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集 > 範文 > 讀後感 > 讀《活着》有感優選(14篇)

讀《活着》有感優選(14篇)

   來源:古今學識館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活着》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活着》有感優選(14篇)

讀《活着》有感 篇1

知道餘華的這本《活着》已經很久了,這周看完了,說說我的讀後感吧。

年少的富貴是富少,有着羨煞旁人的生活,享受着所有的榮華富貴。可他卻在自己最年輕氣盛之時選擇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他開始花天酒地,直到因爲他的過失把家財輸的一無所有,父親去世,妻離之痛,和家裏租來的五畝地,讓他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過錯。開始疼愛妻子,開始學會養家餬口,但依舊不會被老天眷顧,故事發展到結尾,只剩他和家裏的老牛。

有人說讀完《活着》會壓抑,會沉重,人生總是悲喜交加,沒有純粹的喜,也沒有純粹的悲。經歷的越多,領悟的就越深。就像最後福貴在靜靜的午後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一生一樣。生活會給予你想要的希望,也會給你想不到的幻滅。福貴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那種與摯愛分離的悲痛讓人無法接受,就像最後他的晚年孤苦一人,只有一頭老牛和他作伴,但是活着的意志卻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走的東西。“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也很踏實”這是他對自己的評價。

福貴的這一生,既漫長又短暫,現在是一個被網絡包圍的時代,每一次開啟手機總是會跳出一些“福貴們”或遇到失敗與不順,或遇到邁不出去的坎,就這麼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我一直在想在福貴的這一生中,所有的溫情都被撕碎,而他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因爲懼怕生活的苦難而自殺,他用驚人的意志力活了下來,我當時就在想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了福根的一生?是錢財?親情?友情?我想都不是,福貴已經失去了一切,可他依舊活得怡然自得。後來我想了很久,我覺得福貴活下去的信念就是:爲自己而活。我珍惜這世間所有的溫情,可是當我失去所有時,我也依然能隨着自己的'心怡然的自處下去,即使生活將我摧毀的體無完膚,我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因爲活着的意義就大於一切。這應該就是福貴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吧。

一無所知的世界走下去纔有驚喜。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運和生活,就像書裏說的“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我們應該好好的生活,善待生活,感受生活。

讀《活着》有感 篇2

“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者的這段話重新載入了我對活着的理解。

《活着》這部作品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一開始,福貴出身於富貴人家,但福貴一天到晚都跑到城裏吃喝嫖賭。沒多久,福貴就把自己的身家輸了個精光,屋子沒了,土地也沒了,福貴的父親也因此被氣死,母親也得病了。福貴看到自己的家裏淪落到此地步,終於醒悟過來,不再嫖賭。一次,母親病危,福貴去城裏抓藥,不料卻被國民黨給抓去了。福貴命大,後來逃了回來,但家裏一切都變了,女兒聾啞,母親身亡,家裏一直靠妻子支撐着。不過好在現在家裏的頂樑柱回來了。最後,兒子被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難產而死,妻子病死,女婿被壓死,外孫也吃豆子噎死,只剩下一頭與福貴一般年老垂死的牛陪伴着他。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一開始看到這句話時,我是不太能理解的,我認爲人可以爲了親人而活着,可以爲了所愛的人活着……當我看完整部作品,我或許懂了那麼一點點,福貴,他的親人都隨他而去,只剩他一人。他愛的人,或是愛他的人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仍積極地活着。或許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吧——“活着的力量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幸福、苦難,這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的,這不可避免。貧困之苦,死裏逃生之苦,失去至親之苦,失去摯愛之苦,生老病死之苦,艱辛之苦……這些福貴都經歷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即使全世界都棄他而去,但他沒有放棄自己,這就是活着。福貴也是人,是鮮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曾想過就此而去了,反正這世間也沒有什麼可眷戀的了,但活着的信念戰勝了一切苦難。我彷彿看到了這麼一個畫面——一個暗無天日的`黑洞裏,傳來一聲一聲強而有勁的呼喊:“我要活着!我要活着!我要活着!你越發往裏走,呼喊越發強烈、大聲。

從另一角度來說,活着,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勇氣。一生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已,太多的苦難、挫折,太多的無聊與平庸。但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那麼,再多的苦難最後也只會變爲汗水,去滋潤那心中漫花遍地的世界,心中會綻放出一朵朵鮮豔的花。更何況,現代的人們的生活條件哪有福貴那個時代甚至更往前的時代苦啊!

