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正月十五正月正,家家戶戶掛紅燈……”

耳畔彷彿響起了荒涼的歌聲。從那安靜且了無生氣的大院子裏,從那間破舊的草房裏,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小說名篇,也是蕭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用平淡又帶着孩童稚氣的筆調,慢慢塗抹出蕭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平凡的北方小城,一羣善良又愚昧的百姓。

呼蘭城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和圍繞大泥坑發生的趣事,真是令人忍俊不禁。跳大神、放河燈與野臺子戲,讀來新奇,還保留着一股古樸之氣。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裏還念着古時候傳下來的規矩,使人動容,雖然這些又帶些許封建迷信的味道,但是讓人覺得,這麼長這麼長的時間淌過,還有一些事、一些人是沒變的,懷念又心安。

通讀全書,其中最讓人痛心的故事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她是一個十二歲的普通的小姑娘,被趕車的胡家接來做小團圓媳婦。之前,她的大娘婆婆是不主張接她來的,她來了之後也只是多了一張吃飯的嘴。可見,就算是小團圓媳婦來了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生活過。她黑乎乎、笑呵呵的',長得很高,於是她的婆家讓她說自己十四歲。在那個年代裏,女子長得高了居然也是一件羞事。

“過了沒有幾天,那家就打起團圓媳婦來了,打得特別厲害,那叫聲不管多遠都可以聽得見……鄰居左右因此又都議論起來,說早就該打的,哪有那樣的團圓媳婦,一點兒也不害羞,坐到那兒坐的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難道因爲坐得直、走得快就應該捱打嗎?

鄰居們對團圓媳婦也沒有一絲心軟和心疼,反而說該打,而這樣的鄰居也大多是女性,想必她們的少女時期也是捱打捱過來的,對待下一代時認爲這是理所應當的,卻不能想到去幫助她、拯救她。可見,數千年重男輕女的思想和對女性心靈與身體的束縛甚至已經將她們壓得接近扭曲了。

然後,天天夜裏跳起了大神,她的婆婆說,小團圓媳婦病了,跳神給她趕鬼。但是怎麼趕都不管用,“於是有許多人給他家出了主意,人哪能夠見死不救呢?於是凡有善心的人都幫起忙了。他說他有一個偏方,她說她有一個邪令。”足以見到,左鄰右舍們還是有着善心的,誰都想救救這個可憐的小姑娘,有人說吃一個全毛的雞,有人說吃黃連和豬肉。人們心中的善良和愚昧像是一枚硬幣的的正反面,他們不知道,小團圓媳婦落到這種地步,是因爲他們心中的愚昧縱容了胡家的人。多荒誕啊!問題竟全部出在每一個出主意救人的人身上。

來了一個畫帖的雲遊真人。小團圓媳婦的大娘婆婆說:“我只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是打的狠了點,可是不狠哪能規矩出一個好人來。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打得是有點狠了,打昏過去了。”讓人不忍卒讀!才十二歲的小姑娘,每天遭受的是婆婆的毒打,就算身體不出問題,心理也會有很大的陰影了。

吃了多少偏方,看了多少方士,都沒有用。小團圓媳婦活活被胡家折磨死了。臨死,她的婆婆心疼的還是錢,卻不在乎那條鮮活的人命。

整個《呼蘭河傳》的故事基調,從這個故事開始,就漸漸的悲涼起來,訴說着那個年代下人們扭曲、蕭索的內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主義對人們的荼毒。茅盾說,《呼蘭河傳》真是一串悽婉的歌謠。正是如此!

《呼蘭河傳》讀後感2

蕭紅先生,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滿傳奇,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不斷抗爭。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先生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寫於戰火紛飛的1942年。1942年,日軍攻陷香港,因病住於香港醫院的先生也寂寞地離開了人世,這本書成爲了先生最後的著作。

這本書,是一篇優美的敘事詩、更是一串悽婉的歌謠!作者以細膩的手筆爲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無奈的故事。透過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眼中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童年的難忘經歷。其中,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更多的是對那個醜陋封建社會的批判、揭露。

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大舞臺上,生活着一個個悠然自樂、自怨自艾的可憐蟲,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子、周圍的閒人們…

書中最慈祥的人非祖父莫屬了,祖父是作者唯一的`伴侶。無憂無慮的後花園中,與祖父盡情玩耍,纏着祖父講唐詩、故事…祖父是和藹的,他的眼睛笑盈盈的,充滿童趣,像個孩子;祖父是通情達理的,在大家紛紛議論小團圓媳婦的不是時,他說小媳婦是個好孩子…祖父雖默默無聞,卻不斷激勵着作者積極的一生。

小團圓媳婦太悽慘了!她是一個“笑呵呵”、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可她太小了,才12歲的孩子,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成了婆婆的兒媳婦。天真、大方、率性的她,無意識地違背了封建傳統習慣而思索而生活。在周圍人們的閒言碎語下,愚昧的婆婆爲了“規矩出一個好人來”,從她一進家門就開始,打了她一個月。婆婆親口對別人講,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有時,吊樑上,皮帶抽,打昏後用涼水澆醒;用燒紅的烙鐵烙腳心…把一個好好的人折磨病後,不給她看大夫,卻聽信周圍的人,到處找偏方、請大仙、跳大神…就是這麼一羣人,一次次的從精神上、從身體上瘋狂地折磨着團圓媳婦,卻口口聲聲的說是爲了她好。最終,活活的把她害死了,周圍留下了一羣“熱心”的、冷漠的看客…

