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個人讀後感15篇

個人讀後感15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個人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讀後感15篇

個人讀後感1

近期,我閱讀了許多書。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一個人的演唱會》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聽見有悅耳的笛聲從樓下飄上來。“我”向下望去,只見一箇中年男子手拿一支竹笛,盡情地吹着。然後他舉起一個寫有“請讓我用音樂養活自己”的木牌,不少居民主動下樓付給他應得的報酬。中年人根據施捨者的年齡爲他們忘情地、微笑着表演着,把這裏當成了舞臺。當他唱起了《生死不離》,我們才發現他是一位殘疾人,走路很不方便。當“我”拿錢給中年人時,他告訴“我”他是從四川災區“溜”來的,比遇難、截肢的人好多了。他還說他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他已經開始用音樂來養活自己。

是呀,災難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只要自強、愉快、幸福地活着,就有機會突破困境,取得成功的。

古今中外,有哪一個名人不是靠着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和拼搏精神而走上成功之路的?司馬遷一生孜孜不倦,在編寫《史記》時,得罪了漢武帝,被判處了重刑,身體和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司馬遷憑着堅強的意志力一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邊繼續發憤編寫。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編成了共103篇、50多萬字的《史記》,真了不起啊!還有諾貝爾,從小迷戀於炸藥方面的研究。在一次試驗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自己也受了重傷,這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呀!可是,他並沒有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靠着堅韌不拔的信念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去,最終發明了威力很大的炸藥……

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不禁泛起了紅暈:以前我學游泳,一不小心被水嗆了一下,就哭着鬧着說不學了。遇到這麼點小困難就退縮了,和他們比起來真是差遠了!

想着想着,我不禁又一次感到十分慚愧,同時,心中更堅定了一個信念: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退縮,一定要沉着、冷靜地將它克服!

個人讀後感2

這天,我上書店看書,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剛翻了幾頁就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把它買了下來,我回到家裏,如飢似渴的獨立起來。細細的品味着“光”的奧祕。

這本書主要講的事光,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了光。其中有一篇是這樣的:用一張紙和一把剪刀,一個手電筒,就可以製造出一個可怕的鬼影。首先用用剪刀把紙剪成一個鬼臉的形狀,在晚上的時候把燈光掉,這時屋子裏漆黑一片。把手電筒開啟,放在地上,照着一塊乾淨的牆面,手電筒的光一定要全部照在牆上。在手電筒和牆之間,把剪好的鬼臉放在他們之間,這時牆上就會出現一個可怕的鬼。如果這時屋子裏進來一個人,一定會嚇一跳的。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市蜃樓”這個短片:這主要講述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在大沙漠裏,當人們迷失方向而又缺水的'時候是最困苦的事情。當沙漠出現海市蜃樓的時候,光可能會把一個池塘折射到沙漠裏,那些迷失方向而又缺水的人看到後,可能會真的以爲那真的是一個水糖。當那些人走近後才發現,這只不過是一些圖像而已,這似乎是光給那些人開的一個天大的玩笑。海市蜃樓其實是光把遠處的事物折射到大沙漠裏,而沙漠裏出現的這些景物只不過是虛幻的,並不是真的。書上說;當光線在同一密度的均勻介質內進行的時候,光的速度不變,它以直線的方向前進,可是當光線傾斜地由這一介質進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質時,光的速度就會發生改變,進行的方向也發生曲折,這種現象叫做折射。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海市蜃樓,只能在無風或風力極弱的條件下出現。

讀完這本書後,使我對光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它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沒有光的存在,我們將陷入黑暗之中,綠色植物會因爲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去,農作物會大量死亡空氣中氧含量將不能再生,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藻類植物會死亡,人類和動物也不會倖免。由此看來光真的是神祕莫測的。

個人讀後感3

我在一個個人情緒比較低迷的春日早晨,開啟這本書,期待在全新的文字和故事中,得到一些啓發,讓自己心靈得到一些安慰及安寧。

故事從一個平凡的早晨展開,一封突如其來的信掀動主人公哈羅德沉悶無聊的生活。來信人是二十年沒聯繫的,如今罹患癌症,去日無多的舊日好友。簡短回信,準備到街尾把信投出,哈羅德從掛衣鉤上取下防水外套出門的時候,恐怕自己也沒想到會由此而開啓一段改變他人生的`旅程。

