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邊城讀後感合集(14篇)

邊城讀後感合集(14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邊城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後感合集(14篇)

邊城讀後感 篇1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條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邊城》就是一幅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畫,這意象與味道,有永不褪色的價值、濃厚的鄉土氣息。

翠翠,一個聰明、美麗、乖巧的山區女孩;儺送,一個純真、善良、勇敢的鄉下小夥。兩顆年輕的心自然的靠攏了,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同時選擇了對方。既沒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離今叛道的驚世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的權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愛意眷眷,他們在每個飄滿思戀的碼頭,擺渡他們的人生,那樣平凡,卻又那樣絢爛、美妙。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的。《邊城》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的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幅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上心頭。以歌聲讓翠翠心飛翔的儺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夕相處的.爺爺也在雷鳴的夜晚悄然離世……但正是天保對儺送的這種忍痛割愛的寬闊的胸懷,儺送對翠翠無限的愛,老船伕對女兒、孫女的摯愛,與當時社會的你爭我奪、弱肉強食形成鮮明對照,呼起那已失去的善良人性,追求那無怨無悔的遠古社會,去維護那遵從古禮的美德。

《邊城》體現出來的人性美與藝術美珠玉生輝、高度一致,譜寫了一段至純至美的理想的生命旋律,是一曲湘西生活的牧歌,也是一顆晶瑩圓潤的藝術明珠。

邊城讀後感 篇2

也許《邊城》就是如此有魅力。每次翻開,就彷彿進入了沈從文描繪的美麗的山城。走進翠翠的心,在這城中感受她的愛恨情愁。

在一個鳥語花香,青山翠竹的小小的山城,故事就這樣展開。翠翠與爺爺從小相依爲命。漸漸長大了,在一次端午節翠翠路遇了剛剛在划船比賽中中了頭獎的儺送,兩顆年輕的心撞擊在一起,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而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深愛上了翠翠。“美麗總是愁人的。”不久,天保爲愛離家出走落水而死,儺送尋兄歸來過溪時,又沒得到翠翠的.一點兒暗示,賭氣遠走他鄉。老船伕因擔憂翠翠的命運而在暴風雨的夜晚長逝,只留下翠翠無助等待情人的歸來。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滿心期待故事會有一個令人愉快的結局,而事實卻令人傷感。最終翠翠與二人的愛情悲劇雖爲全書添上一層憂鬱色彩,但作者清麗的筆觸還是讓人對整個故事難以忘懷。可以看出作者對人間美好、善良的追求。在渲染大自然美的同時,更讚美了生活在這兒淳樸的人民那純真的友情和真摯的關愛。

本書中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一個天真善良,聰明乖巧,溫柔清純的少女。在她身上有對祖父深沉的依戀與對愛情的真摯期盼,外表溫婉靦腆,內心卻熾熱多情。老船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善良、勤勞、忠於職守,“凡事求個心安理得。”對於自己的親人,他疼愛有加,這就是我們炎黃子孫世世代代祖傳下來的精神,而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的祖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

就是這樣一個恬靜的山城,沈從文將他的筆落在這兒,爲我們展開了一個個畫面。掩卷後,不忘那一個充滿靈氣的女孩,不忘那一位勤懇的老船伕,不忘那爲愛獻身的兄弟二人,更不忘這淳樸的地方。

邊城讀後感 篇3

邊城,遠離城市的小城,故事描繪的景物,風情給人無限的嚮往,遠離城市,親近自然。

的確,簡單的故事情節,質樸的湘西人民、純真的愛戀,一切的一切,就像沈從文說的: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一種清新,一種淳樸。

翠翠、爺爺、大老、二老、順順、鄉親們,小說中的人物都那樣淳樸,沒有壞人、罪大惡極的人。一切都是那樣美好,沒有現代人與人的不信任。他們傳遞着人間至純的愛,祖孫情,兄弟情,父子情,甚至於鄉情、愛情。

這,不就是人們一直嚮往的.嗎?質樸的文字,有些繞口的湘西特色的語言,字裏行間表現了作者對質樸、純真和人與人之間的最原汁原味的不受如何污染的人際關係的探尋。

爺爺和翠翠,祖孫二人靠渡船爲生,生活拮据,卻從不多收人家一分錢,即便收了,也要用菸草來回贈,這是爺爺的善良質樸,今天物慾橫流的社會,這樣的人不多了。

對翠翠,自己唯一的親人,爺爺將愛全部傾注於她,事事爲翠翠着想,即便遭人誤解,心中滿是煩惱,依然想着翠翠的幸福,翠翠的未來。這不正是爺爺對翠翠的最無私的愛嗎?