這一切,該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乾的出來啊?這是一件多麼悽慘的事啊!這是一羣多麼冷酷、愚昧的“好人”啊!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殊不知,這些婆婆們,同樣也是“照着幾千年封建傳統習慣而生活”的犧牲品!可以想象,這些屈服於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都會爲自己的愚蠢、頑固而付出代價!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過:翻開封建歷史書,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卻是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透過這本書,我分明看到了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猙獰面目,正張着血盆大口,吞噬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想想蕭紅先生生活的年代,看看現在,我爲自己生活在這個繁榮文明的新社會感到光榮與榮幸!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積極樂觀地建設新時代的文明!

《呼蘭河傳》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特意去買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因爲這個作品的片段在課本上多次出現過,學了之後的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就在書店買了。整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趣事。

蕭紅生活的城市——呼蘭河,那時一個每天人們都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的地方。,她身邊的人一個個像被抽去靈魂的木偶,早已對生活麻木了。他們固執而又愚昧,唯一不同的只有蕭紅的祖父。祖父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從來沒有絕望過,成天開開心心的,而且他還保留了一顆童心,蕭紅每次調皮地做“惡作劇”,祖父發現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和蕭紅一起哈哈大笑。如果換作別人,恐怕早已把蕭紅教訓一頓了。所以蕭紅的趣事,都是跟她爺爺一起才發生的。有了爺爺,其實蕭紅的童年也是美好的

現在的我們正處於童年的美好時光童年的美好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長大了纔不會後悔。讓我們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4

我近幾日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好。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這本書,蕭紅用回憶的方法寫下了她的童年生活,其中,蕭紅多次提到她的爺爺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爺爺最關心和愛護她,而其他的人卻非常歧視她,常常使她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書中有一段情節最使我難忘,蕭紅趁她的爺爺不注意,向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爺爺卻沒有察覺,他還說:“這個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樂的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覺得蕭紅的童年生活是過得無優無慮,同時也覺得自己的童年很快活,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爲蕭紅感到惋惜,因爲她那麼年輕就去世了,如果她不死這麼早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呼蘭河畔》這本書裏的故事,充滿了舊時人們的迷信思想,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充斥了滿腦子的迷信色彩。那一代人是蕭紅筆下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貧困與小市民的身份,因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她的筆調下刻畫出一個寂寞陳舊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大神治病,依然治不好你的病。看生辰八字再定婚姻,若是時辰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娶媳婦的。雖然人們這麼愚昧,但是蕭紅筆下的這麼個家庭還有一點點兒溫馨,一點點兒的.生氣,好像煙兒一樣迷茫,使人摸也摸不着,想也想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種心情反射在《呼蘭河傳》上的陰影,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部分思想,這是令人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我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間是不等人的。那就讓我們用一顆善良、熱情、積極向上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似金的大好年華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蕭紅寫了《呼蘭河傳》,這個轉記像是自傳又有點不像,不過可以說,呼蘭河對於她來說是特別的,儘管,她是寂寞的,儘管在這裏,他的童年時呆板而又單調的,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窺探出不同的意義。

《呼蘭河傳》,它是敘事類,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它記敘了在呼蘭河邊生長的'人們的生活。在這裏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在這裏有村民也有她的祖父。她的祖父在她小時候是她的快樂源泉之一,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祖父間濃濃的愛,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遠在故鄉的爺爺。

在我的故鄉,我的童年便是落在了那裏,我兒童時期的快樂根源就在那。我的爺爺雖然板着臉時常嚴肅,每當他笑起來時,便是向那西方的聖誕老人滿足人的願望。我曾經的快樂之一就是逗爺爺笑好像這樣他就化身了聖誕老人會在聖誕之夜把我的願望給實現。每次看到爺爺那長長的鬍子,我便不自覺的往他身上靠,賴在他身上吹起那鬍子,鬍子便滿天飛起來,總是想要把它拔下來幾根不過都被阻止了。儘管爺爺不過聖誕節,但是每當聖誕節的時候,我牀頭那掛起的襪子總會被爺爺塞滿了禮物。

現在想起小時候的事,不禁彎了嘴角而在那邊的爺爺還好嗎?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裏,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說,卻是“回憶式”的巔峯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癡迷嚮往。再讀,才發現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裏的泥土裏,年年種着一成不變的蔬菜,其餘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着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麼單調,一個種着菜的後花園,一個破舊的後房,竟成了她唯一可以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着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着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麼特別的事,也不過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可這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裏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着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這裏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曆上,時間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一年中必有跳大神,趕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複單調?但他們安於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着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於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着眼淚微笑回憶故鄉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着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着寂寞的生活。《呼蘭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寫自己的孤獨寂寞。小城裏的單調、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覺,歡樂裏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裏。而我有幸品嚐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盪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峯之作。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