福貴一開始賭錢的時候,經不住誘惑,賭了還想賭,輸了更想賭,以至於後來輸得傾家蕩產。慾望這種東西,是把雙刃劍。若是你把握得好,那便是對你有利的。但一旦過於放縱,便就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個度。每個人都有慾望,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做慾望的主人,這樣纔不會走上歧路。又或許,人啊,只有吃過一次教訓,纔會肯改變,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所以,挫折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讓你成長,讓你變得更堅強勇敢,讓你意識到自己曾犯下的錯誤……挫折不只是爲了讓你受苦,更多的是,爲了讓你成長。

活着!纔會讓更多的想象成爲可能!盡情綻放吧!祖國的花朵們!更好地活着!活着!活着!

讀《活着》有感 篇3

世人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是真正嘗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少之又少。

“活着”是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在於喊叫、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的苦難、平庸、孤獨、絕望,抓住像流星飛逝的幸福瞬間,看它在手指縫隙流走,在黑夜之中消逝無聲。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的和尚。”福貴和老牛漸漸遠走,我彷彿聽到他粗啞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

福貴從戰場上撿了一條命回家,說:“這下可要好好活了。”家珍看着他說:“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吃不上飯的時候福貴揹着鳳霞往家裏走說:“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了。”家珍輕輕地笑了,笑着笑着眼淚掉了出來。後來王喜牽走了羊,大家過上集體吃食堂的日子,有慶可憐巴巴地問王喜:“我每天都能來抱抱它們嗎?”看到這裏,觸碰內心裏的'一抹柔軟,那我也可以抱一抱你嗎?有慶上學後低着頭給福貴說:“我學會了很多字,這些字夠我用一輩子了。”一輩子很長,一輩子很短。

家珍說:“我夜夜聽着你從村西走過來,我就知道有慶死了。”家珍說:“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福貴看着那條彎曲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有慶赤着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像是灑在了胸口,心窩,心尖上,灑滿了鹽。

二喜說:“爹,我腰疼的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鳳霞和二喜的影子,一個躺着一個跪着,一動不動,只有二喜的眼淚在動,一顆一顆大黑點點在人影之間滑落。

“家珍死的很好。”福貴的手貼在家珍胸口,胸口的熱氣像在手指縫隙裏一點一點漏了出來,她捏住了福貴的手,就癱在了他的胳膊上。二喜和若根也在走廊盡頭那個小小方方的房間裏再也沒有回來。死去,其實是活着真正的名字。

時間是最殘忍的劊子手,曾經擁有過,一家人一起在茅草屋喝過一鍋零星米粒的粥,便足以慰藉內心的寒冷,便足以度過這孤獨寧靜的餘生黑夜。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易。

讀《活着》有感 篇4

是的,你看的沒錯,這是一個苦難中生活者們的故事,並不是一個苦難中的倖存者。——題記

初讀《活着》時,被餘華先生幹練簡明的語言吸引了,同時也被故事給吸引了。

“枯草衰楊,曾爲歌舞揚。”《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着絲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曾有人問:“爲什麼小說《活着》在那樣一種極端的環境中還要講生活而不是倖存》生活和倖存之間輕微的分界在哪裏?”

用第一人稱的敘述,福貴的講述裏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講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麼福貴在讀者的眼中就會是一個苦難中的倖存者。

福貴一生起起落落,因年輕的肆意荒唐使他富裕變成了貧窮,親眼埋下了三代人一個又一個。本以爲可過上好日子,結果卻一個又一個噩耗接踵而來,親人一個個的死去,他爹、然後他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孫子,家裏的錢慢慢變少,親人一個個的減少。可是他依然樂觀的活着,和他那頭黃牛,故事的結尾中,福貴還唱着歌謠。

福貴的.人生不得不令我們感慨,如果我們是其中的他,親眼看着自己至親至愛因自己導致貧窮一個又一個死去,我想早已痛苦得沒有生存的希望了。但福貴他並不沒有,他痛苦,但他仍繼續愛着這條生命繼續活下去,這也無疑是這本書成功之點。苦難中我們也學會生活,學會在絕望中找到希望。我們沒有時間去選擇消沉,沒有時間去感嘆命運的不公,只知道生命將隨着時光流逝而流逝,我們只能珍惜,就像銀杏它只懂得生命的歷程中用飽滿的熱情展現了它無與倫比的金黃,即使在瑟瑟秋風的爭相撕扯下,也要搖曳自己繽紛和曼妙。