到街尾的郵箱時,他沒有做出那個簡單的動作,改變了主意,想多走一段路,把信投入下一個郵箱。後來,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箱,他都沒有投信。卻有一個想法,逐漸在心裏清晰起來,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不停地行走,目的地是好友所在的,距離他五百多英里之外的療養院,他要步行去探望,希望她活下去,等待他的到來。

沒想到的是在故事的後期,從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信中得知的,他兒子戴維早在二十年前就因抑鬱症自縊身亡。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無法自拔,相愛的妻子自此與他漸生隔閡,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一對悲傷的,責難了自己整整二十年的可憐人!

旅行的意義之一,應該就是在不同的環境中,靜下心來,換一個角度,審視自己,剖析自己吧。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迷失太容易了。

在哈羅德行走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他會在什麼樣的情景下見到老友。尤其是他的朝聖之旅被記者報道,之後陸續有一大堆追隨者之後。鎂光燈,鮮花,惹人淚水的擁抱,鼓舞人心的演講。千萬不要是這樣。

還好,最終繁華虛無散去。連那隻半路執意跟隨陪伴的小狗也找到新主人,主動離開。老友帶着笑容離世,哈羅德和妻子莫琳放下沉重往事,敞開在旅途中逐漸開啟的心門,接納自己,接納對方。

被契機改變的人生。其實我覺得不應該稱之爲朝聖,更準確的,是一個人跳開慣常生活的圈子,破除身邊無形的壁壘後,對自我的認知,和往事的和解,真正意義上對別人的理解及包容。

個人讀後感4

這幾天,我讀完了“辮子姐姐”鬱雨君寫的小說,《我是你一個人的啦啦隊》,講述了唐糖因爲籃球男孩貝壘超蹋跩超酷,唐糖愛上了籃球,愛上了橘紅,她是個任性直接的單細胞女孩。於是,故事也就也就這樣拉開了帷幕—美麗的青春故事。

女主人公唐糖,這個簡單,任性的“單細胞姑娘”喜歡上了一個格子高高的,帥帥的,而又球技高超的籃球王子,貝壘(男主人公)。這個簡單的姑娘卻把這種喜歡轉化成了一種力量。然後唐糖酒懇求老爸幫他訂和貝壘一樣的美國籃球雜誌。並喜歡上了籃球的顏色—橘紅色。唐糖爲了貝壘能夠注意到自己,她開始苦練舞蹈,一個平凡瘦弱的姑娘一直努力,一直堅持不放棄,終於,她煉成了魔鬼般的身材和優美的`舞蹈。每次籃球比賽時,你總能看見一個跳舞的啦啦隊姑娘,她的每個動作都是那麼投入,她的內心彷彿在吶喊:貝壘,加油!此時此刻,多少語言都難以詮釋她的內心,只有把情感寄予這舞蹈動作之中。

我本來以爲故事看到了這裏已經沒什麼好看的了,可是,我錯了,正當一切都盡如人意的時候,噩夢卻降臨了。

老天總是那麼調皮,它啊!它和貝壘開了一個“小玩笑”一件意外,便讓貝壘變得面目全非,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帥帥的籃球王子貝壘了,而唐糖卻沒有放棄喜歡貝壘,她幫助貝壘,幫助她一次次地重拾自信,而貝壘因爲自己的墨陽,一次次地躲避她,她一次次地小心靠近,幫助着貝壘,到貝壘考覈時,她獨自一人爲貝壘跳起了只屬於他一人的舞,不管怎樣,倔強的她只想成爲貝壘一個人的啦啦隊!

只有堅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那麼,成功一定屬於你。

個人讀後感5

《一個人的朝聖》是哈羅德的朝聖,是對自己前半生的直視,透過它,哈羅德正視了父母沒有教會自己愛的能力的事實,正視了刻意隱藏的那段20年前的記憶,對戴維還是深深地歉意,但是也意識到戴維是代替自己去做了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沒有做的事情,喚醒了和莫琳相遇時一切鮮活的記憶。沒有戴維了,他們也不能一直這樣死寂地互相對待對方。愛永不會死!