大老、二老同時愛上了翠翠,而翠翠卻只愛二老,哥哥爲了弟弟放棄了自己的愛,出門闖蕩,一個人承擔痛苦,但卻不幸身亡。弟弟爲了哥哥放棄了翠翠,只留下翠翠一個人,沒了二老的動聽的歌聲,只有翠翠獨自一個等待。

這是翠翠和大老、二老的愛情故事,有淳樸、美好的一面也有一點淡淡的憂傷,人性的光輝一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邊城讀後感 篇4

雨後,我坐在陽臺,讀着《邊城》。

這部小說初讀之下,語言很平淡,情節甚至算得上是平凡,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的悠閒適意,爺爺的樸訥,翠翠的可愛以及字裏行間的自然、柔美、詩意所吸引。讀着讀着,好像自己也融入了這個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說開頭向我們展現了那片寧靜的自然風光,寥寥幾筆勾勒出翠翠和爺爺簡樸的生活中透出的那些快樂和活力,然後便講述了那個熱鬧的端午節,翠翠的愛情便是從這時拉開了序幕。

到了小說的後半段,看得我有些暴躁起來。翠翠的愛情之路好像愈發坎坷了,就像京劇《三岔口》給人的感覺一樣,一件兩情相悅好事卻被一連串的誤會打亂,總也成不了。

船總的兒子大老、二老都喜歡上了翠翠,剛剛開始競爭,大老的殞命卻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二老不再那麼堅定地要娶翠翠,船總開始對爺爺有偏見,而爺爺的'木訥和口拙也讓船總和二老對他產生了誤會。

小說接近尾聲時,一場暴風雨帶走了爺爺年邁的生命,也許,它也同樣粉碎了翠翠剛剛萌芽的幸福在整部小說裏,最幸福的人應該是爺爺吧,這位帶着那個時代典型特徵的老船伕,他敬忠職守的在崗位上奉獻了50年,他擁有過平凡的妻子、可愛的孫女、幾十年的至交老友,也經歷過妻子的死亡,女兒的離去。最終在對孫女的擔憂中與那條渡船夥伴一起逝去。雖然一生清貧,但這也算是完滿的一生了。

邊城讀後感 篇5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情詩和小品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靈的清澈純淨。

如此詩意的文章,略帶悲情的人物。從?喜萬分到悵然傷心力交瘁的老船伕,從情竇初開到常年爲人擺渡心中充滿等待的翠翠,從頗有名望的少爺到不幸落水斃命的天寶,從非卿不娶到不願再提婚事的儺送,人物之間的關係似乎混亂,卻又是如此的清晰。

翠翠的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對愛的執着,使硪深受感動。現在開放的社會,使人的意識更加清楚,但人似乎並沒有更加清醒。結婚成了一件不再奢侈的事,離婚更是成了一個十分輕鬆的決定。似乎大家都忘記了老人家常說:千世修來共枕眠。可見一份感情是多麼珍貴,作者透過寫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淡化了現實生活的黑暗和痛苦,用詩一般的文筆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着"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反映了作者對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願望,他把這些美好的願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邊城的文字是優美鮮活的,只有深沉的愛才會孕育出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或許應該說,每個人都有一座邊城,只是沈從文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邊城隨這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下我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邊城讀後感 篇6

“邊城”意指什麼?從字面意思來說,它是邊境的城市,就是樸實,安寧的村莊。但從沈從文先生的角度去看,這,就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具體是怎樣的態度呢?隨我去品味沈先生的語句吧!

“他們的生活那麼同一般社會遙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的生活裏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個身心爲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沈先生的文筆從來都是這樣唯美、簡潔。無需過多裝飾,寥寥幾語就把田間人民對“愛”字的看法描述出來:雖然他們離現代社會太過遙遠,可能體會不了城市人民的做法,可兩邊在愛情的收穫方面,會被相同的物質所互相結合,令兩個互不關聯的事物變得相似起來。他們都會爲愛癡迷,爲愛瘋狂。

再看看現實生活。當今社會,大傢伙對愛的理解已然變了味。舉個例子:你若對我不離不棄,我便對你生死相依。本就不該如此。爲什麼呢?這句話所在的基礎是“你”對我不離不棄,我“才”對你生死相依。這聽起來很覺着自私:憑什麼我先對你好後你纔對我好?!是的,爲什麼我們不能做個“傻漢”,讓對方單方面地浸在我的愛之中?自己愛的人幸福,當然你也會幸福。可能有人會說你癡,但他絕不會嘲笑你;可能有人覺得你傻,但他也會效仿你,因爲你的做法鐵定會羨煞旁人。