明知道人生路上有無數挫折,還是要堅強的走下去,自信、開心、堅定地走下去。不要抱着過去不放,拒絕新的生活和挑戰。生命不在於活得長短,而在於領悟得早與晚,在於生命的意義。

記住,我們不是苦難中的倖存者,我們是生活者,所以請不要因爲苦難而失去對生活的憧憬和珍惜。

讀《活着》有感 篇5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因爲這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心想,這書究竟以一個什麼方式去度過這以笑爲哭,生死徘徊的人生,在合上書的剎那間,我得到了答案。

在拿到書的時候,我發現它有着與其它大部頭不一樣的黑色封面和不凡的重量。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福貴經歷了一生的疾苦,成爲了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也折射出老一代人的隱忍和艱苦,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英雄般的氣勢。

福貴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當他下定決心,想要從頭開始,珍惜身邊的家人,生活卻與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兒子被抽血活活抽死,女兒好不容易找到一戶好人家,在醫院難產而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夾死,孫子因爲自己的疏忽而死,妻子因病去世,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的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敘述。

我在閱讀時,幾讀落淚,書中的情節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的是有慶給鎮長的老婆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能看到有慶嘴脣發紫,臉色鐵青,我好像觸摸到他那被醫生死死摸住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處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他一把,卻又被什麼阻攔着。時間無情的將我的雙手推開。有慶不就是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青年嗎?他們一腔熱血,卻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爲階級的美食。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家財萬貫,揮金如土的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要哭出來,但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爲誰而流淚呢?

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活摧殘的破敗不堪。人能簡單的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爲他人而活,因爲命運能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會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屬於自己。

主人公的命運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多麼辛苦。作者想告訴我們,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也許生命有些事情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我們都應該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無論意志多麼消沉,勇敢的活下去,加油!

讀《活着》有感 篇6

凌晨五點,我輕輕合上書。

現在的我坐在牀邊,窗外時不時傳來鳥叫聲,清脆,響亮。撲進來的一陣陣微風清新自然,整個世界充滿生機,好象要洗滌我有些失落的心。是的,我用了一個夜晚的時間去細細品位每一個字,每一份感情,和每一縷酸甜。我讀完了餘華的《活着》,關了燈,鑽進了冰冷的被子,腦子裏靜靜回放着跌宕曲折的情節……

主人公福貴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是遠近聞名的闊少爺,從小就受着優越待遇的他,有着頑劣的個性。“你家少爺長大了準能成個二流子。”別人都這麼對福貴的爹說。

他娶了一位賢妻,生了一男一女,可由於他,賒帳,半年來一百多畝田地和祖輩留下來的家產全輸光了,原本富裕的`家庭最終瓦解了。福貴帶着妻和子來到了農村,務農爲生。可事與願違,一次福貴外出被抓去當了壯丁,去了戰場,一去就是幾年。他娘在這時候死了,女兒鳳霞高燒過後成了啞巴,兒子有才還不認識自己的爹福貴。

福貴承受住了,當他決心好好做人,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時,他的兒子有才給校長夫人獻血,醫生謀求私利不顧有才的身體大量抽血,有才也死了。

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治癒,就在福貴快走出陰影時,平日裏能幹的妻子也患病了,離死期不遠了。一件又一件的壞事接踵而來,毫不猶豫地都砸在了福貴的身上……

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沒有倒下,他開始平靜地接受這一切,一個人孤單地老去,到了故事的最後,他開始笑對過去。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從頭至尾,我會隨着情節而波動。翻動着一頁一頁紙張,作爲一個路人甲,看着福貴長大,成熟,命運的變化,動盪和苦難的一生,甚至在這中途都沒有停下腳步來對他的命運表示關懷與同情。也許你和我一樣會想:女兒啞了,妻,兒,母死去這一切悲慘都是他的報應!是的,我一開始也這麼想,在他作惡的同時,總是會有報應伴隨而來,可是,聽着福貴在池塘邊的敘述,他講述生活,也像在做交代,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故事已經結束了。