哈羅德本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着腰生活,像是隨時防備着前方會突然出現一道低樑,他從不高調過活,鮮有朋友,低進塵埃裏;而看到這我也會想,我們個人在這個喧雜的世界裏不也是活的如螻蟻,有時會感覺自己湮沒在人羣中也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樣子。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哈羅德其實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自己,他一路踏過來的艱難也亦然代表着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征程。希望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8

一個人,神聖而孤獨。當一個人有了目標而爲之去奮鬥時,它不僅僅是一段人生的經歷,而更是對靈魂的一種洗禮。

書的主人公是哈羅德·弗萊,一個六十歲老人。一天他收到了身患癌症的老友奎妮的信,在震驚和悲痛的`心情下,他寫了回信,在寄出的過程中,越走越遠,最後橫跨了整個英格蘭。他只有一個信念,他只要走着,朋友就不會死!合上這本書,我感慨萬端。

哈羅德的人生幾乎是平淡的,可就是這樣的生活,使他竟然在一瞬間做出了一個充滿勇氣的決定。哈羅德的這條路,不單單只是走在路上,還有對過去人生的一種反思和尋找,沿途也收穫了愛與責任。主人公在寄信的過程中明白了,平凡的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

人是一定要有信念的,它就像光一樣射入了生命中,縱然前方山高路遠,懷揣那一份信念,便必定活成一支隊伍一般!

個人讀後感6

這幾天,因爲女兒從圖書館借了一本破舊不堪並且書紙已泛黃的舊書——《日出》來看,我也利用空閒時間又一次讀了曹禺老先生的這本書,漸漸明白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日出》已不僅僅是書中各色人等的悲劇,更是一部社會的悲劇,生命的悲劇,青春的悲劇。

書中的陳白露是一個矛盾、頹廢、但同時又熱愛生活、厭惡生活的人,她希望生活得安逸舒適,紙醉金迷,但同時她又極度的鄙視憎恨着生活中的醜惡和不平、痛苦和齷齪。她性格自傲、高貴,但又脆弱、不安。但她的那顆天真、深沉、自由、善良的心從來都是自己的。所以她喜歡日出、陽光,甚至是窗外的雪花。她醉生夢死、得過且過,雖然她也並不甘心這樣的沉淪下去,但是除了等待,她似乎又別無選擇。最後,她終於解脫了,回到大自然中去了。書中還有不少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方達生、李石清、潘經理、黃省三、顧八奶奶、金八爺、小東西等等。在這樣一個充滿悲情、充滿動盪的環境中,陳白露等人的悲劇是註定的'、無法避免的。黃省三的命運更讓人唏噓不已,他是個懦弱、可憐的社會下層市民,他想要拼命的活下去,但別人不讓他活,他們逼他去死。於是他終於破滅了生活的希望,將自己的兒女們通通毒死,然後再自行了斷生命。可笑的是,他真的想死的時候,他們又不讓他死,說他精神有問題,這種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狀態讓這個可悲的小人物終於無法再支撐下去了,於是他瘋掉了。無辜可憐的“小東西”,陳白露雖然救了她,但卻保護不了救她,充其量只是將她的悲劇稍微推遲了一會兒而已。

劇中唯一的超然一點的人物就是方達生,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想要去幫助需要他幫助的人,他想帶陳白露走,他想給陳白露正常的生活,但終究也只是給自己的心靈增加了傷痛而已。整個社會都在傾覆,能逃得了的又有幾個。“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透過《日出》我們能感覺到的是作者在方達生身上寄託的一些理想和希望。