“琉璃般透明純粹,美得讓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最後再用沈先生的'話,點明當今“愛情”的性質。畢竟只有珍惜的,纔是珍貴的;唯有珍貴的,你纔會去珍惜。即使他的文章最後都哀婉悽美,但這卻最使人銘記簡單而又說不通的道理。

邊城讀後感 篇7

沈從文的《邊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也是名氣極大的作品,曾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因此值得每個人認真的閱讀,而書中的純美愛情故事更是打動了無數人,我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總是希望讓自己的作品千古不朽,成爲文學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邊城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邊城講述的是關於愛情的故事,講述了老船伕的女兒翠翠和碼頭船總的兩個兒子之間的愛情糾葛。英俊的水手儺送和翠翠互生愛意,但兩人並沒有表白和定親,而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並提前提親,這對於翠翠來說非常驚訝和爲難。兄弟兩人沒有用決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是採用唱歌來對決,讓翠翠自己做出選擇,而哥哥天保自知唱歌不是對手變離開去做生意了。後來發生了意外,老船伕聽說天保在出行的路上落水死亡,這對於船總和儺送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應影響了老船伕的`工作。儺送得知哥哥死去,心裏非常難受,價值父親對婚事的攔阻,讓他無法接受就離家出走了,而翠翠在老軍人的照顧下默默地等候着儺送的歸來。

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但故事非常動人,這種淳樸的愛情故事已經難得一見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我們是否缺少了最珍貴的最淳樸的情感呢?是的,現在的人們對待愛情的態度是複雜的,並不像邊城中那樣純粹和乾淨,有一種純真的美!

毫無疑問,我非常喜愛《邊城》這本書,它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愛情的真諦!

邊城讀後感 篇8

不能不佩服沈先生的文筆,薄薄的一本小書,那樣雲淡風輕的描寫,就生動地重現了茶峒別具特色的人情風味、鄉土世故。還有翠翠,這個山泉一樣清澈的女孩,她的愛情亦在字裏行間不動聲色地鋪展開來了。遍覽全書,可曾有一處明明白白地寫出“愛情”兩字呢?但凡是用心讀過的人就一定能體會出一個情篤初開的女孩對愛情的嚮往與執着。

要怎樣的一份情感,才值得用一生去等待呢?看書的人也許不明白,但寫書的人一定明白,書中的人物一定明白。

翠翠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年紀吧,剛剛開始憧憬“愛情”這種神祕的情感。她所想要的,不是富貴的家業,不是顯赫的地位,她所期盼的,不過是自己喜歡的人能爲自己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情歌,而自己就能在歌聲的伴隨下,在美麗的夢境裏遨遊。

這本書把一個沉浸在對愛情的美好幻想中的女孩的形象勾勒出來了。我們的眼前也許沒有這個女孩的相貌特徵,但有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她一定有一雙清澈透明的眸子,一定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心。都市裏有太多紛擾複雜的情感了,就像河水,再好的水質也免不了攙雜泥沙和石塊。而在《邊城》裏,一切都是簡簡單單的。愛,或者不愛,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

《邊城》像清風一般吹拂着都市人那顆不安分的心。簡單決不意味平淡,相反,簡單的文字、簡單的情節,蘊藏的正是強烈的情感。

《邊城》裏的文字正如茶峒小鎮的民風,淳樸、單純、明瞭。在平凡中看出偉大,在瑣碎中透露深刻。這就是《邊城》。

邊城讀後感 篇9

很久沒有寫過東西了,以前設想的情景是每當讀過一本書時,就要寫一點讀後感的,但還是沒有堅持下來,有點遺憾。如今重又拾起,算是一點自我慰藉吧。

在邊城的閱讀的過程中,有兩次情感高潮吧,每當遇到會猛的有一種眼角溼潤的感覺。想潸然淚下,但又強忍住不落淚,這種感覺可謂妙不可言。這個有感還是先從書中的一個場景起頭吧。

那一天的黃昏異常鬱悶,熱風肆虐,惹得人心亂糟糟的,覺得怕是要有雷雨了。翠翠有點害怕,祖父卻說:“怕什麼?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讀到這裏,總覺得這是一個預兆。果不其然,夜裏下起了大雨,雖然驚雷一個似一個的可怕,但翠翠還是睡着了。可祖父在這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鬱悶的死去了。祖父的去世,使人感覺有一種憐憫從心底油然而生,不覺得擔心起翠翠的命運,這是我的第一次情感高潮。