良久之後,我躺在牀上,睜開眼,天已經亮了,眼角一線淚悄無聲息地滑落,我被一種心酸的情感衝擊着,它在我內心涌動着。我眼中朦朧了,枕頭溼了一大片,我不再只是責備福貴的年少輕狂,我甚至全盤原諒了福貴並且用心體諒着他,畢竟,他熬過來了。

他年輕氣盛時的過錯又算得了什麼呢?人生在世,誰能無過?況且這一切已經在他身上重演了一次,以至他一無所有。“他也不想這樣對吧?如果他知道結局是這樣,他就不會輕舉妄動了對吧?”我這樣對自己說:我相信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作者餘華說:“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若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大若地?”該發生的會毫不猶豫地發生,由不得我們來妥協,福貴這充滿着血淚的一生也教會了我絕望的不存在,人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笑的方式來演繹整個人生。

躺在牀上的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也釋然了。

讀《活着》有感 篇7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題記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裏作者餘華在前言裏寫的一句話,我揣摩了很久,它就像是一個詞語,被我安放到不同的句子中,直到合我心意爲止。我用我短淺的目光仰望這一部偉大的書,又或者說,“偉大”這個詞在這本書面前也顯得渺小了。

《活着》這本書講述了“我”去鄉間玩耍時遇到一位叫福貴的老人和他的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然後又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這位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並不像他的名字一樣一輩子榮華富貴,富貴老人小時候家中很有錢,後來因爲他賭錢輸光了家產,他的父親活活氣死了,曾經氣派的大少爺跟他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家珍還有他的`兒子有慶,女兒鳳霞過着艱苦的生活,一切都像一場很美麗的夢,但醒來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有殘破的茅草屋。後來福貴的母親病死了,有慶被人活活抽乾了血,啞巴女兒鳳霞生下苦根大出血也死了,他的妻子家珍得軟骨病走了,他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死了,他原以爲自己這輩子會和孫子苦根過下去,天意弄人,苦根吃豆子撐死了。福貴老人送走了他所有的親人,他的一生的遭遇是如此離奇又令人心酸。

文章最後寫道:老人對老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老人的親人都已經走了,老人彷彿感覺他們還沒有走,一直陪着自己,老人既是在對老牛說,也是在告訴自己。老人的這番豁達令我肅然起敬,這樣的命運下成長的一個人能擁有如此樂觀又平淡的心去看待人生,去看待命運。

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老人在殘陽下牽着老牛在鄉間的田野裏,一人、一牛,相依爲命。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被深深的感動了,第二遍看的時候眼淚就狂瀉不止了。我的眼淚不是同情老人的一生,這是悲觀者看待事物的角度,我更多的是在這滄桑的老人身上領悟到了樂觀的人生態度和一顆淡定的心。“滄桑”兩個字包含了太多太多,人們往往喜歡把它用在歲數大的人身上。的確,老人身上的東西,心裏的東西,都是時間一點點沉澱下來的,生命老人對的殘酷,命運對老人的不公,總保持一顆樂觀的心。

“偉大”的老人,“偉大”的書,“偉大”兩個字用在他們面前,也太渺小了。

我想作者告訴大家的是,勇敢地活着吧,樂觀的活着吧,世界上難道還有什麼比活着,還要更美好的嗎?

那些活着的人受到一點挫折就認爲自己活着沒有什麼意思,不要在乎別人的感受,你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做自己,爲自己精彩地活下去吧!鳳霞不會說話,常遭別人的取笑,但她還是一樣的善良,最後嫁給了疼愛她的二喜,爲什麼一不順心就不想活了呢?活着多美好啊!不要活得太累,一個愛寫作的人得了作文獎,對他來說是滿足,一個飢餓潦倒的乞丐在垃圾堆裏找到一塊發黴的麪包充飢是一種滿足,遇的到不順心的事,那就用樂觀的角度去想想,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命還是美好的。