個人讀後感7

多數人並非沒有夢想,而是缺少面對夢想的勇氣。

在寒冷的西伯利亞有一種鹿叫做花腹鹿,它們的腹部有着美麗花紋,但花紋並不像斑馬的花紋一樣與生俱來,而是經過磨難才形成。當它們還是幼鹿時,被父母帶去跳躍荊棘叢,矮小的幼鹿在跳躍時腹部被荊棘劃,傷口縱橫交錯,而傷口痊癒後交織的疤痕卻成了美麗的花紋。縱橫的傷口都能形成美麗的花紋,這不能不讓人們驚奇。在漫長的人生中,人和小鹿一樣,同樣會遭遇許多挫折,面對挫折與其選擇迴避不如鼓起勇氣正視它、迎擊它。但凡成功的人沒有誰不遭受磨難,只有經歷了磨難纔可能更接近成功。即使命運刺了你一刀,仍然鼓足勇氣去面對和搏擊,傷口同樣也能綻放出另一種美麗。就像成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

文章中的第一個人第一個人連走都沒走幾步就退下了,什麼都沒看到,來幹什麼呢?從此事可以看出,第一個人是隻願一步登天而懶惰的人,他只會一事無成。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第二個人雖然有勇氣,但半途而廢,說明他沒有恆心和毅力,而毅力就是堅持,毅力就是努力|所以他也沒能登上頂峯。

第三個人有恆心,有毅力的人的人,縱使失敗過,也能盼到成功的時刻。因爲有恆心的人,他的那顆心是無止境的。你會看到他的毅力,和另一個境界,那是用汗水奪得的有恆心的人,縱使傷痛過,也能抹掉心中的淚水,因爲有恆心的人,懂得快樂來之不易,他明白如果看不到太陽而流淚,那麼也不會看到羣星。所以他抹掉了心中的淚水,爲的就是不再錯過羣星有恆心的人,縱使氣餒過,也能重新站起來,因爲有恆心的人,不會輕易放棄。因爲他清楚問題總會有解決的方法。只看你願不願意做而已有恆心的人,縱使成功過也不曾驕傲,因爲有恆心的人,知道驕傲會使他失敗,所以他成功了|||||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纔會成功|品嚐勝利的成果|

個人讀後感8

人世間,很多事需要堅持,比如:一個人要成功,必須克服許多的困難、挫折,這些都是爲了將那些不能堅持不懈的、隨隨便便就半途而廢的人攔在成功的大門之外,可能在你準備放棄的時候,成功的大門就擺在你面前,你卻默默地離開。

艾青在新中國建立伊始之際,在人們最需要精神鼓舞的時候,他創作了《礁石》,也可以說《礁石》是應時而生,它實實在在的鼓舞了幾代中國人。這首詩寫了兩個對象,一個是浪;一個是礁石,有兩個主要的畫面,一個是無數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另一個是礁石屹立,面對浩瀚的浪花。

《礁石》塑造的是長年累月在狂風巨浪的撲打下堅強不屈、堅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僅是不向命運低頭的詩人的自身的象徵,而且還是我們民族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的象徵,也表明我們每一個人就算長期不順心、不如意,也一定要保持堅強不屈,樂觀自信的精神形象。

讀這一首詩時,我不由得想到那次體育期末考試,分組時,同學們都想先跑,紛紛擠向第一排,把我給擠了出來,我擡眼向周圍看去,發現留下來的全都是能跑的,當時我也挺開心的,因爲跑步時,若前面有一個人給你領跑,你就會有個追逐的目標,如果是自己領跑,就沒有那種衝勁,就會越跑越慢,耗時過長。

當然,即便有人領跑,也不是就一帆風順的.,那次體育考試中,我跑到第二,一直跟在第一的後面,很快口就開始發乾了,口水也是酸的了,腳步越來越沉重,我甚至一度的想要放棄,可是當耳邊傳來同學們在跑道上奮力向前的腳步聲、吶喊聲時,我不禁想,身邊的同學都沒有停,我又怎能停下呢?我一定不能被後面的同學超越!我一定要成功!只要堅持下去,我一定行的!最後我如願成爲第一個衝過終點線的同學。而這不就是《礁石》告訴我們的“做事一定要堅持不懈”嗎?

