自己理想的人,都是很能去屏蔽掉TA人帶給自己的情緒左右,理性去分析對待。追求理想,並不僅僅是感性地去追求,而更應該是理性去追求。

中國人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管別人”,但是,這些人其實沒搞明白一點,別人的決定,之後產生的後果,只有當事人自己承擔,而那些“管別人”的人卻不承擔任何風險,這不是很有問題麼。所以,只要有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好好思考一下就能想明白了的。

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一部分人爲了“月亮”放棄“便士”,一部分爲了“便士”而選擇放棄“月亮”,而沒有那麼堅定的人,就會揣着“便士”望着“月亮”。

不論怎樣,只要你能遵循自己的內心而活,那麼,也是一種活法。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4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到了月亮!”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通用貨幣的最小單位,朋友跟作者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作者覺得這個說法很有意思,書名於是就叫做《月亮和六便士》,一句玩笑成就了這本經典之作。月亮代表美好的理想,六便士則代表目前的現實。

毛姆高明地運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相互轉換,把讀者與他筆下的人物營造成一種旁觀的距離,再運用簡單的筆觸進行描寫,使我們徘徊在熱情與冷靜中不斷重複回味情節。

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賴以生存的六便士,描述的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兩者並不對立,甚至可以透過努力,相互擁有支配。小說畢竟只是小說,主人公作爲家中頂樑柱,說走就走,在追求自由的同時也揹負了不負責任。其違揹人倫的行爲,也許只是爲了配合那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的道德綁架,唯有統統失去,纔是通向自由之途。”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之中,只能依靠一些符號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給別人,但是他人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賴心卻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爲別人所瞭解。

讀完之後,眼中應當有月亮。如果沒有,應是烏雲暫時遮住了雙眼。再讀一次吧,直到你讀出月光爲止!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

毛姆的寫法,和預料中有所不同,可能如知乎所說,他已經收放自如,不需要刻意去吸引讀者,字裏行間就已經把人性剖析得很清楚。以“我”的視角去切入主人公的故事,加上中間不時的小插曲,一開始看時,容易讓人不習慣。比較遺憾的是,看完全書,我都沒有明顯感到很大的觸動,即便書中刻畫的人物都算是個性鮮明。我想,或許是我已經看過《異鄉人》,也更喜歡《異鄉人》,所以《月亮與六便士》已難以讓我覺得驚豔。

“爲什麼你認爲美——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會像沙灘上的卵石,一個漫不經心的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到?美是美妙,是奇異,藝術家唯有透過靈魂的煎熬,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美。而當美出現,它並非爲了讓每個人都認出它自己。”

整個閱讀過程,我一直在困惑,爲什麼斯特里克蘭能夠做到,一夜之間,拋家棄子,甚至對於友人的'關愛,都能無情至斯。思來想去,始終不得其解,只能猜想他擡起頭,望見的月亮夠大夠明亮,足以讓他放下世間萬物,忘情追逐。若當真如此,恐怕我一生都難以明瞭,當然也非要明白不可。我也曾想,是否因爲西方人素來思想較爲自由開放,方能做到如此,但印象裏卻有個李叔同先生,不知他走出家門的那個早上,是否望見了一條芳草連天的證道之路。

“人活在這世界上,免不了有些罪惡感。”

一直以來,我都妄圖窺探人性,雖然經常遭報應,但依舊屢犯不改。大概是這個東西有毒,一旦上癮了就戒不掉了。畢竟當你有了試探的意味,就容易放縱,就容易不真誠。我有時候也感覺自己越來越無情(也可能我只是單純地變自私了)。即使我常常表現出對友人、陌生人的熱情,但實際上,我越來越做不到花時間去對朋友,尤其是老朋友好一點。而且麻煩的是,我又很難去接納新的朋友,雖然去到哪裏,基本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真要交心,並做不到。當然,這也沒什麼關係。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前段時間交了個女朋友,一中師妹,華南師範大學,高中化學老師,喜讀詩書,善寫文章。性格體貼,還喜歡我,也沒有諸多要求。連她都說,“你以後再也遇不到像我這麼好的人了”。可是呀,問題偏偏就在於此,那麼多的優點,卻獨獨漏了,是不是真的喜歡呢?我沒有經驗,卻抱着給自己機會的想法,去嘗試,任由事情一步步地進展。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

“人要學會珍惜。”可是感情的事情,又怎可如此丈量呢?那天我想起來要看《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是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那麼決絕,他是如何去逃避良心和道德上的責難的,然而最後,我並沒有找到答案。我的朋友告訴我,“一段感情裏頭,沒有對錯,沒有說付出得多,就應該得到該有的回報。”道理我都懂,但是當你明知會傷害一個人,卻不得不去傷害時,終究不是好事。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