每個人生命的標籤有千千萬萬個,總有一個詞叫美好,總有一種態度叫樂觀。爲自己而活,堅持自己心中的方向,保持樂觀的心態,以這樣的姿態存在的生命,是最美好的。

讀《活着》有感 篇8

人活着是爲了生活,而人生活着則是爲了更好的活着。——題記

暑假空閒之中,捧着《活着》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主人公富貴一家生活在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過戰爭,從興福淪爲衰落,之間我的情感不時變幻着,爲富貴年少富有時的無所事事而憤怒,爲他敗家時的醒悟而惋惜,又爲他繼而失去親人時的悲傷而楚痛。富貴的一生是幸福的,雖成爲普通人,可他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關係融洽,其樂無窮;又是不幸的,一家原是個大家庭,和和睦睦,何人不羨慕?可災難卻一次次的降臨於他們頭上,富貴一生常遭“失去”——失去金錢,失去地位,失去親人,終只剩下一頭老年,勤懇陪伴與富貴身邊。

讀了這一家人的故事,我第一次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公平,完全不存在貧富貴賤之分,都爲了活着。情節中,有慶,二喜等人的離去我非常意外,絲毫能沒有預兆,其中家珍的四令我感觸至深,這之前我萬不知一個人能這般平靜離去,主人公所遭受的生死離別,我無法現身感受,也無需去感受,當書中所流露的真情實感我卻感同身受。

富貴年輕時傭人揹着出門和兒子拎着鞋子跑步,這可是天差地別的對比,可就是這樣的兩代人遭受了完全不同的命運。我們的.一生可能不會事事順利,也許會突遭命運的戲弄。切不可杞人憂天,用我們的雙手創造輝煌的人生。

我們正生活在平定安靜的環境,吃得飽,穿得暖,誰得香,可不知你是否滿足於當前生活,莫等好日子過了,後面也莫及呀!如富貴一般生活在富貴家,可賴家境富裕而無所事事,終敗了家產。也無需一定要擁有萬貫家產,只要日子過得舒坦,勝過穿金戴銀,日子平平淡淡倒是生活恰意。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真好漢。”是啊,要過好日子總要先付出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不論做何時,總是付出越多,收穫越多。《活着》一書中常提到“祖宗養的兩隻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我們啊,也就越來越有錢了!”他們的家財也是靠一代代人的艱苦奮鬥纔得到的結果。所以我們不能只看收穫了多少,而是要看付出多少,付出甚多,收穫甚多。

《活着》真切地描述了人活着的意義——生活是一個過程,二活着是一個狀態,人活着時好好生活,好好生活就是爲活着。——後記

讀《活着》有感 篇9

今天終於看完餘華的作品《活着》,最打動我的是文中的家珍和小慶,家珍既具有中國傳統婦女的美德,還有新時期女性自立自強的倔強,小慶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跑步時把鞋當手套,光腳丫跑步,既讓人心疼又讓人心酸。而作品又是以福貴爲線索貫穿了中國社會從解放前夕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整個社會的變遷,也展現了中國社會向文明的發展過程。

早聽說拍成電視劇《富貴》我打算再看一遍。理解電視劇和作品的.不同。

至於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爲這部小說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爲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爲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

然而我認爲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讀《活着》有感 篇10

《活着》是我讀過的留下印象最爲深刻的一本小說,樸實無華的詞藻,讓人讀起來絲毫不費腦力。小說敘述了主人公富貴家裏四代人的生死,向我們闡述了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近日,我重拾《活着》這本書,讀完之後我對生命、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主人公富貴一生可謂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家道沒落,死裏逃生,親人相繼離世,最後只剩自己孤苦伶仃和老黃牛相伴,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富貴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災難鞭笞着他一次又一次成長,從一個放蕩不羈的公子哥歷經磨難,最終成長爲一位看透人生的哲學家。

餘華筆下的富貴所經歷的一切災難,在現實生活中來說發生的機率很小,卻偏偏都在富貴身上發生了。一次次親人離世的沉重打擊,讓他痛不欲生,也讓他更加珍惜與活着的人的相處。無論是面對物質上的匱乏還是精神上的打擊,他從未真正的倒下,從未被生活打敗。面對命運無情的捉弄,他告訴自己這是命運在和他開玩笑,擦汗眼淚,繼續前行。他那可嘆可贊不屈不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也許,有的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身邊親人都離他而去,一個人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呢?富貴就用他的一生告訴了我們活着的意義: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是一件及其尋常的事,死又何嘗不是呢?面對發生的一切不幸,我們要做的.是永不言棄,永不向命運低頭,要努力活着,因爲活着纔會有希望和生機。每一天都會有生與死在這個世界上不斷重演。對我們自己來說,每一天也是新生的一天。或許某一天你的生命中發生了一件對你來說是驚天動地的事,可對這個世界來說卻是及其尋常的一件事,甚至又好似什麼都沒發生,太陽依舊東昇西落,晝夜照舊交替往復,四季依然輪流交替,人們照舊做着自己該做的事,只有自己感受得到命運侵入骨髓的這份改變,只能自己去承受這份孤獨。但,生命裏有些孤獨就是要自己去承受的,承受了你也就成長了。這是富貴告訴我的。