無依無靠的翠翠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不會做,但這都不必擔心,湘西自古有淳樸的鄉村民風,這裏的人既然知道老船伕去世的消息,絕不會對其不管不顧。

老船伕的突然離去,使人猝不及防的聯想到翠翠的將來該怎麼辦呀?但我總覺得老船伕的`死去不是一個偶然,可能他覺得自己模棱兩可的態度導致了大老的不幸,二老的出走,唯有死去才能化解這之間的心結;也可能老船伕覺得在翠翠的幸福上,已然無能爲力,或許自己的死亡會促成翠翠與二老的婚事吧。由夏入秋,秋去冬來,時間已把所有的事情都歸於平淡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或許那個人明天會回來.....

邊城讀後感 篇10

走進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座白塔,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故事的開頭樸素又溫柔浪漫,小說裏描繪的湘西,風光秀麗,民風淳樸,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邊城之美在裏面描繪得淋漓盡致。

如畫的山村,汩汩的小溪,沈從文先生以一種樸素,平和的文字,塑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整個故事看起來像大段大段的沉默着的'電影,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風起雲涌,只是用簡單文字勾勒出生命的理想之歌,看完整個故事,感受到的是意猶未盡的治癒。

翠翠和祖父祖孫倆的感情讓人羨慕,翠翠從出生開始就跟着祖父,對祖父百般依賴,跟着祖父撐渡船,翠翠天真可愛,勇敢活潑,可以說她是沈從文先生筆下愛與美的化身。自從翠翠母親去世後,祖父把翠翠撫養長大,十分疼愛翠翠,翠翠心情不好時給她唱山歌,帶她到鎮上玩,知道翠翠愛慕二佬,暗地裏想幫翠翠撮合。

大佬和二佬對於翠翠的愛慕是最純真美好卻又充滿遺憾的,大佬意外離世,二佬遠走高飛。殊不知,白塔邊上一個水靈靈的姑娘正摘着一大捧虎尾草盼着他回來。隨着老船伕祖父去世,白塔崩塌,故人還未歸,翠翠還在盼望。

故事的結尾是讓人惋惜的,白塔重新建起,茶峒的溪水緩緩流淌,渡船接過來來回回的客人,虎耳草在歌聲中給予翠翠多少幻想,一切恍然未變卻物是人非。整個故事於平淡寧和中起筆,於餘韻未盡中消散,邊城之美貫穿其中,沈從文先生並沒有寫二佬是否歸來,留下了一抹淡淡的冷月光,籠罩着邊城朦朦朧朧的婉約美。

邊城的美不是一眼驚豔之美,而像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它沉澱的,是喧囂浮世沒有的桃源之美,從頭到尾是優雅的基調,讓人感覺很舒服,我有幸與這種美邂逅。

邊城讀後感 篇11

沈從文先生常說“美麗總使人憂愁”。《邊城》裏的翠翠是美麗的,她單純善良、不諳世事,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卻始終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應該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幸福,最終只能在一片悽苦之中,孤獨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歸期的愛人。老船伕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條渡船,不知把多少來來往往的人渡過了小溪,“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深愛着翠翠,他唯一的親人便只是那個女孩,他總是在爲孫女將來的生活而擔憂,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就連撐了一輩子的渡船也被漲起的大水沖走了,這是何等的悲涼啊。

天保和儺送也都是好男人,兩人同時愛上了翠翠,卻因爲兄弟之情而相約採用了美麗浪漫的“走馬路”的爲愛人唱情歌“競爭”方式,做哥哥的走車路佔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一定得讓弟弟先唱,明知不是弟弟的對手之後就主動離去,在心灰意冷葬身河水之中,也不知是爲了心中美麗而死,還是因爲心中的憂愁而死。儺送二老愛着翠翠,寧可不要碾坊,卻因爲一連串的誤會,最終又因天保的'意外死去而將愛意深深埋在心中,卻又難以割捨,最終只能帶着深深的自責,選擇遠行,把遙遠的期望留給了翠翠。儺送幾年前與翠翠的偶遇是美麗的,心中萌生的愛意也是美麗的,卻因爲彼此的誤會交織着家庭的壓力,而最終釀成了令人失望的悲劇。