放棄有十五筆,堅持有十六筆,堅持與放棄,僅在一念之差,我們要好好把握。

個人讀後感9

買的圖書很快就送達,翻看其中的一本,一口氣讀完,多了有一點淡淡的憂愁,做爲一名現代人,情感變得越來越空洞,表達的方式也越來越程式化,從網上隨便一搜可以搜到很多的方式,於是所列舉的各種方式被人們無限制的使用,缺乏了必要的真誠。

大多數人在內心深處都有種孤獨和落寂,可以談心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少。當孤獨襲來,有的人選擇放縱,有的人選擇封閉。曾經看到幾個女孩子抽菸的神情,那樣的眼神,讓我至今無法忘卻,顯得那麼的脆弱和孤獨,整個人顯得很頹廢,令我震驚。似乎所有的情感交流都是無妄的,唯有香菸是最後的救命稻草。或許這便是她們對待孤獨的態度。

在我看的這本書中,女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去依靠任何人。經歷了兩段無疾而終的愛情,然而我覺得這種愛情其實並不能稱之爲愛情,只不過是兩個同樣寂寞的人來排解寂寞的方式。因爲無聊,從小順手拿走別人的東西,那些東西放在一個鞋盒子中,在某個時候拿出來,臭着其中散發的氣味。東西都非常的瑣碎,沒有任何的價值,她卻熱衷於這樣的活動。無他,寂寞而已。

做着好幾份工賺錢,用賺來的錢養活自己,當媽媽讓她去讀大學的時候,她選擇放棄。我在書中找不到一個可以和她進行交流,說着各自的想法的人,也許吟子比媽媽瞭解她,可是她們有太多的年齡差距,即便是看穿她的內心,也無意改變她。

在文字中找不到任何強烈的對白和評述,似乎都那麼淡淡的,沒有悲喜的感覺,就這樣漸漸的滲到心中。有一個影子在不斷的徘徊,獨立、孤獨、鮮明,幻化出無數人的內心獨白。

個人讀後感10

這是一本講父母如何和孩子建立一種健康良性關係的心理學書籍。

這本書很多知識點,一篇記不完,我慢慢記。

......

作爲普通人,我們至少可以學習做到去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延續,更不是實現父母想象中功能價值的“它”。

......

不要過早的讓嬰兒獨立。

只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

所謂的哭聲免疫法是對孩子的冷暴力。

嬰兒與成年人不同,他(她)還沒建立客觀穩定性。對於他們來說,看得見的東西存在,看不見的東西不存在。

嬰兒哭泣,父母要及時迴應,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和關愛。

透過撫摸,擁抱,眼神,需要等方式,接納和陪伴寶寶。

......

父母做不好的,承認自己做不好就好了。不要認爲孩子有問題,不要認爲孩子的需求不合理。

......

延遲滿足能力,是指爲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延緩眼前的利益滿足。

延遲滿足能力始於嬰兒時期的及時滿足。

它真正的成因,是父母經常及時迴應和滿足孩子,使孩子深信自己的需要會被滿足。

因爲信任,所以能安心等待。

當父母力所不能及的時候,應該如實相告,孩子會有所失落很正常。他們遭受一些自然的挫折,會失落,會傷心,但刻意的延遲訓練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

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的.需求太容易得到滿足,會不懂得珍惜,得到後也不會有努力奮鬥的動力。

但是以獲取的難易程度來決定珍惜的程度,這是我們成年人已經被異化的頭腦想出來的,並非孩子的本性。

被及時滿足(給予自由空間,不是替代和控制)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享受當下。

......

不打擾,是一種尊重孩子內外成長節律的大智慧。

父母不用慣性思維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透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去體驗屬於他的無限可能。

個人讀後感11

在這個假期,我一口氣讀完了《兩個人的夢想秀》這本書,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兩個人的夢想秀》這個章節。

故事中,馬一左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做一名主持人。爲此,他還特地把自己的夢想寫下來,寄往中山路1234號,希望能有圓夢的機會。可是信寄出去很久也沒有收到回信,馬一左沮喪極了。馬一左的弟弟——馬一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馬一右召集同學們一起開一場演唱會,讓馬一左當主持人。馬一左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爲馬一左實現了夢想感到高興,也爲馬一左、馬一右和同學們之間的友誼感到震驚。在馬一左寫信的時候,有馬一右的鼓勵,在他沮喪的時候,有同學們的.幫助。如果同學們當初沒有幫助馬一左,馬一左的夢想就不能這麼快就能實現。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是真心地幫助馬一左的,我也相信,馬一左在生活中一定是真心地對待同學們的,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同學願意幫助他實現夢想呢?