從我們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富貴的一生充滿了辛酸和苦難,可在他的眼中,他的經歷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有賢惠的妻子,有孝順的兒女,有如意的女婿和可愛的外孫,在他的眼中這些美好讓他的生活更有意義。是的,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活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這也是富貴告訴我的!

三毛曾在自己的書中寫道: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纔不枉走來這麼一遭啊!是啊,死是人生唯一的終點,而怎樣活着纔是人生磨難,也是對生命的一種豐富,我們要學會品嚐生命中的每一道菜,無論他是酸甜苦辣鹹。也許,我真的明白了爲什麼活着,就是單純爲了活着,爲了活着的過程,爲了體驗什麼是生命!

最後我想說,寫這本書的讀後感,不是因爲一時衝動,而是因爲這本書真的給了我很多啓迪,讓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慢慢領悟到生活真正的意義。我篤信,如果你讀了餘華的《活着》,你一定會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

讀《活着》有感 篇11

一、“活着”的深意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爲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後相繼死去,喪失女的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着。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爲了救縣長的女人,有慶可以說是被害死了。看到這裏我流淚了,儘管懷疑故事的`真實性,卻始終感到沉重。因爲當時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慶送掉了年輕的生命。我一直無法釋懷,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個瘦小的男孩舉着鞋,朝我跑來.他分明是笑着,我卻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簡單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兩年前看完《活着》,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了,可是家珍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裏,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經歷過分離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團聚的真實可貴吧。

我總是因爲無法得到上天的特別眷顧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從兒時眼饞玩伴手中的洋娃娃,到現在羨慕女友的美麗出衆,我一直扮演那個自卑的角色。母親說我總是把目光停留在未知的遠方,而忽略了身邊唾手可得的小幸福。我不信,我不正是因爲找不到所謂的幸福,才那麼努力地追求嗎?

直到看到家珍的話,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經執着着的夢想也開始變得模糊。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我開始回憶過去的點滴:每天早晨母親比鬧鐘還準時的morningcall,在自修課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圍在桌前吃飯,熱氣給父親的眼鏡片蒙上一層白霧??我發現自己擁有的太多,也正因爲自己擁有,才覺得它們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前些天,一個好友打電話來說她父親車禍被送進了醫院,好在並不是很嚴重,只要留院觀察幾天。我一邊安慰她,一邊想,此刻父親可能也正開着車穿梭在這擁擠城市的某個角落吧,不禁有些擔心。突然發覺,我可以什麼都不要,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晚上可以吃到父親的拿手好菜,聽到母親越來越親切的嘮叨??

幾天後,好友一臉喜悅地告訴我,她父親出院了。看着她臉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更堅定了:原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讀《活着》有感 篇12

《活着》是一本十分沉重的小說,餘華自己也說過《活着》本身講述的就是一個,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的故事;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或者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讀後感 劉志純。我用了一個上午一口氣完成了他,讀完小說,雖然有完成的如釋重負但卻像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鎖一般的喘不過起來。我有些迷茫,難道我們所追求和趨之若鶩的生命就只是爲了這樣簡簡單單的倖存,平平靜靜生活,而沒有其他更大意義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棄與有所生存的意義。這與我們平時所接受的,或者說是所被灌輸的偉大精神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更迷茫了。那,活着是什麼?活着是爲了什麼?爲什麼活着?我們年輕,我們活力,我們快樂的活着,我們肆無忌憚的揮霍着金錢、時間、生命。就像年輕的福貴一樣。肆無忌憚,不計後果。因爲我們無所謂時間,無所謂青春,我們的人生剛剛起航,我們的太陽剛剛升起。像福貴一樣,我們揮霍着,覺着家裏還有一百畝的田產,還有爹孃,老婆孩子……等到終於有一天,福貴把錢輸光了,我們把青春揮霍完了,才驀然發現,其實很多東西便如同白駒過隙,眨眼的當兒就沒了。