邊城讀後感 篇12

週五下午在學校聽了《邊城》講座,晚上回來樂樂跟我說她週末需要把自己寫的一篇《邊城》讀後感打成電子版,我一聽,額?這什麼情況?爲何要打成電子版?難道是....這麼多年上學的經驗告訴我一般都是優秀作品纔會要電子版,有可能會展在教室外面的,可樂樂只有在小學階段展出過一兩篇文章外,就再沒展出過,難道這次....?樂樂聽出了我的意思,自言自語說“也不知道老師怎麼想的,我寫的東西,能有什麼,爲什麼還要我寫的東西?害我週末多了一項作業”我趕緊鼓勵她可別這麼說,說明你這次寫的一定有進步,所以老師纔要收集你的。

這項作業樂樂是在昨天晚上完成的,我開始跟她說我給她打,樂樂說她寫的那張紙不太好,墨水又多,很多地方都浸溼了看不太清楚,還是她自己來吧,於是她自己把這篇讀後感打成了電子版,而後傳給了老師。今天,我抽時間看了看她寫的這篇文章,別說,還真是有進步呢!作文一項是樂樂的'弱項,能把讀後感寫成這樣我已經非常非常滿足了,我問樂樂是自己寫的還是網上抄的呀?樂樂不屑的回我說你才網上抄的呢!她說她只有個別情節有點記不太清所以上網查了一下情節,內容還是自己寫的。這讓我更加刮目相看,平常也沒見她對這篇文章很喜愛,感想還挺深刻,難道是我帶她去過鳳凰找到感覺了?

不管怎樣,這也算是樂樂整個中學階段一篇比較好的文章,趕緊記錄下來留念吧。

邊城讀後感 篇13

《邊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劇,裏面卻有詩一般的、充滿哲理的樸實的語言。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女孩從小到大,從66無慮到心事重重——從喜到悲的全部過程。一個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獨地守候渡船一輩子。

就像是命運在捉弄小女孩一樣,一家船總的兩個兒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許是她確實太漂亮麗的緣故,也許是機緣巧合的緣故,才使得那兄弟兩個都愛上她,還都認爲自己也是翠翠的最愛,當然,最愛只有一個。但這並沒有破壞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真是難得!

因爲翠翠喜歡“二老”,有“岳雲”諢號的攤送,長相比“大老”英俊,還會唱山歌,所以不給“大老”的提親任何答覆,“大老”傷透了心,所以外出做生意,莫名其妙地掉到水中淹死了——本來是救人的好手的人,怎麼至於“不慎”掉到水中淹死了。這位“大老”其實在用死亡來成全弟弟的婚事,可是,他的'弟弟因哥哥的死,傷心不已,非要走遍河道找尋哥哥的屍骨。

翠翠的唯一親人——老祖父,因爲翠翠的婚事沒有着落,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懷着滿腔愁怨去世了,只剩下翠翠過着孤零零的生活。

整個《邊城》透露着淡淡的哀傷,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命運註定的,留給翠翠的只有無盡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傷感,向人類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爲缺乏必要的語言交流而造成的誤會是那樣多,有些還很可怕。

生活是寶貴的,漂亮好的婚姻應該好好珍惜,也許緣份只有一次,過去了,就沒有第二次了……..

邊城讀後感 篇14

初讀《邊城》,是沒有絲毫感觸的。直到後面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逐漸有所感悟、體會。畢竟一本寫“小地方”“小事情”“小人物”的書是很難讓我們一下就理解的。

沈從文不愧是一個大作家,他把翠翠這個鄉村少女活脫脫塑造成了一個“大美人”。這美,不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而是一種純樸的美,一種初看不然細看入骨的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在美,他強調的是一種人性的自然。然而爲什麼要將這樣一個少女放在一個偏僻閉塞的鄉村,我想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果翠翠生在一個繁華的都市,生活在雕樑畫棟裏,那麼她與衆多知識女性豔麗女郎相比,她的美於是就沒有那麼自然了,或者你甚至就會理解成爲愚昧、呆板,這主要是因爲環境與之不同,不相符。但翠翠生活在山美水美的農村,那麼“人美”似乎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這種環境裏的美是純真的.,適合都市人的急功近利悖道而馳的,這就是沈公的高明之處,也是鄉村的可愛之處。

小人物沒有偉大的事蹟,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他們生活在不斷奔流的歷史長河中,就猶如細小的水流匯入其中轉瞬即逝。

但是,在沈公的眼中這種“小人物”是美的,他們平凡的生活,他們粗獷,但他們率真;他們平庸,但他們樸素;他們是真正的純如水、潔如雪。他們打漁務農,一輩子,自然自在無拘無束,真誠友好的生活着,也許這就是平凡的美。

這就是邊城他讓我們在官名利祿中翻騰打滾時,對淳樸的鄉村生活充滿嚮往,對自身的人格道德進行反思。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