看完馬一左的故事,我想起了一件令我後悔至極的事。幾年前的一天,我的好朋友來到我家玩。我們在一塊兒玩玩具,他一眼就看見了我的遙控飛機,問我:“能借給我玩玩嗎?”我想了好一會兒,才答應。他高興極了,拿起搖控器控制飛機飛來飛去。可是一不小心,飛機撞在牆上,壞掉了。我生氣之下把朋友趕走了,還跟他絕交。我現在是多後悔啊,爲了一架飛機,犧牲了一份友情。

我現在有許多新朋友,我一定要真心對待大家,珍惜每一個好朋友。真摯的友情,力量一定大於天。

個人讀後感12

看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是繼沈從文和汪曾祺之後,我第一次看到當今中國作家如此具有靈性和才華的文字。他就是劉亮程。

劉亮程文字的美在於他的純粹,他的文字歌頌大自然,帶有純淨的詩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戰火和硝煙,看不到歌舞和繁華,只有村莊和河流,似乎一個人走在大地上,太陽照着你,風永遠吹着。

我想起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當代最有才華的浪漫主義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的時候,懷裏揣着《聖經》和《康拉德小說遜,還有一本就是《瓦爾登湖》,海子把它當成命運之書。梭羅說:一億人中只有一個人活的詩意而神聖。只有讀過《瓦爾登湖》的人才會了解瓦爾登湖是多麼的深邃純淨。我一直覺得,大師就象深邃純淨的湖泊。

一個優秀的抒情的詩人,他們的作品永遠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徵——永恆主題,那就是對某樣美好的事物的反覆歌頌,很多詩人飽含深情的反覆歌頌落葉和露珠。這一切來源於熱愛。

劉亮程作品的永恆主題就是村莊。他筆下的村莊,似乎賦予了生命,我想,身臨其境也不過如此吧。他文字敘述所帶來的美感甚至遠遠超越了村莊本身。

村莊生活是很苦的,我去過很多村莊,一般都是看到他們的貧窮和落後,還有漫天飛揚的黃土。我到達村莊之後想念城市的精緻物質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莊的安靜和安寧,還有清新空氣。

如果讓我當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我是不會去的。我寧願在城市之中當個平庸的小職員,隨波逐流。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缺乏的,是一顆感恩的心,是一顆詩意的,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

我所欠缺的,正是劉亮程作品中所表達的。

個人讀後感13

活着,是無論外界如何起起伏伏,都能保持內心的平穩和樂觀。

決定開始讀這本書時的自己正深陷自我懷疑,不停的思考人生的意義,一度無法自拔。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我開始了讀這本書。

起初是衝着書名去的,覺得這本書一定蘊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像是讀完之後就能大徹大悟,生龍活虎,人生煥然一新。.。然而在讀之後,我的這個預想並沒有達成。在讀這本書的前幾章時,實話說,我曾一度想過要棄書(事實是,我也確實在讀到一半的時候擱置了2個月),當時主要是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在那個年少紈絝的福貴身上找到絲毫的共鳴,也覺得前期他的慘全都是他自己作的結果。但是到後來,當我再一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當我不再是帶着自己的目的性試圖去書中尋找答案的時候,當我開始站在福貴的角度去體會他人生坎坷的時候,我開始感受到了那種作者想要傳達的'那種活着的力量。

也許活着是福貴在輸光家產之後,能夠痛改前非,從頭開始,把雞養成鵝,鵝養成羊,羊養成牛的勇氣;也許活着是福貴被充軍在戰場上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依舊堅信自己可以活下去的信念;也許活着是家珍即使重病臥牀,家裏窮困潦倒依舊把自己穿戴整齊,梳洗乾淨的態度;也許活着是福貴即使食不果腹依舊不埋怨不妒忌努力掙扎的積極;也許活着是福貴看着身邊的親人子女一個個相繼去世最後孤身一人卻依舊活好當下的那一份不滅的希望。

也許活着很難,因爲需要面對很多人的自私自利,事的與願相違;但活着也很好,即使會遇到壞事,但好事也一定會來!所以,無論外界如何起起伏伏,都要保持內心的平穩和積極樂觀,你的感受即是世界,共勉!