冷靜下來的我們開始反思活着的意義,這不像考卷上的難題一樣,丁是丁卯是卯,對了得分,錯了失分的標準答案。活着的意義幾乎不可能用簡單的語言標註出答案,甚至是近似的表達。這便是老子的《道德經》裏開篇的兩句永恆的經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爲這不是個簡單的爲什麼,當然也不會有簡單的什麼。這樣的答案需要人們用活着去尋求,當不用再活着的時候,或許這個答案就出現了。因爲它詮釋的不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種崇高而簡單的意義所在。作爲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狂傲不羈的吶喊,也不是來自於兇殘猛烈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讀後感《《活着》讀後感 劉志純》。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絕望與痛苦的邊緣繼續活着,而且驕傲而堅強的活着。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絕望和希望,在我們的命運裏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親密無間。

正如沒有絕對的苦難,也沒有永久的幸福。無論是去,感恩幸福,抑或是感恩苦難,都是感恩生命,感恩或者。感恩這種無間的友情,感恩我們活下去的奇蹟。在不斷地感恩中,我們和幸福,和苦難產生了友情,而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我們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我們活着的時候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塵沙,最後,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邊。也許,這就是活着。而這一切的前提卻是時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在這裏,時間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卻掌握着兩個人的命運。我們的閱讀無法撫摸它,也無法注視它,可是我們卻無時無刻的感受着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來到一樣,我們不能注視也不能撫摸,只能靜靜地渾身發抖的去感受。

這種感受是脫離了,或者說是超越了五感而偉大的存在着的。這就是時間,這就是生命,而這些便組成了我們所要的活着。我們活着了,在愛與痛的交織裏和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着了。我們站在苦難的邊緣堅強的活着,因爲我們活着是爲了那與痛苦相交織的——愛。物慾的縱橫捭闔迷惑了我們原本單純的心境,年少輕狂的愚蠢讓我們自命不凡的輕薄生命,當一切真的即將消散,死神讓你最後一次回眸人生,留戀的也許不是帶不進棺材的名利和財富,留戀的或許只是生病時母親的輕聲關懷,失意時朋友的鼎力支援,或許是那個大雨滂沱的雨夜裏那份相濡以沫的溫馨。也許,這就是愛。活着爲了愛,爲了愛活着!當絕望和痛苦如狂風驟雨消失在寬廣的海岸線,溫暖而和煦的陽光總會相聚在某個雲淡風輕的下午,讓我們都去到山澗,望着無垠的天邊,恬靜而從容的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活着,只是爲了活着!

讀《活着》有感 篇13

前段時間有一張照片曾刷爆了朋友圈,照片裏的女人正戴着口罩,安靜地坐在公交車上閱讀《活着》,那麼認真。彷彿並沒有因爲疫情而影響到她寧靜的內心。況且這次的疫情使我們更深刻的明白了活着的意義。

本是少爺的福貴,在一賭之後,敗掉所有的家產,父親在不久後去世;爲母親找郎中時又被抓去做壯丁,回到家鄉後,母親早已“離去”;女兒鳳霞因一場高燒變得又聾又啞,兒子有慶爲校長獻血過多而身亡,鳳霞在難產中結束了自己的性命,妻子家珍也在三個月後去世……但命運並未從此就善待他——之後福貴再次見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死亡。最後,在傍晚夕陽的餘暉下,福貴用着粗啞的嗓音唱着“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首奇怪的歌謠與那條老牛漸漸遠去……

當讀到苦根的死亡時,我以爲苦根的去世是壓垮福貴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福貴的坦然出乎我的意料。我慢慢思索,如果福貴也因承受不起困苦而自殺,那“活着”做何意義呢?就像餘華序言中回答爲何要用第一人稱時說:我說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的感到了幸福。

福貴至少還活着,眼淚流盡,絕望消磨,剩下的屬於對命運的坦然。命運的利刃一次次向福貴刺去,福貴也曾在生死的邊緣徘徊,也曾料定自己時日無多,但最終他承受住了這可怕而又龐大的困苦,沒有在利刃的摧殘下身銷。福貴,選擇坦然,選擇與命運達成和解,選擇勇敢而活,只爲活着。所以,他感到幸福。

