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警句 > 寓言 > 故事集 > 德育故事3则

德育故事3则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9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德育故事因故事而生动,因哲理而感人,因其独特的魅力促使杂志大量刊发、学生大量积累,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德育故事3则。

德育故事3则

德育故事3则之1:把粮食留给敌人

宓子践是鲁国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这一年,齐国对鲁国大举进攻。齐国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悍,鲁国戍边部队节节败退。

战火很快烧到鲁国单父地区,这时,宓子践是该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面对强敌,除了加强防御工事,还有件事让他很揪心:正值麦收季节,广袤的田野上,大片麦子已经成熟。再过数日,就能收割入库。不过敌军来袭,这些粮草却可能成为对方的补给。

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向宓子践提出诚恳建议:“麦子马上要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老百姓们去抢收。建议让男女老少齐上阵,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手下的官员们也在一旁附和:“几位老人家说得对,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齐国军队长途奔袭,粮草运输问题肯定让他们的主帅头痛。如果无法抢走麦子做军粮,他们的粮食供应就会有问题。时间一长,一旦后方无法源源不断地供给粮食,他们就会缺粮。到那时候,他们就会不战自退。这或许是击退齐国军队的好办法。”尽管乡中父老和属下再三请求,宓子践却不肯这么做。几天后,齐国军队风卷残云。才两三天工夫,单父地区再也看不到下垂的麦穗。

很多人埋怨宓子践,说他不听劝告,让敌人劫掠乡邻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消息传到鲁国都城,大贵族季孙氏也异常震怒。他专门派使臣赴单父地区,向宓子践兴师问罪。宓子践对使者说:“麦子被敌人割走,明年还可以再种出来。如果我采纳众人的观点,让人们去抢收麦子。对那些平时吊儿郎当、不愿意劳动的人来说,可能不劳而获,凭空得到不少好处。”

听到这里,使者的怒气消下去不少。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似乎不是什么好事。见使者脸色多云转晴,宓子践继续说:“要是我下令抢收,百姓们能抢回来一些麦子。等到敌兵退去,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便会期盼敌国入侵。如此,民风会变得越来越坏。其实单父地区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失去这点小麦衰弱下去。与其助长这种侥幸心理,还不如让敌兵抢走这些粮食。因为前者才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是几代人的大损失,而后者只是疥藓之疾,短时间内就能恢复过来。希望您能把我的想法,向季孙大人禀明。”

果然,季孙氏得到使者回复后,不仅没有处分宓子践,反而还重重嘉奖他一番。

让敌军割走麦子,只是有形的、短期的损失,而让民众产生侥幸得利的心理,却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开了不劳而获的先河,需要花上更大代价去弥补,真可谓得不偿失。在有形和无形、短期和长远的方寸之间的取舍,宓子践作出正确的选择。

德育故事3则之2:迷路时不要着急,迷路的将军

迷路不迷失,终有出头日。

日本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禅师叫道元禅师。

道元禅师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创者,是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九岁时就能解读《俱舍论》,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神奇。当时的将军请他去镰仓讲法,年轻的道元就以他的口才和禅法征服了许多人。

道元禅师向大众说法,认为专注一心、只管打坐便是禅修的根本所在。

有的人对他的做法表示疑惑,说他根本不懂禅法,只是一个粗鲁的门外汉。于是便有轻慢的学僧找到道元要跟他辩论如何才是修禅。

于是道元禅师给学僧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将军去打猎,有一天在山里遇到暴雨,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便焦急地在山里到处奔走,心里充满了恐惧,生怕自己会被这暴风雨卷到山崖里去。他急于找到一条出路,在黑暗的山谷里到处奔突,最后不慎掉下了悬崖。

将军在掉下悬崖之后,天亮的时候,才被前来的士兵找到,那个时候将军几乎已经奄奄一息。而事实上暴雨并没有下太久,天也快亮了,将军完全不必急于下山,只需要在原地附近的山洞里稍微避雨,待天亮的时候再下山就安全了。但是将军驰骋沙场,性情急躁,耐不住内心的暴躁,着急回到山下的军营,心火怒烧,便迷失了方向。本来路就在眼前,他却在慌张中走到了悬崖那个方向。

道元禅师于是问学僧:“你觉得将军为什么会迷路?”

学僧看着道元禅师,说:“因为将军心性急躁,心气浮动不可安置,所以才分辨不清道路,以致失足掉下山崖。”

道元禅师问:“如何才是安心?”

学僧仿佛有所悟,便说:“身心脱落,安住自心。”

道元禅师说:“将军之所以迷路坠崖,根本便在于此,这是一样的道理。”

学僧这时才明白道元禅师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原来我们都是那个迷路的人,眼前的黑暗和暴雨让我们心浮气躁,不能安心地考虑事情,分不清楚形势,以致仓促之中迷失了自己,酿成了悲剧。

当我们觉得自己迷路的时候,尤其是在沙漠中,千万不要到处乱走,我们需要的是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让心安定下来,慢慢地辨明方向,这才是最佳的办法。

迷路的时候不要着急,心浮的时候让心安定下来,你就会感觉天地开阔很多。道元禅师的禅法如此简单明了,但却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路。而道元禅师作为日本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禅师,他的禅法并不是那样驳杂,却是简简单单,本本分分。这大概就是参禅、做人的大境界吧。

德育故事3则之3: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很多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但是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拿不了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

“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小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什么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轻松简单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伊索寓言
寓言故事
传说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民间故事
睡前故事
童话故事