個人讀後感14

《一個人的朝聖》講述的是一位在釀酒廠工作了四十年,沒有加薪,沒有升職,沒有朋友,直到安靜地退休的銷售代表,哈羅德·弗萊,他一個人徒步旅行的故事。

哈羅德只是千千萬萬人之中很普通的一位老人。而“一個人的`朝聖”重要意義便是,在臨近人生終點時,哈羅德做了一件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平凡的事兒,而這不平凡的經歷,正好讓他重新梳理回顧了自己的一生,重新理解處理親密關係。正如文章裏所言:“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一段路接着一段路。”

整部小說主線極其簡單,故事人物也不復雜,四個主要人物貫穿其中,哈羅德,妻子莫琳,兒子戴維,好友奎妮·軒尼斯,及路上遇到的過客。故事的發生源於四月中旬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星期二,在那個早晨收到的一封信,開篇“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引起了我們很大的好奇,但其實也不過是一封平常不過的告別信而已。一切都看似平常簡單。一開始哈羅德只是出門去郵寄一封回信,寫給患了癌症住在貝里克郡療養院奎妮的回信,可走着走着,讓他回憶起了諸多往事,總想着下一個郵筒停下來,卻根本停不下來,直到遇到了加油站女孩,他們聊到了信仰,哈羅德至此下定決心徒步去看望奎妮。歷經辛苦,他橫跨整個英格蘭,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共計627英里,耗時87天。哈羅德始終堅信,只要他一路走下去,好友奎妮一定會等着他的。

借用小說中的一段話,作爲這篇文章的一個結尾,“有時候你以爲自己已經展開了新的一頁,實際上卻可能只是重複以前的步伐。”只有當我們直面並克服了自己的短處,纔有可能真正開始一段旅程。

個人讀後感15

小說作品《童年河》講述了雪弟的童年:從纔到上海的懵懂,到四年級時的成長,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完美銳變的雪弟,就像是一隻鳥兒掙脫了牢籠,展開雙翅向廣闊的藍天飛去。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小說作品《河裏的生死搏鬥》這一篇,它敘述了雪弟奮不顧身的'跳下河,救出了因小橋突然崩裂而掉下河的小夥伴們。他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向他一樣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奮不顧身的幫助他們吧!

和雪弟一樣,我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生活中我學會了堅持、獨立、誠實、寬容……這些,是童年留給我最美好的回憶。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是這件事讓我讓學會了堅持——那是一個涼風徐徐的下午,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姐姐來到了一個堆滿了繪畫作品的小房間,這,就是我後來學習繪畫的地方,在略略欣賞了一些令人賞心悅目的繪畫作品時,爸爸問我:“你願意在這裏學畫畫嗎?”我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因爲,我也想畫出像這樣令人賞心悅目的繪畫作品。就是這個決定,讓我可以畫出讓人羨慕的畫;就是這個決定,讓我無論是颳風下雨,也要趕到小房間去學習繪畫;也就是這個決定,讓我學會了堅持。

在我的童年中,是這件事讓我讓學會了獨立——那是一個燥熱的晚上,全家人都睡了,而我卻怎麼也睡不着,翻來覆去,可能是因爲把被子踢走了,這個晚上,我着了涼。我摸摸額頭,燙得不行,趕緊披上衣服,摸黑翻出家裏的退熱貼,貼在了頭上,頭上涼絲絲的,不再那麼燙了。又趕緊找來水“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然後回到牀上躺着,過一會兒再起來喝水,就這樣一直重複到東方露出了魚肚白。醒來後,我趕緊摸了摸額頭,好多了。我長舒了一口氣。從那以後無論什麼事我都盡力自己完成,還有什麼事情比生病更可怕呢?

現在,我長大了,童年留給我的是無窮無盡的回憶,美好的回憶。我會珍藏這美好的童年,永遠,永遠……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