我曾經見過一個想要自殺的人。當時我正在姑姑家,剛和表弟下來玩時,看見許多人正揚着頭向上看,好奇心驅使我們過去,擡頭的景象使我心驚。一個年輕的女子,瘦弱的樣子。正坐在九樓的窗臺上,準備跳樓,我心想“不會吧”,消防隊的到來打消了我的疑惑,他們把救生氣墊放在地上並向那個女子喊話,大家也都在勸她。時間一點點過去,終於,她放棄了自殺。後來我瞭解到,原來她被大學退學,承受不了這巨大挫折,欲要輕生。

在這浮躁的社會之中,很多人似乎爲了太多而活,貪婪至極:學歷、金錢、房子、感情……不去想想自己擁有什麼,因此當遇到了不敢承受的挫折時,不去面對,選擇逃避。

關於偶然與必然、假象與現實、命運與抵抗、理性與感性、貧窮與富貴,在活着面前都變得毫無意義。

時間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所以不管遇到什麼都要好好活着,爲活着本身而活。

讀《活着》有感 篇14

之前看完了路遙的《人生》,一直想寫一篇讀後感,可是不知從什麼角度入手。《人生》這本小說,就跟真的人生一樣沒什麼主旨,跌宕起伏好像要告訴我們些什麼,但內容太多說不清楚,到頭來也只爲了——活着。

餘華這樣說自己的這本小說:“《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上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這段話,讀之前看沒有任何感覺,但是讀完以後發現,這段話就是《活着》最好的讀後感,並且它也告訴我們《活着》講述的並不是一個悲劇,它讓我們看到一條生命的堅強,以及活着的強大渴望。

我先前在想說喜歡《活着》這本書,是不是有點殘忍,可是現在我想說《活着》是我看過的書裏面給我最大力量的一本,雖然最後只有福貴活了下來,就算他這一生活得多麼不幸與不堪;就算他親眼看到身邊他所愛所恨的人一個個離去,但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人活着的力量,活着的美好,活着的可貴。

初中的時候,我遇到挫折時總會這樣安慰自己:“世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死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痛苦,所以我現在遭遇的、即將遭遇的都不算什麼。”這句話總是很有效的'給了我一個退路,就跟福貴被抓去上戰場,面對敵人的槍炮時想的那樣,只要能夠活着回去,怎麼樣都可以了——這也的確是福貴敗家後第一次產生的要好好活着的信念。

人真的就是這樣,做少爺時的福貴吃喝嫖賭,除了正事其他什麼都做,那個時候他忙着滿足自己的慾望,怎麼會想到要腳踏實地地活着呢,他的人生好像一團泡沫,隨時都有可能破滅的。從戰場上保住一條命回來的福貴,開始好好待他的妻子和兒女,但苦難的命運卻依然伴隨,時局的混亂,家境的貧困,家珍的害病,知道福貴親眼目睹贏了他所有家產的龍二替他上了制裁地主斷頭臺,他才覺得命運之神一瞬眷顧了他,奪走了他享受的權利,卻留給他一條命。

《活着》的情節進行得很快,有點像我們的人生,腳步匆匆,來不及後悔,來不及思考爲什麼。有慶的死,鳳霞的死,二喜的死,接踵而至,淚還來不及風乾卻又再添一層傷心。二喜的出現,其實是《活着》進行到後面,一個讓人欣慰的轉折,他的善良是完美的,從前一片灰色的世界,在二喜出現後出現了一片喜慶的紅,正當人們覺得生活有了希望有了新的開始時,他又早早地喪了命——留下苦根,從他的名字中我們也能猜到,又會是一個悲傷的結果。到了苦根的死,福貴應該已經有點麻木了吧,我不知道如何確切地形容他當時的感受,一個見過那麼多死亡的人,一個註定要孤獨的人,他已經習慣了一個人活着。

不論生命多麼叫人絕望,卻依然要倔強地挺立,驕傲地活着。

命運的強權,有時使人感到無力。的確,在書中的背景下,人們其實沒有那麼多力量去改變什麼的,不像我們現在,不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可以追求一下夢想,拼搏一下未來。《活着》中的人們,也許是看不到所謂未來的,可是他們又對明天分外地清楚:明天我依然活着,我依然面對這片無邊的黃土,我依然爲了我下一個明天揮下汗水。

是的,倔強地挺立,驕傲地活着。

日記
週記
小說
摘抄
語文
作文
口號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